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4章 播种的人
    外界的风暴,没有影响到陆沉渊的脚步。</br>在渊龙科技公告发出的第二天,他就离开了京州。</br>他的第一站,是北方的哈州。</br>哈州工业大学。</br>夏国航天工程师的摇篮。</br>陆沉渊只是简单和校领导通了气,并没有进一步见面安排。</br>高层的沟通之前已经全部完成,现在需要陆沉渊自己,三顾茅庐了。</br>冬日的哈州,寒风刺骨。</br>陆沉渊穿着一件深色大衣,独自站在材料学院一栋老旧的实验楼下。</br>他像一个最普通的访客,安静地等待着。</br>从下午两点,一直等到近三点。</br>一个身影,才从实验楼里,慢慢走了出来。</br>那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背微微有些驼。</br>但是,他的脚步却极为稳健。</br>周明远教授。</br>夏国最顶尖的陶瓷基复合材料专家。</br>也是,最孤独的专家。</br>他的理论太过超前,研究方向太过烧钱。</br>以至于二十年来,始终得不到大规模应用。</br>他的项目经费少得可怜。</br>陆沉渊迎了上去。</br>他没有递名片,也没有客套的寒暄。</br>他只是将一份,用牛皮纸袋装着的文件,递到老人的面前。</br>“周教授,您好。我叫陆沉渊。”</br>周明远微微一愣,之前校方领导其实已经和他通过气。</br>校长的形容是,有一个强大的资方,手眼通天,资本雄厚,想要找他合作。</br>只是,这些年,以“产学研”的名义找他的资方太多了。</br>但是,真正能支撑他研究的,一个也没有。</br>甚至,更多的,都是带着某些目的而来。</br>他对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研究成果落地,其实几乎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了。</br>不过片刻之后,周明远还是接过了文件。</br>他抽了出来,发现不是什么合作意向书,而是几页技术报告。</br>“您五年前发表的那篇,关于陶瓷基复合材料在火箭发动机喷管中应用前景的论文,我的团队,根据您的理论,做了三组补充实验。”</br>陆沉渊说道,</br>“这是,实验数据和一些不成熟的优化建议。”</br>周明远愣住了。</br>他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低头看去。</br>只看了一眼,他的手就开始微微颤抖。</br>纸上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公式,都精准地击中了他多年研究中的痛点。</br>那些他曾经设想过,却没有条件去验证的路径,被清晰地推演了出来。</br>这不是一个外行人的恭维。</br>这是一个,真正懂他的人,跨越了五年时光的回响。</br>“你……你们……”周教授的声音有些沙哑。</br>“周教授,我希望,能由您来牵头,组建一个新的材料实验室。”陆沉渊诚恳地说。</br>“预算,没有上限。”</br>“目标,只有一个。”</br>“造出,能承受四千度高温,全世界最顶尖的发动机喷管。”</br>寒风吹过,吹起了老人花白的头发,却也吹起来了老人沉寂多年的雄心。</br>……</br>陆沉渊的下一站,是航天工程大学的一间实验室。</br>实验室里,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正对着一具火箭残骸的模型,紧锁眉头。</br>李默博士,年轻一代里,最有才华的结构工程师之一。</br>却因为一次设计上的失误,导致项目失败,从此一蹶不振。</br>陆沉渊没有惊动任何人,直接走到了他的身边。</br>他蹲下来,指着模型上一级箭体分离的机构。</br>“这里的液压管路布局,太过密集,在高过载环境下,容易产生共振。”</br>李默猛地抬头,看着这个陌生的男人。</br>“如果借鉴深海探测器的抗压设计,用分布式冗余管路,是不是能解决这个问题?”</br>陆沉渊继续说。</br>李默的眼睛,瞬间亮了。</br>那正是他失败的那个项目里,最关键的症结所在。</br>他研究了几个月,百思不得其解。</br>却被这个陌生人,一语道破。</br>“你是谁?”</br>陆沉渊没有回答。</br>他只是掏出自己的平板电脑,打开一份文件。</br>上面是远征科技预留的研发资金流向图。</br>一个长得,让他眼晕的数字。</br>“我缺一个,敢于从失败里,爬起来的结构总师。”陆沉渊说。</br>……</br>在一个布满灰尘的老厂房里。</br>陆沉渊见到了退休多年的工程师,赵建国。</br>赵建国正抚摸着一个,锈迹斑斑的燃料贮箱。</br>“这可是当年‘巡天一号’的配套产品。”老人满眼都是回忆。</br>陆沉渊戴上手套,仔细观察着贮箱的焊缝。</br>“赵工,这种螺旋焊接工艺,现在已经没人用了。”</br>“但它在应力分布上的巧思,比现在的很多技术,都强。”</br>“我需要一个技术顾问,把这些老物件里的智慧,重新找出来。”</br>老人浑浊的眼睛里,重新泛起了光。</br>……</br>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br>陆沉渊的足迹,遍布了整个夏国。</br>从沈州的飞机制造厂,到江城的遥感技术研究所。</br>从金陵的天文台,到西疆的发射基地。</br>他像一个最虔诚的播种者,走在一条不为外人所知的路上。</br>他拜访了,一位又一位被遗忘、被边缘化,或者被低估的天才。</br>他带去的,不只是钱。</br>更是尊重,是理解,是一个可以让他们,肆意挥洒才华的舞台。</br>一张关于夏国未来星辰大海的版图,正在他的手中悄然拼接。</br>“远征”的队伍,终于开始充实。</br>在招揽顶尖人才的同时。</br>陆沉渊的另一项布局,也在悄然进行。</br>京州。</br>渊龙科技专科学校。</br>校长办公室里,任茜将一份刚刚审批通过的文件,放在了蔡校长桌上。</br>“航天工程技术”、“空间信息应用”、“航空复合材料”……</br>随后,几个崭新的专业,出现在了招生简章上。</br>…………</br>“老陆,资质批下来了。”任茜在电话里说。</br>“师资呢?”电话那头,传来陆沉渊平静的声音。</br>“按你的指示,已经联系了几个航天院所的退休教授。周明远教授和赵建国老先生,也都答应了,会定期过来,开讲座。”</br>“很好。”陆沉渊说。</br>“天才,需要被发现。”</br>“但更多的天才,需要被培养。”</br>“远征,不能只靠我们去外面挖人。它需要自己,有造血的能力。”</br>“我明白了。”任茜说,</br>“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建一座高塔。更是要,培育一片能长出参天大树的土壤。”</br>一个月的奔波后,陆沉渊回到了京州。</br>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远征科技的临时总部。</br>林远早已等在那里。</br>他的办公室,依旧简陋。</br>但墙上,已经挂满了一张张复杂的项目排期表。</br>“老陆,你交代的人,基本都到位了。”</br>林远递过来一份名单。</br>“周教授的实验室,设备已经开始进场。”</br>“李默博士,带了三个他最得力的学生过来,正在搭建模拟平台。”</br>“夏航那边,也派了第一批交流的青年工程师过来。”</br>“我们的班底,搭起来了。”</br>林远的脸上,有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br>陆沉渊看着名单上的一个个名字。</br>这些名字背后,是夏国航天领域,几代人的心血和积累。</br>“辛苦了。”陆沉渊说。</br>“接下来,给他们最好的资源,最大的权限。”</br>“不要用KPI去考核他们,不要干涉他们的技术路线。”</br>“给他们失败的空间,给他们犯错的权利。”</br>他看着林远,交代了最后一句话。</br>“相信他们。”</br>说完,他便转身离开了。</br>他只负责,把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火种聚集在一起。</br>而点燃他们的,将是他们共同的,关于星辰大海的梦想。</br>回到云顶壹号时,夜已经深了。</br>墨清漓还没有睡,在等他。</br>她没有问他这一个月的行程,只是为他,倒了一杯温水。</br>“回来了。”</br>“嗯,回来了。”</br>陆沉渊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繁星点点的夜空。</br>“清漓。”</br>“嗯?”</br>“我有时候觉得,我们这些人,很幸运。”</br>“国家,用几十年的时间,为我们打下了地基,培养了最优秀的人。”</br>“而我要做的,只是把他们,重新找到。”</br>“然后,为他们建一座,能通往星空的高塔。”</br>他的声音很轻,却无比坚定。</br>墨清漓从身后,轻轻抱住他。</br>“嗯。”</br>她把脸,贴在他的背上。</br>“欢迎回家,我的……播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