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9章 东浙温三党受创、朝廷大发横财(三)
    时间一晃,悄然间一夜便就过去了。

    虽然昨夜是没少喝酒,但他张书缘还是在早朝前清醒了过来。

    当然,这没睡过头的主要原因是,他早已习惯了这种早睡早起的生活了。

    在府上随意吃了些东西后,他就在黄伯的张罗下就进了轿子,去往了奉天殿。

    ……

    由于近期的兼并逆案影响,以至于所有人都不敢去触弄皇帝,就宛如是那待宰地羔羊一般。

    瞧着群臣们是这一副没了“生气”的样子,朱由检就极为的舒爽,甚至差点都没当廷笑了出来。

    见朱由检是如此高兴,一众跪地拜贺的官员就琢磨了起来,下意识就以为是皇帝遇到了什么好事。

    于是以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为首,及各地方布政使为辅,纷纷就上奏向朱由检陈奏今年各地的“祥瑞”了。

    而这些人口中的祥瑞,那是什么都有,比如什么万年老龟上岸啊,天落陨石上带字啊等等……

    说实在的,若是在张书缘没穿越过来之前,他还真的会被这群人的说辞给唬住。

    因为这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讲,就没有什么好事是能比得过天降祥瑞的!

    可眼下的朱由检早就不是那个读死书被洗了脑的皇帝了,他很清楚的知道眼下的大明国情是如何糟糕。

    所以,面对百官的开口恭贺,他也只是打了个呵呵并未下旨封赏那些人,也并未命人去收缴那些“祥瑞”进京,只是下旨让众人救治因陨石而受灾的百姓。

    见皇帝是如此不看重“祥瑞”这殿内的文武百官就全都傻了,下意识的就纷纷看向了被停了职的韩爌。

    可韩爌也懵了,心说这皇帝咋变成这样了呢?

    可就算他再懵,此时也不敢跳出来忤逆朱由检的意思,只能是顺着他的话说并称赞其为“圣君”了。

    一瞬间,整个大殿内是山呼万岁,每个人都在恭维朱由检关爱百姓。

    见此情景,朱由检也有些飘了,但也没飘的过头。

    所以,在享受了一番众星捧月之后,他就让群臣起身了。

    “诸位爱卿,可还有奏?”

    扶了扶手,让群臣站起,朱由检便看向了百官。

    “启奏陛下,臣有事启奏。”

    话音刚落,范景文便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哦?范爱卿有何事呐?爱卿此一路劳顿可有见闻是与朕同诸位爱卿言语?”

    见是这位回京复职的佥都御史出来,朱由检就想问问这老家伙的这回京一路上的见闻了。

    “启奏陛下,臣要奏两件事,一是我江南一域水患频发,众多城乡被暴雨冲毁,臣恳请陛下给我南直隶更大赈灾支持。”

    范景文是恭敬的言语,但却又与其他那些谄媚的人不同,因为他的声音是极为的沉着且严肃。

    “恩,此事朕心中有数。温爱卿。”

    见他第一件事是说的这事,朱由检便就点了温体仁的名字。

    “臣在。”

    温体仁旋即就带着张谄媚的笑脸就走了出来。

    而这几天里,他温体仁也是得了几件美事儿,先是有不少浙党小官投靠,后又是都察院那些个东林党人不断的给自己送礼妄图攀附,甚至都有些大家产的富豪找上了自己。

    虽然这些个人官职不高,但在这此消彼长之下,他这一系的力量也在壮大。

    “范爱卿所言之事,你户部可有提前布置筹谋?”

    “启奏陛下,自郑大人走后。微臣第一时间便差我司员外郎前往了山东、湖广、河南、山西四省清吏司筹谋钱粮,现已筹措出十万石番薯、两万石稻谷及大豆若干,已被随时发往灾区。”

    说起钱粮之事,温体仁也是头疼的紧。

    在他看来这眼下的大明是各地都在要粮食,这要没有张书缘主张开海与域外之人大谈贸易的话,恐怕他这户部尚书一职是连半年光阴都做不下去,说不准哪天脑袋就因缺银少粮而搬家了。

    “恩,爱卿办事有谋,有此朕便放心了。”

    虽然温体仁没有提筹措出的银钱,但朱由检却也是没打算细问,因为他知道温体仁的不容易,也知道大明的国情是如何状态。

    其实,大明的经济是“不错”的,世界各国流通到大明的白银是有很多的,但让人无奈的是,由于天灾肆虐粮食减产,再加税收体系的问题及有人贪墨舞弊、雪藏白银等问题,以至于那民间的万万两白银都流不到朝廷上来,甚至还有不少白银更是随着商人海盗等群体,流出了大明境内。

    pS:有资料显示,明朝在灭亡之前是最大的白银净流入国,保守估计是有三亿两白银。

    我们再说回来。

    “谢陛下赞赏,臣也不过是尽为臣的本分而已。”

    温体仁是有些飘,但东林和浙党一日不重创,他就一日无法大展拳脚。

    “呵呵,爱卿自谦了。既然爱卿早有准备,那么就将筹备之物尽快运往南直隶吧。”

    “是,臣遵旨。”

    处理完了这件事,朱由检便看向了范景文,可还没等他再问,范复粹就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张大人有事要奏。”

    一听范复粹这话,不但朱由检懵了,就连张书缘自己也懵了,心说自己啥时候有奏了?自己怎么不知道?

    但转念一想,张书缘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看这架势他是想推着自己来劝朱由检不要搞大范围的株连罢官了。

    于是,张书缘便装作忙累了一般,走出来便开始请罪。

    “启奏陛下,臣确实是有事奏,这要不是范大人提示,臣差点贻误大事。”

    看到这一幕,韩爌也不傻,瞬间就想到了这几天东浙二党的中下层人在忙活什么了。

    只不过,这在他看来,范复粹他们跟张书缘玩这一套,是有些与虎谋皮之嫌,因为他们这几方早就是不死不休之局了。

    这若不是皇帝偏袒,都不用他韩爌出手,就他手中的言官群体就能弄死他!

    但可惜,还是那句话,朱由检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朱由检了……

    “既然爱卿有奏,那就先说正事吧。”

    没辙,见小哥都这么说了,他朱由检还能这么办,只能是打算等散朝后单独召见范景文问话了。

    “启奏陛下,据臣与曹公公等协查,现已查明我朝眼下之兼并逆案,涉案之员共有一千四百六十五人,他们遍布于我朝各部各衙,所兼并之土共有七千九余顷。”

    此话一出,韩爌、李标、来宗道等人就控制不住的咽了咽口水。

    “看样子这案子,他张书缘也兜不住了……”

    而在这惊讶的空当,他们便也知道张书缘所奏何事了。

    的确,这桩案子无论是谁来查都会兜不住的,因为涉及了这类案件的官员只有一个结果,那便是革职处爵、抄家充公、戍边流放!

    没错,大明律是有专门的条例惩戒兼并土地的豪绅权贵,但奈何自朱元璋之后,就很少有皇帝不偏向自家人的了。

    而一旦发生此类案件最严重的后果,也就是被判退还井田和削减俸禄,对于那些个兼并田亩的王公贵族、士绅官员来说,那是一点责罚也没有。

    当然,若是百姓们犯了这种事,那结果就一定是按“大明律”来办了,该戍边的戍边,该抄家杀头的抄家杀头,总之主打一个区别对待。

    不过,眼下的朱由检却是不同了,他知道对于此事只能是以杀来震慑人心,若不严肃处理,那这大明直接就会崩塌了!

    “什么?!爱卿所言当真?!”

    一听张书缘爆出的数字,朱由检便故作震惊了起来。

    “陛下此言当真,虽说此案还未查结,但臣……”

    “好了,此事容朕思量一番再议。退朝!”

    也许是此事被捅到了明面上,也许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出“花钱消灾”的借口放人,总之朱由检表现的很是心烦意乱,起身便宣布了退朝。

    瞧着皇帝走了,百官是赶紧跪地恭送。

    在朱由检走后,范复粹、钱谦益及阳武侯薛濂等人,也不管韩爌等人是做何想法就走了过来。

    “大人这……”

    “诸位莫急,本阁深知大局为重之理,且等本阁消息吧。”

    说罢,张书缘直接就去养心殿了找朱由检了,而在离开这群人的时候,他那做派很是着急,就仿佛他张书缘是和他们是一丘之貉一般。

    而这一幕,看在众人的眼里,只觉的是这钱没白花。

    “这张阁看似对我等无理,但实际上却也是个妙人……”

    瞧着张书缘离去的背影,钱谦益便就眯起了眼睛。

    在昨晚,张书缘虽然是没接受他的美色诱惑,但他现在对张书缘的看法却是“此人不好美色,但好钱财。”

    ……

    来到养心殿外,张书缘也没进去,更没有找人通报,反而像是个没事儿人的样子在外面闲逛。

    而这一下就把门外驻守的侍卫们给看傻了,赶忙就遣人进去通报了。

    听到禁军说小哥在门外溜达,朱由检也是一愣,刚想让人去宣他进来时,突然他就想到了什么。

    “呵呵,看来小哥这是打算抻一抻他们了。哼,也好,如此也能让他们知道朕不是一个好说话的君王……”

    打定了主意,朱由检便闷头处理起了政务……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张书缘每天都在散朝之后到宫里“求见”朱由检。

    但他和朱由检都仿佛是当彼此不存在一般,反是在处理着各自的事情,并派人放出风去,说“皇帝心烦意乱,内阁大臣都不得召见”。

    就在张书缘和朱由检演戏之时,整个东厂是忙的意气风发,就好似是要一雪前耻一般,只要查到点蛛丝马迹,先不管证据准不准一律就先抓进昭狱再说。

    而在这抓人期间,骆养性、方正化以及高时明、李若链等人可是出尽了风头,没有那个人能在他们这几位的手下不“交代”出一些事来。

    当然,他们之所以敢如此大张旗鼓的搞人,主要是受了朱由检的意和张书缘的指点。

    就这样,整个京城是在这一片鸡飞狗跳之中,过去了七天,但却又没有一个老百姓受到波及。

    眼看这东厂抓的人是越来越多了,钱谦益等人就憋不住了,纷纷又找上了张书缘。

    而这次,他们为了让张书缘劝皇帝手下留情,可是下了血本,足足是送上了三十万两的巨款!

    对此,张书缘就故作震惊是询问。

    但钱谦益等人也没太说这钱财的来路,只是说“阁部此乃是我等号召百官的一片助力丈量之心,您就看在是为百姓谋福的分上就收下吧,这也算圆了我等的一场理想。”

    听着他们这虚伪至极的话,张书缘再抻了抻后就收下了这笔银子,转而丢给了明志让其去运作丈量之事了。

    果然,有了巨款这办事效率就上来了。

    在收到这笔银子的当天下午,张书缘就受到了朱由检的召见。

    跟朱由检见面之后,张书缘还没说话,朱由检便就率先的奸笑了起来。

    “呵呵小哥,这几天收获不菲吧?”

    这张书缘之所以被召见,一是朱由检觉的抻的差不多了,二是受到了小哥的传信。

    “呵呵,什么事都瞒不过陛下啊。”

    “是吗,那看来这群人是有钱的很嘛,他们给了你多少?”

    朱由检的笑意很复杂,既有些愤怒又有些无语,同时又有些嫉妒。

    “嗨,没多少只有三十万两而已。对了陛下,这后面打算怎么处理?”

    “什么?三十万两?还而已?!!”

    朱由检是彻底麻了,心说老子在宫里吃糠咽菜的节省,你们倒好求人办个事一出手就是三十万两!

    “娘的,别让朕再抓住小辫子!”

    骂了一句后,朱由检就站了起来走到了窗户处。

    “还能怎么办,自然是杀!”

    “那陛下可有人选了?”

    “有,那个前任六部尚书、侍郎、阁臣杀,其余之人罢官流放,所罪不重者降职四级。”

    听着朱由检说出的处理方式,张书缘便琢磨了起来。

    “恩,如此处理倒也妥当。”

    想了下涉案的核心罪员之后,张书缘就点了点头。

    “对了陛下,关于兵部那般……”

    “孙卿已经上奏请旨自查了,朕相信有你与曹伴伴二人的明细,孙卿自当会知道如何办差。”

    朱由检说的不错,对于孙承宗这种老牌的官员,他是很明白这官场的生存之道的。

    “既然如此,那就等孙帅将人送来以后,此案就可以结案了。”

    说实在的,这事情到了一步就不好再继续大搞下去了,只能是留着近乎一点点清理了。

    这还是那句话,一旦杀了所有人那大明朝政必然崩溃!

    “恩,朕也是这个意思……”

    有了要结案的意思后,张书缘便就离开了皇宫,回去整理犯人卷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