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5章 上任
    前知府赴任的时间比较赶,所以政务交接仅用了三天,便匆忙离开了青阳郡。

    离开前,府衙的官员聚集酒楼,一起为知府饯行,同时加深新任知府的印象。

    沈淮跟他们都不熟。

    一顿饭下来,也算是认识了,大概知道谁负责什么。

    前知府一走,沈淮就算正式上任了。

    上任初期的主要任务是:了解青阳郡的基本盘、政务流程、关键人脉。

    基本盘是展开工作的基础,可以从三个核心方向着手。

    比如民生经济。

    这个主要看人口、耕地、赋税,还有主要产业有什么,同时还要了解百姓目前的主要需求。

    如今三月,正是春耕,可以重点关注相关方面。

    沈淮在这里划下重点。

    接着是安全隐患问题。

    治安方面:像街道集市的管控;交通要道是否有盗匪出没;是否有宗族械斗或打劫等问题?

    司法方面: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哪方面比较多。

    政务流程,有同知、通判,省城安排了刘大人来协助,问题不大。

    人脉这块,需要好好捋一捋,因为这个比较复杂。

    世家宗族,府学县学还有士绅们……

    赴任之前,沈淮自己看了朝廷发下来的流程册子,也曾被谢道珩拉过去“紧急培训”,知道哪块要重点抓,也知道事情有个过程。

    但是,知道是一回事,颁发政令是一回事,有没有结果又是一回事。

    沈淮一边熟悉政务,遇到不清楚的就问同知、刘大人、通判、主簿等人。

    无人敷衍或者表现出不耐烦。

    因为他们都清楚沈淮的背景,并不敢糊弄,问到的都会耐心解答,不好解答的就拐个弯。

    钱同知与前知府不太合。

    吃了很大的亏,大家有目共睹。

    其实钱同知能力不错,可年底政绩考核的时候,知府对其评价很一般,他自己又没人脉,想升上去就很难。

    毕竟黔中省有九个州郡。

    巡抚和总督那么忙,若无关系,他们也很难注意到。

    你优秀,别人也很努力。

    这次,钱同知学乖了。

    凡事沈淮问的,不管懂不懂,态度一定要到位。

    争取留给好印象。

    不求提携,不打压就行。

    吴通判呢,年纪比同知大,觉得自己的仕途也就这样了,看得比较开。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然后再过几年便可告老还乡。

    态度谈不上积极,又达不到懒散的地步。

    十天过去,沈淮大概了解青阳郡的基本情况后,立即给总督和巡抚递拜帖。

    结果,拜帖还没出城门,刘大人就找来了。

    “沈大人,刘某后日回黔宁府,你要不一起?”刘大人道明来意,“其实,来青阳郡之前,上头交代了,若是时间合适,便带沈大人一起上省城。”

    “那巧了。”沈淮笑道,“沈某也打算后日去黔安府拜见总督和巡抚,有伴了。”

    下衙之后,沈淮跟谢知微说自己后日去省城拜见总督。

    谢知道道,“夫君路上注意安全,需要准备什么,妾身提前安排。”

    “准备一些茶叶和土仪即可。”

    现在朝廷严抓贪官受贿,还是低调点为好。

    第二天上衙,沈淮叫来钱同知和无通判,告知自己要去省城几天,并简单交代两人的工作。

    两人表示没问题。

    接下来,沈淮开始整理报告。

    从青阳郡到黔安府,需要乘坐五六天的马车才能到。

    若是起码,三天就能到。

    为了赶时间,沈淮和刘大人都选择了起码。

    天还微亮,两人便策马往黔安府而去。

    这刘大人挺有意思的,有意无意透露一些信息给沈淮,想看沈淮的反应,结果什么也没看到。

    于是他便觉得,沈淮是个有城府的。

    想想也是,若是没两把刷子,即便背靠谢氏和黎山,也不敢单枪匹马来赴任。

    试问,哪个知府上任,没有几个幕僚?

    沈淮倒好,仅带了一个师爷,一个半桶水的跟班就来了。

    偏偏人家,适应能力很强。

    不到半个月,便将青阳郡的情况了解得七七八八。

    嗯,起码适应这块,他是优秀的。

    至于后面什么样,时间会告诉他答案。

    “刘大人,沈某初来乍到,要不是有你在,我真是两眼一抹黑啊。”沈淮面露感激,假装一点也看不出对方的试探。

    此人是官场老油条了。

    他说的话,十句里可能有一句是真的;要么看似真的话里,可能全是假的;要么半真半假,让你真假难辨。

    沈淮初来乍到,了解信息有限,不会别人说什么便信什么。

    所以刘大人说的那些,他只是听听而已。

    在官场上,浅交言深的,往往都有个坑等着你。

    装傻是不错的选择。

    三日后。

    两人顺利抵达黔安府。

    沈淮在刘大人的指引下,顺利见到了总督。

    总督看起来五十多岁的样子,身形偏瘦,给人的感觉,很严肃。

    事实证明,沈淮的猜测没错。

    总督的目标导向很强,而且极为注重结果。

    沈淮简单介绍之后,他便切入了工作模式,比如郡城现存问题,该如何解决,下一步又是什么动作。

    这些沈淮早有准备,不用打草稿便能回答。

    几番问话,见沈淮对青阳郡确实有基本的了解,总督的神色终于没那么严肃了。

    “来日方长,今日便到这吧。”

    “下官告退!”

    离开总督衙门,沈淮去酒楼吃了午饭,便转战巡抚衙门。

    巡抚是他的直接上司,拜访流程比总督更为严谨。

    简单叙话之后,沈淮开始进入汇报模式,比如辖区情况、钱粮财政、司法治安、民生治安。

    先汇报现状,再根据现状点出问题所在,接着是解决方案,以及对未来的一个规划。

    蔡巡抚一边听,时不时提出疑问。

    整个过程,沈淮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观点及见解都挺符合青阳郡现状。

    “不错。”蔡巡抚缓缓开口,“能在短时间内便看出问题所在,看来你不仅用心,还有悟性。”

    调令下来的时候,他还担心沈淮能力不足。

    毕竟,科举考得好,不代表治政能力也强。

    是他多虑了。

    黎山嫡传,又怎么会是草包呢?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