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2章 安稳的家
    她忽然想起什么,眸光一动,忙握紧了许云丽的手。

    “对了,你孩子呢?咋没一起过来?”

    许云丽笑着挽紧了黎花晨的胳膊。

    两人并肩慢慢走着。

    “他们还在上课呢。对了,我们已经把容恺的入学手续全给办妥了,明儿就能正式去报到,不用再拖着了。”

    “这么快?”

    黎花晨猛地一愣,声音里带着几分惊讶和感慨。

    “我记得我当初在贵西折腾了大半年,到处托关系、送礼,就为了给孩子找个能上学的地方,结果还是处处碰壁。可在这儿……这么轻松就办成了?”

    “那是当然。”

    许云丽不以为然地耸了耸肩。

    “徳康好歹是县一中校长,虽然他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真要办点事儿,安排个孩子进学校,还不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黎花晨默默听着,心头五味杂陈。

    她声音不自觉地低了下来。

    “云丽,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是不是……吃了不少苦?”

    “都老黄历了,不提了,不提了。”

    许云丽摆了摆手,脸上依旧挂着笑。

    可那笑意深处,藏着一丝疲惫。

    “我也就不问你从前那些事了。日子都过去了,提它做什么?反正现在宇凡混出名堂了,听说钱赚得哗哗的。有他在,你们的日子总算是熬出头了。”

    “你和徳康哥当老师,也挺好。”

    黎花晨轻声说道。

    “清闲安稳,孩子有出息,一家人和和美美,多让人羡慕。”

    两人边走边唠。

    时而说起旧日趣事,时而调侃彼此的变化,笑声不断。

    周淑芬站在街角,静静地看着她们的背影,唇角不自觉地扬起。

    她心里盘算着,该张罗二嫂二哥的婚事了。

    他们奔波半生,吃尽苦头,也该有个安稳的家了。

    趁着现在厂子走上正轨,她可以拿日用品厂的名义,去申请一块地。

    把厂房扩一扩,再盖几栋职工宿舍楼。

    将来厂子壮大了,员工也多了,这些都能派上用场。

    到时候,她一定要悄悄给二嫂二哥分一套房。

    位置挑最好的,离厂区近,生活也方便。

    主意一定,周淑芬心里踏实了许多。

    她抬起手腕看了眼表。

    决定下午就动身,去找郭宴龙谈谈这事儿。

    毕竟,他现在可是余新最有话语权的人。

    没有他点头,什么事都推不动。

    回到家后,她先把周宇凡安顿在自己租的院子里。

    隔壁那间也是租的,早早地安排给了程佳琪。

    那边地方大些,采光也好。

    等丽娟回来的时候,也能凑合住下。

    武徳康站在街边,抬手朝街对面一指。

    “容恺,看见没?那门口挂着‘余新市第一中学’牌子的,就是一中了。以后你就在这儿念书,踏踏实实,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

    他顿了顿,轻声问。

    “你姑姑说,你五年级没念完?中间落了不少课?”

    黎容恺低着头,小脸微微发烫。

    “嗯……断断续续上的学。不是家里没钱,是……是潘瘸子他……使绊子。不让我报名,找各种借口拦着。”

    “别人十四岁都上初中了,我还在五年级原地打转……”

    “武伯伯,我……”

    “别紧张,我先考你一道题,看看底子怎么样。”

    武徳康语气平和,目光慈祥地落在他脸上。

    黎容恺用力地点头。

    武徳康拉他坐到院里的石墩上。

    随后从包里掏出一本习册。

    “来,看看这道,35个头,94只脚,鸡和兔各多少?”

    他把练习册推到黎容恺面前,指尖点了点那道题。

    黎容恺手里的铅笔抖得厉害,纸上歪歪扭扭写了“解”字。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瞬间将他拉回那个灰暗的下午。

    贵西,潘明一脚踹翻他那张瘸腿的木桌。

    桌面上的书本和草稿纸哗啦啦地滑落在地。

    “穷鬼读什么书!”

    潘明的脸涨得通红,眼神里满是鄙夷。

    “别慌,慢慢来。”

    武徳康塞给他一块糖。

    “画图也行,把鸡和兔子的头画出来,再给每个头安两只脚。”

    糖在嘴里慢慢化开,甜得黎容恺心尖一颤。

    他拿起笔,哗哗画了35个圆圈。

    每个都添两只脚。

    剩下24只,他往上加圆圈。

    加到第12个圆圈时,脚数刚好够了。

    “鸡23只,兔12只!”

    他猛地抬头,眼神里闪烁着光亮。

    武徳康拍拍他肩膀,指着册子上的方程。

    “将来学代数,就得设未知数。鸡是x,兔是y,列两个式子。”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空白处写下那两个方程。

    “生活里面的难题,换个方法,路就通了。”

    黎容恺盯着那两个字母,小声问。

    “武伯伯……一中……潘明那种人,进得来吗?”

    “进不来。”

    武徳康语气坚定。

    “那儿的人,都认教育局红头文件。谁敢闹事,直接送派出所。”

    他说完,从包里掏出一张报名表,递过去。

    “明天早上,你来初一2班旁听。听不懂别怕,放学后我给你补课。”

    黎容恺盯着报名表上那行鲜红的字。

    “余新市第一中学”。

    他眼睛突然就酸了。

    跟他一样大的孩子,早就上初中了。

    谁也没想到,一回到余新,上学的事儿竟就这么解决了。

    还不是从头开始,直接跳到初一。

    “武伯伯……我真的能行吗?”

    他紧紧攥着铅笔,手心冷汗涔涔。

    “初一的课本……好多字我连见都没见过,更别说读懂了。”

    武徳康低头从包里掏出一本厚重的书。

    那是一本《新华字典》。

    封面的红漆早已斑驳脱落,露出底下灰白的纸壳。

    翻开扉页,一行工整的钢笔字映入眼帘。

    “1975年,购于余新书店”。

    “不认识字?那就查。”

    武徳康声音低沉。

    他翻开字典,手指准确地落在“黎”字上。

    “你看,这个字,就是你的姓。下面还有拼音。跟你在贵西时,小学老师教的拼读方法是一样的,对吧?”

    黎容恺屏住呼吸,指尖迟疑地探过去,划过“黎”字。

    那一瞬间,他的脑海里却闪过一幅画面。

    那是娘,蹲在昏黄的煤油灯下。

    她用火柴棍儿在泥地上一笔一画地画着。

    一边画,一边轻声细语地说。

    “容恺,娘希望你将来,一步一步走得稳,走得远。”

    隔壁的潘明就蹲在门槛上,咧着嘴笑他。

    “黎容恺?笨得跟头驴似的!”

    他红着脸低头,一句话也不敢说。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