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0章 姐姐的婚事,魏渠送画
    第二天。

    沈淮起来的时候,魏渠已经跟他舅舅去了郡城,小院一下子冷清许多。

    洗漱完毕,开始练枪。

    这段时间,忙着备考,除了清晨练的五禽戏,沈淮练枪的次数屈指可数,起枪不到一盏茶功夫,他便觉得有股生疏感,体能也没以前的好。

    看来,练枪和读书都是一样的,需要持之以恒。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笑声。

    沈淮转头看去,只见沈继业推门进来,后面跟着沈春兰。

    她提着篮子,笑着说道,“三郎,大姑给你煲了鱼头汤,你们这几天辛苦了,可要好好补一补。”

    说着,进入客厅,将鱼汤盛到碗里,“这鱼头汤呀,最能补脑,对读书郎益处颇多,你快过来喝几口。”

    沈淮收枪进入客厅,接过汤碗尝了一口,赞道,“大姑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这鱼头汤喝起来很鲜,闻不到半点腥味。”

    “煲汤讲究技巧,煲多了也就娴熟了。”沈春兰笑道,“你表哥喜欢喝鱼头汤,又嫌弃大厨房煲的鱼有腥味,你大姑我的手艺啊就是这样一天天好起来的。”

    “大姑,你煲的不是鱼汤,而是满腔的母爱。”

    “哎呀,还是三郎会说话,可惜你表哥去了县学,不能出来。”

    县试期间,县学放假。

    如今县试结束,县学的学子恢复上课。

    “大姑,表哥打算参加今年的院试吗?”沈淮问。

    “你表哥不仅要参加院试,还想要考禀生呢,说是给要给你静表姐撑腰。”说及此,沈大姑脸上的笑意加深,“方家大郎打算参加今年的秋闱,秋闱之后,便要迎娶你静表姐过门了。

    致远担心他姐在方家受委屈,很是用功,都住到县学里去了,说是方便跟同窗交流。”

    林静的定亲对象是方家长子方启贤。

    方家是耕读之家,祖上三代都是读书人,方父是县学教授,举人功名。

    从门第来讲,林静算是高嫁。

    “哎,感觉静表姐好像也没多大呀,怎么就要嫁人了呢?”

    沈大姑听言,轻笑出声,“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表姐都十八了,再不嫁就成老姑娘咯。”

    大夏的姑娘,十五岁及笄后,便要开始说亲。

    打小定娃娃亲的,举行了及笄礼就要出阁;若是家中父母疼爱的,最晚留到十八。

    要是到了二十岁还没出嫁,本人就会被世人指指点点,家人还会跟着被嘲笑,各种流言蜚语接踵而来。

    现代也一样。

    只要是大龄女,你不结婚不谈恋爱,就会有人跳到你跟前,说你不结婚以后就会咋样咋样,甚至介绍一些奇葩给你,逼迫你去相亲。

    他们介绍对象,从来不考虑匹配问题。

    觉得你嫁不出去,你就是有问题,有人愿意跟你相亲已经不错了,你没资格挑三拣四。

    “月丫头明年及笄,她的亲事也要准备起来。”沈继业开口,“她们姐妹现在能写会算,主意又大,一般的小子,恐怕入不了她们的眼。”

    “这个好办。”沈大姑将视线落在沈淮身上,“待三郎进了县学,好好留意身边的未婚同窗,寻摸寻摸,总有一两个合适的。”

    沈淮猛地摇头,“大姑,你就饶了我吧,我真的不会看人。”

    沈大姑被沈淮的反应逗乐了,道:“瞧你怕的,又不是你觉得好我们就把你姐嫁过去,还要仔细打听对方的家境和人品呢。

    婚嫁之事,关系到子女一生的幸福,可马虎不得。”

    “爹。”沈淮看向沈继业,“我们家人少,就不能让大姐招婿上门吗?嫁人一点都不好,还要伺候公婆。”

    沈继业挑眉,“照你这么说,你以后也不用娶媳妇了是吗?”

    “你们没意见,我可以不娶。”

    话音刚落,沈淮就见亲爹怒目而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这些年读的书都喂狗去了?”

    不好!

    嗅到危险,沈淮想都没想,直接跑了。

    沈继业见他一溜烟就不见人影,脱鞋的动作一顿,当场笑骂道,“这小子,真是反了他。”

    “三郎还没开窍呢,他说的话当不得真。”沈春兰开口,“我们家人丁不旺,留月丫头或者杏丫头在家也行。”

    主要是沈淮要科举,肯定不能天天在家里待着。

    万一运气来了,谋个一官半职,成为朝廷命官,他乡上任,根本无法在父母跟前尽孝。

    “这事得看爹娘那边的想法,还有月丫头和杏丫头自个的意思才行。”沈继业说着,转头朝门口看去,“这小子不会真的跑出去了吧?”

    出去一看,什么都没看到。

    殊不知,沈淮已经进了茶楼,叫了两份吃食,一碗热汤,坐在二楼听说书先生讲八卦。

    沈继业猜到沈淮可能不回来了,便带着沈春兰去了宅基那边。

    直到傍晚,沈淮才悠哉的回来。

    许是习惯了忙碌,偶尔闲下来他还觉得不自在,吃过晚饭,待在房间里看书练字。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科举尚未成功,吾辈仍需努力。

    后面的两天,沈淮恢复了学习状态。

    清晨练枪,上午学习知识点,下午看资料,晚上背书练字。

    时间过得飞快。

    眨眼间到了放榜的日子。

    魏渠也回来了,整个人精神焕发,还将自己画的‘运河风光图’送给沈淮,“画技一般,你不要嫌弃。”

    画卷中的运河,碧波白云,船只来往,给人一种清新辽阔的感觉。

    “我开心都来不及,怎么会嫌弃呢,再说了,我是那种不识好歹的人吗?”

    沈淮开心的收下画卷,“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收到画作呢,等回龙溪镇了,我就找人把这幅画裱起来,然后挂在书房里欣赏。”

    得到认可,魏渠很高兴,而后又有点不好意思,“画的不好,就不用挂起来了吧?”

    “江天辽阔,碧波白云,多好的景色啊,要是陶师兄和王宇川他们看见了,肯定嫉妒羡慕恨。”沈淮将画卷挂起来。

    魏渠却有些紧张道,“我们这次行程匆匆,没来得及买礼物,这事你别跟他们说。”

    “放心,我会保密的。”沈淮顺势将画卷收到柜子里,“这个时候应该出榜了,我们出去看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