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淮也觉得这座山挺不错的。
    但是,他没有着急出手。
    回去的时候,顺便去岔路口那边的荒地看看。
    岔路口附近,有种豆子的痕迹。
    再往前走,沈淮看到荒芜中一点绿,连忙过去看看种了什么。
    结果却发现,种的芥菜,没有一片叶子是整齐的。
    叶面坑坑洼洼的,全都被鸟虫啃食了。
    一整块菜地,竟然没有一棵菜是完好的。
    “这里鸟雀多,种出来的菜和豆子,都不够它们吃呢。”沈继业说,“以前我跟你奶奶在这里下了两斤豆种,还没等豆子发芽,就被鸟雀给吃光了,你说气不气人。”
    确实气人。
    沈淮继续往上走。
    这里比前面更荒,在草丛里扒拉许久才找到溪。
    水很少,甚至断流了。
    甚至有些流段,长满野草,早就看不出是溪流的模样。
    沈淮沿着痕迹往上找,偶尔看到一处水坑,但大多已经干了。
    再看看旁边的山,没什么树木,全是杂草和没长大的杂木。
    难怪没水。
    没有树,意味着山体蓄水能力几乎为零,即便下雨,很快就会流失掉。
    “爹,大家都来这边砍柴吗?”他没想到,砍伐这么严重。
    “差不多吧。”沈继业说,“其实,大家都知道,树砍多了溪水就会断流,但没办法,柴火天天得时烧,不砍不行。
    就像家里的两个荒山,我小的时候,那儿还有很多树,后面就光秃秃的了,没几年就成了荒山。”
    “这里的土壤还蛮好的。”沈淮可惜道。
    虽然荒着,土质却比那种没开垦过的荒地强。
    就是第一年比较费劲。
    第二第三年就好多了。
    回到家里,沈淮吃了两碗米饭,带上镰刀和水壶,顺着塘沟的溪流一直往上走,没多久就看到许镇长所说的那些山头。
    这里的山,植被很多。
    看起来郁郁葱葱的。
    山脚的溪流还很清澈,较深的水坑中,还有小虾米在游动。
    转完山头,沈淮继续去看另一片荒地。
    这里的情况跟岔路口那边差不多,但溪流没有完全干枯,而是还有一丝像茅草棍那样大小的水流,顽强的往下流动。
    最低处,有人挖了两个大水坑。
    旁边还种了好大一块油菜,已经开始发芽了。
    沈淮顺着水流往上走,想看看源头在哪里。
    结果才走一个时辰,就被一片荆棘给挡住了去路。
    但他可以确定的是,上游有水。
    眼看太阳偏西,沈淮快速下山。
    回到家中,沈七刀和林氏几人正好从田里回来。
    “那边怎么说?”沈七刀问。
    “许镇长说,集日那天来我们家商量日子,到时他会请看历先生一起来。”
    沈淮说着,顺便提出买山的想法,“爷爷,镇上有座山头,除了七年前被雷辟过,其余的什么都好,出三十两就能过契,我打算买下来给大姐当嫁妆。”
    “三十两,你没听错?”林氏看过来。
    “千真万确,要是大家没意见,明天就可以去镇衙过契。”
    接着,沈淮把自己看过的荒地和山头情况讲出来,同时还提出自己的打算。
    他想把有溪水那片地买下。
    那片荒地沈七刀知道,他半信半疑,决定第二天跟沈淮去看看。
    亲眼所见后,他也心动了。
    因为上游有水。
    只要解决了水源问题,这里不再是荒地,而是良田。
    就算离村子远也没关系,他们家有牛有驴,距离不是问题。
    “爷爷,我问过价格了,八百文一亩,很划算,晚了估计会被别人截胡了。”沈淮见老爷子意动,继续说道,“你看都有人过来种油菜了,要是明年还有水,肯定没我们的份了。”
    最后,沈七刀决定拿下。
    过契的时候,他还遗憾亩数太少了。
    只有三十七亩。
    “爷爷,你就知足吧,这么好的地,官府才按山地的价格卖,已经是天大的便宜了。”
    “哈哈,说的也是。”
    “那座山头,直接挂大姐的名字吧。”
    “好!”
    办好山头的地契,爷孙俩坐着驴车回村。
    一进家门,沈七刀立即把地契给沈月,“以后这座山就是你的了,你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哇哦,我也是小小地主婆了,好开心。”
    沈月高兴坏了,笑得见牙不见眼。
    集日这天,许镇长夫妇带着几个堂兄弟一起到沈家商量日期。
    看历先生早得消息,假装查看了一会,给出两个日期。
    一个是腊月二十六,一个是正月初八。
    年底作坊比较忙,所以沈家选择了正月初八。
    日期定下后,许家就可以择日下聘了。
    许仪章乐得跟个二傻子似的。
    回家就急吼吼的问他爹娘准备给多少聘礼。
    沈家没明讲,但大家都知道随俗的道理。
    有六十六两,八十八两和九十九两。
    许家觉得九十九两比较好,意喻长长久久。
    沈淮也没闲着。
    带两位姐姐去郡城,并在最大的银楼给沈月打头面。
    接着去书肆买字画,结果发现,自己的诗词文章、集序展示在c位展架上。
    隔壁的茶楼,还有说书先生在讲自己的故事。
    沈淮:“……”
    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的感觉,很奇妙呀。
    沈月和沈杏很开心。
    弟弟扬名到郡城,说明他有真本事。
    忙得差不多了,挂田和徭役名额也商定下来。
    大房十五亩,二房十三亩,四房二十亩,大表哥十亩,大表姐六亩,剩余的三十六亩,分给村长六亩,剩下的三十亩留给几个叔公家平分。
    挂田的人家,就不能占用徭役名额。
    青萍的徭役大多不重,沈淮和几位叔公觉得,把名额给家里小孩多,负担重的家庭。
    宣布名额的时候,那几户人家的媳妇,激动到流泪,有人还想给沈淮磕头,还是沈林娘几个手快,把人扶住了,但她们几个还是激动的不行。
    村长作为见证人,没想到自家也有份,笑得合不拢嘴。
    之后,沈淮带人去镇衙办过户手续。
    接着又去了一趟小华镇。
    顺便过问二表姐的事。
    大表姐,“前阵子,小姑来过族里,族里也出面协调了,那边保证,要是在打人就随我们处置,二妹也消停了。”
    “那就好。”沈淮语气很淡,“大表哥和二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