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辉很明白。
    必须要给百姓以退路。
    简单来说,百姓必须有多种选择,才能得到真正好的发展。
    在一个封闭的地方,百姓只会被肆无忌惮的压迫,而且是没有底线的压迫。
    就像现在这处小镇。
    他并没有去解决土地的问题。
    但他给了百姓工厂、交通、大巴车、收音机。
    就业,路,信息。
    百姓们自己就会从当地跑路。
    地主尽可以去收9成,尽可以去放高利贷。
    但百姓能用脚去选择。
    他们会跑去大城市,留下地主对着空荡荡的地自己去折腾。
    而地主自然也不会甘心,他们要么降低地租,要么卖给大地主。
    而大地主就会购买机械设备,降低对劳力的需求,用少量的相对有吸引力的工资,去吸引市场上的劳动力,来当农场工人。
    这就是经济定律——有选择的地方,才会达成动态经济平衡。
    看一个地方能不能兴旺,就看他们的百姓有没有更多的百姓。
    为什么封建朝廷,百姓最后要造反?
    因为大部分百姓都被死死禁锢在土地上,除去靠土地挣饭外,几乎没有其他出路。
    于是就只能忍受朝廷和地主豪绅官吏的残酷压榨,所以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还有人下南洋。
    为什么麦国后来要反垄断,就是他们同样意识到这个问题:防止大公司垄断一切行业,造成民众没有选择。
    那时候,你想罢工也没用了。
    所有的公司,工厂都是一个老板的,让你007,你就不能996,让你996,你就不能885。
    消费者也不好过,卖你两年前的商品,还要用今天的价格。
    这点他是最清楚不过了。
    另外一个时空的诸多事,早就将他淬炼得炉火纯青。
    他可不是那些只有一腔热血的小年轻。
    他们有勇气,有热血,有执行力,但眼界不够宽阔深厚,往往只能掀起波澜和风浪,却不能塑造根基和秩序。
    当然懂的都懂,不能详细说。
    接着齐辉又继续往北走。
    他来到了一座村庄。
    村庄已经有些萧条。
    相比之前的印象,这里少了很多人家。
    他看到,一些破旧的泥坯房上,只剩下空荡荡的干泥块,房梁、木头、甚至稻草都被人拿走了。
    院子也被拆得乱七八糟。
    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背井离乡的人,剩下的房屋,被邻居亲戚们村民们,拆光了。
    乡村就是这样,一点有用的东西都不会浪费的。
    他看到村里很少有青年男丁。
    只有几个一看就是二流子模样的家伙,在街上揣着手,盯着下地干活的村妇。
    他微微皱眉。
    他自然知道,一旦丈夫和公公外出打工,留守的村妇婆婆就成了这些游手好闲的家伙们的眼中物。
    没有力量,是没有办法守住自己的。
    这一点,乡村才是更加明显的丛林社会。
    相比之下,大城市还有更多的秩序可言,而且人与人是陌生的,彼此不知道底细,不会轻易挑衅。
    乡村却是熟人社会,彼此知道根底,下手就更加狠。
    “我说几件事,你记一下。”
    “好的, 老板。”侍从官赶紧拿出小本本记录。
    “重点关注乡村的治安问题,尤其这些游手好闲的家伙。”
    “不能让他们形成治安问题。”
    “要做好打工者的落地工作,多造便宜的房子,建立新式小区,尽量让打工者工作一年,就能够将家人全部接进城市。”
    “不要怕城市大。”
    “城市大,就多划区,合理规划好交通,多搞立交桥,要搞多层,高层交通。”
    “加强地下交通建设。”
    齐辉这是一举两得,地下交通,也同样是很好的防御工事。
    想到这里,他又给鬼子大本营的战魂勇士卧底发去消息。
    “多造地下铁路。”
    现在嘤国,毛熊早已经有地铁了。
    地铁是在1863年发明的。
    第一条地铁——论吨大都会地铁于1863年1月10日正式开通。
    这就是工业革命的成果。
    齐辉正说着,就看到几个小孩子正在光着屁.股到处跑。
    几个五六岁的孩子也在地里忙着捡麦穗。
    齐辉摇头道:“看来我们任重而道远啊。”
    “仅仅发展到这几年,只是刚刚让百姓能吃饱,距离小康还早得很。”
    随后他站在一处高高的土坡上,低头看到一家院落中。
    只见一个老婆婆撑出来饭。
    一家老小围绕着几块石头吃饭。
    没有木头桌子,也没座位。
    就拿着几个石头凑出了桌子和凳子。
    这就不错了。
    在这种平原村落,即便石头都是好东西,会被人搬到自己家里。
    也就是现在,有人出去打工了,青壮年少了,争抢的现象少了。
    齐辉注意到他们吃的饭,都是地瓜配合一些糠皮,再加上一些土豆还有白菜。
    另外加一些野菜。
    至于饭则是玉米野菜窝窝头。
    按说这里没有种玉米的。
    至于稻米、小麦,那是精粮,显然他们是卖了较为高价的精粮,再买来廉价的地瓜、土豆、玉米,再挖一些野菜来当饭。
    这饭很糟糕吗?
    不,齐辉知道,这已经是盛世才有的景象了。
    不用吃树皮草根,对农民来说就是盛世。
    什么贞观乾隆,大部分地方的底层农民都是这样过来的。
    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精粮,吃上肉。
    只有少数鱼米之乡,天府之地,才能隔几天就吃肉。
    不过,这已经很可以了。
    齐辉明白,相对来说还是能吃饱。
    这比以前那种半饥荒的生活来说,自然是好的不少了。
    那几个老人吃完饭后,就在街头聊天。
    孩子们则是光屁.股疯玩。
    “要我说,苦了大半辈子,到死才过了几天好日子。”一个老头说着。
    “幸好今上给了安稳的生活。”
    “孩子们如果没钱可以去城里打工。”
    “是啊,能去工厂里打工就有钱赚了,有钱赚,家里就能买来粗粮来吃了。”
    “不像以前一遇到年景不好,大家就得逃荒啊。”
    “是啊,还是当今的皇上好。”
    齐辉听得无语。
    这些乡野之民,还以为当前是换了个皇上。
    哪里知道,齐辉压根不乐意做什么皇上。
    他很快就要从明面上退下,深居幕后,遥控指挥。
    毕竟他靠着具现词条,早已经是长生不死之身。
    靠着鬼子贡献的具出次数,早就是用之不尽了。
    齐辉随后对身后的侍从道:
    “现在发展还是可以,不过需要进一步深化。”
    “主要是加强教育,加强百姓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从小区,村庄开始做起。”
    “同时还得防止某些贤人的出现。”
    齐辉可是很清楚,一旦放松过度,某些贤人就会大量出现,这是不可避免的。
    总有人想要靠欺压别人获利,这一点是麦国人也避免不了的事。
    只要是放松的地方,几乎比比皆是。
    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度,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不过,只要城市化加深,这些贤人就能很好地压制住。
    主要就是将大量的人口,从难以服务的农村里吸引起来,聚集在主要几个超级大城市中。
    对几个超级大城市的服务,相对就简单多了。
    信息、交通、兜底工作,都容易做。
    工业化社会讲究的就是集群和规模效应。
    这是封建小农社会,不一样的。
    小农社会,不能搞太大的城市,因为疾病、粮食供应、燃料、还有信息、交通,都太糟糕了,不可能很好的处置。
    而对工业化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利润效应,成本控制就越明显。
    另外一个时空中,鬼子后来的经济、科技发明,主要就靠两三个超级城市维持,其他农村早就空心化了。
    齐辉要在这片土地上,进行工业化,集约化,大规模生产。
    搞现代农业生。
    当然麦国那种大规模生产模式,也有很多弊端。
    比如为了追求短期利润,化肥用的太多,土壤有机成分流失严重。
    他们为了追求产量,不顾土地的流失,导致黑土层的大量损失,最后引发了黑风暴。
    这些要想办法制约。
    麦国人农业还是不错的,毕竟是年年都能创新高。
    而麦国的大豆、玉米,还有小麦,都属于世界大宗农业出口。
    麦国人之所以能击败毛熊,也是因为他的体系能够支持良好的农业创新,支持科技创新,支持经济自我修复。
    而龙汉也要做到那些事情。
    最温和的方法,就是利用工业化,建立宽松化,多样的选择。
    使用良好的生活条件,大量的就业机会,兜底的福利制度,让百姓从从农村彻底吸引出来。
    在龙汉制造三到五个超级大城市。
    借助宽松的氛围,促进制造和发展。
    如此一来,就能将大量土地空出来,也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防止各种浪费。
    比如将山林,草原还给野生动植物,建立起保护区,为以后留下种类繁多的生物样本库。
    这都是很有用的。
    毕竟齐辉自己长生不灭了,也想着要改进民众健康。
    不然的话,这龙汉的优势从何展现?
    必须是医疗,教育,就业,治安的全面碾压,才能达成前世的不甘。
    “记一下,要建立规模化农场,让农民进场做工人。”
    “只有工人,才是未来的好出路。”
    “当然,允许他们进行充分竞争,自己选择。”
    “这样也能出产各种新奇之物。”
    在另外一个时空中,各种短视频就带来了不少新的土发明视频。
    别看这些发明土,很多还是搞笑的,但却是蕴含着蓬勃的生机。
    在这种宽松的生机中,就能孕育出下一个高精尖的人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有这种生机,逐渐转化成流量,转化成商业收入,就能让实用的发明逐渐出现。
    实际上,齐辉已经注意到,一些短视频,正在朝实用发明上转化了。
    现在就需要他在这方面给出一个方向。
    这个很正常的。
    不然的话,总是会浪费大量时间去试错。
    明明知道是错的,就不要再去做。
    有些人就是会铤而走险。
    齐辉看到这里之后,不再看。
    他带人继续往北走。
    相对来说,北方都是更加封闭的。
    活跃程度比南方,是要下降很多。
    这与气候、地缘、文化有很大关系。
    他来到一处北方小城。
    这处城市,经济明显不错。
    当地的县长,是一个年轻大学生,很有朝气。
    在他身上,齐辉看到了另外一个时空的某部电影,谭嗣同。
    他是通过竞争上岗,出了自己的经济可执行性报告,得到了认可,包括百姓和管理者的双重认可,才得到这个职位。
    具体细节很繁琐。
    齐辉知道这一点。
    此时,这位大学生县长正在广场上,拿着大喇叭,对百姓喊道:
    “我们要修路,只有修好了路,县里的特产,才能运出去。”
    “一旦特产运出去了,就能换回十倍的粮食、轻工业品、药品、乃至重工业品,经济自然就好了!”
    “我们县里的特产是什么?大家告诉我?”
    “是西瓜,我们种的西瓜,附近几个县都说最好!”
    “没错,是西瓜,西瓜这个东西,需要技术,需要地段,看似简单,但口感高低,非常吃技术和地段!”大学生县长说道。
    “而以前,我们县里没有好路,最多将西瓜运到附近几个县,再远一点就烂了!”
    “西瓜保质期不长,为了延长保质期,只好将生西瓜摘下来,一路上等它自己熟,可是即便如此,道路不好,走到隔壁县就得两天的路,这怎么得了?”
    “我们要建立公路,能够在三天内,送到大城市,我们这里瓜只有几分一斤,大城市里就能卖到一毛!”
    “这是翻几倍的价钱!”
    “现在,我知道大家没有钱,可是大家有劳力,每人出一份力,将来能得到十份收益!”
    “我在这里给大家写欠条,大家上的工,我们管吃住,不发钱,以后西瓜运出去,赚了钱,再给大家发!”
    虽然大学生县长说的慷慨激昂。
    可是百姓并不买账。
    齐辉饶有兴趣地看了很久。
    果然,下面的事,很难办。
    都是细节。
    光是一个修路的事,这个大学生县长,来回找人,而且修得也不长,就是五十公里。
    这个县是一个山区县,需要从县里修路修到平原的县。
    其实在齐辉的规划中,山区,林地,草原上的城,都会尽量撤掉,将来集中到沿海。
    当然为了保证防御,边境,还是要有城池和人口的。
    没有城池和人口,就没有办法防守住。
    当然在未来的防守,主要是威慑为主。
    不再像封建时代一样,要防止渗透。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