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章 四喜临门
    “甚妙,甚妙!”

    东暖阁中崇祯露出一丝轻蔑,接着满脸堆笑。

    见天子这番模样,都知晓是好消息,几名重臣翘首以盼。

    “李指挥使!”

    “臣在!”

    “给大家念一念吧。”

    “遵旨!”

    李若链在天津呆了这么长时间,就等着这份奏报,当收到军情处六百里加急,便马不停蹄将密奏送达御前。

    奏本中的内容让臣子惊叹,禁军厉害,水师也不差,关宁军雄风不减当年。

    想想大明过往历次败仗中,各路人马死道友不死贫道,最终还不是死的死散的散谁都不能幸免,常常令人痛心不已。

    如今不一样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大会战,各路儿郎同心协力,团结才是力量啊。

    “孙先生!”

    “臣在!”

    “朕拟将此事登报大肆宣扬,此乃我大明一雪前耻之战,朕看就由先生发表一篇高论,为大明儿郎再次正名!”

    “臣遵旨!”

    “另外朕觉得该着重提几句,让当年反对筑城那帮人看看,先生之付出绝非空耗国库!”

    “陛下,这......”

    舞文弄墨对于孙承宗来说手到擒来,但天子要让他提当年那一茬,不由心中感慨万千。

    天启年间孙承宗经略辽东时可谓千夫所指,在大凌河周边耗费大量银钱筑新城固老城,引得上上下下怨声载道。

    有因便有果,却也因此稳固住关宁防线,为今日获胜奠定出不可磨灭的坚实基础。

    “先生无需多虑,解铃还需系铃人,一国之计岂能坐井观天只顾眼前,需放眼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去看待问题。

    先生力促先帝定下巩固辽东诸城之国策利在千秋,那人人得儿诛之的魏忠贤也为国库搞来银钱,方得以形成。

    历史需要用时间去检验,我大明士大夫太自私自利,当初看似权宜之计,实则不得不为之。

    先生所受委屈得以了却大半,待辽东全部重归大明之手,定叫过往迂腐之辈愈加汗颜!”

    “臣多谢陛下!”

    孙承宗很感动,天子旧事重提触动了他心中那根弦。

    数年前辞官归隐还不就是党争令他心力交瘁,不得已回归故乡,大肆筑城便是政敌攻击他的主要污点之一。

    真是令人叹息啊,若没有辽西走廊像尖刀一般插入辽东,想收复失地恐怕不会这般简单。

    “诸位爱卿!”

    “臣在!”

    “尔等也要发文登报,歌颂孙先生丰功伟绩,赞扬儿郎之英勇!

    此乃大明第一场复土之战,内阁、军机处、六部上下皆有功劳,值得大赞特赞!”

    崇祯大手一挥,舆论宣传无比重要,大明将由此拧得更紧,激发更多人为家国奋勇前进。

    “陛下,如此天下人是否会说我等自卖自夸?”

    钱龙锡小心翼翼拱手。

    “有罪该惩有功就该表,万一诸位脸面挂不住,来个相互吹捧不就成了吗?”

    崇祯斜眼望向钱龙锡,又看了看李邦华、毕自严几人,给了一个你懂的眼神。

    到底是革新皇帝,懂得灵活变通,也知道他们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读书人所谓的面子观。

    其实做都做了有啥不可以说呢,这是治国,不是去讲求清高与食古不化。

    “孙先生!”

    “臣在!”

    “代朕回复侯恂并卢象升,就说想痛饮三杯!”

    “臣遵旨!”

    天子从接到奏本到现在都笑眯眯的,臣子们也无比放松,取得这样的成果喝喝酒完全应该。

    “陛下......喜事,大喜事啊,皇后宫中有太监求见!”

    “带进来!”

    “是!”

    小黄门将坤宁宫一名老太监领了进来,向崇祯虔诚地行礼。

    “何等喜事啊?起来回话。”

    “禀陛下,皇后娘娘让老奴前来禀报,今日太医院为袁妃、刘妃诊脉,两位娘娘均是喜脉!”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太监刚刚说完,臣子们立马道贺。

    周玉凤管着整个后宫,这种事自然得由坤宁宫奏报。

    真是无巧不成书,先前收到辽东捷报,接着二位娘娘就传来喜事,大家都喜笑颜开。

    人们崇尚凡事讲究兆头,这不就是现实版好预兆吗,实在可喜可贺。

    “朕看天色尚早,大伴派人去安排晚膳,朕去一趟西六宫看看两位爱妃,夜幕降临之时与卿等在此把酒言欢!”

    “奴婢遵旨!”

    “多谢陛下赐食,臣等有口福了!”

    “多谢陛下!”

    “......”

    “哈哈哈......”

    “皇爷,田大成求见!”

    正准备去后宫,小黄门又跑了进来。

    “哦?”

    崇祯微愣,这坤宁宫一前一后竟然田大成都来了,莫非又有什么大事。

    “皇爷,皇后娘娘派奴婢前来见驾,十万火急,娘娘已去永和宫,并令御医与产婆候命,淑妃娘娘即将旦夕临盆!”

    “啊......哈哈哈,四喜临门啊!”

    崇祯一拳打在另一只手掌上,随即离开御座。

    “卿等就在此商议国事回复政令!”

    “臣等遵旨!”

    话还没听完,天子已身处殿外。

    永和宫距乾清宫直线距离并不远,要过去却得绕经两道宫门。

    崇祯健步如飞,王承恩与数名太监紧跟其后。

    “臣妾拜见陛下!”

    “......”

    周玉凤、田秀英、袁妃、刘妃,连同宫女太监们悉数迎驾。

    “免礼!”

    柳如是急促的叫声传得很远,崇祯径直就想朝寝宫里面冲。

    “陛下留步!”

    “陛下......”

    产婆和宫女将天子拦住,崇祯这才反应过来。

    生孩子男人可帮不上忙,再心急也得在外面候着。

    “陛下,今日午后臣妾与诸位妹妹在宫中拉家常,袁妹妹和刘妹妹干呕连连,臣妾便唤来御医,结果均乃喜脉。

    后来永和宫宫女前来禀报臣妾,告知淑妃腹痛不止,于是臣妾便与妹妹们来此。”

    周玉凤带着微笑,在崇祯身边小声说道。

    “风儿费心了。”

    “臣妾份内之事。”

    拍了拍周玉凤香肩,真崇祯拉起袁妃和刘妃的玉手。

    “你们都已身怀六甲,从明日起给朕安心养胎,日报上的事就别去操心了,有田大成他们帮衬,没关系的。”

    “多谢陛下关心。”

    “一家人谢什么谢。”

    “不懂的就问问玉风和秀英,她们很有经验。”

    “是。”

    给了个暧昧的眼神,二女竟然都红了脸。

    刘妃进宫快三年了,袁妃也有一年多,这下终于怀上龙种。

    为皇家增添血脉是她们的本份,一直不见动静,这种感觉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

    没多久张嫣也从宫外赶来,柳如是这一胎可是她的孩子,既有欢喜又有心忧。

    搬出皇宫两个多月,崇祯也好多天没去她那里,此刻的张嫣脸上多出一份母性。

    “哇......”

    随着一道清脆哭啼声,所有人提到嗓子眼的心放下一大截。

    “恭喜陛下,是位皇子,母子平安!”

    一产婆匆匆走出门口,接生如此顺畅,这可是件莫大功劳。

    “甚好!今日参与伺候淑芬之人,每人赏纹银十两!”

    “多谢陛下!”

    天子出手就是十两,啧啧啧,谁都感受到了帝王的大方。

    朱家又添丁了,崇祯难掩兴奋。

    一喜辽东初胜,二女怀孕再添两喜,柳如是诞下龙子,四喜临门平安向好,这便是人生幸事啊。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