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1章 不惑
    释教在完成了本土化后,分流出的八宗,横跨心体气神四大道途,其他旁门道途更是繁多,从某种层面上讲,其全面程度还要胜过儒道两家。

    但正如道门所求者,于术中得一法,于法中得一道,万古以来,每个超凡复苏的时代都有超脱登仙者。

    反观释教,除了祖师释迦证就【佛陀】超脱而去,历代以降,八宗传人至多只修持到【大菩萨】位,再没能出现超脱者。

    至于其所谓的【三劫三千佛】所指的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各有一千佛出世。

    这三千佛本质上都是释迦佛祖,一化三千,显圣传道。

    Emm……佛祖很忙。

    禅宗,即为释教八宗中专修【心关】的道脉。

    心关一道,道门的修行法叫【坐忘】,禅宗的则名【坐禅】。

    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

    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

    释教所谓的“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共八件事,若得入世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

    八风,修的是“不动心”。

    近古赵宋王朝时期,证得心关【天理】之境的苏子早年对此便有所批语:“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

    不得不承认,禅宗虽然神神叨叨的,但其理念对于心关修行,确实很有一套。

    全真修行,需圆融三教,通过与慧海禅师的深入论道,温言只觉自己的道行又有了极大的增长。

    在太阴之背的修行,孤独清冷,但却不寂寞。

    孤独是一种状态,寂寞是一种心态,温言心中自有大道为伴,所以不觉寂寞。

    更兼有【虚灵洞天】的存在,两倍速的【真实光阴】让她得以加速兑现太阴会盟所积攒下的底蕴。

    只是,冥冥中她有一种预感,不能太过依仗【虚灵洞天】来悟道,每一份命运的馈赠,在背后都已标注好了价格。

    面对这个道门诸真联手推动的大计,她心中还是放不下提防,她可还记得,若非机缘巧合下,突破了关于【虚灵子】的一重【所知障】,自己现在还被蒙在鼓里呢。

    焉知,自己身上没有更多的【所知障】,所以,这【虚灵洞天】,还是不可太过沉溺。

    但是,快了。

    早就孕育中的心剑第三式,经过这段时日的沉淀,特别是释教法理的融入,已是呼之欲出。

    只是,这呼之欲出的一步,若是寻常根器之人,也足够其困顿数十年。

    这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温言作为辟道者,所需要付出的自然比因循守旧的修习前人之法要多得多。

    她并不着急,就这样任由时光在自己身上流淌,一月,两月,一年,两年……

    恍惚之间,温言豁然惊觉,自己竟然已经来到了人生的第四十个年头。

    上古孔圣曾这般论述自己的生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那么,自己是否做到不惑了呢?

    想来,还没有吧……

    她在天人遗迹之旁自己营造了一处洞府,很简单,仅做遮身之用。

    毕竟,若是露宿野眠,难免触犯日月,除了修行所需要,长时间暴露于日月之下,只会扰乱修士自身的灵机。

    由此,温言也是体会到了,重阳立教十五论中关于造茅庵草舍的真意——觅身中之宝殿!

    凡此十五论,看似处处都是外功,若真正体会践行,就会发现,最终所指的,都是内求。

    温言在太阴之上享受着独属于自己的宁静,殊不知,源星之上,随着太阴会盟细节的慢慢流传,已经将她的声望推向了一个极高的程度。

    当然,即便她知道了,也只会一笑而过。

    虽然还达不到“举世加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境界,一般世人的看法已经很难再令她的心绪产生什么波澜了。

    因为,她心有所住。

    问:心住何处即住?

    答:住无住处即住。

    问:云何是无住处?

    答:不住一切处,即是住无住处。

    ……

    温言的心灵在一次次的修行中愈发通明,心中的那柄剑一次次地斩出【堕无间】与【斩无尘】,隐约间,勾勒出第三剑的痕迹。

    这个时候,她的心灵反而愈加宁静了。

    心不住一切处是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定,亦不住不定——不住一切处,即是住处。

    在释教,这是佛心;在道家,也可以称作道心。

    其他诸如圣人心,天心,人心……只要你想,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称呼它,但本质都是同一的。

    心鉴展耀,温言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本心行相——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来不去,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的明悟浮现在温言心中,这是本心,也是本身,这个本身,就是道身、是佛身、是一切本来之身。

    那一式迟迟未出世的心剑在同一时刻出现,心光闪耀,心剑应时而动,划破重重黑暗,在心灵空间内开辟出一道久久不散的剑光。

    笼罩在温言灵台上的更深层的迷雾在这一剑下通通被拂拭一空,心灵仿佛卸下了万钧沉疴,一下子变得无比通透,过往诸多被遗忘的细枝末节在这一刹那纷纷涌上心头。

    许多不经意的细节拼凑下,原本自己认定的许多事情,似乎都有了不一样的原委。

    心剑第三式——照无明!

    心剑摇光,虚空吐艳,照日月不照处,明天下未明时。

    这是温言由【所知障】而发,经年沉淀,融一身之所学,创出的剑式。

    这一式【照无明】不司杀伐,乃是专门为了斩去心中的迷惘尘障而创,没错,针对的就是类似【所知障】一般的手段。

    日月不照,自有我心光照耀;天下未明,我心光亦可烛明。

    照日月之不照,明天下之未明——照无明!

    原本未完全扫除的【周天弥罗迷理无明障】的负面影响在这一剑之下纷纷消解,不只是迷理无明,许多她四十年经历中的迷事无明也在这一刻水落石出。

    “原来如此!”

    温言发出一声豁然开朗的叹息。

    这一剑,远比一切杀伐的剑式对她而言更有意义。

    四十不惑啊,在这个人生的第四十个年头,自己似乎真的能做到孔圣那般的“不惑”了。

    照无明……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