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4章 开始登陆2
    海面上,华联特混舰队庞大的身躯在晨光中显露出钢铁的轮廓。

    战列舰和巡洋舰粗壮的炮口缓缓转动,再次指向海岸线深处。

    而在舰队上空,引擎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宋天所在的轰炸机群如同巨大的铁鸟,掠过湛蓝的海面,向着加里曼丹岛西海岸飞去。

    坐在飞机里面他面前的天眼系统屏幕上,那片被称为“L形林地”的区域被高亮标注。

    在普通人看来,那不过是一片因持续炮击和恶劣天气而变得光秃秃、毫无生机的林地,枯死的树干歪歪斜斜,地上铺满了落叶和断枝。

    但在“天眼”的增强显示下,宋天却能清晰地看到,在那些焦黑的树干下、在简陋的散兵坑里、在利用自然地貌稍作伪装的地窝子中,密密麻麻的红点信号源如同鬼火般闪烁。

    那是人体散发的热量,残存的日军士兵,就像受伤的毒蛇,蜷缩在这片死亡的树林里,试图借助地形和伪装,躲过登陆前的最后一轮打击。

    宋天的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小鬼子打得好算盘,放弃滩头,诱敌深入,然后依靠近战肉搏来抵消华联的舰炮和空中优势。

    这种战术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屡试不爽,曾给美军造成过巨大伤亡。但这一次,他们遇到了拥有“天眼”的华联。

    调整了一下通讯频道,清晰而冷静的声音传遍整个轰炸机编队:

    “所有轰炸机小组注意,我是宋天,接收目标数据更新,目标区域,海滩后方1500米,左侧‘L形林地’。更换弹药,全部使用燃烧弹。”

    “重复,使用燃烧弹,投弹高度按预定计划,务必覆盖整个林区,我们要把这片林子,变成他们的火葬场!”

    命令迅速被确认,一架架轰炸机的弹舱缓缓打开,挂架上的高爆炸弹被替换成了涂有特殊标志的凝固汽油弹和白磷弹。

    这些炸弹一旦落下,将产生数千度的高温粘稠火焰,附着燃烧,极难扑灭,尤其对付丛林和隐蔽目标效果极佳。

    机群飞临林地上空,投弹手们根据“天眼”传回的数据,精心调整着投弹参数。随着宋天一声令下:“投弹!”

    无数个黑点从机群腹部脱离,带着尖啸声坠向下方那片看似平静的秃树林,顷刻之间,地狱般的景象上演了。

    第一批炸弹触地,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紧接着是连绵不绝的爆炸和冲天烈焰。

    凝固汽油四处飞溅,粘附在树木、岩石和地面上猛烈燃烧,白色的磷火则如同鬼魅般四处飘散,钻入每一个缝隙。

    树林瞬间变成一片火海,浓烟滚滚,直上云霄,火光中,隐约可见被点燃的人形在疯狂奔跑、翻滚,凄厉的惨叫声甚至短暂地压过了爆炸声,随即又被更猛烈的燃烧所吞噬。

    宋天驾驶飞机做了一个小角度转向,从侧翼观察轰炸效果。

    “天眼”屏幕上,代表日军士兵的红点信号正在大片大片地迅速消失,或者变得极度微弱而后熄灭。

    这场精心准备的火焰审判,彻底粉碎了日军依托树林进行反击的幻想。

    这片他们寄予厚望的藏身之所和反击阵地,成了他们的集体墓穴。

    放大选定的投屏,发现那些身处火海的日军,宋天嘴角微微上翘!

    “轰炸效果良好,各机组注意警戒可能的地面防空火力,按计划返航。”

    下方的火海还在蔓延,浓烟几乎遮蔽了天空,他知道,这轮轰炸为登陆部队扫清了一个最致命的障碍。

    就在轰炸机群倾泻死亡之火的同时,海面上的登陆舰队正以庞大的阵容,有条不紊地向海岸线逼近。

    与上次相对小规模、距离较近的马六甲海峡登陆不同,这次对加里曼丹岛的登陆作战,是华联海军首次尝试进行的大规模两栖远征。

    登陆场距离后方基地超过两百公里,这对舰队的组织、导航、护航和后勤补给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验。

    任何环节出现纰漏——导航偏差、遭遇敌方潜艇或水面舰艇突袭、天气骤变、协同失误——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舰队核心是二十余艘大型登陆舰,包括LST(坦克登陆舰)和LSM(中型登陆舰)。

    这些庞然大物吃水较深,无法直接冲滩,它们需要在离岸数公里外的相对深水区锚泊或低速徘徊。

    在它们周围,是负责警戒和火力支援的驱逐舰与巡洋舰,舰炮昂首指向海岸方向,随时准备用弹幕覆盖任何可疑的日军抵抗点。

    更外围的天空中,还有战斗机在盘旋巡逻,提防可能出现的日军飞机(尽管日军航空兵在此区域的力量已十分薄弱)。

    “叮叮叮!所有登陆部队注意!立即到指定集结区域集合!重复,所有人员,按预定编制,前往登艇区!准备换乘登陆艇!”

    急促的铃声和广播声打破了船舱内的压抑气氛。

    士兵们早已穿戴整齐装备,闻声立刻行动起来,嘈杂的脚步声、装备碰撞声、军官和士官们的吆喝声混成一片。

    对于很多像吴兴业这样的新兵来说,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参与如此大规模的战斗行动。

    吴兴业是马来半岛的第三代华裔,报名参军时刚满十八岁没多久。

    三个月的魔鬼新兵训练,将他从一个略带青涩的少年,初步锤炼成一名海军陆战队新兵。

    但训练场的艰苦,与即将面对的真实战场的残酷,完全是两回事。

    他所在的部队是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作为生力军被投入这场关键战役。

    船舱里弥漫着汗水、机油和淡淡海腥味混合的奇特气味。

    喇叭里继续传来士官长的叮嘱,声音粗犷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都听好了!登上小艇后,抓好扶手!浪大,艇小,不想喂鱼的都给我机灵点!每人检查好自己的呕吐袋,拿在手里!”

    “谁敢吐在船舱里,弄脏了装备,影响了其他人,老子直接把他踹下海喂鱼!”

    一阵哄堂大笑稍稍缓解了紧张情绪,吴兴业也勉强笑了笑,手却不自觉地摸了摸挂在战术背心上的呕吐袋。

    他感到胃里有些翻腾,不是因为风浪(大型登陆舰还算平稳),而是源于内心深处对未知战斗的恐惧。

    部队开始沿着狭窄的通道,向舰艇侧舷的登艇区移动。

    那里,一艘艘更小的LCM(机械化登陆艇)和LCVP(车辆人员登陆艇)已经吊挂在吊艇架上,或者正在被缓缓放入海中。

    海面上,无数这样的“小蝌蚪”正在聚集,准备组成一波波进攻浪潮。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