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业说明会
    知道了线索,沈令宁单刀赴会,面对钱副主任等人的刁难,她从容不迫,依据事实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茶山军属厂的合法性、对国家外汇的贡献,以及所谓“违规”文件的疑点。

    她的话滴水不漏,反而让钱副主任一伙人有些被动。

    与此同时,基地保卫科和赵长河协调的有关部门联合行动,根据沈令宁提供的“樱花计划”线索和刘金凤丈夫摸查到的钱副主任社会关系网,顺藤摸瓜,层层深挖。

    调查发现,钱副主任与一个已退休多年......

    收网时机成熟!

    在一个深夜,联合行动组同时出击,分别在吴仁信隐居的小洋楼和钱副主任家中将两人抓获,并搜出了密码本、电台(残件)以及尚未转移的少量文物。

    面对铁证,“老樱花”吴仁信最终交代,

    真相大白,举基地震惊!

    沈令宁得知吴仁信竟与当年沈家冤案有关时,更是心潮起伏,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但也更加坚定了她要让茶山越发强大的决心。

    铲除了内部毒瘤,茶山的外部威胁暂时解除。

    然而,当沈令宁回到茶山,清点库存和订单时,一个更现实、更紧迫的危机摆在了面前:茶叶原料,快跟不上了!

    敌特被清除,茶山上下欢欣鼓舞,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新到的炒茶机、揉捻机等设备安装调试完毕,车间里机器轰鸣,效率大增。但沈令宁看着仓库账本,眉头却越皱越紧。

    春茶采摘已近尾声,满打满算,今年自产的高品质春茶毛料只有三千斤左右。

    经过加工损耗,成品茶更少。而光是已经签订的外贸订单,主要是金桂红茶和新开发的奶茶,还有其它花香型的茶籽皂原料需求,就需要消耗近两千五百斤成品茶。

    这意味着,留给内销和试水奶茶等新产品的份额寥寥无几。

    更严峻的是,茶籽库存仅剩四百斤,这是明年扩大种植的希望所在。

    原本指望农业部能调剂一些茉莉花、桂花等窨制花茶所需的香花,以及优良茶树种苗,但之前联系的结果都是“货源紧张”、“需要排队”。

    “厂长,这样下去不行啊,”

    孙大娘拿着生产计划表,一脸愁容:“机器是快了,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按订单生产,咱们自己的库存顶多再撑两个月。到时候交不出货,违约金是天价,信誉也毁了。”

    刘金凤也补充道:“周边公社我也去问过了,他们种的茶品质达不到咱们的要求,量也少,解决不了大问题。”

    沈令宁深知,原料问题已成制约茶山发展的最大瓶颈。设备升级带来的喜悦被现实的窘迫冲淡。

    她召开骨干会议,大家七嘴八舌,但都想不出立竿见影的好办法。

    唯一的希望,还是得落在更高层面的资源调配和支持上。

    “不能再等了。”

    沈令宁下定决心,“我亲自去一趟长安!一方面当面向赵叔叔和相关部门汇报我们清除敌特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必须解决原料问题!

    农业部这条路走不通,就想别的办法,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先去县里参加说明会。”

    ——

    秦南的清晨,空气中还带着昨夜雨后的湿润和泥土芬芳。

    紫星县下属红星镇的青石板街道上,早点摊子已经支棱起来,热气腾腾。

    沈令宁牵着刚满三岁的福宝,走在略显嘈杂却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面上。

    福宝今天扎着两个小揪揪,穿着沈令宁用零碎花布拼凑而成却格外别致的小裙子,一双大眼睛好奇地东张西望。

    她们在一家看起来干净些的摊子前坐下,要了两碗当地特色的蒸面皮。

    “妈妈,这个滑溜溜的,酸酸辣辣的,好好吃呀!”

    福宝学着大人的样子,用不太熟练的筷子,一条一条地吸溜着宽薄滑爽的面皮,被酸辣汤汁刺激得小脸微红,却吃得津津有味。

    还不忘发表感慨,“终于我长大一点到三岁了,吃到了这么好吃的面皮!”

    童言稚语引得旁边桌的食客和摊主都善意地笑了起来。

    沈令宁看着女儿健康活泼的样子,心中满是欣慰,细心地帮她擦掉嘴角的辣椒油。

    这几年,为了茶山和军属厂的发展,沈令宁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秦南山山水水,紫星县更是她经营的重点。

    很多老乡都认识了这个能干,但又没架子,真心带领大家致富的军属厂长。

    加上省报之前的报道,她在这一带颇有名气。

    刚吃完早饭,正准备起身,一个提着竹篮、满面风霜的老农认出了沈令宁,眼前一亮,小跑着热情地凑过来:“哎呀!是令宁同志!可巧碰上了!”

    老汉说着就从篮子里拿出一条用稻草绳系着的、油光发亮的腊肉,硬要塞给沈令宁,“自家养的猪,熏的腊肉,香着呢!你拿着,给娃尝尝!”

    沈令宁连忙推辞:“大叔,这可使不得,您留着自家吃……”

    “要得,要得!”

    老汉很执拗:“要不是你们茶山厂,俺家小子哪能去学开车(指运输队),家里哪能多挣那份钱?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