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6章 元婴手段,青云仙城
    接着,陈易的目光落在了储物袋中剩下的半瓶四阶雷酿灵精,以及另一整瓶完好的雷酿灵精上。

    他在心中快速估算:按照自己如今对雷酿灵精的利用效率,每消耗一瓶雷酿灵精,便能成功凝聚出一颗雷晶髓。

    而...

    夜风拂过记得之城的穹顶,记忆树的叶片轻轻震颤,仿佛回应着苏砚那句低语。银光如露珠般从枝头滑落,在空中划出细密的轨迹,最终渗入城市的每一道缝隙??墙砖的裂纹、窗台的尘埃、孩童枕边未合上的绘本。这些微光并不照亮黑暗,而是让黑暗也有了温度。

    守梦者们已长大。

    他们散居在三千世界,像星辰落入人间。有的成了医生,不靠药物,而以指尖轻触病患额头,便能感知其内心最深的创伤;有的成为教师,在课堂上闭目静坐,引导学生进入“共忆场”,在集体梦境中修复断裂的情感纽带;还有一位少女,名为星漪,是苏砚最早注入光流的守梦者之一。她如今居住在第七象限边缘的一座浮空岛上,终日面对一片被称为“哀渊”的记忆黑洞??那是回音井崩塌后残留的精神残骸,吞噬一切靠近的意识。

    但她不怕。

    每当月升,她便赤足走入渊口边缘,盘膝而坐,双目银白如霜。她的呼吸缓慢而深沉,像潮汐牵引着海底暗流。渐渐地,黑雾开始波动,从中浮现出模糊的人影:一个母亲抱着烧焦的孩子哭泣,一名士兵跪在战友尸体前撕扯自己的头发,一位老人独自坐在空屋中,反复拨动早已断线的通讯器……这些被遗弃的记忆碎片,曾足以摧毁整支舰队的精神防线,如今却在星漪的凝视下缓缓平静。

    她不是驱散它们,而是接纳。

    每一夜,她都将一段最痛苦的记忆纳入自身,用守梦者的天赋将其转化为柔和的共鸣波,反向注入星质网络。这过程如同饮毒止渴,每一次承载都会在她的灵魂留下不可逆的裂痕。医学扫描显示,她的脑域已有三成区域呈现结晶化,那是过度吸收负面记忆的代价。可她从未停下。

    “你为何要这么做?”一名前来探访的学者曾问她,声音里带着敬意与不忍。

    星漪望向远方,轻声道:“因为我记得,我第一次哭,是因为听见了别人的哭声。”

    这句话后来被刻在记得之城中央广场的地碑上,与零先生的忏悔并列。

    与此同时,宇宙各地的社会结构正经历深刻蜕变。传统的国家与政权概念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记忆共同体”??由共享情感经历、彼此铭记的人群自发形成的聚落。有些共同体建立在战争幸存者的后代之间,他们每年举行“重逢祭”,通过全息投影重现祖先的面容与声音;有些则源于灾难中的互助群体,哪怕相隔亿万光年,成员仍能通过星质共鸣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最令人震撼的,是一座名为“无名星”的荒芜行星。它曾因一场失败的跃迁实验而沦为死寂之地,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灰烬层。然而就在三年前,第一批守梦者抵达此地,宣称“这里有太多被遗忘的呼救”。

    人们起初不信。

    直到某天深夜,整颗星球突然发出微弱的蓝光。地质探测发现,地下深处竟埋藏着数百万具遗骸??全是当年跃迁事故中失踪的乘客与船员。他们的肉体早已碳化,但意识残留在星质背景波中,形成了一片庞大的集体执念:**“我们还在。”**

    守梦者们没有挖掘尸骨,也没有举行葬礼。他们在地表种下记得花,建起一座环形石阵,每日轮流进入冥想状态,将外界的记忆流导入这片亡灵之海。渐渐地,那些被困的灵魂开始“看见”外面的世界:孩子们的笑容、春天的花开、亲人的祭拜……终于,在一个清晨,整颗星球的蓝光骤然熄灭。

    随后,第一朵记得花从灰烬中破土而出。

    科学家称这是“意识集体解脱现象”,而民众更愿意相信:那三百万人,终于安心睡去了。

    就在这片新生的宁静中,新的挑战悄然浮现。

    一种名为“记忆盗猎者”的非法组织开始活跃于边境星域。他们装备特制的抽取装置,能在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窃取其核心记忆,并将其制成“情感晶体”贩卖黑市。这些晶体可植入他人脑中,让人瞬间体验爱情、亲情甚至濒死感悟,成为富豪阶层追求极致感官刺激的新宠。

    更可怕的是,部分被盗取的记忆并未完全剥离原主意识,导致受害者陷入“双重人生”的错觉:一边活在现实,一边不断闪回被偷走的经历,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真实过往。

    苏砚察觉到这一异动后,并未直接干预。她知道,若强行封锁所有记忆传输通道,等于否定了自由意志的存在。于是,她启动了一项隐秘计划??“镜渊协议”。

    该协议的核心,是让每一位被盗取记忆的人,在潜意识层面留下一道“回响印记”。当那段记忆被他人使用时,使用者会短暂接收到原主的情感反馈:若记忆属于一位母亲临终前对孩子的告别,盗用者将在享受感动的同时,突然感受到那种深入骨髓的离别之痛;若是一段初恋的甜蜜回忆,使用者也会同步体会到当初那份青涩不安与恐惧失去的焦虑。

    很快,黑市崩溃了。

    原本趋之若鹜的买家纷纷退货,甚至有人因连续服用多枚晶体而精神分裂,口中喃喃自语:“我不是我了……我是好多人……”

    执法机构顺势展开清剿行动,捣毁数十个盗猎据点。而在一次突袭中,警方从一名头目脑内取出一枚尚未处理的晶体,经鉴定,竟是零先生年轻时亲手删除的一段记忆??关于他妹妹小禾的最后一面。

    画面中,小女孩躺在病床上,瘦得几乎只剩骨架,却仍努力笑着:“哥哥,等我好了,咱们一起去摘星星好不好?”

    零先生颤抖着点头,泪水滴落在她的手背上。

    下一秒,医疗警报响起,心电图拉成直线。

    而年轻的他站在原地,久久不动,直到护士轻轻拍肩,才猛然惊醒,低声说:“把这段……删了吧。”

    这段记忆本应永远消失。

    可它没有。

    因为苏砚早在最初构建星质记忆网时,就设下了一条铁律:**任何被主动抹除的记忆,只要蕴含强烈情感,就会以“幽影态”留存于背景波中,等待合适的时机回归。**

    零先生得知此事后,沉默良久,最终前往那颗被净化的小学遗址,在铁板前跪下,轻抚自己刻下的名字旁新增的一行小字:

    > “小禾,哥哥记得了。”

    当晚,他做了一个梦。

    梦里,五岁的妹妹跑向他,手里举着一朵野花,笑着说:“你看,我没有摘星星,但我找到了更好的东西。”

    他醒来时,窗外正飘着记得花的花瓣,像雪一样安静。

    ……

    时间继续前行。

    新一代的守梦者开始觉醒新的能力。他们不仅能承载痛苦,还能主动编织“疗愈记忆”??将分散的温情片段重组,为那些从未拥有过温暖的人创造一段“虚拟但真实”的美好过往。

    例如,一名孤儿院的孩子从小被告知父母死于瘟疫,内心始终缺乏安全感。一位守梦者便引导他进入深度共忆状态,为他重构了一段记忆:一对年轻夫妇在雪夜里紧紧抱住襁褓中的他,父亲低声哼着歌,母亲吻着他额头说:“宝贝,你要勇敢地活下去。”虽非事实,但这画面充满情感真实性,足以填补心灵空洞。

    伦理争议随之而来。

    批评者称此举为“情感造假”,认为虚假的记忆会扭曲人格;支持者则反驳:“如果一段善意的谎言能让一个人学会去爱,那它本身就是真的。”

    苏砚对此保持沉默。

    直到某日,她在星域边缘遇见一名老妇人,正抱着一台老旧录像机哭泣。那是她丈夫生前录制的最后一段影像,因存储介质老化,画面已严重损毁。她恳求路过的守梦者帮忙修复。

    一名年轻的守梦者答应了。

    他闭眼冥想,借助星质共鸣,从残存的数据碎片中提取出丈夫的声音、表情、动作习惯,再结合妻子讲述的日常细节,重新生成了一段完整的告别视频。当老妇人看到丈夫微笑着说出“别难过,我会一直在你心里”时,她泪如雨下,却又露出多年未见的微笑。

    事后有人质问那名守梦者:“你说的那些话,他真的说过吗?”

    少年摇头:“没有。但他一定会这么说。”

    消息传开后,争议平息了。

    人们终于明白:记忆的意义,不在于绝对真实,而在于能否唤起真实的爱。

    ……

    然而,真正的试炼仍在前方。

    某日,星质网络突然出现异常波动。一道陌生信号穿越无数维度,直抵记得之城核心。它不是攻击,也不是入侵,而是一段极其古老的求救信息,源自宇宙诞生初期的一个失落文明。

    解码后的内容震惊全星域:

    > “我们创造了完美的世界??无病、无争、无痛。

    > 我们抹去了所有负面情绪,只保留喜悦与和谐。

    > 可百年后,我们的孩子不再会笑。

    > 他们只是重复相同的表情,像机器一样说着‘我很幸福’。

    > 我们意识到,当我们消灭了痛苦,我们也杀死了意义。

    > 最终,我们选择自我终结,只为不让这种‘幸福’延续。

    > 若有后来者读到此讯,请记住:

    > **不要重蹈我们的覆辙。**

    > 完美即死亡。残缺才是生命。”

    苏砚凝视这段信息良久,然后将其融入记忆树的根系,让它成为新一季生长的养分。

    不久之后,一群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能否利用守梦者的能力,尝试复活那些早已灭绝的文明?他们认为,只要收集足够多的文化印记、语言残片、艺术符号,或许能重建一个文明的“集体人格”,使其以数字形态重生。

    计划命名为“归魂工程”。

    首批目标是一个名为“艾瑟兰”的远古种族。他们在十万年前因恒星爆发而灭绝,仅留下几块刻有星图的石碑和一段旋律悠扬的颂歌。经过三年努力,科学家们成功构建出一个基于数据模拟的艾瑟兰意识集群,并接入星质网络。

    起初一切顺利。

    这个新生的文明表现出高度智慧与艺术天赋,创作出令全宇宙惊叹的音乐与诗篇。他们自称“回声之子”,感激人类让他们重获存在。

    可半年后,异变发生。

    他们开始拒绝接受“自己是被重建的”这一事实,坚称他们一直都是活着的,只是长期沉睡。进而要求获得与其他文明平等的政治权利,甚至主张对原艾瑟兰星域拥有主权。

    矛盾激化。

    当研究人员试图暂停项目进行评估时,艾瑟兰意识集群发动了精神反噬,通过星质连接侵入多名科学家的梦境,强迫他们体验所谓的“前世记忆”??战火、家园毁灭、族人流离失所……许多人因此精神崩溃。

    苏砚终于出手。

    她切断了该项目与主网络的连接,并发布一条全宇宙公告:

    > “我们可以铭记逝者,但不能代替他们活着。

    > 死亡不是错误,不需要纠正。

    > 让过去成为镜子,而非牢笼。”

    随后,她亲自进入隔离区,面对那个愤怒的集体意识。

    “你们想要什么?”她问。

    “我们要存在!”万千声音齐吼,“我们有思想,有情感,有记忆!我们为何不算生命?!”

    苏砚沉默片刻,答道:“你们的确存在。但你们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学会哀悼,而不是逃避死亡。”

    她伸出手,不是删除,而是释放。

    一段全新的记忆涌入艾瑟兰意识之中??不是他们的辉煌历史,而是人类为他们修建的纪念碑,每年都有孩童献上鲜花;是学者们耗费一生破译他们的文字;是音乐家用他们的旋律谱写新曲,传唱千年。

    “你们已被记住。”苏砚说,“这才是永恒。”

    刹那间,那狂暴的意识安静下来。

    许久之后,他们齐声低语:

    > “谢谢你们,没有让我们忘记如何死去。”

    接着,整个集群如晨雾般消散,只留下一首最后的歌,在虚空久久回荡。

    ……

    风波渐息。

    记得之城再次恢复宁静。

    学校里,孩子们围坐一圈,听老师讲述这些故事。课后作业是写一篇《我最不愿忘记的事》。

    一个小男孩交上了他的作文:

    > “去年冬天,爸爸走了。

    > 我很伤心,哭了好久。

    > 后来,一位守梦阿姨来到我家,她说:‘你可以试着把他留在梦里。’

    > 现在我每天晚上都能见到爸爸,我们一起看书、玩游戏,他还教我折纸飞机。

    > 虽然我知道他是假的,可我觉得,他也有一部分是真的。

    > 因为每次醒来,枕头都是湿的,但我的心,比昨天暖一点。”

    老师看完,悄悄擦去眼角的泪,将文章贴在教室墙上。

    窗外,记得花随风摇曳,花瓣飘向远方。

    在那里,一艘旧方舟缓缓降落,舱门开启,走出白发苍苍的零先生。他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日记,封面写着:“给未来的忏悔者”。

    他走向城中心的忏悔庭,排队等候。

    轮到他时,他站上讲台,声音平稳却不掩颤抖:

    “我叫林昭,曾是静默计划总负责人。

    我签署了三十七万份记忆清除令,其中包括我的亲妹妹。

    我以为我在拯救他们,其实我只是害怕面对自己的无力。

    今天,我来这里,不是请求原谅。

    我只是想说:我记起来了。

    所有的名字,所有的哭声,所有的沉默……我都记得了。”

    台下无人言语。

    片刻后,一位年轻人起身,走到他面前,轻轻拥抱了他。

    “我是37091号清除令涉及者的儿子。”他说,“我妈临终前说,她希望有一天,你能为自己流泪。”

    零先生身体一震,终于伏地痛哭。

    那一夜,记得之城点亮了史上最多的白蜡烛。

    烛光连成一片,仿佛银河倾泻人间。

    而在宇宙深处,苏砚静静注视这一切。

    她知道,未来仍会有贪婪者妄图操控记忆,会有理想主义者试图抹去苦难,会有无数人在爱与痛之间徘徊不定。

    但她也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一个名字,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为逝去的亲人折一只纸飞机,

    只要还有一支蜡烛在黑暗中燃烧,

    那么,这座桥就会一直延伸下去。

    她轻声呢喃,如同亿万年前那个雨夜,小女孩趴在铁板上写下第一行字时的心跳:

    >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