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0章 巨物崇拜!
    时间来到一周后,巴黎。

    九月的阳光慷慨地洒在香榭丽舍大街,为宏伟的工业宫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色。

    距离国际电力博览会开幕已经超过一个月,巴黎的民众们早已经习惯了这里光怪陆离的新奇发明。

    但今天,工业宫门口早早就排起了蜿蜒的长队,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远比之前更热烈的期待与躁动。

    马车、绅士、淑女、记者、好奇的市民……各色人等汇聚于此,将工业宫门口的广场挤了个满满当当。

    他们来,只为亲眼目睹那位来自新大陆的发明大王、实业大亨——托马斯·爱迪生的杰作。

    工业宫二楼,一处可以俯瞰主展厅入口的露台上,托马斯·爱迪生正与两位法国政商界的要人并肩而立。

    托马斯·爱迪生穿着黑色的正装外套,领结打得一丝不苟,脸上满是自信的笑容。

    站在他左手边的是「巴黎照明和煤气公司」的总经理,夏尔·拉法格。

    拉法格先生年约五旬,身材微胖,穿着剪裁精良的灰色条纹西装,手指上戴着一枚硕大的印章戒指。

    他看着楼下涌动的人潮,眼神既有和其他人一样的好奇,但也有一丝忧虑。

    电灯,这个新兴事物,究竟是他事业的掘墓人,还是可以合作分一杯羹的新源泉?

    爱迪生右手边则是巴黎市议会议长,亨利·德·维尔福尔。

    议长先生气质矜持自傲,是典型的法兰西官僚派头,灰白的鬓角梳理得整整齐齐。

    他关心的事情远比拉法格更加复杂:

    这项新技术能否赢得巴黎市民的欢心?

    能否为城市营造更光明、更“进步”的形象?

    会不会引发社会波动或反对声浪?

    当然,爱迪生私下许诺的可观的“顾问费”,让议长先生觉得,适当推动一下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并无不可。

    维尔福尔议长微微颔首,表示了赞赏:“瞧这人气,爱迪生先生。

    巴黎人总是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尤其是来自大洋彼岸的奇迹。”

    爱迪生满意地摩挲着下巴:“议长先生,巴黎的街头将来会被电灯照得亮如白昼!

    今天的展览只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也将是照明事业的一大步。”

    接着他又转向拉法格:“至于成本和可靠性,拉法格先生,我的系统远比你想象的更经济、更稳定。

    他们今天来看的是新鲜,明天,电灯就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太阳。

    巴黎的夜晚,应该如同白昼般明亮,而这一切,将由我的系统来实现。

    煤气灯的时代即将过去,电灯才是未来!”

    拉法格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没有接话。

    他心里在快速计算着煤气与电力的成本对比,以及如果合作,他能在这场能源变革中占据多少份额。

    爱迪生承诺的专利使用权分成和联合公司的股份,确实极具诱惑力。

    楼下展厅的喧哗声陡然升高,预示着展示时间即将到来。

    托马斯·爱迪生向两位同伴点头致意:“先生们,失陪一下,该我去让巴黎见识见识‘另一个太阳’了。”

    拉法格和维尔福尔对视一眼,仿佛都想起了什么——两年前,也有人宣布要给法国带来一轮新的太阳,结果却是一场灾难。

    只不过那个人来自英国。

    托马斯·爱迪生当然不知道他们两个在想什么,他已经转身走下楼梯,留下拉法格和维尔福尔继续站在高处,各怀心思地注视着下方。

    一楼主展厅内,人头攒动,闷热不堪。

    在展厅中央,一个庞然大物被巨大的黑色绒布严密地覆盖着,只隐约可见钢铁的冰冷轮廓,以及令人心悸的巨大体积。

    人们围绕着它,议论纷纷,猜测着布下究竟是何等奇观。

    人群中,莱昂纳尔·索雷尔和他的同伴尼古拉·特斯拉并不起眼。

    莱昂纳尔目光扫过兴奋的人群和那被覆盖的巨物,并没有跟着一起往前挤,神情也十分平静。

    他身边的特斯拉则显得更加紧绷,苍白的脸上,那双深陷的眼睛里燃烧着火焰,似乎想看穿黑布,看看他的“偶像”又制造出了什么。

    莱昂纳尔笑着低声对特斯拉说:“瞧瞧这场面,尼古拉,托马斯·爱迪生确实是个营销的天才。

    他知道如何制造悬念,如何调动人们的情绪。”

    没想到尼古拉·特斯拉却摇了摇头:“后天,后天就轮到我们了。那时候,人们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未来,谁才是真正的天才。

    不过,我担心……”

    没等他说完,莱昂纳尔就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耐心点,我的朋友。

    让爱迪生先生先享受他的高光时刻,变革需要铺垫——

    只不过以前都是别人当爱迪生先生的垫脚石罢了。”

    就在这时,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通道,托马斯·爱迪生在几名助手和博览会工作人员的簇拥下,大步流星地走到了那被黑布覆盖的巨物之前。

    喧闹声渐渐平息,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爱迪生没有过多的寒暄,他深知此刻行动胜于雄辩。

    他环视四周,然后猛地一挥手——助手们同时用力,扯下了那块巨大的黑布。

    “嗡……”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叹——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个庞大到令人瞠目的钢铁巨物!

    钢铁构件在煤气灯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复杂的线圈和铁芯结构透露出工业时代的力量感,整个机器至少有数十吨重!

    而更令人震撼的是,在发电机上方,一个由上千只白炽灯组成的、层层迭迭的巨型灯塔巍然耸立,如同一个还在沉睡的光明之神,等待着被电流唤醒。

    即使是自诩见多识广、历经风雨的巴黎人,也被这充满了工业力量之美的巨型机器给深深震撼了。

    他们见过电灯,是的,莱昂纳尔·索雷尔的《雷雨》在法兰西喜剧院上演时,就巧妙地运用了电灯营造出惊心动魄的舞台效果,法兰西喜剧院本身也因此成为巴黎最早大规模采用电灯照明的公共建筑之一。

    但那些灯光是分散在剧院的不同角落。

    眼前这个体积庞大的灯塔,带来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冲击力,几乎能让这个时代所有看到它的人,产生一种原始的崇拜。

    爱迪生站在他的杰作前,声音洪亮:“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电力的未来!

    你们眼前这台机器,重达二十七吨,是世界上最大、最强的发电机!

    而它上方这一千二百盏灯,将向你们证明——

    电灯不再是新奇的玩具,它足以照亮整个城市!”

    他停顿了一下,享受着他制造的寂静和期待感。

    “现在,请诸位见证!”

    爱迪生转过身,面向发电机控制台,深吸一口气,然后亲手,郑重地合上了那个巨大的电闸!

    “咔嚓!”

    一声清脆的闭合声后,是短暂的、几乎令人窒息的寂静。

    紧接着——

    “唰!”

    仿佛一千个微型太阳同时诞生!

    巨型电灯塔上的上千盏白炽灯在同一瞬间被点亮,绽放出无比璀璨、稳定、甚至是无情的光芒!

    那光芒如此强烈,以至于离得近的观众下意识地用手遮挡眼睛,感觉视线里仿佛真的出现了另一个太阳。

    整个展厅被这突如其来的人造白昼照得纤毫毕现,连空气中漂浮的尘埃都清晰可辨。

    周围的煤气灯在它面前,顿时显得黯淡、昏黄,如同风烛残年的老人。

    几秒钟后,人们适应了这强光,惊叹声、欢呼声、掌声如同潮水般涌起,汇成一片。

    他们被这壮观的景象彻底征服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狂热。

    这不仅仅是照明,这是一种神迹,是人力驾驭自然力量的辉煌胜利!

    莱昂纳尔眯着眼,看着那光芒四射的灯塔,低声道:“确实壮观。巴黎人并非没有见过电灯,亚布洛奇科夫的电烛,我们剧院里的灯光……

    但如此集中、如此规模的展示,带来的心理冲击是无可比拟的。”

    特斯拉低声回应:“直流电局限太大。这种规模的供电,它的线路损耗会是个天文数字。

    浪费,极大的浪费!”

    台上,爱迪生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他高声宣布:“这不仅仅是一次展示!为了证明我的白炽灯拥有无与伦比的可靠性,这个灯柱,将在这里,在工业宫,连续点亮5天!”

    人群中再次爆发出惊呼,连续?5天?

    这意味着爱迪生的灯泡拥有之前的灯泡难以比拟的耐用性!

    要知道过去公开展示的电灯寿命大多在600小时左右,但这是在每点亮6到8小时以后就要“休息”至少12个小时的情况下。

    那如果只用在晚上照明的话,这些电灯多久才需要更换一次?

    所以,这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这项技术可靠的强力宣言!

    耐用性大大提高,意味着成本将大大降低,这才是电灯能从剧院和有钱人的别墅普及到街头巷尾和千家万户的关键所在!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电灯取代煤气灯的最后一道技术障碍似乎也被扫清了。

    拉法格总经理在二楼看着这一幕,脸色变了——如果灯泡的耐用性真如爱迪生所言,那么煤气灯的成本优势将荡然无存。

    他必须重新评估与爱迪生合作的条款了。

    维尔福尔议长则露出了更为满意的笑容,因为民众的反应是积极的,甚至是狂热的。

    这项新技术看来大有可为,既能提升政绩,又能带来实际的利益。

    他仿佛已经看到巴黎的林荫大道被电灯照亮的辉煌景象,以及随之而来的赞誉。

    爱迪生在台上继续他的演说,描绘着电灯普及后的美好未来,声音充满了感染力和说服力。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莱昂纳尔拉了拉特斯拉,“走吧,尼古拉,让他享受他的胜利,我们的战场在后天。

    到时候,人们会看到,点亮灯泡只是开始,如何更高效、更经济地输送和使用电力,才是真正的关键。”

    特斯拉最后看了一眼那光芒万丈的直流电系统,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跟着莱昂纳尔转身,挤出了依旧沉浸在兴奋与惊叹中的人群。

    工业宫内,爱迪生的“人造太阳”依旧在持续散发着光和热,似乎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黎明,正在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