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80章 这就要到了?
    周明珠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异想天开。

    “呼!”她看着周围专家们,一个个面色严肃,神态凝重,很明显也是想到了其中的难处。

    而这仅仅是华国多处矿井中的一处。

    或许有比它更大更深,而这矿井空调真的能满足这需求吗?

    怪不得全球没有企业研发,难度极高,需求还小。

    而最前方的张问山则是点了点头,深邃的目光看着面前狭长的通道,“先带我看看你之前说的徳国设备。”

    “好!”

    前人的设想终究要参考一下。

    等团队被带到了一节通道处,如同集装箱一般的设备,目前几个徳国维修专家正在维修机器,他们用着听不懂的语言沟通。

    张问山和王继明以及团队中几个懂德语的成员上去询问,负责人则是站得远远的,小声的跟团队剩下的人吐槽。

    “这德国专家修一次还保不了一个月,维修费用还高,修一次15万美金。等明年,就不打算修了,浪费钱。”

    15万美金,好多。

    周明珠瞳孔忍不住放大,就听到负责人小声:“你们赶紧研发成功,还是咱们的机器用的实在,国外,什么玩意儿。”

    “尽量”有人说了嘴。

    而此时,张问山黑着脸回来,有人小声:“张教授怎么了?”

    “怕我们偷学,看一眼都不让看!”

    “当宝贝似的!”

    不远处的德国维修师强调:“我们注册了国际专利!你们想要看我们的装置,就是剽窃!需要支付罚款!”

    “你们不能观看我们的先进装置,走开!”

    在强烈的驱逐声中,团队黑着脸走远,还有人低骂了一声,“等着瞧!就你这破烂设备!”

    而从零开始研发的团队,认为这个井下矿洞,更适合作为研发中的试验地。

    当即,无数材料送达到此地。

    等团队井下逛了一圈后,乘坐电梯返回地上,在上升的途中,负责人叹了一口气:“这一上一下真是浪费时间,以后继续往下打,这上班都要走远,一趟20来分钟。”

    周明珠默默听着,等到了地上,负责人表示,中能可以免费安排研发人员住宿,并且同意,研发人员在通道内进行降温测试,不过要保障设备安全。

    “张教授,中能只希望能用上真正降温的设备,让员工们舒坦,也为了提高采矿效率。”

    真诚的话语落下,张问山也表示,“感谢中能的配合,如果研发成功,我会上报给腾盛,中能在期中发挥的支持,腾盛也会回馈相应的回报。”

    “好。”负责人微笑。

    ……

    几天后。

    一辆辆货车送达到此地,都是各种常规的降温零件,还有市面上各种规格的大型空调。

    为了参考,张问山甚至掐着鼻子订购了徳国所谓的先进设备,一套设备120万美元。

    说是要半个月后抵达。

    “半个月就半个月,妈的!国外效率真低!!”

    掏钱还要等着,张问山破口大骂,随后他也意识到经费远远不够。

    当天在仓库,他打电话给宋江,当着后面三四十人团队面前,毫不客气的要钱:“宋总,我现在看来这经费远远不够,我要加点钱。”

    后方正在拆各类空调的众人竖起耳朵。

    就听到对话那头飘出来两个字。

    “多少?”

    “一个亿!”

    “斯!”

    “嘶——”

    干脆的声音,后面传来一声声抽气声。

    就算是研发成员也忍不住,张教授也太敢要!

    1亿的研发资金在华国哪个研究所都算是顶配的资金!

    他们在自家的研究所都不敢这么要资金,就算申请下来也得折半,或者拖几个月的审批再下来。

    咱们这个项目虽然难,但是真的能不能盈利难说。

    不会中途解散吧?

    同是腾盛研究所的倒是不急,从外界各个渠道请来的专家们则是面色晦暗不明。

    “等一下。”

    “好了。”

    话音落下,张教授手机就震动,响起一声提示音。

    “您的账户已收到转账1亿元整。”

    “好。”张教授挂断电话,两人全程交流没有超过20秒。

    等他挂断电话,转身,就看到后面一张张脸目瞪口呆的表情,张教授还以为出啥事了,皱眉:“怎么了?”

    “这就要到了?”

    “对!”

    “一个亿?!”

    “嫌不够?”

    “没有没有。”

    “这就要到了?”

    张教授差点以为听错,怎么还重复一遍?

    看着一双双瞪圆的眼睛,他反应过来,又无语又好笑:“腾盛研发资金从来管够!”

    “腾盛还缺人吗?”

    “你们谁要是表现好,我写内荐信。”

    人群中不少人的目光微动,一个个拆的更加卖力,旁边的王继明则是走近,抢过他的手机,低头看了一眼。

    余额120931023。

    “老王,想不想进,咱们几年的交情了,你想来我直接内荐。”

    王继明有些心动,但想了想又犹豫。

    “我再想想。”

    “行吧。”张问山有些可惜,随后抬头:“都听好了!今天先把这些拆了,记录这些基本的压缩运程,通风排口的流向、风速!”

    “是!!!”

    响亮的声音,众人齐刷刷的回复,很快就四散开始测试各个大型空调设备,好好做一个参考。

    周明珠混杂在其中,有些不知道该干什么,但看着一个个开始研究的研究员,她默默找个地方坐下,看着面前有些熟悉的空调设备,想了想,再次拿出干净的纸张。

    开始将面前的空调设备拆得干干净净,一个个零件全都会画下来。

    她甚至自发绘画了冷气流转变换的过程。

    团队中几个人,则是随着张教授和王教授一块下去,在矿洞内,查看通风阶段设施。

    他们用了三天,勘探并且建模了,矿井深处的通风装置走向。

    随后在仓库内,实地建起测验室。

    用透明板隔成长度不一,宽度不一的通道。

    旁边放着,一台风扇,通过风吹过不同的通道记录,空气的流向,以及温度的变化。

    “一阶段>形,风向变大散热变大,需要降低冷气排量,二阶段=形,风向不变,散热中等,三阶段<形,风向变小散热变小,提高冷机排量……”

    通过透明的管道,能看出里面的风向变化,加了红色烟雾的气体实时看到里面的流转变化。

    周明珠看得很认真,不时询问旁边的研究员,在简单的解释下,她缓缓的理解,运用起来。

    一周后。

    仓库内的模拟测试室,经过了227次实验后。

    整个团队大致掌握了冷气流转方向和途径的消耗,不过更详细的数据掌控,明显百次实验是不够的,需要成千上万次,才能让数据更加精准。

    张问山还摇了腾盛研究所三个方向的教授过来,打算搞一个降温系统。

    足够多的数据,足够让他们堆出一个精确到0.1度的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