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章 善后,回京
    从秦王府出来后,张书缘便就回到了卧房画起了煤炉构造图。

    煤炉的构造并不复杂,只要是个现代人都能够画的出来。

    而他所画的图纸,与后世的相差不大,无非是在这炉子的铁壳外多了一层木板。

    这之所以要加木板,主要是他还想将这煤炉打造成一个家居,让匠人在那板子上面刻画山川河流、飞鸟走兽等画作来吸引达官显贵。

    pS:古人的取暖方式是有很多种的,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般只靠穿厚衣。这尤其是权贵,他们在建房之初就会命人修造暖阁,主要办法就是将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通过热气流动来取暖,而除了房屋之外,他们也会命人建造精美的手炉、足炉、熏炉等物品来取暖。

    将画好的图纸收好,张书缘就去西安府城南外的铁厂。

    这铁厂并不出名,规模也不大,占地面积仅有八百平方。在常时这厂里大约有一千余位工人在这里讨生计,可时至今日由于天灾的影响,这厂内的一千余人便也没了三成。

    步入其中,张书缘很快就见到了王夫之。

    “参见大人。”

    见他来了,王夫之便带着一众铁厂的官员施礼。

    在整个明朝,全国的铁厂冶炼制造都是由工部的虞衡清吏司下的军器局,与内务府司的兵丈局来负责管理。

    而此时的冶炼技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出了着名炒钢法。这炒钢法主要是利用高温将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物品,令硅、锰、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钢和熟铁的成分范围内。

    而这工艺比之世界诸国是一等一的先进!

    看着近前的一众官员,张书缘就便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勿要多礼,同时又看向了远处的几座高炉。

    让王夫之带着自己在厂内逛了一圈,张书缘就便点了点头道。

    “嗯,办的不错。而农,你让人过来看看,这炉子能造否?”

    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张书缘是懵懵懂懂的让人带着逛了一圈。

    这说实在的,此时的张书缘就很后悔,恨不得现在立马穿越回去多学一学那现代工业,因为他对这冶炼是一窍不通。

    “阁部,稍等学生这就去喊厂里的主事。”

    接过图纸,王夫之也不懂这冶炼,在看了两眼之后他就看了看身边的那几位员外郎,见他们是一副沉思的模样,他只得是去喊那一线的主事了。

    很快,一位长相粗犷的精壮汉子就从工坊里出来了。

    “小的范四拜见阁部老爷。”

    此人一过来便就是跪地一拜。

    见状,张书缘是赶忙的让他起来。

    “诶,主事不必多礼,你看看此物厂里能造否?”

    这主事名为范四,早年间跟着一位厂里的老师傅做学徒,后来因为能干肯吃苦,所以就升任了这铁厂主事。

    “嗯…能造!不知大老爷想要造多大?”

    一听范四这么问,张书缘就琢磨了起来。

    这造小了肯定不能作为家具,造的太大了也不利于安装和运送,琢磨了几息之后,他就便定下了尺寸。

    “本阁想要将此物造成十尺见方,重量控制在五十斤。不知这难度大否?”

    “大老爷,若是如此的话,那没什么问题,抱在鹅身上!”

    一听他的要求是这样,范四便就拍着胸脯打起了包票,开玩笑就这个一个小物件有什么难度?

    “好,若此事能够办成,那本阁准你提升一级!”

    这作为内阁司员兼吏部左侍郎的张书缘是有这个权利的,当即就给他许诺。

    “小的,多谢大老爷!”

    “呵呵,先别高兴早了,你现在去带人给本阁造一座出来看看,若是没问题那就可以大规模铸造了。”

    笑了笑,张书缘便就拍了拍他的肩膀。

    感受到大老爷的赏识,范四作了一揖就回到了工坊。

    此人走后,张书缘也没闲着,反而是随着王夫之继续视察了起来。

    逛完了整个厂区,张书缘就觉的这厂子至少得再建十余个高堆炉才行。要不然就眼下那一个高堆炉是实在难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而他的想法,是想要将这煤球炉给铺满整个北方,家家户户都要有!

    跟王夫之聊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后,王夫之便就答应了再建七个高炉了。

    三个时辰后,范四是去而复返了。

    只不过,跟第一次相见时不一样,此时的他是带着三个人抬着一个黑不溜秋的炉子。

    “嗯,造的不错。”

    看到这东西,张书缘就高兴了起来,因为这正是他小时候在农村见过的那种黑炉子。

    “大人是这样的吗?”

    “嗯,就是这样,范主事做的不错嘛。本阁问你就按这样的形制来做,一天你能做多少个啊?”

    “大老爷,不是鹅夸海口,这要是厂内日夜不断的话,这炉子少说能造他个一百个!”

    “呵呵,是吗?那好,既然你有把握,那本阁就让你负责专门制造这铁炉了啊。”

    听到他的话,张书缘就笑着开口。

    “是!小的一定多多造炉。”

    见他这么说,范四旋即就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明白若是此事干的好,那他可就飞黄腾达了。

    “好,你去吧,记住也别光想着自己,这手艺还是要多多分享给同僚。”

    见范四很是兴奋,张书缘不由的就提点了几句。

    “是,小的明白!”

    “好了,等你家大使开设了新坊你就给人去生产此物。对了,这样的炉子要造两份,一份就这样,另一份再装木板刻画。”

    “是!”

    范四旋即领命,紧接着就去忙碌了。

    “阁部,这炉子为何要造两份?”

    “呵呵,而农,你想啊这炉子是乃铁器,售价肯定不菲。所以本阁想让这粗糙的铁炉低价售卖,而那精致雕刻的就卖高价!”

    “那大人,这价格……”

    “呵呵,价格嘛就定在五两,精美的就卖五十两!”

    张书缘是乐呵呵的大手一挥。

    “大人,那这炉子可有名讳?”

    “嗯,有!那精美的就叫它山岳炉,而那粗糙的就叫黑铁炉如何?”

    “嗯…不错,是个好名字!”

    王夫之想了想,觉的这名字倒也通俗易懂,黑铁不就是指煤炭吗?

    “呵呵,好了,这逛了一下午了,我也该走了,你啊抓紧机会好好办理此事,记得有事就给我传信。”

    见事情吩咐的差不多了,张书缘就想打道回府了。

    “嗯,学生定会完成此事!”

    “好,别送了,记得一定要尽力的扩建工坊,同时也没忘了扩招人手。”

    “是,学生明白。”

    撂下这句话,张书缘就便走了。

    这趁着天色还早,张书缘就去往了巡抚衙门。

    这俗话说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不一就任陕西巡抚总督后,练国事就将整个衙门的人给换了一遍。

    被小厮引入正堂,他还没坐半个时辰呢,就见到了满身疲惫练国事。

    “下官拜见阁部。”

    一见他在,练国事是赶忙的带上官帽施礼。

    “呵呵,练大人辛苦了,这一天跑了不少地方吧。”

    “下官没跑多少地方,只是去了趟长安县。”

    两个人坐下,寒暄了一会儿,张书缘就便问起了番薯事宜。

    “哦,大人问及此事,下官有些疑惑想请大人解惑。”

    “练大人直言便可。”

    看着他笑了笑,张书缘就便喝了口茶。

    “大人,这番薯究竟是为何物?为何您与圣驾如此看重?”

    这说实话,在昨日的会议上,他没好意思问。

    “哦,原来是此事啊,我道是什么。”

    听他这么说,张书缘就苦笑了一声,心说忘了给他们介绍这东西了。

    “练大人,这番薯乃是产自与吕宋,此物味甜好活,是我偶然在南方游玩时发现的。”

    见他问起番薯,张书缘也不好实话实说,只得是编了个谎话借口。

    “是吗?那此物一年几熟?吃水否?”

    “此物一年两熟,不吃多少水,可以说种下去就能活,而且此物的收成时间只需三个月便可收获一次。”

    “这是神物啊!”

    一听这话,练国事便就惊诧了起来,他还从未见过如此好种植的农物。

    “呵呵,是神物,本阁不瞒你,此物经过了我与陛下验证,它可亩产千斤!”

    轰!

    这句话一出,练国事整个人就惊讶的站起来,整个人的手都颤抖了起来。

    “当真?!”

    “呵呵,当真!所以我和陛下才会如此看重此物。”

    “既然如此,那请大人见谅,下官这就去带人种植!”

    见张书缘是言之凿凿的,练国事也不顾什么天黑了,立马就要带人去种番薯。

    “诶,不急这一时半刻,今天我来此是想问问,这西安府的田亩情况。”

    见他要走,张书缘就赶忙的让他坐下。

    “唉,不瞒大人,我西安府的田亩被侵吞的实在厉害,据下官的调阅,在这短短的十年里,城内百姓的田亩就丢失了七千顷,不是被那富人收购,就是…就是……”

    听着他的话,张书缘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无不是在说秦王。

    “唉,这哪儿是什么时难,是人祸啊。”

    摇了摇头,张书缘便叹了口气。

    “李文柏将秦府的田册拿来。”

    “练大人,这是秦府的田册,上面有两万六千余顷。本阁昨日与陛下商议过了,这两万六千的土地,朝里只拿六千,剩下的你拿去给百姓们分了吧。”

    接过李文柏递来的账册后,张书缘便愁容的开口。

    “大人,这…这不合适吧,如此这怎能向国库交代?”

    “诶,什么交代不交代的,这都是陛下应允了的,你就放心拿去吧!”

    捏了捏鼻梁,张书缘就将账册放在了身旁的案子上。

    “这…下官实在是不知该说些什么了,请大人受下官一拜!”

    练国事知道,朱由检之所以应允必然是受了他的影响,要不然这么多田地肯定会被收缴入库的。

    “行了,别来这些虚的,只要你练国事能实心为民办差,就不枉我向陛下举荐你了,再者说这田也不是给你的不是?”

    “行了,本阁与陛下这两日就要走了,望你多加努力。”

    “下官遵命。”

    站起来拍了拍他,张书缘就便走出了巡抚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