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84章 新出路
    此时此刻,石水村内不少人都听见了风声,纷纷赶了过来。

    一个两个,全都扒拉在了墙头朝着里头好奇的看。

    要知道,这可是镇长!

    一镇之长,居然来谢家,求谢昭帮着指路?

    虽然早就知道谢昭本事大,可村民们还是惊讶了。

    然而,更为叫他们震惊的,却还在后面。

    就见唐明雄忽然站了起来,夏日的风,带着炽热,卷进院子里,卷着唐明雄的衣摆,猎猎作响。

    这个年迈的,头发花白了大半的老人,忽然郑重的,真诚的,朝着谢昭鞠了一躬。

    “谢家侄子,帮帮忙吧,我替向阳镇的群众,谢谢你了!”

    这一刻,院子里一瞬间鸦雀无声。

    李三刀和三瘤子也愣住了。

    围墙上的村民,一个两个,全都张大了嘴,盯着眼前这一幕。

    “叔,您这可太折煞我了!”

    谢昭赶紧伸手去扶。

    “您放心,我会想法子的,您先坐下来,好好休息喝口茶,咱慢慢商量。”

    谢昭是真的被吓了一跳。

    他转头,看了一眼围墙那边黑压压的一群人,想了想,又对着李三刀道:“三刀叔,把他们也喊进来吧。”

    李三刀不知道谢昭要做什么,当下点点头,扭头喊人。

    “大家伙儿都进来吧!这事儿咱们村也有份儿。”

    李三刀说着,眼神落在了走在最前头的中年男人身上。

    “赵老三,你家之前出两个劳力汉去向阳镇干活儿,现下镇子里的制衣厂关门了,你们家怎么没让人去镇子里?”

    赵老三搓了搓手。

    他走进来,站在谢昭跟前儿,跟着讨好的笑。

    “不是我不愿意去,实在是家里头走不开身呐!”

    赵老三眼眶泛了红,看向谢友振。

    “谢老二,你知道的,我娘八十三了,一身病,全靠我媳妇儿照顾着,哪儿走得开身?”

    之前攒了钱,买了一把自行车,他和他妻子两人轮流骑车到向阳镇去干活儿。

    来去也就半个多小时,家里孩子和老母亲要是出了啥事儿,轮流换个班也是来得及的。

    可要是去湖东县就不一样了。

    骑车来去都要快两小时。

    村子里匀出来去湖东县上班的,基本上都是能够挤出来,啥事儿都不干的劳力汉。

    今天去,明天回,地里的活儿交给别人干。

    可是,他们到底都是农村户口。

    一家子人都指望着地里的田吃饭,更别提每年都要缴纳的公粮了。

    这地,这村子,就是他们的根。

    离不开。

    “是啊,那城里就算是能上班,干工,咱们也没法儿去啊,我家俩娃,都得照看着,年头地里忙,离不开人,等秋尾交公粮了,咱总不能空手吧?”

    “谢家二小子,你是个好人,咱大家伙儿知道,就是这县城里头实在是太远了,你看看,能不能在咱们村附近找一条别的出路?我真是太感谢你了!”

    “友振啊,这事儿算是咱们几个求你了,咱们村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这要是天天往县城跑,咱村地谁种?你家那几亩荒田也要人打理不是?”

    ……

    谢家两兄弟去了京都,相当于一下子走了两个劳力汉。

    谢友振一个人忙不过来,让李三刀帮忙找了人,帮着一起种地。

    不然年底交公粮交不上。

    话音落,众人也不再吭声了,齐齐盯着谢昭和谢诚,等待两人答复。

    谢昭静静听完,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想了想,抬头看向众人,道:“大家的意见我都听了,但是这事儿,我要好好想想,尽量在这几天给大家一个答复。”

    “我也会尽量,给咱父老乡亲找一条好出路!”

    他起身,夜色下,神色真诚,丝毫不见敷衍。

    李三刀和唐明雄是了解谢昭的。

    听见他这样说,两人几乎是齐齐松了口气。

    “好!既然谢侄子这样说,那大家伙儿就先散了,等事儿敲定了,咱再过来!”

    李三刀起身,笑着招呼众人。

    唐明雄一口将茶水喝完,胸口那股子一直压着的担忧也终于落了下来。

    “那我就等着你的消息了!我替向阳镇的群众谢谢你了!”

    谢诚送几人出去。

    人全走完已经是晚上六点半了。

    远处蝉鸣渐起,天上挂了半轮月。

    院子里,田秀芬张罗着吃饭,魏庆之刚刚也来了。

    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桌子上摆满了诱人的饭菜。

    俩儿子难得回来一趟,田秀芬几乎是将自己看家的本事都拿出来了。

    谢昭和谢诚奔波一路,早就饿了,端起碗二话不说就扒拉了一碗饭垫肚子。

    红烧肉,清蒸鱼,瓦罐汤,又暖又鲜,还有熟悉的家乡味儿。

    二人总算是活了过来,脑袋也跟着能转了。

    谢昭想了想,扭头看向谢友振,道:“爸,咱村子最近咋样?挣的钱多不多?村委会那边你知道多少?”

    “这一年来情况的确是不怎么好,一开始还能熬,可日子久了,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谢友振闷声道:“路太远,地里活儿又重,人哪儿能吃得消?”

    也是。

    去县城干活儿,就像是后世上班,谁愿意来来去去耗费三四个小时在路上?

    况且这年头又不太平。

    自家地里活儿也累。

    谢诚也跟着皱了眉头。

    “这也是没法儿的事,向阳镇太远了,如果为了这里的货,单单从县城调一辆卡车过来装货,本钱太高了。”

    谢诚仔细盘算了一阵:“在县城卖还能有一点盈利,可要是送到江城,送到京都,那都是要亏本的!”

    路费实在是成本大头。

    一个小小的向阳镇制衣厂,着实是不划算。

    这话一说完,大家伙又陷入了沉默。

    总不能为了全村人的生计,不惜赔钱也要开厂吧?

    那和送钱有什么区别?

    谢昭是商人,无利不起早,不挣钱都不愿意干,更别提赔钱了。

    而且更关键的是,就算真的开厂送钱,名声名声捞不着,钱钱挣不到。

    吃力不讨好。

    “这样,这两天我再琢磨琢磨。”

    谢昭道,“实在没法子,就推了这事儿,我来出面。”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