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3章 前皇祭,帝王之怒!
    洛阳,乾阳殿。

    这是大朝会之前的最后一次例行朝会,杨广端坐在龙椅,宰相伍建章、户部尚书杨素以及其他一众大臣,包括东都城内的各类勋贵,全都齐聚一堂。

    其中,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群臣之间,微微低头,恭声道:“陛下,先帝崩逝已满一年。”

    “按照我大隋律,应当举行帝祭,为先帝逝去祭祀,以此积蓄阴德,让先帝在幽冥阴间安养!”

    老者是大皇朝的宗室大臣,隋文帝杨坚的堂弟杨弘,亦是大的河间王。

    临近大隋每年惯例的大朝会之际,同时象征杨广登基继位满一年,正好也是隋文帝杨坚病逝一年。

    按照大隋律,朝廷和皇室应该举行帝祭,为崩逝的帝王祈福和祈愿。

    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过冥寿,只不过毕竟是皇帝,因此说法要好听和高大上不少。

    杨广端坐在龙椅上,眯起眼睛:“帝祭......倒是情理之中!”

    “不过,帝祭的时间与大朝会相冲,需要众位爱卿斟酌安排一下。”

    “大朝会之后,各国使节会在都城留一段时间,正好邀请他们参加文帝祭。”

    说罢,他扫过殿内的诸公,缓缓道:“至于文帝祭的事情,诸卿认为谁能担此重任?”

    杨素这位户部尚书第一个跳出来,沉声道:“陛下,臣愿领受此任,必将文帝祭的一切事宜,安排妥当!”

    “若有出错之处,请陛下与文武百官,共斩臣的脑袋!”

    这相当于是立下了军令状。

    若是文帝祭办不成,或是有任何差错,杨素都是首当其冲。

    杨广稍作思索后,沉吟道:“此事交由皇叔,倒是也适合,不过文帝祭乃是大事,若只有皇叔出面,未免会让天下非议。”

    文帝祭,毕竟是祭奠隋文帝逝去一年的大事,到时候杨广都要亲自带领群臣到宗庙,祭祀隋文帝杨坚的牌位,以及前往帝陵看望。

    说白了就是以杨素的身份,压不住天下人的七嘴八舌。

    杨素显然也听出来了杨广这番潜台词,忍不住嘴角抽搐了一下,正不服的想要开口,就听见杨广说道:“兹事体大,文帝祭的事情,就由宰相大人,以及皇叔一起处理!”

    “各部官员,全部予以配合!”

    话音落下,一众人的神情也有些变化。

    杨素沉默了一下,再度站出来,沉声道:“陛下,宰相大人日理万机,要处理政事堂诸般事务,只怕没有余力……………”

    杨广抬了抬手,打断杨素的话,望向伍建章,问道:“宰相大人怎么看?”

    伍建章从朝会开始,就一直沉默着,闻言出列,喜怒不形于色:“老臣谨遵帝谕!”

    杨广微微颔首,很是满意,这就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宰相。

    虽然宇文化及也是如此,但前者的野心太大,蠢蠢欲动,总有一种随时可能爆发的感觉。

    不过,杨广是满意了,但杨素的脸色却是黑了下去。

    自从他没争到北上平叛的机会后,在朝堂上一直跟伍建章分立两个阵营,互相角斗。

    但可惜,每一次杨素都没能占到上风。

    这主要是,杨广这位皇帝拉偏架实在是太厉害了!

    杨素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段文振跨步而出,道:“陛下,臣有一事奏禀。”

    杨广颔首:“段爱卿请说。”

    段文振见状道:“如今,朝廷在外的兵马,已经超过了百万之数,臣建言陛下,尽快收回一部分。”

    “如此庞大的兵马,长时间在外,终究是一件隐患。”

    这里其实就是暗戳戳在指平北大军,因为北方叛乱已经平定,燕云十六州更是都已经逐步收复。

    传闻,那位北方大儒薛道衡,都已经住进了北平府的府衙,连带着诸多幽州、云州的官员和将领,也都汇聚在了北平府。

    这是贺若弼提出的建议,所有人全都汇聚一堂,也便于他镇压和监视这些人。

    毕竟,这些人前不久,还是北燕叛逆。

    “唔,段爱卿提醒了朕,平北大军北上也有一段时间了,临近大朝会,正好就让他们班师回都吧!”

    杨广点了点头,唤来御前内侍,立刻拟旨传去北方。

    大朝会之后,还有文帝祭,按理说此事需要太常寺的全力相助,但太常寺卿是贺若弼,此时还在北方领军。

    而这一次平北大军班师回都,贺若弼是不会回来的,他暂时还要留在北平府,以防平北大军一走,北方叛乱再起。

    若是需要将贺若弼调回来......那就需要有一个人,代替贺若弼镇守北方,并且治理燕云十六州。

    想到这,杨广又有些头疼了。

    他吸取了教训,绝不可能再把整个燕云十六州,托付给一个人。

    所以,贺若弼镇守北方,就还需要一个人作为擎肘。

    朝中文武里面......有谁可以作为擎肘,与贺若弼平衡一下?

    杨广眸光一闪,扫向殿内的诸公,微微眯起了眼睛。

    他心中倒是有几个人选,只是现在这个节骨眼,还不适合说出来。

    等到大朝会之时,平北大军班师回都,再议此事。

    “陛下,帝旨已经拟定!”

    此时,御前内侍恭敬的呈送上来一份帝旨,杨广扫了眼,拿出玉玺在上面盖印,随后看向段文振:“段爱卿,平北大军班师都的事宜,就交给你和兵部处理了。”

    “此番平北大军将士,北上平叛,所立战功不少,兵部要一一核实清楚,绝不可有任何纰漏,否则,朕可是唯你是问!”

    说到最后,杨广的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

    他知道军队里,多有吃空饷、冒领战功的事情发生。

    但在平北大军之中,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发生,否则他不介意杀几个将领和士兵,立一立威。

    段文振见杨广同意收回一部分兵马,当即心中松了口气,只要陛下采纳他的计策,他便还有一丝安慰,至少说明杨广并非穷兵黩武,一处打完又想打另一处。

    但听到后面的话,段文振心头又一凛,连忙道:“臣遵旨,决计不会寒了平北大军将士的心!”

    杨广点了点头,然后余光扫了眼殿内,正要说出无事退朝的话。

    忽然,他就见伍建章跨步而出,作揖道:“启奏陛下,平北大军班师回都,那镇南王贺若弼,是否也跟着一起回来?”

    “如若镇南王随军北返,刚刚收复的燕云十六州,又该如何安置?”

    一连两个发问,让殿内文武百官都忍不住心头震了下,自从伍建章任大宰相之后,可是少有如此正面的对杨广问询。

    此时,杨广也有些意外,稍作思索,摸不清伍建章心中在想什么,缓缓道:“宰相说得对,朕也在想这个问题,镇南王或许一时半会儿都要留在北方镇守!”

    “毕竟,边关烽火才平息不久,谁也不敢保证,异族是否会在短时间内再次关,这就需要北方有一位将帅坐镇!”

    闻言,兵部尚书段文振当即响应,道:“陛下所言极是,北方如今还未安稳,确实需要一位将帅坐镇,镇南王乃是九老之一,历经南北战事,战功赫赫,更是统帅中路军,一路攻破了北平府,收复燕云十六州!”

    “朝中内外,再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选!”

    虽然段文振很反对杨广如此频繁动兵,但作为一名曾经的边将,他也很清楚,一位将帅坐镇北方,对于北方有多重要。

    “没错,陛下,镇南王乃是最适合的人选。”

    闻言,殿内几位勋贵亦是纷纷表示赞同。

    战场之事,他们是行家,比殿内大多数人都更有发言权。

    杨广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平北大军班师回都的旨意里,只有鱼俱罗的名字,连十二太保都被留在了北方,此事他之前已经跟杨林私下商议过。

    毕竟,十二太保都是杨林的义子,父子情深,要将十二太保暂时留在北方,也需要跟杨林通个气。

    “不过,燕云十六州刚刚历经叛乱烽火,也急需一位有能为的大臣前去安抚和治理!”

    “朕本想着大朝会之时,再与诸卿相议此事,既然现在已经提出来了......”

    杨广看了眼伍建章,隐隐有感,这位忠孝王或许心中有人选了,所以才会在这个节骨眼站出来,并且将此事点破。

    然而,不等杨广的话说完,脑海里沉寂许久的运朝录,忽然剧烈颤动起来!

    下一刻,久未看见的提示跃入了眼中!

    【警告:国运动荡,气运点-200】

    【警告:民心有失,气运点-200】

    【警告:流言广传,山河不稳,气运点-200】

    杨广眸光一颤,险些难以稳住表情控制,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运朝录第一次发出了三个警告!

    这不仅意味着气运点的流失......更意味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事!

    到底怎么了?

    杨广话说到一半,忽然就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殿?文武百官面面相觑,颇有些疑惑不解。

    尤其是伍建章,此时都有些进退两难。

    就在这时,忽然从殿外传来一个急促的声音!

    “陛下!”

    “启禀陛下,宋州府和河南府急报!"

    话音落下!

    殿内一众文武百官,以及杨广都怔了下,有些意外。

    两个州府同时送来急报......这是发生了什么?

    但众人没想到,急报远不只是两份,还有一份来自山东府!

    “启禀陛下!”

    不等众人反应过来,杨广甚至还未宣见,又一个急促的声音传来。

    “山东剿匪总管萧铣急奏!”

    这下子殿内众人的脸色终于变了。

    一连三份急报......这是出大事了啊!

    杨广表情不变,微微眯起眼睛,瞥了眼脑海里颤动不已的运朝录,瞬间联想到了这三份急报。

    三道警告......以及三份急报!

    所以,运朝录的动静跟这三份急报有关?

    杨广迎着殿内诸公的视线,不加理会,镇定自若,沉声道:“宣!”

    说罢,从殿外走入两人,一个是通政司的小吏,另一人是内侍。

    这也昭示着三份急报出自何人之手。

    通政司的小吏,显然是有州府、郡县的官员,通过通政司的渠道,递上了奏疏。

    而那内侍手上的.....应该是其他渠道获得的。

    有可能是内待的眼线,或是打探到的消息,亦或是奏疏明确表示,是要递到杨广眼前的。

    御前侍来到两人面前,接过三份急报,然后呈到杨广的面前,缓缓摊开。

    杨广坐在龙椅上,拿起第一份急报,只是一眼扫了上面的内容,顿时就坐不住了。

    他脸色微微一变,顾不得失态,拿起第二份急报,脸色更加难看了。

    紧接着,杨广又拿起了第三份急报,面沉如水的看完后,缓缓攥紧了拳头。

    在场诸公,包括伍建章在内,隐晦的交换了一个眼神,隐隐有感,这是出了大事。

    要知道,上一次得知北方叛乱烽火,罗艺造反称帝,杨广都是面若泰山,镇定自如。

    但现在,杨广竟是都有些失态了。

    这急报上到底说的是什么?

    “陛下......”

    伍建章看着身旁左右一众文武大臣,稍作沉吟,还是决定担负一下百官之首的责任,上前正要问询。

    忽然,杨广猛地抬起头,眼神仿佛要噬人似的,沉声道:“来人!”

    “此刻将麻叔谋的尸首找到,鞭尸十万次,告示天下!”

    “另,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即刻再度彻查麻叔谋,以及与其相关所有人!”

    “凡是牵扯麻叔谋关系者......一律全部下狱!”

    话音落下!

    殿内,文武百官脸色一变,忍不住面面相觑,有些惊骇。

    这是要兴大狱的征兆啊!

    到底发生了什么?

    “陛下,自古明君贤主多仁善......”礼部尚书杨玄感迟疑了一下,还是上前出声道。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杨广冷冷的打断:“朕就是之前太仁慈和善良,所以才让这些人,认为朕不敢举屠刀,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众人茫然无措,全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而此时,杨广深吸口气,缓缓道出了真相:“亳州城......被屠城了!”

    这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大惊失色!

    杨玄感浑身一颤,眼中第一次流露出惊恐之色,直勾勾的凝视着殿上的帝王:“陛下刚刚说什么?”

    “什么屠城?!”"

    屠城啊!

    这可是屠城!

    这意味着整座城都毁了,连带着四周的郡县,州府,都会受到无穷无尽的影响。

    尤其,消息一旦传开,天下震动,百姓必定沸反盈天!

    可以预想,那是何等骇人的场面!

    “亳州城被屠城了!”

    “始作俑者……………”

    “不出意料,应该是亳州刺史朱灿!”

    杨广冷冰冰的扫了一眼殿内群臣,浑然不顾他们失魂落魄的表情,转而望向伍建章:“忠孝王,朕命你即刻派人,前去亳州城探查清楚!”

    “另外,吏部即刻调出朱灿此人的所有信息!”

    “他是开皇年间进士,吏部应该有记录,若没有......追溯时间,杀了记录官员,抄没其家!”

    乾阳殿内,一片死寂。

    众人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杨广显然是......动了真火。

    这是真要兴起大狱了啊!

    伍建章和杨素纷纷出列,脸色也是一片凝重,拜礼恭声道:“臣领命遵旨!”

    杨广高居龙椅,神色阴沉,一句话都不说,扫视着下方的诸公。

    良久后,他缓缓闭上了眼睛,沉声道:“朕乏了,退朝!”

    说罢,杨广起身离开了大殿。

    而一众文武大臣,在伍建章的带领下,缓缓拜礼,恭送杨广离去。

    随后,诸公们出了乾阳殿,来到政事堂。

    此事可还没完,亳州被屠,太过骇人,必须尽快定下一个章程。

    杨广的意思......显然是交给他们处理。

    而首要的第一件事,就是确认亳州城的情况。

    “诸位有什么想法,现在就说说看吧。”

    政事堂内,杨素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茶,抿了一口,抬头扫了眼众人,而后侧头看向面无表情的伍建章,缓缓道:“忠孝王,你是怎么看此事的?”

    闻言,众人纷纷看向了伍建章,后者神色凝重,回了杨素一个冷漠的眼神:“在没有弄清楚情况之前,此事不得声张,先让人去亳州城调查清楚,确认亳州城的情况,再定后面的章程!”

    话音落下!

    众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但心中怎么想的,那就不知道了。

    退朝后,杨广也是将那三份急报给了他们,所以他们也知道三份急报分别出自谁的手。

    一份是此时身在河南府的开河大都督李密,他是从伍云召口中得知的消息,急报里简单提及了睢阳城的事情,言及睢阳城中有两尊鬼王逃走了,乃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然后,又提及了在睢阳城征讨之战中,亳州刺史朱灿出现了,并且似是与鬼神多有勾结,关系密切,颇有渊源。

    第二份来自宋州府,因为睢阳城就在宋州府治下范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宋州府自然要上疏一份奏禀。

    其中,宋州府的急报里提及了睢阳城近年来,确实多有从亳州方向来的车队,疑似是亳州刺史朱灿的车驾。

    不过,因为亳州与宋州府地界不同,宋州府管不到朱灿的头上,于是也就没有理会。

    更何况,谁能想到朱灿人面兽心......私底下,竟然会是这么一尊恐怖的魔王!

    那可是开皇年间的进士啊!

    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谁又能想到呢。

    第三份是山东府剿匪总管萧,他在山东主持剿匪事宜,意外得知山东之地近日涌入了大量从亳州城逃难而来的灾民、流民,甚至对绿林响马造成了冲击。

    因此,萧铣派人去亳州城打探了一下消息,结果打探消息之人,目睹了亳州城被屠后,空籁死寂的惨状。

    这也是三份急报里,唯一详细描述了亳州城被屠后的景象。

    “既然忠孝王也是这么想的,那剩下的问题就是......”

    杨素看到了伍建章那一道冷漠的眼神,却没有与其交锋,只是叹息一声:“亳州被屠,如果此事当真,不管是谁干的,周遭的府衙、郡县为何没有收到消息?”

    话音落下,政事堂内的众人默不作声。

    这其中显然有些问题......而且,很大可能跟亳州城周遭的官员有关。

    甚至很可能,洛阳城中也有官员掺和在了其中。

    杨素眯着眼睛,目光一一扫过众人,手指轻敲桌案,不知道在想什么。

    两炷香时间过去,政事堂内仍然死寂无声。

    所有人都不想去打破这一刻的宁静......亦或是,不想主动去揭开那一层遮羞布。

    “让三司介入吧!”

    忽然,一个声音响起,惊了沉默的众人。

    他们纷纷投去目光,只见宇文化及老神在在,迎着众人惊疑不定的目光,淡淡道:“三司即刻介入,彻查此事,若是老夫所料不差,应该与麻叔谋有关!”

    “朱灿......或许也掺和进去了此事里面!”

    话音落下!

    众人猛然想起,杨广在乾阳殿中,除了告诉他们亳州城被屠之外......还提到了麻叔谋的名字!

    一瞬间,诸公联想到几个月前,杨广忽然斩了麻叔谋,并且换掉了开河府都护。

    或许就是因为此事!

    只是,杨广又是如何知道的?

    “麻叔谋......此人我有印象,素闻风评不行,似乎开河府官员多其多有了解!”杨素微微眯起眼睛。

    他有志宰相之位,因此对朝中内外的官员,心中都有一个印象。

    而麻叔谋和朱灿这两人,一个是前开河府都护,一个是开皇年间进士,他都有些印象。

    “让吏部调出此人的告身,还有朱灿的,然后三司介入,彻查此事!”

    伍建章坐在首位上,缓缓舒了口气,脸上有一丝沉重。

    他缓缓起身,扫视过众人,沉声道:“诸位,亳州被屠,事关重大!”

    “必须确保整件事来龙去脉,全部查清楚,然后呈?陛下!”

    “之后......再考虑如何面对天下百姓!”

    话音落下!

    众人神色一凛,他们心中清楚,彻查亳州被屠,只是开始,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