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章 我们想去京城闯闯
    他们这儿的江湖规矩,大过年的亲戚朋友过来拜年,都是进门就开始吃锅子——左邻右舍那种,过来串个门都不算。

    那种到人家饭点就回去自己家吃了。

    来的不止姑姑,还有俩姑父,还有三女一男三个中学生样子的小年轻,应该是大姑二姑的儿女。

    厨房里飘来火锅汤底的味道,是猪大骨锅底的。

    餐桌那边,陈艳正和两个姑姑忙着布菜,电磁炉上的大锅已经冒着腾腾热气。

    林柔和几个半大的孩子挤在沙发上看电视。

    另一边,两个姑父和林广围坐在旁边闲聊喝茶。

    看到她进来,几道目光齐刷刷投过来。

    “哎哟,林深过来啦!”二姑率先笑着开口,放下手中的菜盘,“快过来让二姑看看!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大城市回来的,就是不一样,越发标致了!”

    小姑也凑过来,脸上堆着笑:“可不是嘛!这可是咱们老林家祖坟冒青烟了,出的第一个大学生,还是京大的!”

    林深心里呵呵。

    脸上还是挂着笑,叫人。

    算了,大过年的。

    其实她也不是对两个姑姑有什么看法,当时她们站队大伯家是为什么林深也能猜得出来。

    两个娘家哥哥撕破脸。

    一个生了俩闺女,一个生了俩儿子。

    一个退伍回来工厂打工的,一个干工地的包工头。

    只是既然已经决定不往来了,那就不往来了呗。

    现在这热情洋溢的样子,算了。

    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

    反正也就亲戚而已。

    两个姑父也停下斟茶的动作,热情地招呼她。

    穿着时髦些的小姑父推了推身边一个正低头玩手机的男孩:“快,叫人啊!看看你林深表姐,多出息!你们几个,”

    他指着沙发上那三个中学生,“都跟你们林深、林柔表姐学学,好好读书!看两个表姐,一个考上京城,一个考上深沪,都是了不得的学校,将来才有大出息!”

    四个年轻人被点名,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叫表姐。

    然后林深就知道了,两个女孩是二姑的女儿,一个高二,一个初一。

    另一对姐弟是小姑的孩子,姐姐高二,弟弟初二。

    他们边尝试跟林深交流,眼神里带着被比较的无奈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京大耶!

    京大本科+硕士,对这年头的中学生来,那可是了不得的!

    对学生来说不羡慕才怪了。

    林深并不是那种八面玲珑的,倒是林柔陪着没话找话。

    陈艳从餐桌那边走过来,脸上带着笑,语气却是不咸不淡:“哎呀,你们可别这么夸她,小孩子家家的,经不起夸。都是你们不嫌弃,会说好听话。”

    她顺手理了理林深卫衣的帽子,动作自然,但林深能感觉到,母亲并没有多激动。

    只是大过年的,维持着基本的客气罢了。

    反正和李俊航过来的时候,态度那是差的多了。

    林深笑了笑,“嗯,当时也是运气好。”

    一顿饭吃的还是挺热闹的,也不算尴尬,东拉西扯的时间也就过了。

    至于其他人,就没有人提起。

    她们都知道陈艳脾气,还有脾气更臭的林深。

    大过年的被掀桌扫地出门,总是难看的。

    她们是来示好修复关系的,还真不是来讨人嫌的。

    吃完饭又坐了一会儿,大姑二姑一家就走了,留下了几袋子年礼,也没什么特别的。

    一袋子旺旺大礼包,一袋子旺旺雪饼,一袋子苹果,一袋子花生牛奶,一袋子红柑,一袋子紫菜干。

    还给了林深和林柔姐俩一人一个红包。

    林柔去洗手间看了一下,是800块钱的。

    跟陈艳说了一下,于是陈艳就趁着人临走给了四个孩子红包,一人四百。

    他们这儿没有忌讳400这个数,是在他们这代表的是万事如意 ,事事顺利的意思。

    还有回礼是两家分别一袋子糖果,一袋子馅饼。

    都是甜的。

    陈艳本来打算给装点干蘑菇的,就李俊航带过来的那个。

    林深偷偷跟她说了,这玩意儿一斤2000多块钱3000。

    3000块钱对林森现在来说就是一顿普通的便饭的钱,但是她这人比较小气,不想给的时候就是不想给。

    陈艳就不给了。

    第四天到的小姨和小舅,还有二舅妈一家。

    也是拖家带口的。

    也是一顿火锅。

    大舅妈一家回娘家了,没过来。

    陈艳面对娘家人就热情点了。

    上桌的菜也明显比之前厚三分。

    比如玉米排骨汤变成鲍鱼排骨汤什么的。

    当然大家伙儿也更熟一点。

    毕竟去看外公外婆的时候没少见。

    林深和小舅妈还是和上辈子一样,两人关系特别好,有话聊。

    林柔也挺喜欢这个小舅妈。

    小舅妈计划着明年自己做生意。

    “深深你觉得京城生意好做不,我们想去京城闯闯。”

    毕竟老家只是个四线小县城,城里也只是个勉强够得上三线城市的地方,实在谈不上发展。

    林深想了想,正色道,“京城这地方,真不好说,你说好做也好做,你说不好做也是难。”

    “我就举个例子好了,在京城那边就是打工,工资也比别的地方高,同样的开销也比别的地方大。就像我们鹭岛,在城里租个小区房也就1000块钱出头2000块钱就可以租的很好了,但是在京城2000块钱,你只能租那种一居室。和鹭岛2000块钱同样水平的房子,到了京城估计要四五千。”

    小舅妈一惊,“差距这么大的吗?”

    林深点点头,“是这么个事儿。而且吧,你说去那边做生意的确机会多,但是同样竞争也大,这年头往京城那边涌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这不老早就还给发明了个词儿叫北漂。”

    “意思就是在京城飘着呗。”

    “您别看我在京城和同学一块开了个公司,好像多赚钱,每个月压力也大着呢,钱还没到口袋呢,就要先交物业费水电费,工人工资,剩下的还得交税。”

    “自己做生意,这些钱哪怕这个月公司一分没赚,倒贴着也得给的。”

    “压力也是很大的。”

    小舅妈也犹豫了。

    她倒没有觉得林深说的夸张或者骗她,人家一个京大的研究生,以后只要毕业了,一年赚个上百万的,骗她干什么。

    主要是她就想到京城机会多,一下子没想到生活压力也大这一块。

    他们两口子现在可是两手空空的。

    小舅妈还是想听听林深的意见,“那你觉得国内哪个城市比较适合发展?”

    林深想了想,这话可不能明确的说。

    她就是一亲戚,哪怕关系再好也没有替人做决定的。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