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逆经:骗子住手》正文 第375章 驿馆风波:规划
    正在这时,卫弘睿和周远急匆匆赶到刑狱司,陈煜西把二人带到偏厅,将案情进展情况简要告知。

    卫弘睿听完,脸色骤沉,怒道:“杀人灭口?到底是什么人,在大舜京畿之地如此胆大妄为!”

    周远说道:“会不会是他国细作借刀杀人?故意引起两国纷争,从中渔利?”

    卫弘睿冷哼一声:“若真是细作所为,背后必有内应。没有本地势力接应,外人岂能如此精准地在使团驻地行凶?”

    陈煜西说道:“殿下所言甚是。那个刺客既已被灭口,说明对方行动极有章法,而且对我们的查案节奏了如指掌。”

    周远着急道:“城中已有流言四起,称中原使团遭大舜暗算,民情隐隐躁动。一天过去,线索还断了。这……这如何是好?”

    陈煜西说道:“请端王和周大人立即入宫面圣,恳请陛下压下舆情,切勿让有心之人蛊惑圣听。同时调御林军协防城门,防止内乱外患交织成势。我已令人彻查使团驻地周边所有驿馆、僧舍、暗巷,找刺客遗留痕迹。”

    “走吧,我们这就进宫,你快去办事。”

    “诺!”

    卫弘睿拉着周远快步朝外走去,陈煜西目送二人背影消失在朱门外,指尖轻抚腰间佩刀,眉宇间寒霜未散。

    他从袖中抽出一张笺条,这是沈沉雁之前离开时悄悄塞给他的密报,他看了笺条内容,瞳孔骤然一缩,转身唤来亲随,低语数句,随即翻身上马,直奔景王府。

    ……

    江斯南来到景王府,崔一渡正在花园给梅树松土施肥。江斯南没有立时上前,站在不远处静静地望着双手沾满泥土却动作轻柔的背影。

    清风拂面,梅枝轻晃。崔一渡似有所觉,缓缓直起身子,抹去额角薄汗,淡淡道:“小江,你来了。”

    江斯南上前一步,笑道:“没想到景王殿下这般喜爱园艺,这梅树姿态苍劲古朴,枝干如龙蛇盘曲,倒像是沾了你骨子里的气韵。”

    崔一渡说道:“等冬天来了,整个园子都是梅花的香气,便也算不辜负这片刻辛劳。”

    江斯南凝望着那一树树虬枝:“你这园子的景致似乎更好了,我想走一圈欣赏欣赏,要不你先忙你的,不必管我。”

    崔一渡知道江斯南必定对松土这样的事不感兴趣,索性由着他:“你随意逛,这园中曲径通幽,倒也适合静思。”

    崔一渡言罢,继续低头整理花枝,指尖沾泥,神色淡然。江斯南缓步走入园子深处,不时发出啧啧赞叹。

    崔一渡把最后一棵梅树打理好,江斯南已经闲逛一圈回来,二人遂在凉亭喝茶说话。

    江斯南说道:“中原国使臣被害,城中局势紧张,流言四起,我方才一路过来,见街巷间到处都有巡防,百姓神色惶惶。这般下去,恐生民变。”

    崔一渡轻抿一口茶,眸光微敛:“局势愈紧张,民心愈慌乱,幕后之人居心叵测。眼下最要紧的不是追凶,而是稳住人心。”

    他放下茶盏,目光如深潭:“你可知为何每次大案发生,陛下总是迟一步才出面?”

    江斯南摇摇头。

    “因为有人刻意制造混乱,等的就是君心动摇、百官失据的那一刻。”

    江斯南神色一凛,低声道:“你是说……朝廷有内鬼?”

    崔一渡指尖轻点茶案,声如细语:“宫中耳目众多,一句不慎,祸及九族。能左右圣听者,不一定是在朝堂。”

    他抬眼望向远处宫阙,“如今使臣遇刺,边患将起,若再有人煽动,恐怕兵戈难止。”

    江斯南沉默片刻,忽而说道:“若真有人在玩阴谋,那这张网织得密不透风。”

    “网密,便撕网;路绝,便开路。”崔一渡缓缓起身,望向宫城深处,暮色渐沉,宫墙投下长长的暗影,仿佛巨兽匍匐。

    江斯南霍然抬抬,只见崔一渡眼底映着晚霞如血,却冷得似冰。他压低声音:“老崔殿下可有计划?需要我做什么?”

    崔一渡转过身来:“江家的商路渗透到中原国,你可知那边朝廷这一两年来有何大的动作?”

    江斯南思忖着,缓缓道:“听说中原国的皇帝封了不少节度使,这些官员掌握着兵权与赋税,还暗中扩军储粮。”

    崔一渡点点头:“如此一来,中原国终将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各方节度使无疑成了地方王,他们要巩固武装实力,对铁的需求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江斯南激动道:“我怎么没想到这些!这么说,中原国不会和大舜撕破脸皮。”

    “不好说。但要尽快找出元凶,平息这场风波。倘若三日之内不能破案,还死者一个公道,大舜的颜面将尽失于中原国之前,今后的外交博弈和商贸将陷入被动。”

    “殿下对这个案子了解多少?可有眉目?”

    “沈大人向我透露了一些疑点,还需进一步验证。父皇晚一些时辰回宫,待我面圣后,就可以去迎宾馆协助刑狱司查探一番。”

    江斯南笑道:“有老崔殿下出马,十有八九,不,是绝对事成!”

    “看情况吧。欸,小江,那些使臣在驿馆应该憋闷坏了,我打算带他们散散心,你觉得如何安排更合适?”

    江斯南笑道:“好说,带着他们到外面寻几家雅致酒楼,再访书肆古玩,听曲赏灯,泡泡温泉,实在不行还可以请他们逛青楼。”

    崔一渡顿时愣住:“逛青楼,你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这个?你才十九岁!”

    江斯南挑眉轻笑:“嗨,我十五岁开始跟着商队在外面跑了一年,什么没见过。青楼我自然是不会去的,父亲也不许我进去。但是管事他们会把那些达官贵人带进去谈生意,第二日出来,再难的生意都谈成了。”

    崔一渡面露难色:“那些使臣都是文官,自幼受诗书礼乐熏陶,怕是难以接受青楼这样的场合。”

    江斯南摆摆手:“你以为啊,不少官员人前道貌岸然,背后却是放浪成性。有些诗书读得多的人,越懂得用风雅掩饰骨子里的骚味。听曲是名伶清唱,赏灯是华灯照夜,泡温泉也讲究曲水流觞,连青楼都挂着‘书寓’的牌子,弹的是最新曲谱,品的是名家书画,权贵们置身其中,就是风雅不凡。至于那种事,谁都闭口不谈,关门做就是了。只要你安排妥当,什么事都好办。”

    崔一渡笑道:“跟着小江,算是长见识了。”

    江斯南忽然一转念:“老崔,你不是想去逛青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