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章 要想富先修路
    抿了一小口茶,崇祯再度开口:

    “刘尚书!”

    “臣在!”

    “接下来刘爱卿给诸位介绍一番京津辽官道吧!”

    “臣遵旨!”

    刘遵宪清了清嗓子,说道:

    “按陛下旨意,经工部规划报内阁审批,重修三条京师至天津及山海关水泥官道!

    一条由京师直达天津,一条途经开平中屯卫直至山海关,另一条则由开平中屯卫直通天津。

    如此京师到辽东与天津出海口将更为便捷,永平府、蓟州各地货物出海亦四通八达!”

    众人连连点头,没有参与此事者前些时日就听到一点风声,并不感到有何惊讶,大明有那个能力去干这事儿。

    现如今京师到天津、山海关官道算大明最高等级,不过很多地方已年久失修,骑马都不够畅快,更别说通行马车了。

    缓了缓,刘遵宪接着道:

    “按规划此三条路路宽七丈,可并行超过十辆马车,为在原有官道基础上拓宽加固,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

    此次改建与通行两不误,各地于七月下旬同时展开,十月底前完膳三成基层修缮,明年秋冬之际全面通车!

    此事由工部牵头,皇家集团承建,顺天府、天津特别府、永平府、辽东都司强强联手。

    预计耗费民工四万人,银钱二百三十万两!”

    说完,刘遵宪向天子作揖,意思是这档子事汇报完了,还要不要往下再吹吹风。

    崇祯给了他一个认可的眼神,稍作迟疑后,刘遵宪接着道:

    “按陛下旨意,未来山海关至锦州、锦州至金州整个濒海区域官道均需改造。

    继而全国各省驿道分三六九等,通通改作水泥路面!

    此事工部将抓紧筹划,于明年召开第一届明镜会议时,由百官与民间代表细细审议!”

    刘遵宪在说,崇祯在扫视臣子反应。

    各臣子神态各异,看来不少人肯定想到了劳民伤财。

    历史上秦始皇大兴土木,隋炀帝开凿京杭运河,一定程度上都导致了王朝覆灭。

    皇帝取得的成绩翻天覆地,但还不足以钱多到没地方花。

    这就开始飘了?那还了得!

    “陛下,恕臣斗胆,如此大明必会耗光国库捉襟见肘,不可不正视历朝前车之鉴啊。”

    黄道周起身进言,如今的他说话要委婉多了,思想上也有了很大改变。

    但对于这种伤筋动骨之大事,凭他的性格不得不站出来。

    “陛下,臣亦有担忧,望陛下三思!”

    “望陛下三思!”

    “......”

    二十多个重臣中近一半人站了起来,脸上全是忧郁。

    崇祯也没有生气,而是将目光投向孙承宗。

    老孙捕捉到天子眼神,随即从座位上站起,高声道:

    “诸位勿忧,陛下做事向来明白分寸,此事还是由老夫来解惑吧!”

    孙承宗这句话不咸不淡,说对也不对。

    皇帝知道分寸是一年多来才有的,过去可完全没个轻重,也难怪部分臣子反应激烈。

    “陛下常常教导老夫,要想富先修路,取缔行业限制分地于民后我大明已蒸蒸日上!

    虽当下仅呈现萌芽,然假以时日必大有可为,诸位饱读诗书见多识广,又处于最中枢京师,恐怕早都体会颇深了吧?”

    环视一周,不少人仍旧满脸疑惑,孙承宗带着浅笑:

    “官道便利之益处诸位心知肚明,老夫不再多言!

    大明驿道继承历朝原址发扬光大,然随着年代久远已到需全面重修之时!

    如此届时无论传递政令书信,还是南来北往之货物,岂不更加高效快捷!”

    “首辅大人,下官不敢妄断,然若全国均予重修扩建,至少需万万两白银,我大明何以承受此等财力消耗?”

    孙承宗所说有一定道理,但似乎并未说到点子上,黄道周有些急了。

    “幼玄莫慌,且听老夫慢慢道来!”

    称呼起了黄道周的字,孙承宗变得语重心长:

    “自古以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黄御史又怎知陛下打算分成多少年实施呢?”

    “这......”

    天子没说过,刘遵宪也未提过,黄道周一时语塞。

    “陛下曾多次征求工部及内阁意见,定出十年到二十年内实现县县通水泥路!

    长此以往广袤乡野村村通乃至户户通亦无不可,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又有何妨!

    总之定出大目标循循渐进,一切与大明发展相辅相成,绝非好高骛远劳民伤财,而为又一个百年之大计矣!”

    听到这儿,不理解的臣子总算好过了些。

    原来是误解了天子,天子也并非急功近利马上就要全部实现,是他们孟浪了。

    “刘尚书先前便已提及,明年明镜台会议时会呈报规划供与会者审阅,按陛下之筹划,何止单单工部一个衙门!”

    讲到这里,孙承宗没再开口,向崇祯作了个揖。

    接下来一些事务,该天子来说了。

    “诸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崇祯收起闭目养神,正了正身形,朗声道:

    “一国之计实则同普通百姓家无异,仅大与小单纯与复杂之分,待金州三卫战事结束,六部扩充之筹划也该尘埃落地了。

    届时衙门分工更为明确,相关律法会紧跟其后,内阁并军机处将定出军、政百年之宏伟远景,再细化到每一个五年!

    朕称其为计划,每五年予以检验并实时纠偏,有了既定方向指引,卿等方可大展拳脚!”

    计划一词有些新鲜,也就相当于筹划,臣子们不是傻子,全都听明白了。

    以相应文字作为指导,做起事来不容易犯糊涂,此等提倡非常中肯。

    为让臣子彻底安心,崇祯不由望了望毕自严、巩永固、陈子龙几人。

    他需要用数据说话,将有人那仅存的一丝担忧通通抹去。

    (注释一:明代驿道,又被称作官道,数千年发展下来已经非常完善。

    有国家级、省际级、府级、县级之分,比如京师连通南京及各布政使司间的官道,就相当于后世国道乃至高速公路。

    注释二:国家级驿道一般3至5丈宽,即路基10至16米,实际夯实路面宽10米左右。

    省际、府际常规1至2丈宽,能容马车错车,县级驿道普遍较窄,一般1丈以下,当然,也受当地地形和财力限制。

    另外明代驿道还有个特殊亮点,设有“里堠”,即里程碑,同时排水设施非常完善。)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