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3章 最强招兵广告,独立纵队兵力暴涨,突破十万大军!
    走出厂房。

    江晨站在厂区的空地上,抬头看向天空,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他的脸上。

    他转过身,对身边的众人说“同志们,你们都看到了,兵工厂有设备,有工人。”

    “只要咱们把设备修好,把原材料运过来,就能恢复生产。”

    “到时候,咱们不仅有兵源。”

    “还有充足的武器弹药,挥师北上打关东军,就有了底气!”

    李云龙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司令,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有底了!”

    “只要有武器,有兵,老子就敢跟关东军硬碰硬!”

    周卫国也点了点头“司令,咱们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计。”

    “一边休整部队,补充兵员,一边修复兵工厂,生产武器。”

    “等一切准备就绪,咱们就北上,给关东军一个措手不及。”

    江晨看着众人坚定的眼神,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在厂区里回荡,带着对胜利的渴望,带着对未来的信心。

    “好!就这么定了!”

    江晨的声音铿锵有力“通知各部队,立即开始休整,招兵买马,修复装备!”

    “兵工厂这边,成立专门的保障小组,调拨物资,尽快恢复生产!”

    “咱们要让关东军知道,八路军不仅能在晋察冀打胜仗。”

    “更能打进东北,把他们彻底赶出龙国!”

    周卫国“好,我这就去办……”

    随后,独立纵队开始在太原内部招兵。

    由周卫国负责。

    广场中央早已搭起高台。

    一面绣着“独立纵队”的红旗被风卷得猎猎作响,台下挤满了人。

    有刚从工厂里出来的工人,袖口还沾着机油。

    有提着菜篮的妇人,身后跟着半大的孩子。

    还有些无家可归的流民,裹着破旧的棉袄缩在角落。

    “老乡们!”

    周卫国跃上高台,声音透过铁皮喇叭传遍广场。

    原本嘈杂的人群瞬间静了下来。

    他指着身后的红旗,眼神里燃着怒火“三个月前,小鬼子还在这太原城里烧杀抢掠!”

    “你们谁没见过鬼子的刺刀?”

    “谁没听过亲人的哭声?”

    台下有人攥紧了拳头,一个满脸伤疤的汉子突然喊出声“俺爹就是被鬼子活活打死的!”

    “俺娘至今还在城外的破庙里躲着!”

    “说得好!”

    周卫国猛地拍了下高台。

    “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独立纵队把鬼子赶跑了,太原城解放了!”

    “你们能重新回家,能吃上热饭。”

    “不是因为鬼子心善,是因为咱们手里有枪。”

    “有敢跟鬼子拼命的兄弟!”

    周卫国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脸“但解放太原只是开始!你们知道吗?”

    “东三省还在鬼子手里!”

    “那里的老乡还在受欺负,还在盼着有人能救他们!”

    人群里响起嗡嗡的议论声,一个穿长衫的学生模样的青年举起手“周司令,俺想参军!”

    “可俺只会读书,能上战场吗?”

    周卫国走下高台,走到那青年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会读书好啊!”

    “咱们的部队里,需要会开枪的战士,也需要会看地图、会写传单的文化人!”

    “只要你有一颗打鬼子的心,不管你是工人、农民,还是学生,都是咱们的好兄弟!”

    他转身回到台上,声音愈发激昂“现在,咱们要招兵!”

    “要组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挥师北上,解放东三省!”

    “让鬼子知道,我们不是好欺负!”

    “让东三省的老乡知道,咱们来救他们了。”

    “愿意跟俺走的,现在就到那边登记!”

    “咱们一起去打鬼子,一起给亲人报仇,一起让咱们的国家不再受欺负!”

    话音刚落,人群里爆发出震天的喊声“俺去!”

    “俺也去!”

    那满脸伤疤的汉子第一个冲去登记点。

    穿长衫的青年紧随其后,眼里闪着坚定的光。

    就连几个原本缩在角落的流民。

    也拄着棍子慢慢走了过去,眼神里多了几分从未有过的希望。

    “我也来……”

    一时之间,登记处变得十分热闹起来了。

    ……

    次日,清徐县城。

    周卫国带着队伍来到城隍庙前时。

    这里已经围了不少人,大多是农民和小商贩,还有些是县城里的乡绅。

    城隍庙的石阶上。

    周卫国没搭高台,就站在最下面一级台阶上,身边放着一挺缴获的歪把子机枪。

    他没先说话。

    而是让警卫员把几面从鬼子手里缴获的太阳旗扔在地上。

    “老乡们,你们看看这旗子!”

    “小鬼子就是举着它,占了咱们的土地,抢了咱们的粮食,杀了咱们的亲人!”

    一个挑着菜担的老农放下担子,眼眶通红“俺家的三亩地,就是被鬼子占了。”

    “俺儿子去跟他们理论,被他们打断了腿!”

    “大爷,您的苦,咱们都懂!”

    周卫国弯下腰,扶起老农“但苦不能白受。”

    “仇不不报!”

    “咱们独立纵队解放了太原,接下来就要去解放东三省!”

    “那里有更多像您一样受苦的老乡,等着咱们去救!”

    周卫国指着身边的歪把子机枪“这枪是鬼子的,现在成了咱们的。”

    “咱们招兵,就是要让更多人拿起枪,跟鬼子拼命!”

    “咱们不仅要把鬼子赶出东三省,还要把他们赶出龙国!”

    人群里。

    一个穿着绸缎马褂的乡绅犹豫着开口“周司令,参军是好事,可家里的地没人种,老婆孩子谁来照顾?”

    周卫国看着他,语气诚恳“老乡,你放心!”

    “凡是参军的兄弟,家里的地,咱们纵队会组织人帮忙种。”

    “家里的老人孩子,咱们会安排人照顾,绝不会让英雄们在前线打仗,家里却受委屈!”

    周卫国提高声音“咱们龙国人,从来都是一家人!”

    “东三省的老乡是咱们的亲人,救他们,就是救咱们自己的家人!”

    “现在,谁愿意跟俺一起北上,打鬼子,救亲人?”

    “我愿意……”

    “我也愿意……”

    先是几个年轻的农民举起了手。

    “我来……”

    接着,连刚才犹豫的乡绅也让管家去登记,还捐了二十石粮食。

    场面好不热闹。

    ……

    阳曲村镇。

    周卫国带着队伍赶到时,正赶上村民们在打谷场晒谷子。

    “老乡们,今年的收成咋样?”

    一个老农叹了口气“还行,就是去年鬼子来抢了一回,好多粮食都被他们拉走了。”

    “俺家老婆子就是因为没粮食,去年冬天没熬过去。”

    周卫国的眼眶红了,他从背包里掏出几块干粮,递给老农“老乡,苦日子快熬出头了。”

    “咱们独立纵队解放了太原,接下来要去解放东三省。”

    “那里的老乡,现在还在受鬼子的欺负,没粮食吃,没衣服穿,跟咱们以前一样。”

    周卫国指着远处的群山“咱们都是龙国人,不能看着自己的亲人在受苦!”

    “咱们招兵,就是要组建一支队伍,北上打鬼子!”

    “让东三省的老乡也能像咱们现在这样,安安稳稳地晒谷子,过好日子!”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放下手里的谷叉,走到周卫国面前“周司令,俺想参军!”

    “俺有力气,能扛枪,能跟鬼子拼命!”

    小伙子的爹拉了拉他的胳膊“娃,你走了,家里的地咋办?”

    “你娘的病还没好……”

    周卫国握住老农的手“大叔,您放心!”

    “您儿子去参军,是去打鬼子,是英雄!家里的地,咱们纵队会派兄弟来帮忙种。”

    “您老伴的病,咱们的卫生员会定期来瞧,药咱们也会送过来。”

    “咱们不会让英雄们流血又流泪!”

    周卫国看向在场的村民们,“老乡们,鬼子不可怕,只要咱们团结起来,手里有枪,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现在,谁愿意跟俺一起,去东三省,打鬼子,救亲人?”

    “咱们在这打谷场上立个约,等咱们解放了东三省,再回来一起晒谷子,一起过好日子!”

    “好!”

    老槐树下的老人们互相看了看,纷纷让家里的年轻人去登记。

    经过太原一战后,江晨就是最强招兵广告。

    一时之间,登记的桌子前排起了长队。

    阳光洒在人们的脸上,映着坚定的笑容。

    ……

    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

    周卫国带着队伍在太原城、周边县城和村镇辗转。

    每到一处,都能激起百姓们的参军热情。

    更让人振奋的是,加上原本跟着鬼子被俘虏的伪军。

    在听说独立纵队要北上解放东三省后,也纷纷带着武器来投诚。

    他们大多是被逼无奈才当了伪军,心里始终装着家国。

    如今有了赎罪的机会,一个个都卯足了劲要上前线。

    这天,周卫国骑着马赶回独立纵队的司令部,手里攥着一份兵力统计报表。

    江晨正在司令部里看地图,见周卫国进来,抬头问道“老周,招兵的情况咋样?”

    周卫国把报表递过去,脸上难掩兴奋“司令,好消息!”

    “我们在太原城招了三万五千人,周边县城招了四万,村镇招了一万五,还有一万伪军投诚,加起来一共十万!”

    江晨接过报表,仔细看了看,嘴角露出笑容“嗯,不错!”

    “招兵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训练才是重中之重。”

    “这些新兵里,有农民、工人、学生,还有伪军。”

    “底子不一样,得好好训练,才能成为能打硬仗的队伍。”

    “老周,训练的事情交给你了。”

    周卫国挺直腰板,敬了个军礼“放心吧,司令!”

    “我一定把他们训练成一支铁血部队,让他们上了战场能打仗、打胜仗!”

    “不过,司令,队伍壮大了,武器就成了问题,好多新兵现在还没枪呢。”

    “武器的事,就交给你了。”

    江晨拍了拍周卫国的肩膀“好!武器的事你不用操心。”

    “我已经让人去联系根据地,再加上咱们缴获的武器,保证让每个战士都有枪,都有弹药!”

    “好,有你这句话就行了!”

    ……

    接下来的日子。

    周卫国把训练场地选在了太原城外的一片开阔地。

    十万新兵被分成十个师,每个师再分成三个团。

    从早到晚,训练场上都回荡着口号声和枪声。

    首先是体能训练。

    汗水铸就的钢铁身躯。

    每天天不亮,训练场上就响起了起床号。

    新兵们穿着统一的灰色军装,在连长的带领下开始晨跑。

    晨跑的路线要绕着训练场跑十圈,加起来有二十多里地。

    一开始,不少新兵跑不了几圈就气喘吁吁,尤其是那些学生和农民,体力根本跟不上。

    周卫国没让他们偷懒,而是亲自带着跑,还在队伍旁边喊着口号“坚持住!”

    “咱们是要去打鬼子的,没有好体能,怎么扛着枪跑战场?”

    “怎么跟鬼子拼刺刀?”

    “现在多流汗,战场上少流血!”

    周卫国还制定了“互帮互助”计划。

    让体能好的战士带着体能差的一起跑,跑不动了就拉一把,累了就一起歇会儿,再接着跑。

    除了晨跑,体能训练还有俯卧撑、仰卧起坐、攀爬、负重行军。

    俯卧撑一开始要求每人做三十个,后来逐渐增加到五十个、一百个。

    仰卧起坐从五十个增加到一百五十个。

    攀爬训练是在训练场边搭起几米高的木架。

    让新兵们踩着木架爬上去,再滑下来。

    一开始有人害怕,不敢爬。

    周卫国就亲自示范,还跟新兵们说“战场上,咱们要爬城墙、爬山坡,现在不练,到了战场就是送死!”

    负重行军更是考验人。

    每个新兵要背着三十斤重的沙袋,在山路上走五十里地。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学生兵走不动了,坐在地上哭,说想回家。

    周卫国走过去,没骂他,而是蹲下来跟他说“兄弟,我知道你累。”

    “但你想想东三省的老乡,他们现在还在受鬼子的欺负,他们比你更累,更苦。”

    “咱们现在多流点汗,将来上了战场就能少流血,就能早点把鬼子赶跑,让老乡们过上好日子。”

    学生兵听了,抹掉眼泪,重新背起沙袋,跟着队伍继续走。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体能训练,让新兵们的身体越来越壮实。

    原本苍白的脸变得黝黑。

    眼神也从一开始的迷茫变得坚定。

    部队开始形成了初步战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