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2章 调动
    十月中旬,沈大姑和林二爷还有沈杨沈林四人启程回青萍。

    沈淮和谢知微还有沈继业几人,相送至城外。

    临别前,沈淮叮嘱沈杨和沈林二人,“到了县学,别只顾着念书,多交些朋友,放田假了可到周边郡城走走看看,若是继亮伯和继辉伯不支持,你们给我写信。”

    沈林却笑哈哈,“沈杨哥原计划年底成亲来着,我们来了京城,婚期只能延到明年开春咯。”

    提起这个,沈杨就有些心虚。

    觉得对不起未婚妻。

    “杨小子别多想,你未婚妻一家同意婚期延后,说明他们是理解你的。”

    沈大姑说,“五爷爷带你们入京,目的很简单,一是参加三郎的婚礼,二是让你们见见世面,开阔眼界,并非单纯的出来玩耍。

    等回到青萍,你携礼上门好好说话,姑姑相信,他们不会介意的。”

    沈杨点点头。

    当初来时有多坚决,此刻就有多心虚。

    “淮之,若是我到了而立之年还未中举,我便在村里开间私塾。”

    沈杨比沈淮还要大一岁。

    今年二十有四了。

    还未成亲,算是大龄剩男了。

    他这个人也犟,非要考中秀才了才肯成亲,害得他爹娘头发都白了不少,好在沈杨今年顺利通过院试,成为一名秀才。

    不然,江湾村的未婚妻怕是等不起了。

    “你有这个想法很好。”沈淮肯定了沈杨的想法,“我们沈氏一族,有功名的儿郎太少了,想要兴族振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沈杨重重点头,“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我会好好考虑的。”

    “好!”

    马车缓缓启动。

    沈林探出车窗,挥手告别。

    沈大姑不舍的看着林氏,含泪落下车帘。

    直到马车走远,沈淮几人才打道回府。

    婚假用完了。

    沈淮开始恢复翰林院点卯上下值。

    谁知恢复上值第一天,就听到岳父大人即将升任翰林掌院的消息。

    好家伙!

    瞒的可真严实。

    回门之时,岳父大人都没跟他透露半点风声。

    “裴大学士去了哪里?”

    “江汉!”

    翰林掌院的升迁方向,要么进吏部、吏部;要么进入中枢,要么外任地方担任巡抚或者总督这三样。

    裴大学士是第三种,外放江汉行省,任任巡抚一职。

    巡抚是实职,拥有一个省的独立权,可以说权利很大,说是封疆大吏都不为过。

    翰林掌院,虽是天子近臣,却无实权,跟巡抚一职比起来,一目了然。

    “那汉江的巡抚呢?哪里去了?”沈淮低声问。

    崔鹤汀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什么罪?”沈淮又问。

    “爱妾的兄长,欺占民田,当街强抢民女,被潜伏的玄衣卫逮个正着。”

    沈淮:“……”

    多么狗血的戏码。

    多么现实的问题。

    “总督呢?”

    “江汉总督是安王的妻舅,安王去求情,被陛下训斥了一番,并勒令禁足三个月。”

    安王是天启帝的第三子。

    弱冠之年,册封的亲王。

    “玄衣卫和督察院动作频频,但还是有不怕死的,顶风作案。”卢龄之说,“以前不懂事,总觉得我家老头到处得罪人。

    如今看来,你不得罪一些人,便要得罪皇权。“

    得罪其他人,还能组团保命。

    得罪皇帝,只有死路一条。

    聊了几句,沈淮便回自己的岗位了。

    其他同僚看见他,都跟他道句‘新婚吉乐’。

    朝廷严打贪官污吏。

    各省总督、巡抚人心惶惶,自查的自查,丝毫不敢放松。

    毕竟关系到身家性命,没人敢不重视。

    像江汉巡抚这般,跟自杀没什么区别。

    可见有时候,妾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地方官员落马多了,吏部也头疼。

    三年散馆之期未到,便提前考核了。

    按照惯例,是根据考核成绩来确定去向的,包括留馆、在六部任职或外放。

    这次有八成的人要外放。

    像何曹亮和章秋池这些,已经大概知晓自己会外放到哪个州府了,只是还未知晓具体县份。

    距离近的,月底便要开始动身。

    距离远的,明年开春赴任。

    没几天,谢侍讲的任命书下来了。

    新一任掌院,正式诞生。

    这是翰林院的喜事,也是谢家的喜事。

    谢知微收到消息的时候,高兴坏了,特意带着厚礼回娘家恭喜。

    只是,朝廷有回避制度。

    女婿与岳父不能在同一个部门,需要一方回避。

    所以沈淮要调离翰林院。

    谢知微从娘家回来,第一时间将此事告知沈淮。

    “夫君,你的调离文书估计没多久便下来了。”

    沈淮沉吟了许久,“夫人,你看过除了京城之外的风景么?”

    “妾身生在京城,长在京城,从未离开过京城。”谢知微说,“若是夫君外任,妾身自是要随夫君一起的,只是爹娘这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话没说完,但沈淮知道是什么意思。

    若自己外放,妻子跟随,那么父母这边就无法尽孝。

    他们新婚燕尔,夫妻分开的话,不利家庭和睦。

    “爹娘这边,我来跟他们沟通。”

    果不其然,吏部文选清吏司的人很快约沈淮谈话。

    说他需要回避,并调离翰林院。

    同时强调他一甲的身份,以及这两年的表现,并讲明有两个选择:留任六部或者外放。

    翰林有岳父大人,礼部有老师。

    这两个部门需要回避。

    清吏司的人,推荐沈淮选工部或户部。

    理由是:沈淮曾在工部历事,对工部事务有一定的了解,去工部有一定的优势;

    而户部主管财税、户籍土地,里面的官员要么筹算能力较为突出,要么通晓税法与强大的协调能力。

    清吏司觉得,沈淮通晓税法,筹算能力也不差,可以考虑户部。

    “若是外放呢?”

    在六部任职固然风光,但沈淮更想外放,自主权更强。

    文选主事惊讶了,“沈大人想外放?”

    “不管是留任京城还是外放,都是为朝廷办事。”沈淮微笑,“沈某还年轻,自然想出去闯一闯,看看自己是否能做出一番成绩来。”

    “沈大人好志气。”文选主事很赞同沈淮的说法,“要是我再年轻个几岁,也要申请外放,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

    沈大人,以你的能力,不管去到哪都会发光发亮的。”

    说罢,文选主事拿出舆图。

    “目前滇云行省的昆山郡、腾州府;黔中行省的青阳郡、盘山城、西水府;漠南行省的礼泉府、科沁城、康旗郡、洪林州,这些还有空缺。”

    沈淮是状元出身,历事时便有亮眼的成绩,外放的话,四品知府起步。

    所以文选主事没有介绍县。

    “沈大人回去好好考虑,大朝会之前给答复即可。”

    “多谢!”

    下值后,沈淮去国公府找谢道珩。

    “老师,礼部文选司的人来找弟子谈话了, 他们推选弟子入工部或者是吏部。

    但弟子更想外放,故来寻老师出出主意。”

    沈淮将文选主事筛选出来的州府说给谢道珩。

    谢道珩听完,立即去了书房,拿出舆图,在上面看了许久才开口,“滇云、黔中、漠南,这三个行省无论哪个,都很偏远。

    尤其是漠南的科沁城和洪林郡,与北狄接壤,时有武力冲突。

    那边的知府县令,多半会些拳脚,而且与外族,从来不讲道理,先打一架再说,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

    所以,这里的知县和知府,都是老油条,并且都是狠人。

    毫无为官经验者,还是不要去的好。

    “滇云的昆山郡,黔中的青阳郡,倒还可以。”

    昆山郡四季如春,青阳郡是黔中地势较好的,而且官道比其他州府要好。

    “如若没有其他选择,弟子比较中意青阳郡。”

    “黔中多山,青阳郡是为数不多比较平坦的一个郡。”谢道珩说,“准备年底了,各地都有调动,你若是决定好了,尽早告知文选司,省得被人捷足先登了。”

    “弟子知晓。”

    初冬的天,暗得很快。

    沈淮回到春熙巷的时候,谢知微和黄氏坐在厅中绣花,林氏和沈七刀在泡菊花酒,沈继业看画本子。

    “夫君回来啦。”

    谢知微起身相迎,“奶奶又做了蛋卷酥,妾身这就叫人摆膳。”

    “我在老师那儿吃过了。”沈淮找位置坐下,“今天吏部的人找我谈话了。”

    “那夫君是如何想的?”

    “我想外放。”

    画一出,沈七刀和沈继业等人纷纷看了过来。

    “目前比较好看的有滇云的昆山路郡,黔中的青阳郡,我个人比较中意青阳郡。”沈淮看向谢知微,“明日上值,我再问问岳父的意见,若他不反对,我便回复文选主事。”

    谢知微点点头。

    林氏却说,“不能留在京城么?”

    在京城好歹有老师和师伯帮衬,到了滇云或者黔中,用人生地不熟来形容都不够。

    “留在京城需要熬资历。”沈淮说,“奶奶,我还年轻,想出去闯一闯。

    若是做出成绩了,再给你和娘请封诰命。”

    林氏瞬间笑容满面,“奶奶老了,什么诰命不诰命的已经不重要了,奶奶是担心知微跟你到那边吃苦。”

    “奶奶,孙媳长这么大,还没出过京城,若是夫君真的外放,孙媳正好有机会去外面看看。”谢知微很乐观。

    林氏,“你若不想去,老婆子便留下来陪你。”

    “奶奶,孙媳可以的,您别担心。”

    官员外放,更容易做出成绩。

    留在京城,僧多肉少,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

    “我支持三郎。”沈七刀开口,“年轻人就该出去打拼,只有自己闯过了,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沈继业想知道的是,“外放是几品官?”

    沈淮,“比现在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修撰是从六品,外放最少从同知做起。

    同知为从五品,知府为四品。

    调任书还没下来,沈淮叮嘱道,“爹,事情还没定下来,你们自己知道就行,别说出去。”

    沈继业点点头。

    似乎想起什么,他又说,“若是外放,田里怎么安排?”

    “留个管事打理就行,再让岳母帮忙照看一二。”

    沈杏开玩笑道,“要不我不回青萍了,留在京城帮三郎打理田地?”

    别闹!”沈七刀嫌弃的罢手,“家里的活都忙不过来呢。”

    沈杏听言,哈哈一笑。

    第二日上值,沈淮立即去找岳父大人。

    谢掌院知晓女婿的想法后,点头说道,“青阳郡和昆山郡确实是最优选择,你若想好了,便尽早答复文选司吧。”

    年底了,各地都有调动,若是因为犹豫不决被人抢先一步,那就不好了。

    “此事,还请岳父提前告知岳父一声,等文书下来,小婿会带知微上门,亲自与岳母说的。”

    “行了,下去吧。”

    沈淮刚回到岗位,便听到同僚说,崔鹤汀和苏敬被吏部文选司的人叫走了。

    沈淮就知道,他们留在翰林的时间不多了。

    果不其然,中午吃午膳的时候,苏敬就过来吐槽了,“我想去漠北,文选主事便拿我身子说事,说我体格太弱,守不住漠北的严寒。

    说得京城便不冷似的。”

    沈淮好奇的是,“漠北比漠南还恐怖,你为何想去漠北?”

    “不知沈大人可读诗圣的【塞上漠北】?”

    “看过。”沈淮点点头,“你不会是因为这首诗才想去漠北的吧?”

    “一半一半。”苏敬笑,“我选漠北,主要是吏部对此地多有照拂。”

    就是政绩考评的时候,会比其他地方宽松。

    原来如此。

    两人一边吃一边聊,吃饱了才慢悠悠的回去午休。

    下午,沈淮去了吏部文选司,正式确定去青阳郡。

    文选主事做好登记,便让沈淮回去等通知。

    快则三天便有消息,慢则十天半个月。

    毕竟已经入冬了,从京城去黔中,肯定来不及,只能年后开春雪化了才能赴任。

    文书是在十天之后下发的,这时已经开始下雪了。

    里面明确了沈淮的官职、任职地点、到任信息。

    “青阳郡知府,从四品官职。”谢知微看着文书,激动不已,“恭喜夫君,连跳四级。”

    沈淮也很开心。

    知府拥有一郡的治理权,比留任工部活户部强多了。

    留任六部,最多为从五品员外郎,不知道要熬多久才能挪动一级。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