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6章 皇帝日记:我当知县的日子
    张利一瞧着宋煊摆弄弓

    “宋状元,你平日里都是这么玩耍的?”

    “当然。”

    张利一怀疑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

    他就瞧见宋煊弯弓搭箭。

    箭矢刷的一下就正中三十步外的靶心。

    张利一的嘴巴下意识的张大。

    他指了指宋煊,又指了指门口处的靶子。

    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宋煊又随手射了两箭,依旧是正中靶心。

    张利一直接坐在椅子上,他有些恍惚。

    是不是天太热了,所以自己一路走来,有些眼花?

    他再次奔着门口望去。

    那确实是三支箭都在靶子上,不是人为近距离插进去的。

    在家里的时候,父亲还仔细叮嘱过,不要在外人面前耍脾气。

    特别是在宋煊面前,要更加注意。

    这小子可是极其能发疯的。

    他连顶头上司的面子都敢驳斥,给陈尧佐骂得吐血抱病在家休息。

    你可千万要懂点事!

    张耆在家里对儿子管控严苛,但并不代表着他能控制儿子在外面胡闹。

    张利一原本不觉得宋煊能有什么能耐,他岳父曹利用,可没自家老爹受宠信。

    可是方才宋煊那么一出手,张利一立即觉得用“立地太岁”来形容宋状元,那完全不是污蔑!

    怨不得刘从德那么无法无天的人,在宋状元面前都吃了亏丢了面子还不敢报复回去,原来是真的惹不起。

    不说这准头,光是能拉动这三石弓,就绝非常人。

    那拳头落在人身上,可真是一拳一个不吱声。

    怨不得刘从德不敢对外宣扬啊!

    还对宋煊赞不绝口的。

    原来是被他打怕了!

    他们这些围绕在皇太后身边获利之人,私底下如何能不相互勾结呢?

    张利一回想起父亲的谆谆教诲,当即觉得姜还是老的辣

    “十二哥儿,我爹让我跟着您历练历练。”

    “今后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赴汤蹈火啊!”

    宋煊瞧着张利一如此行礼,觉得他爹张耆对自己儿子是有误解的。

    这不挺懂礼貌的吗?

    而且他也听说过张耆对自己的儿子管控十分严苛,绝不像刘家似的那么目中无人的。

    “张三哥,这话说的严重了。”宋煊脸上带着笑

    “你喜欢习武完全没问题,开封县事多,还得先请你跟在我身边帮忙一二。”

    张利一听着宋煊如此言语,自是喜上眉梢。

    原来宋状元也不是一个喜欢奚落他人之人,听听人家这话说的。

    什么历练?

    那是帮忙!

    “我身边也有几个好手,你们日常可以切磋一二,打磨自己的武技,将来上了战场也好杀敌立功。”

    “好好好。”

    张利一觉得宋煊有如此射术,力气大点,读书读的好点,已经绝非常人了。

    他身边还能有几个好手?

    方才被宋煊露了一手,张利一也想要展现一下自己绝不是吃干饭的。

    所以张利一当即开口道

    “十二哥儿,反正闲来无事,不如让你身边的好手先与我切磋切磋,如何?”

    “现在?”

    “对,现在。”

    张利一见宋煊有疑问,脸上重新挂着自信的笑容

    “也好让十二个哥儿瞧瞧我的本事。”

    “行,那就各自使出五分力气吧,免得真的伤了。”

    听到宋煊如此贴心,张利一更加确信宋煊身边的人没他勇武。

    “去把王保与许显纯二人喊来。”

    “是。”

    待到一旁侍奉的老仆人出去后,宋煊才给张利一解释了一下他们二人负责保护自己。

    张利一了然,说明还是有点本事在身上的,那自己得小心点。

    王保许显纯二人往那里一站,一壮一瘦,甚至还有些没睡醒的样子。

    张利一站起身来打量了一下,觉得这个壮汉的力气同样也不小。

    于是他指了指许显纯道

    “就你吧,咱们两个切磋一下。”

    许显纯歪头看向端坐的宋煊,见他伸出手

    “五分力切磋一下。”

    许显纯这才重新打量着张利一

    “切磋拳脚吗?”

    “不错。”

    张利一点点头

    “我可是跟在东京城有名的枪棒教头,自幼从他学来的功夫,你可要小心些了。”

    许显纯闻言点头,一脸的凝重之意。

    王保则是看热闹似的让开了场地,坐在另外一旁。

    张利一爆了自己的跟脚后,脸上带着笑意行了礼。

    二人摆开架势对战。

    宋煊也想要瞧瞧东京城有名的拳脚教头的功夫,到底有多强。

    许显纯先是出拳试探了一下。

    张利一倒是毫不客气的出拳。

    宋煊眉头一挑,张利一的下盘怎么不稳?

    一套拳打的是虎虎生风,可在许显纯看来没有丝毫威胁。

    难道东京城有名的拳脚教头,是教人“打好看的拳头来表演的”?

    为了谨慎起见,许显纯想要多试探一二,时不时给张利一一拳,逼得他使绝招。

    甚至还用出了宋煊特别喜欢用的招式

    白鹤亮翅!

    张利一虽然不懂,可是也能瞧出来如此挑衅的动作。

    他当即大叫一声,冲了上去。

    随即又屁股着地滑了回来,躺在地上哎呦妈呀的叫唤。

    许显纯望向宋煊,摊手道“我只用了三成力。”

    宋煊主动把张利一扶起来

    “张三哥,要不要帮你叫郎中?”

    “不用!”

    张利一咬着牙捂着自己的胸口,强撑道

    “不过是小事,不碍事,不碍事。”

    宋煊挥挥手让他们两个先回去歇着。

    许显纯走到半截回过味来

    “他不就是跟我一样被人哄骗了吗?”

    王保瞥了他一眼,没搭茬。

    “他身边的人纵然有真本事,可是碍于他的身份也定然不会使出全力,反倒会配合演戏。”

    王保了然。

    许显纯在家乡都被人哄成二傻子了。

    张利一觉得三分力也真是不小。

    他开始怀疑人生了。

    不用以前,就在今日之前,他也是以一敌多打的其余师兄弟毫无还手之力。

    练武本来就是一件不轻松的事。

    要是你感觉挺轻松的,除了万里挑一的天赋怪之外,那就是有许多人托举你,让你产生了天下无敌的错觉。

    张利一强撑着坐在椅子上,嘴里不断的夸耀着宋煊当真是会选人的。

    今后他若是时常与宋煊手底下的人切磋,定然能够提升自己之类的话。

    宋煊嘴里表示赞同,又说了主要是东京城最厉害的枪棒教头,所以我这个随从不得不小心行事,免得在我这里丢了差事。

    听了宋煊的找补,张利一登时觉得胸口疼痛减缓了许多,他连忙大笑道

    “确实如此。”

    待到聊了几句,张利一也就想要告辞了。

    宋煊站在门口瞧着他远去。

    张利一回头瞧着宋煊一直都在目送自己,脸上强装着笑意回头。

    他从来没想过,为什么大娘娘赐给自家父亲的这条街,为什么会这么长!

    偏偏还没有什么人来人往的意思。

    以至于现在大街上就他与自己的随从走着。

    为什么宋煊还如此的给自己面子?

    他能不能不要目送了?

    待到听到门关上的声音后,张利一才止住脚步,头也不回的问道

    “宋状元可是把门给关上了?”

    “关上了。”

    听到这话,张利一直接往后一倒

    “快抬着我去医馆,太他娘的疼了。”

    ……

    樊楼掌柜的心中很是苦闷。

    盘账的时候,他就发现了营业额下滑的极为严重。

    若是长此以往下去,兴许真的能把给宋煊过目的账册里的营业额,变成真实存在的。

    到了那个时候,樊楼还有什么竞争力啊?

    林夫人那里就硬挺着,根本就不给个说辞,反倒要让自己想办法反击。

    钱掌柜的愁的直挠头。

    你真以为我没看过西游记是吗?

    让我这个奔波霸去干掉“唐僧师徒”?

    宋状元何许人也?

    那可是东京城新崛起的“立地太岁”!

    他都敢在皇帝、皇太后、群臣面前,把开封府尹陈尧佐喷的吐血,都不放过那个杀人犯。

    属实是孙大圣大闹天宫之后,屁事没有。

    整个东京城听闻此事之人,哪一个不是对他又敬又怕的?

    如此一来,宋煊可是比陈尧佐这个开封府尹更能震慑东京城的那帮泼皮。

    再加上宋煊使用犯人去清理沟渠之事。

    只要你不犯了杀人等大错误,他是愿意给你改正的机会的。

    参加劳动改造,不仅能让自己过的舒服点,兴许将来出狱之后还能攒点钱。

    现在已经有人在谋划进开封府的监狱,然后给宋煊干活去。

    因为不仅是看那些犯人,是真的能吃饱,就算米不是新米。

    整个东京城又有多少人家能吃得起新米的?

    光是吃饱这件事,就足够吸引人。

    东京城百万人口,可没有这么多的工作岗位供应大批人吃饱穿暖。

    这四个字,就足以让许多人趋之若鹜的追随。

    钱掌柜的盘完账后,更是长长的叹了口气。

    他走出柜台,站在樊楼门口,望着高阶下面来来往往的黎民百姓。

    许多人别说来樊楼了,就算去别脚店吃饭都难。

    钱掌柜的想不明白,和气生财,为什么非要跟官府作对呢?

    他想不明白。

    好好的生意搞成这样。

    今后樊楼还能维持“销金窟”的体面吗?

    降价寻求更多的客源,那是自寻死路。

    左右不过千来贯的钱财,算不得什么大钱。

    钱掌柜的脸上已经带不出笑容了,他不明白为什么头脑不清醒的人,还能高高在上赚大钱!

    樊楼的生意下降,那是显而易见的。

    众人好不容易得到围攻樊楼生意的机会。

    不用宋煊推动,自然有人会持续的掏钱宣扬。

    他们恨不得宋煊也能够给自己店里写一个诚信经营的牌子,或者按时纳税的牌子。

    以此来证明自家店铺要比樊楼强。

    樊楼一年营业额才十万贯,让其余七十一家正店怎么想?

    哪家的营业额是这么一点钱,就不要干正店了。

    趁早把店铺盘出去,免得丢人。

    如今的樊楼便是丢人了,任凭你再怎么解释,酒的营业额没有算进去,可依旧大批人都说樊楼一年营业额不止十万。

    那么多达官显贵去花钱,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谣言这种玩意,别说在现代大批人相信,在古代更是极为致命的。

    要不然哪也不会有狐狸叫、鱼腹藏帛等种种事例号召百姓响应了。

    陈胜吴广、黄巾军起义,大批人都疯狂加入这个组织。

    钱掌柜一下子就品鉴出来了,宋煊的执政理念就是只要你守法,那我就罩着你,给你方便。

    若是你不守法,那我可有的是法子折腾你,我宁愿把你弄倒闭了,也不愿意你违法做事。

    樊楼的情况不好,无忧洞的业务也受到了阻碍。

    如今宋煊派人大肆宣扬安全客栈,以至于许多客栈都上开封县说他们也能按时交税,能否请大官人把自家店铺的名字加上去?

    他们现在都是主动给县衙送钱,甚至连罚款都准备好了。

    看门狗齐乐成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景。

    以至于前院人声鼎沸的。

    户房清点钱数的人都忙不过来了,周县丞要求其余房也要抽出人来帮忙。

    此时的宋煊就在后堂待着,张利一则是跟着郭恩在后院习武,顺便看看人家做饭。

    张利一是一丁点都不猖狂了,他发现自己连年纪不大的郭恩都打不过。

    这小子猛的很。

    以至于让张利一产生了一种这么多年,他都白练武的挫败感。

    而作为“临时知县”的赵祯,则是饶有兴趣的站在前堂。

    他瞧着这帮人争先恐后的来交税。

    官府收税,什么时候都是一件难事。

    无论是黎民百姓,还是富商豪绅,对于从自己口袋里往外掏钱,交上去这件事,都十分的抵触。

    所以王朝给他们开了口子,成为进士,就有了免税的权利。

    其余人则必须要老老实实交税。

    但是灾荒年多了,百姓就不能如实交税。

    官府收不上来税,就容易出问题。

    作为皇帝,赵祯是特别愿意见到有如此多的人来交税的场景。

    这意味着朝廷可以拿钱,来做出更多的事。

    大宋除了要支付许多俸禄外,最大的支出就是赈灾。

    赵祯光是当皇帝这几年,就发现天下各地总是会发生自然灾害。

    连东京城每年都会闹上一次洪水,其余各地旱灾水灾的也没少报。

    一旦发生灾祸,朝廷自是需要大笔钱支出。

    以至于如今久病成医,大宋针对自然灾祸的处理,当真是比前朝强上许多。

    不说大宋的百姓有福,至少比前朝运气好上那么一星半点。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情况不能避免,但随着厢军制度的建立,也大幅度减轻。

    毕竟加入厢军,也就是让你混个低保,吃不饱也饿不死,不至于去造反。

    赵祯想要平定西夏、修缮黄河,收复燕云十六州。

    但这都需要很多钱才能办成喽。

    别说国库的钱不多,就算赵祯想要用自己的内库支援,都拿不出来十万贯。

    赵祯观看了一会,便带着人去后堂了。

    他是有些不理解,以前这些人都不主动来交税。

    如今宋煊就是发布了一个简单的布告,便许多人来争前恐后缴纳欠税。

    赵祯走进门,瞧着宋煊颇有些悠闲的看着开封县的各种账册。

    “十二哥。”

    “回来了。”

    赵祯一进屋子里就感觉凉爽许多,他坐在一旁

    “那么多人来交税,你都不去看看?”

    “有什么可看的?”

    宋煊开口道“不过是为了瞧着旁人吃肉,他们只能喝汤,所以为了长远利益,才主动来缴纳欠款的,求我给他们当个守法百姓的名声罢了。”

    赵祯挥舞着扇子,给自己扇风,回味着宋煊话中的深意。

    如此想来,那些提前缴纳完税款的商人,吃到了肉。

    现在这些没有按照规定的人一瞧有利可图,所以也来“效忠”。

    “那十二哥打算怎么处理这批人?”

    “就算交完税后,让他们回去先等消息。”

    宋煊放下手中的书册

    “这可是官府,什么时候能够立即把流程给批完啊?”

    “他们交税之后,就想让本官给他们在官府的布告上加个名字嘛。”

    “有没有想过先前主动交税的那批商人怎么想?”

    “你如何保证这批守法之人的利益?”

    赵祯被宋煊一连几问给问住了。

    相比于许多政务都是刘娥处理完,给出结果后,让赵祯去看着学习。

    赵祯更喜欢宋煊这种遇到问题先让你思考,等你思考完说出自己的想法,他再说出自己的想法。

    并不是所谓的教导你,而是叫做“想法”上的碰撞。

    一人智短,三人智长。

    同一个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后,然后再做出拍板决定去执行。

    而不是我是皇帝你必须要听我的,不允许反驳。

    我是知县,你也不许反驳我。

    赵祯发现宋煊是鼓励手底下的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若是他觉得有用,就要给手下记上一笔功劳,待到“发补贴”的时候,额外给手下一笔赏钱。

    因为赵祯以为宋煊是那种独断专行,把所有事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结果他是自己心里有主意,但是也问一问手下人的想法。

    赵祯问宋煊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本地人比自己更了解一些情况。

    有些事的处置方法要因地制宜,而不是死板教条模式。

    有些办法在南京城管用,在东京城兴许就行不通了。

    说实在的,没有人喜欢“爹味”教导。

    赵祯作为一个皇帝,早就受够了这种教导。

    他喜欢宋煊的处事习惯,也更愿意接受认同。

    “十二哥说的在理,所以我的想法是先让其余人的生意火爆上一两个月。”

    “然后再从这批人当中,挑选出三两个合适的店铺,重新加上去。”

    赵祯脸上也带着得意的笑

    “如此一来,那些先交税的人得到了好处,晚交税的这批人也有了既得利益者,如此慢悠悠的添加名单,方能保证前面人的利益。”

    “如何?”

    “不错。”

    宋煊打了个响指

    “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祥符县的商铺,可不归咱们管,他们那边不会配合的。”

    赵祯点点头,倒是这个道理。

    若是开封府尹在,他还能从中撮合,双方达到利益最大化。

    “十二哥,那还需派人去与祥符县知县陈诂沟通一下。”

    赵祯倒是开口道“如此一来,祥符县有了钱,也能用犯人来疏通沟渠,一举多得,到时候。”

    “哎。”宋煊当即打断赵祯的话

    “如此有风险的主意,我是不能主动传递给陈诂的,除非他来主动找我求教。”

    “为何?”

    赵祯不明白宋煊的这种处事习惯。

    “六哥儿,咱们不说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

    宋煊靠在躺椅上“就说一件事,那便是上赶着不是买卖。”

    “这又是什么话了?”

    赵祯对宋煊时不时的冒出几句“乡间俚语”,着实是不懂。

    “东京城的商人卖货,若是追着客人强卖,反倒会被压价,若是稳坐店中,待客自来,却能获得厚利。”

    宋煊这个时候侧过身

    “就如同我岳父当年去辽营谈判,被寇准严格要求只能三十万,若是一口答应,辽人必定会得寸进尺。”

    “结果正是我岳父淡然周旋,反倒掌握了主动权,辽人见好就收。”

    赵祯连连颔首随即又出言道

    “便是欲速则不达!”

    “对。”

    宋煊笑呵呵的回复

    “陈诂可不一定能有我做的这般好,万一他不想疏通沟渠呢?”

    “万一他对待犯人极为严苛,出现逃亡事件,岂不是又害了守法百姓?”

    赵祯听着宋煊的话,觉得十分有道理。

    果然,有些政策是需要因地制宜,但更是要看执行者的本事。

    否则便是良好的政策变成了苛政!

    这不是赵祯想要的结果。

    “天下那么多官员,一个一个辨其能力,怕是很难做到全面的。”

    赵祯悠悠的叹了口气,目前他也想不到什么合适的办法。

    宋煊也没有,选人用人本来就是一件难事。

    其中还要夹杂着个人情况以及各方利益,做到公平公正,几乎没有什么可能的。

    “六哥儿就当作是屎里淘金吧,淘到一个便是你的运气。”

    宋煊倒是不觉得赵祯有什么难过的,他运气相比于其余皇帝还是挺好的。

    大宋数的上号的名臣,许多人都被他给淘到了。

    赵祯没想到宋煊会用这种比喻。

    岂不是他对于大宋许多官员都看不上眼,全都是屎。

    “十二哥此言颇有些偏颇了。”

    赵祯极力解释道

    “像陈尧佐那样的官员是少数人,据我所知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兢兢业业,同样被人公报私仇过。”

    “六哥儿说的对,我不该以偏概全。”

    宋煊作为臣子,有些话是不能与皇帝过于掏心掏肺的。

    一点而过就行,成年人了,没必要改变他的选择。

    一个人的思维是很难改变的。

    但是宋煊觉得赵祯是一个合格的皇帝,那就够自己施展开了。

    若是遇到大宋其余皇帝,尤其是赵祯他爷,宋煊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毕竟赵光义连他亲儿子都信不过,属实是被五代思想荼毒入脑了。

    赵祯很高兴。

    十二哥能够听得进去自己的意见。

    要是放在皇宫里,他作为皇宫的主人,意见是最不重要的。

    甚至连得到延迟满足的机会都很少。

    再加上这些进士,大多数人都是从科举场内考上来的,一个个都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其余的多是官宦家庭出身,耳濡目染下,对于做事也应该有点把握。

    故而赵祯是愿意相信这帮官员的。

    宋煊只是稍微揭开了一点遮羞布,又很快不提这种事。

    “十二哥,我只是有些疑惑。”

    “什么疑惑?”

    宋煊端起一杯加冰的凉白开“此处又没有外人。”

    “那便是陈诂他瞧见十二哥你做事如此高效,又有成果,他还是吕相的小舅子,如何不敢效仿施展身手呢?”

    宋煊喝了一口,随即开口道“我能够以最坏的心思去想他吗?”

    赵祯不解

    “为何?”

    “这也是一种思考方式,因为许多人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摩别人的。”

    宋煊的话,犹如一记重锤,打在了赵祯的头上。

    赵祯整个人愣住了。

    以前他不理解为什么祖父还会忌惮自己的父皇,方才有了十二哥所说的思考方式,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你自己觉得周遭人都是好人,可是其余人都会觉得你是好人吗?

    许多解释不通的地方,便能解释的通了。

    赵祯咽了下口水,点点头“十二哥尽管明说。”

    “我做事是不是够激进的?”

    “对。”

    赵祯毫不迟疑的接了一句。

    他自从认识宋煊后,可谓是这辈子见过想法最激进的人了。

    旁人不知道的,光是宋煊为自己解决郭皇后一件事,做法就极为激进。

    吓得赵祯内心都觉得其实也没那么太激进,非要废了她的。

    “所以有些官员必定不会喜欢我的行事风格。”

    “对。”

    宋煊放下手中的杯子

    “那相对于我激进行事,必然会有人十分保守,我做什么,他们就不会做什么!”

    “对。”赵祯再次点头。

    “依我的观察,吕相爷也是一个作风保守之人。”

    “我在开封县做的事情红红火火,众人全都传扬。”

    “同为赤县知县的陈诂也定然心中痒痒,此事他应该去请教过他姐夫了。”

    宋煊瞥了赵祯一眼

    “直到陈诂现在都没有派人来询问一二,或者来我这里请教,那就说明吕相爷让自己的小舅子不要轻举妄动。”

    “因为在赤县为官,第一要务不是做出什么成绩来,而是要稳!”

    “稳?”

    赵祯眼中露出探寻之意。

    “对,只有稳才是官员升迁的第一要务,至于政绩也不需要过于突出,到时候吏部有关系,自然能够让你先人一步爬上高位。”

    宋煊如此直白的话,让赵祯依旧是有些接受不了。

    可以说无论是刘娥还是大儒对赵祯的规训是十分成功的。

    他想要反驳,但是又无话可说。

    所以只能呆愣在原地。

    但赵祯也不是一个轻言放弃之人,他就算被宋煊给说懵了,也是一直都在仔细思考。

    有些话,他当了这么多年皇帝,都没有宋煊给他说的多。

    有些事,就如同他的亲生母亲如今正在守灵一样,全都瞒着他呢。

    赵祯想了一会“这么说,目前这个困境是无法改变的?”

    “就算消灭了世家门阀,可依旧会形成新的小世家,他们相互联姻,最终盘踞在朝廷,掌握着权力。”

    宋煊伸出手指道

    “宋初的官员不过千余人,如今的官员怕是要超出三万之数了。”

    “但是大宋比大唐的疆域又少了许多,只能层层迭迭的把一个职位分为几个职位,避免有官员造反。”

    “再加上官家曾经当众许诺过会增加进士的名额,今后大宋的官员怕是会越来越多。”

    “祖上占据优势的家族,自然会优先提拔自己的家族姻亲或者故旧,其余人汲汲一生怕是都很难超越五品官的职位。”

    赵祯突然有些羡慕宋煊可以躺在躺椅上,他也想要搞一个这个。

    宋煊抛出来的问题,赵祯没有想到什么解决办法。

    就算是让那些寺庙出钱,他同样也没有想出该怎么跟大娘娘说。

    于是赵祯索性就躺在了床榻上,让张茂则给他扇扇子。

    他想的太多,脑门子一个劲的往外冒汗。

    宋煊翻了个身,瞧着屋顶,慢悠悠的扇着扇子。

    看样子官家年纪轻轻雄心壮志,什么都想干,可什么都抓不住。

    他确实还需要多当知县历练历练呢。

    “大官人。”

    周县丞满脸笑意的拿着账簿走进来

    “现如今开封县那些客栈都缴纳赋税了,他们正等着大官人训话呢。”

    宋煊眼睛都没睁开,用扇子挥舞了一下“此事去问我表弟怎么做,这个主意是他出的。”

    周县丞一愣,随即看向躺在床榻上休息的年轻人。

    如此好法子,竟然不是出自大官人之手。

    原来宋大官人身边也有军师啊!

    周县丞极为客气的上前,请宋煊的表弟赵祯定夺。

    赵祯说了一下自己的主意,宋大官人目前工作繁忙,回头会派人去抽查这些店铺的,待到合格之后,方能重新张贴布告。

    否则官府的布告昨日贴,今日换,岂不是一点信任程度都没有。

    周县丞连连点头“若是那些店铺掌柜的闹事呢?”

    “谁闹事,你就把他们店铺的名字圈下来,排在最后去检查。”

    “这些敢同官府作对的刁民,还用我交代怎么对待吗?”

    听着赵祯如此言语,周县丞觉得他们两个果然是有亲戚关系。

    行事风格太像了。

    “下官这就去安排。”

    周县丞见宋煊没有特意交代,便晓得此事真的是宋煊表弟所为。

    因为大官人喜欢放权,让手下人尽管去做事,做好了有奖赏。

    要不然开封县的这些人,怎么会干活积极性如此之高呢?

    待到人走了,赵祯一脸兴奋的道

    “十二哥,方才我够不够凶狠?”

    “不够。”

    “啊?”赵祯觉得自己说那话已经很凶恶了。

    “下次加他妈的。”

    “他妈的?”

    赵祯的脑袋歪了一下

    “他妈的刁民!”

    宋煊轻轻鼓掌“不错,便是如此,下次在朝廷当中可以说他妈的刁臣,敢杀我的人!”

    听到宋煊的教导,赵祯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其实特别想要在朝廷当中那股子压抑氛围当中释放一二。

    可赵祯又不敢太放肆。

    因为没什么用!

    国家大事由大娘娘做主,其余人也不会听他的意见。

    顶多是以他这个皇帝的名头做事。

    还不如在十二哥这里当个知县,过过瘾呢。

    至少做出的决断,能够让县衙里的人去执行,然后得到结果反馈。

    这种正向反馈,才是让赵祯着迷的地方。

    原来这便是权力的手感啊!

    赵祯又躺在床榻上,开始了幻想。

    这个时候,焦明走进门“少爷,那羊杂汤煮好了,走啊。”

    焦明从南京探亲回来,他是觉得东京城也没什么太大的意思。

    “走。”

    宋煊带着赵祯去吃羊杂汤,顺便整了点大郎炊饼来泡着吃。

    一碗汤下去,赵祯直呼过瘾,不比羊肉难吃啊!

    “这也能吃吗?”

    赵祯只吃过兔肝、兔心切薄片涮着吃,因为这是御膳。

    肝脏是被宋人最容易接受的。

    因为曹婆婆家的肉饼,就有招牌菜煎肝脏。

    羊舌肉与羊脑混合蒸制,那是到了宋高宗时期的食谱来。

    以前宋廷内,几乎不怎么吃内脏的。

    “当然能吃,只要洗刷干净,加之造价又小。”

    宋煊夹了一块羊肚道

    “我差人去采购,这些玩意几乎是半卖半送的,根本就买不上价钱的,并且为此在肉行预定了好几天的。”

    赵祯点点头,果然十二哥就是个会吃的。

    不光是县衙内的人喝羊汤吃炊饼,连带着干活的那些犯人也开始期待起来了,今日能有什么饭菜果腹。

    四司人的厨子可是说了,宋状元身边的大厨,一些手艺可是要比正店的厨子手艺要强上许多。

    光是那白水煮肉的滋味,就让他们摸不清楚具体的配方,想要复刻都很难,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今四司人的厨子,可都愿意来开封县衙干活呢。

    不说偷师,涨涨见识,那也是极好的。

    到时候东京城那些富商权贵开宴席,他们也能出点新菜品,形成更强的竞争力。

    朱观手里捧着一碗羊杂汤,连带着三个炊饼

    “今日限量一人两碗羊杂汤,炊饼随便吃,但是没有冰镇绿豆汤了,大官人交代过,冷热交替吃进嘴里,容易闹肚子。”

    听着分发之人的说辞,朱观蹲在一旁先是溜着边喝了一口,眼前一亮。

    这个味道真不错。

    “有人喜欢辣味,可以加点茱萸。”

    “我等跟着大官人当真是享福了。”

    朱观嘿嘿笑了两声,拍着肚子靠在阴凉处。

    秦应也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就算是羊更贵,可内脏之类的也很少人愿意去吃的。

    脏器味道很重,但是这混合煮在一起的味道出奇的好。

    秦应也是连喝两大碗,他靠在台阶上

    “味道确实不错。”

    任福自从知道秦应是开封府通判后,也在这里。

    他一直都等着宋煊带着官家再次前来,他也好暗中护驾。

    但是听县衙的人说,今日来了许多人在缴纳欠款,所以大官人没空出来分发食物。

    “是啊。”任福接了一句“宋状元身边的能人异士还真是不少。”

    朱观眯了眯眼睛,瞥了任福一眼

    “怎么,任都头也想认识宋大官人?”

    任福那可是太想认识宋煊了。

    毕竟连官家都能为他亲自驾车,可见隆恩有多盛。

    官家终究会长大,大娘娘也会逐渐老去。

    这个时候若是能与宋煊有了交情,将来外派为将的可能性就很大。

    否则在皇宫站岗一辈子,也不过是七品武官。

    谁愿意自己一身本领没有任何可用之地?

    任福是打听到了西北地方的西夏人有反心,将来必定会有战事发生。

    按照王曾当宰相的路子来讲,兴许那个时候宋煊就位列中枢,能够说的上话了。

    任福也是渴望往上爬,通过军功证明自己的能力。

    “宋状元名声在外,谁不想认识他?”

    任福悠悠的叹了口气

    “当时他中状元游街的时候,我恨不得为他执蹬牵马,奈何他选了一个年轻人叫狄青的。”

    “狄青长的样貌也不错,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们早就认识。”

    对于任福的叹息,几个人也都理解。

    谁承想宋煊年纪轻轻就达到读书人的最高成就,连个挫折都没受。

    秦应是知道宋煊被晏殊给罢黜的事,为此还在朝廷当中说出来过。

    再加上宋煊做官以来的所作所为,人品魅力还挺容易让人折服的。

    如今这群犯人大多数被饭食所吸引,自我安慰着等多吃几日饱饭,养养膘再跑。

    甚至还有人推波助澜,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想要“抓捕兄弟”,去宋煊那里换赏钱花花。

    反正大家以前都不认识,只是被官府给强行安排成为队友。

    能有几人可以交心啊?

    别看是犯人,可依旧有着不小的算计。

    “甭担心这件事。”

    朱观极为豪气的道

    “等我清理淤泥干到第一对时候,宋大官人必定会来检查成果,到时候我就帮你牵线。”

    “你?”

    任福眼里不知道他一个犯人怎么会如此不要脸,他还想牵线搭桥?

    “当然了,大官人对我印象深刻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