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9章 效仿商君
    齐湛没说话,目光眺望着远方,面色深沉。

    不知在想什么。

    问风气得跺脚,“既然他们信不过主子,那把钱先分给他们呗。”

    “不可!”望舒冷喝一声。

    “若是开了这个先例,日后想要遣调他们难如登天,你替主子办事,先讨赏再办事?”

    “怎么会?”问风瞪圆了双眼。

    望舒冷声:“你不会,今日要是开了这个先例他们就会。”

    问风把头一低,默了。

    “夺城之事暂缓吧。”齐湛出了声,却听不出他情绪。

    望舒脸上难掩失望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问风愤愤骂出一句:“都怪那个该死的白刃!”

    付希心说白刃已经死了,不过问风说得却也对,的确怪白刃。

    用钱财暂时收买人心的法子,可行性其实很大。

    可由于白刃之前的不诚信,那些人被骗的次数多了,就算面对的是齐湛这位新城主,他们也不敢去相信。

    齐湛现在无奈妥协,心里怕是不好受吧。

    付希想了想,举手发言:“想获取他们的信任,何不效仿商鞅,立木为信?”

    这话一出,三人同时看向她。

    望舒说:“商鞅是谁?立木为信又是何意?”

    身为军师他不知道商鞅?

    付希有些吃惊。

    看向齐湛,见他也是目有疑惑。

    这倒奇了怪,齐湛之前可还说出了孟老师的言论。

    那些话难不成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付希本来还抱有一丝希望,这个世界有着她熟悉的历史。

    结果却再一次让她失望了。

    付希甩甩头,不再去想那些事。

    而后向三人讲述:“从前有个叫商鞅的人,他为了富强他的国家,所以想要发起一场改革。”

    “他拟好了改革法令。执行之前,担心国民不信任他,不会遵循他的新法令做事,从而导致改革失败。”

    “所以想了个法子,先去获取国民对他的信任。”

    望舒插嘴道:“他想了什么样的法子?”

    思路被打断,付希顿了顿。

    抬眼见齐湛眸光有些闪亮,嘴角也好像扬起了一些。

    问风更是支起了一双耳朵。

    被三双眼睛直勾勾盯着,付希清了清嗓子,“立木为信。”

    “他在城门口立了一根半人高的木头,向围观的人们说,谁要是把这根木头扛到另一个城门去,他就赏十两金。”

    问风“啊”了一声。

    “只是搬块木头就赏十两金?只怕没人会信吧,台下那些人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付希道:“人们的确不信,觉得他是在开玩笑,后来他把赏金提到了五十两金,人们更是觉得他疯了。”

    “有个人站了出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木头扛去了另一个城门。”

    “商鞅当着众人的面,把五十两金一分不少地给了那个人。”

    “这件事传开来后,轰动了整个国家,国民们都说:商鞅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

    “商鞅知道他已经获得了国民的信任,这才推出了法令;在他的改革之下,国家蒸蒸日上,一跃成为了强国。”

    “这,就是立木为信的故事。”

    付希话音落下。

    另三人沉默。

    望舒率先问道:“商鞅推行的改革,你能不能具体说说?”

    付希一听就知道他想干什么。

    拿下凉地后想效仿商鞅,进行改革。

    这样她就不能说了,不然凉地的百姓非恨死她不可。

    付希神色揶揄看他:“这只是个故事,军师怎么还当真了?”

    望舒懊恼一般敲了下额头。

    “瞧我糊涂了,这要是真实发生过的事,这么多年怎可能从来没听说过?”

    付希忙点头附和。

    不当真就对了,这只笑面虎可不好对付。

    她刚松口气,却见齐湛斜眼睨来,一脸的玩味:“真的只是个故事?”

    付希心道不好。

    望舒不知道她的来历,齐湛可是知道。

    付希有一瞬间的心虚,很快却又镇定下来。

    就算他知道不是个故事又怎样?

    她不可能因此而去违背自己的原则。

    付希轻咳了声,说道:“商鞅不是什么好人,学他的立木为信可以,其他的不要学。”

    这番话其实对他有些冒犯了。

    商鞅是不是好人,又是不是值得向之学习,他本人自会判断。

    而不该由她一个下属来说。

    付希以为齐湛会不悦的,他却点了点头,轻声说了个“好”。

    心底有什么东西悸动了一下,付希忙移开目光。

    齐湛看向望舒:“如何实施‘立木为信’,可有想法?”

    “照本宣科,太过生硬。”望舒道。

    想了想,他说:“渭城下边有几个村落,常年遭受周边的流寇骚扰打劫。”

    “村民们年年向渭城缴纳赋税,白刃之前倒派人去剿过匪,却不甚尽心;流寇区区几十人,至今仍在活动。”

    “不如设下赏金,派这些人去剿匪?也算一举两得。”

    齐湛沉声说出一字:“可。”

    付希也觉得这个法子不错。

    “主子觉得派多少人去剿匪合适?又设多少赏金?”望舒请示。

    “便派百人前去吧,至于赏金?”齐湛目光扫过台上的金银珠宝,吐出两个字,“一半。”

    一半?

    “一半是不是太多了?”付希没忍住出声。

    望舒也道:“是啊主子,百人分掉一半的赏金,实在不合情理,届时余下的人若是闹起来……”

    “就这么办。”齐湛语气坚决。

    他们四人在高台上叽叽咕咕了半天,台下五千余众虽都一脸不耐,却无人离开。

    望舒又扬起声音,向众人宣告赏金剿匪的事。

    具体数字,他是这样说的:

    “赏金足足是台上财物的一半!只要百人。想去的兄弟请走到台前来,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台下立即有人呛声:“新壶装旧酒,耍我们玩是不是?”

    “还越来越离谱,把我们当傻子呢?”

    众人虽还是不信,望舒这次心里有底并不慌,微微笑着向台下的侍卫,递了个眼神。

    很快,齐湛手底下的几名侍卫走上前。

    他们还高声嚷嚷:“又不是上战场拼命,剿匪而已,活儿轻松赏金还高,谁不去谁是傻子。”

    台前很快聚集了五六十人。

    一眼看去,却全是齐湛手底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