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9章 裴元庆
    皇宫,寝殿里。

    在呈上了伍云召的奏疏后,雄阔海便退下出宫去了。

    毕竟,他除了带着伍云召的奏疏外,还有一封送到忠孝王府的家书。

    雄阔海离开之后,杨广在寝殿中看着那一份奏疏,眸光流转,若有所思。

    "RUd......"

    杨广喃喃自语,在嘴中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合上伍云召的奏疏,就要起身离去。

    忽然,又一名内侍匆匆入殿,恭敬道:“启禀陛下,通政使虞世基求见!”

    杨广抬头瞥了一眼,稍作沉吟,道:“宣!”

    通政司是皇帝对外的一个通话口,而执掌通政司的人,就是这个通话口的传递者。

    如今的通政司执掌,也即是通政使,名为虞世基,为人沉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高才,能写书法,尤善草隶。

    最重要是,此人也是杨广登基继位之后,一手提拔起来的,可以说是绝对的心腹。

    若是旁人的话,杨广就不见了。

    但这个虞世基身为通政使,如果没有重要之事,一般不会入宫的。

    没多久,一名气度不凡的年轻男子,缓步迈入了寝殿,恭敬拜礼:“臣虞世基拜见陛下!”

    “陛下,通政司收到了几份奏疏,皆是来自朝中各位大臣的。”

    “因为内容有些重要,通政司不敢擅做处理,便拿来入宫,奏?陛下!”

    虞世基从大袖中拿出一本本折子,举过头顶,恭敬呈上。

    近前内侍见状,连忙上前接过,一一呈在杨广面前的案桌。

    “都是谁的折子?”杨广皱了下眉。

    大隋朝廷的规矩,只要不是上朝,所有官员递上来的折子,全都要交通政司审阅一遍,之后才会递到杨广的面前。

    当然,这是平常情况下,如八百里加急、边关烽火急报,这些都不列入其中。

    此外,通政司只负责文官方面的事情,如果是军队的奏报,是不会经由通政司之手,而是直接呈禀到杨广的面前。

    “越王杨素、兵部尚书段文振、刑部尚书梁毗、大理寺代寺卿卢宇、礼部尚书杨玄感、工部尚书宇文恺、吏部侍郎裴炬......以及中书侍郎宇文化及!”

    虞世基一口气几乎将洛阳城中,三品以上的朝中大臣,全部说了个遍。

    杨广坐在椅上,神色间有些微妙。

    这是所有人都递了折子啊!

    “有意思!”

    杨广眯起眼睛,拿起第一份子看了眼,神色不变。

    这是兵部尚书段文振的折子,内容倒是没什么新奇,大意是劝诫杨广莫要穷兵黩武,日后尽量要减少动兵。

    除此之外,段文振建言由兵部和工部联手,对目前大隋军队现有的所有甲胄,兵器,进行一次更新换代。

    不过,这需要大量的资源,以目前的国库,若是要支撑这样一轮军队换装,只怕会出乱子。

    “一边建言减少动兵,一边又建言军队换装......这个段文振,倒是有意思!”

    杨广放下折子,面露思索,能递上这样的折子,足以说明段文振并不是个迂腐之人。

    此外,他还看到了目前大隋军队一个极大的缺陷。

    那就是底层士兵的战力太低了。

    当然,这是指各地州府的府卫军,如十二卫、边军这些军队,即便是底层士兵,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这个问题在短时间内,只怕是难以解决。”

    “最起码要等到大运河贯通南北之后,才有可能调拨出资源,完成军队的整体更新换代。”

    “不过,现在倒是可以先准备起来,一点点逐步递进!”

    杨广眸光闪烁,提笔在奏折上画了个交叉,然后在旁写下意见和处理方案。

    随后,他将这折子放到一旁,看起了其他的折子。

    第二份奏折是刑部尚书梁毗,内容是举荐一个人出任刑部侍郎。

    杨广看了眼名字,立刻挑了下眉,眼中有一丝怪异。

    “这老家伙倒是精明,难怪当年能兵不血刃,就安抚住了白石族!”

    “还让白石族各部落的首领,奉他为先师,从此再没有纷争!”

    杨广想起隋文帝在位之时的一桩旧事。

    梁毗在任刑部尚书之前,曾经是西宁州的刺史。

    当时,西宁州毗邻白石族的领地,时常有白石族的部落聚兵袭扰,西宁州百姓苦不堪言。

    当时任西宁州刺史的梁毗,就想了个办法,设宴款待白石族各部落的首领,齐聚一堂。

    白石族各部落的首领,误以为梁毗是兴师问罪,纷纷献上族中的诸多奇珍异宝,以此讨好,想要平息大的怒火。

    然而,梁毗一件宝物都没有收下,还在西宁州划出一块地,安置白石族部落中的老人。

    正是这一举动,俘获了白石族部落民心,让白石族部落心甘情愿,为大隋马前卒。

    隋文帝在位之时,大隋京师有四卫,其中有两卫就来自白石族。

    “都说人越老越精,还真是没有说错啊!”

    杨广眯起眼睛,看着梁毗的折子,久久没有落笔。

    按照大隋律,六部设有一位尚书,两位侍郎。

    但目前,除了六部尚书之外,其余官员全都没有满额。

    这一方面是因为能够胜任六部官员的人不多,另一方面是杨广没有太关注这件事,也就导致各部官员迟迟没能满额。

    “此事还是要看吏部的动作......待得牛老回来,要跟他好好聊一下了!”

    杨广凝视着梁毗的折子,眼中有一抹沉思,其实他知道如何解决六部官员不满额的情况。

    这件事有一个很直接简单的解决方法。

    只不过,这需要从长计议,不能冒然而动。

    一念及此,杨广思绪回转,看着折子上梁毗举荐之人的名字,沉吟片刻,提笔在上面写了个字。

    然后,杨广拿起折子放置一旁,看向了第三份折子。

    这是礼部尚书杨玄感的折子,是为了文帝祭的相关事宜。

    原本文帝祭这种与礼法、祭祀相关的事情,都是交由礼部和太常寺。

    但杨广下旨交给了伍建章去办,所以礼部就相关事宜,列出了一个折子,交由杨广批阅。

    之后,伍建章只要按照折子上所写,与太常寺携手,对文帝祭的举办便有了一个章程。

    “这个杨玄感倒是继承了皇叔的性子,不显山不露水,但做事却是滴水不漏!”

    “唔,文帝祭...”

    “要在旧京举办吗?”

    杨广咀嚼着这个名字,逐字看着折子上的内容,提笔进行批阅。

    随后,他又拿起了另一份子,扫眼过去之后,继续批阅。

    紧接着是下一份折子………………

    这个动作一直持续到最后。

    杨广一边拿起最后一本折子,一边忍不住心中叹气。

    所以,那些在朝会上君臣争执的戏码,统统都是假的。

    真正的请奏和折子,大多在朝会之前,就已经批阅完了。

    “嗯?”

    杨广看到最后一份折子的署名,忍不住怔了下,这竟然是宇文化及的折子!

    随后,杨广翻开看了起来,忍不住微微眯起眼睛。

    这个宇文化及倒是聪明!

    如果说梁毗是精明,看人做事,格外准确。

    那么,宇文化及就是真正的聪明。

    “北方......”

    杨广喃喃自语,对宇文化及想要外放北地的想法,并不感到意外。

    因为,这洛阳城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

    如果宇文化及不甘心继续沉沦下去,就必须要求变,寻得突破。

    这么一来,离开洛阳城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现在正好有一个机会,宇文化及这样老奸巨猾的人,自然不会错过。

    杨广面露沉吟之色,提笔在折子上写了几个字,然后便将这最后一份奏疏,与其他几份放置一起。

    “拿去,大朝会那日要辛苦你了。”

    杨广丢笔,朝着近前内侍摆了摆手,目光却是看向了在殿上恭候的通政使虞世基。

    “陛下言重,这是臣的份内之事。”

    虞世基不卑不亢的拜礼,从近前内侍的手上接过那些折子。

    “陛下,还有一件事,各地官员因大朝会入都,乃是奉旨。”

    “但其中有些人在当地桀骜不驯,入了都城之后,不免可能有些骄狂,城防司或许会顾忌他们的身份来历,不敢妄动!”

    “此事,还需陛下拟定一份旨意,明确城防司秉公办理!”

    虞世基余光瞥去龙椅的方向,似乎是在小心翼翼观察杨广的态度。

    他作为通政使,掌管着通政司这个皇帝对外传话的窗口,自然也是知道了很多的消息。

    就比如,这一次各国使节之中,有不少来自未开化的蛮夷之地。

    那些地方没有礼法规矩,难免行事粗鲁和野蛮,若是入城之后,与百姓闹起来,只怕城防司会有所顾忌。

    此外,能够被派来参与大朝会的各国使节,皆是非富即贵。

    其中或许有些身负超凡之力,凌驾在世俗之上。

    虞世基担心的也正是此类人,也怕城防司不能及时处置这等超凡脱俗的存在。

    杨广眸光流转,淡淡道:“朕会拟一封旨意,让城防司秉公办事!”

    “另外,让金吾卫和千牛卫在大朝会期间多加注意城中!”

    话音落下,虞世基心头一凛,暗暗松了口气。

    他听出了杨广语气中的凌厉,显然是将此事放在了心上。

    至于这件事之后会不会流传出去,引来一些人的不满,虞世基就不在意了。

    他为通政使,平日不争不斗,再有陛下庇佑,纵使是杨素、宇文化及这些大臣都奈何不了。

    旁人就算是手眼通天,也休想把火烧到他这里。

    想到这,虞世基当即心一定,拱手作拜道:“陛下圣明!”

    闻言,杨广微微颔首,顿了几秒,缓缓道:“折子朕也批了,无事就退下吧!”

    “后天就是大朝会了,朕不想看到有任何意外发生,影响了大朝会!”

    虞世基恭敬拜礼,道:“是!”

    说罢,他就要退出寝殿,忽然听到龙椅上传来杨广淡淡的声音:“还有......”

    “通政司内的蛀虫,在大朝会之后,你要除干净!”

    话音落下!

    虞世基心头一震,忍不住颤了下,默默后退着离开了寝殿。

    寝殿里,杨广望着空寂的大殿,闭上了眼睛。

    其嘴里喃喃自语念道:“大业......”

    时间如白驹过隙。

    一转眼,后日已至。

    大业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时值大朝会召开,从四面八方来的各国使节,以及各地州府、郡县的官员,纷纷齐聚东都。

    其中,一辆宝辇徐徐出现在官道上,向着洛阳城而去。

    鱼俱罗驾着那匹神风古月驹,护着宝辇,罗松则是坐在旁边驾车。

    御使赵勋与其他人坐在车中,不时掀开帘子,望着来往热闹非凡的景象。

    “不管天下如何动乱,始终不曾波及到东都,大的底蕴还是深沉啊,难怪能一统九州!”

    罗松驾着马车,心念微动,暗暗摇了摇头。

    这一路从北平府到洛阳城的路上,他从另一个视角,看见了大隋的繁荣和强盛。

    也因此,他越发对父亲罗艺的行为感到不智。

    与此同时,罗松也有一丝紧张。

    毕竟,已经渐渐靠近洛阳城,马上就要入城,之后就是大朝会,见到那位毁誉参半的二世!

    罗松眸光闪烁,瞥了瞥旁边骑着神风古月驹,护卫宝的鱼俱罗,心中一定。

    “也不知道其他几位大隋九老,这一次入都能不能有缘见到......”

    “若是这一次见不到,日后只怕就没有机会了!”

    一念及此!

    罗松眸底流转着一丝决意,他对于自己的下场,早已经写下了结局。

    正想着,突然从前方传来吵杂的声音。

    “放肆!”

    “你可知道小爷是谁!?”

    “就凭你们也敢拦我?”

    “统统滚开!”

    一阵喧闹声从前方不远处传来,立刻让罗松怔了下,眼中流露出几分好奇。

    什么人敢在洛阳城外如此大?

    在旁的鱼俱罗也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愣住了一下,随即抬手:“停一下,来人去看看前面发生了什么。”

    “是!”

    一名副将当即领命,驾马前驱,来到了离着城门不远处的官道,入眼就看见许多人围了起来。

    随着大朝会的到来,这时候洛阳城内外已经很是热闹。

    时不时就可以看到从各地慕名而来,各种车马、行商队伍,甚至是一些域外旅人,徒步而来,很是亮眼。

    其中还不乏有炼气化神,甚至是炼神返虚境的修行者,也被大朝会这一盛事吸引,前来洛阳城。

    大朝会,不仅意味着大隋过去的一年结束,更意味着新的一年到来。

    因此,周边各国、各族,以及各大势力,甚至连一些隐居深山的修行者,都纷纷前来道贺和与会。

    这是大隋的大势,毕竟杨广如今是名义上一统九州的天下共主。

    最重要是,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情。

    大内忧外患不断,但屡次化解了危机,让天下人看到了大隋的底蕴,仍然深厚无比。

    若非如此,断然没有这等威风,让各方前来道贺庆祝。

    但也正是如此,导致了如今鱼龙混杂的局面。

    轰隆!

    鱼俱罗的副将才赶到,忽然就感应到一股剧烈的波动,猛地激荡而起!

    刹那间,四处就响起了喧哗声。

    “厉害,看这架势,可是离着炼神返虚境不远了!”

    “他修的这是什么东西,看着平平无奇,竟然有此神力!”

    “啧啧啧,早就听闻山马关总兵裴仁基有三子,个个不凡,尤其是这第三子!”

    “名不虚传!”

    “快看,他真的举起来了!”

    “山马关总兵裴仁基之子?”

    鱼俱罗的副将心中纳闷,忍不住探头望去。

    只见一名俊秀的青年沉喝一声,双臂抬起,猛地抓住一尊巨鼎,缓缓举过了头顶,神力无双!

    嗡!

    顷刻间,四面八方的天地灵气涌来,似是受到了牵引,纷纷汇聚于青年周身!

    “这尊鼎.......不是凡物!”

    周遭有人见识非凡,一眼就看出了端倪,忍不住惊呼。

    此鼎可以汇聚天地灵气,在灵气汇聚之下,重量也在不断增加。

    纵然是天生神力之人,要将其举起也是艰难万险。

    然而,那俊秀青年不知什么来历,竟是两臂一动,就将此鼎举过了头顶!

    这般气力实在是骇人!

    “喝啊!”

    那青年猛地一声大喝,在众目睽睽之下,缓缓收起一只手臂,竟是单臂抬起巨鼎!

    其脸上露出了笑容,张望四周,气盛无比!

    不远处,鱼俱罗的副将呆了呆,还未反应过来,忽然身后传来了一声赞叹。

    “好神力啊!”

    他猛地回过神,转头看去,就见鱼俱罗已经驾马前来,满眼欣赏看着那巨鼎的青年。

    在其旁边,罗松驾着宝辇,也是好奇的望向那举鼎的俊秀青年,心中有一丝触动。

    以他的修为实力,自然是可以轻松举起这尊鼎。

    但他已经是炼神返虚境。

    与之相比,那青年还只是炼气化神,二者之间的实力境界,压根不是一个层次的。

    鱼俱罗轻笑一声,悠然道:“早就听说裴仁基有一个儿子,天生神力,修行天赋极佳!”

    “甚至可能超过宇文成都,没想到,传闻竟然是真的!”

    话音落下!

    副将忍不住好奇,问道:“王爷知道此子?”

    “自然!”

    鱼俱罗点了点头,眼中有一抹异色,他没想到裴仁基没有来洛阳城,反倒是将这个第三子派来了!

    山马关总兵裴仁基第三子......裴元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