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7章 长安城内的各方势力
    帝辇即将驾临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

    百姓们纷纷涌到城外的官道上,挤满了道路两旁,想要一睹帝带来的那一幕。

    事实上,长安城的百姓对杨广的情绪,也是有些复杂。

    长安历来是各朝各代的国都,这也让长安百姓,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自豪和骄傲感,自诩高人一等。

    但随着杨广登基继位,迁都到了洛阳城,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长安不再是大的都城,长安百姓的那股心气,也随之泄去了。

    然而,国都所在并不由他们这些百姓决定。

    所以,即便他们再怎么不甘心,也没法改变这一事实。

    但长安历经十三朝,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即便被攫夺了国都的名头,也改变不了它举足轻重的地位。

    “终于到了......”

    “长安城!”

    长安城官道上,离着城门还有十几里,浩浩荡荡的帝辇车队,已经驾临了!

    杨广端坐在帝辇中,掀开一角帘子,遥遥望向长安城。

    长安历史悠久,城高墙厚,整体看上去,宛若山岭连绵一样,高大而壮阔。

    但最让人感慨的,还是无数载岁月积而成,那份宛若泰山巨岳的历史底蕴。

    没来由的,杨广心中浮现出一句话。

    虽然洛阳城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可是,正如洛阳城的繁华,或可让人一窥大隋皇朝的繁盛。

    但若想真正感受人族的伟大,还是要到长安城看一看!

    因为,那才是人族历史最悠久,也是曾经最绚烂的都城。

    “长安.......我又回来了。”杨广轻语。

    他对长安城并不陌生,因为他就是在这座城池中出生的。

    也是在这里......完成了篡位,夺取了大隋正统,成为了隋二世。

    一时间,杨广心中也是很复杂。

    “陛下,长安城的百姓,挤在左右两旁的官道,堵住了去路。”

    就在这时,一名禁军侍卫前来,恭敬的道:“是不是驱散他们,为帝开辟一条路?”

    闻言,杨广回过神,摇了摇头,道:“不必,朕走过去。”

    那名禁军侍卫还没反应过来,就瞪大眼睛的看着,杨广走下帝辇,最终大步向着那宏大的城池走去。

    一瞬间,他连忙反应过来,唤来禁军相随,同时让人去通知诸公,以及在外围巡戒的张须陀和领军卫。

    “是陛下!”

    “快看......真的是陛下!”

    “陛下在看我们!”

    长安官道两旁聚集的百姓,一眼就看到了那一袭金色龙袍的身影,当即掀起了山呼海啸的呼声。

    一时间,众人纷纷往前挤,想要更近些的看清楚杨广的面容。

    但及时赶来的禁军侍卫,却是拦住了他们,一脸凝重之色,心中慌得不行。

    没有人想到,杨广竟然会亲自下帝,徒步入城。

    “长安的百姓......倒是很热情啊!”

    杨广浑然没有一点自觉,慢悠悠的往城门走去,不时转头扫向两旁的百姓,饶有兴致的打量。

    这无形中也给一众禁军,更加大的压力,暗暗叫苦。

    另一边,听到杨广下了帝辇,徒步入城,牛弘等大臣也被吓了一跳,立刻坐不住了。

    一位位最低也是三品的朝中大臣,纷纷下了马车,飞奔着追上杨广的步伐。

    “陛下,如此简装,会不会有些犯险?”

    牛弘健步如飞,一步当先的追上了杨广的步伐,语气有些无奈的劝说道:“不若让禁军驱使一辆马车,陛下坐马车入城吧!”

    帝太过庞大,不仅由九头异兽拉着,整体看着更像是一座移动的行宫。

    在官道左右两旁被百姓挤满堵住的情况下,帝辇根本无法通过,进入城中。

    因此,杨广当机立断,选择了徒步走着入城。

    但牛弘等人,显然有些担心,生怕这时候从人群里冒出个不知深浅的家伙。

    不管是刺王杀驾,还是僭越拜见,都是一件很犯忌讳的事情。

    同时,也很危险。

    “不必了,这城门不都到了吗?”

    杨广抬了抬下颌,看向前方,已经看到了高耸入云的城门。

    长安城!

    两个繁体楷书大字“长安”,就镌刻在城门上方的匾额,古朴大气,蕴着沉重的历史韵味。

    “老臣参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在杨广与牛弘等人来到城下之时,伍建章带着一众宗室大臣匆匆赶来。

    他们一眼就看到了杨广徒步走来,身后还跟着文武大臣,当即大惊失色。

    “老臣迎驾有失,还请陛下降罪!”伍建章当即跪了下去。

    不过,其刚要弯膝,一只大手就将他扶住了。

    伍建章怔了下,抬头望去,就见一双明亮的眸子,凝视而来,轻声道:“忠孝王不必介怀!”

    “是朕要走过来的。”

    杨广抬手扶起了伍建章,笑意温和,目光扫过一众宗室大臣,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隐隐唤醒了他沉睡的记忆。

    刹那间,他脑海里浮现出了许多旧事。

    那是曾经与这些宗室大臣打交道的过往。

    只是,时间有点久远了。

    “看来各位宗老在这长安城,荣养的还是很不错,气色看着都好!”

    杨广目光扫过一众宗室大臣,在几位面容看着颇为苍老的大臣脸上停留了一会儿,微微点头。

    “如此,朕就放心了!”他松了口气,脸上带着笑意。

    这番话倒不是宽慰,也不是场面话,而是发自内心的。

    大皇朝能有今日的光景,不仅仰仗着大隋九老、罗艺、牛弘等人,更是有这些宗室大臣的一份力。

    甚至,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支持......杨坚一开始,也无法起事。

    “陛下还记得老臣等人,那便好,那就好啊!”

    一众宗室大臣动容,他们都是人老成精,自然听得出来话语之中的真情假意。

    一时间,他们也是有些激动。

    任何开国功勋,最开始的时候,无疑都是最为纯粹的,没有太多私心杂念。

    这也是为何只要开国成功,不出现什么太大的意外,百年之内,皇朝都会延续下去。

    当然,如先秦那样的只能说是意外。

    至于说大......在杨广到来之后,也已经不会再走向原轨迹之中的那个结局。

    “陛下,请先移步入城,老臣等已经摆下宴席,为陛下接风洗尘!”

    伍建章看着君臣之间,忍不住说道:“这里毕竟还是城外,又有那么多百姓聚集......不太安全!”

    现在聚集的百姓,就已经有不少了,看着人头攒动,令人生畏。

    而随着消息渐渐传开......聚集来的百姓,只会越来越多。

    “那就入城吧!”

    闻言,杨广回过神,微微颔首。

    他也不是那么任性,只是刚刚临时起意,想要看一看长安的百姓。

    现在看完了,自然就收起了性子。

    同时,杨广也是不想给伍建章等人添麻烦。

    他若是一直待在城外,怕是再过一会儿,就该出现踩踏事件了。

    “老臣遵旨!”

    伍建章见杨广点头,当即松了口气,与牛弘、杨玄感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而后,就由禁军护持着杨广入城,至于张须陀和领军卫,则是会在城外扎营,警戒巡视。

    此番出洛阳城,除了禁军之外,就只有张须陀率领一个领军卫跟来了。

    领军卫全军出动,十万精锐兵甲,可不适合入城。

    否则引起城中百姓惊慌,这个责任可是谁都负不了。

    因此,领军卫只能待在城外了。

    城内,古老的城道铺设了开来,一路通往内城和皇宫。

    整座城池宛若上古时代留下的巨城,宏大而壮阔,四处都有各种岁月留下的痕迹。

    但是,这些痕迹并不让人感到破旧,反而有种震撼感。

    就仿佛看着这些痕迹......能够感受到历史从身边而过的冲击!

    若是论及繁华,长安城是万万比不上洛阳城。

    但若是说历史底蕴,十个洛阳城,也比不上长安城。

    因为文帝祭的缘故,长安城这段时间进出的人很多。

    杨广入城之后,这一路就看到了不少奇装异服,各色各样的人。

    这些人一看就不是九州人族,而是来自域外的异族,或是蛮族、山族等等。

    他们或是驱使异兽拉车,大行于世,或是如昆仑奴一样,身形高壮的不像话。

    在杨广这一行径直往皇宫方向走去之时,他们还好奇的投来目光。

    有人认出被簇拥的是杨广这位大皇帝之后,立刻当街跪伏而拜,嘴里念念有词,似乎是在恭贺什么天朝皇帝之类的祝词。

    “长安还是很繁华的啊!”

    杨广心中暗道,眸光闪烁。

    长安的人流密集,城内人口极多,城池比之洛阳城更大。

    走在长安街道之上,杨广心中那股熟悉的感觉,越发变得清晰。

    杨广在伍建章等人的一众簇拥下,渐渐走入了内城,来到皇宫之中。

    也是此时,周遭的喧嚣声才终于渐渐低了下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迎面扑来的历史厚重感。

    “朱雀门啊......”

    杨广眯起眼睛,望着眼前的长街,以及长街尽头的那扇宫门。

    这便是朱雀大街。

    整座长安城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四方交错之间,有二十五条大街。

    二十五条大街之外,全城又分为两市一百零八坊。

    其中以朱雀大街为界,将附近方圆数十里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城隶属长安府,有五十三坊。

    但事实上,东城本应有五十五坊,但城东南是风花雪月之地,占去了两坊之地,故东城实领五十三坊。

    至于西城也是归属在长安府所辖,有一市五十五坊,主营贸易和接待异族客人。

    整座长安城一共分为了三座城,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

    其中,内城又被称为皇城,一些官员和勋贵,皆是居所此城。

    总体来说,长安城与洛阳城区别不大,毕竟两座城的营建,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杨广在伍建章等人的簇拥下,径直穿过朱雀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宫殿群,很是高大,富丽堂皇。

    “陛下,请入太极殿!”

    伍建章等人躬身作拜,面向了皇宫最前面的中央大殿。

    杨广闻言望去,微微颔首,在一众大臣的簇拥下,抬脚往大殿走去。

    忽然,他们是有感的回头而望。

    但什么都没有发现。

    只有伍建章等一众朝臣,疑惑的投来目光:“陛下?”

    “无事,走吧。”

    杨广摇了摇头,继续迈步往中央大殿走去,心中却有一丝疑云。

    刚刚那股窥探的感觉......应该不是错觉!

    看来这长安城,还真是鱼龙混杂啊!

    想到这,杨广微微眯起眼睛,心中不由生出了些许兴致。

    “呜哇!”

    “刚刚可真是危险......隔着那么远,那位大皇帝竟然还能觉察!”

    “真可怕啊!”

    此时,城中一处偏僻的巷子里,一名青年男子瞪大了眼睛,夸张的叫唤。

    其黑眼圈很重,一副酒色过度的样子,但眼神却是颇为明亮,神采奕奕。

    显然,刚刚杨广觉察到的窥探目光......正是源自于他!

    “你还是小心一点吧,这里可是长安城!”

    听到这话,巷子里一名打扮妖艳的女子冷笑道:“现在帝也到了,长安城更加危险了!”

    “若是你惹出什么事情,我可不会管你!”

    那女子肌肤雪白,容貌妩媚,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仿佛会说话一样。

    但最重要是,她的双腿竟是一条鱼尾,显然并非是人族。

    “我知道了,我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找死!”那青年小声嘀咕。

    他就是有些好奇这个陪二世到底长什么样子,这才窥探了一下。

    只是,没想到后者竟然这么敏锐,还是说是什么奇怪的天人感应?

    族中的老人常说,九州的统治者有什么气运庇佑......该不会就是这个吧?

    那妖艳女子看着青年的样子,似是听到了其心声,斜睨了他一眼,冷冷道:“你别不放在心上,这长安城卧虎藏龙!”

    “除了我们之外,肯定还有其他势力的强者!”

    “哪怕不算他们......你也看到了,那些个宗室大臣和文武大臣,可都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我不是在跟你说笑,你若是犯了什么事被抓到,我可不会管你的!”

    闻言,那青年神色一凛,深吸口气,郑重道:“放心吧,我不会鲁莽行事的!”

    “而且,你说得对,这城里确实是卧虎藏龙!”

    “刚刚我窥探那隋帝的时候,感觉到有这个想法的......不只有我一个!”

    那妖艳女子微微眯起眼睛,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长安城的水本来就够浑了......现在随着杨广的到来,就像是浑浊的泥沼里,各种鱼虾螃蟹在争斗,突然涌进来一头巨鳄!

    那池子里原本的鱼虾,自然是被惊得不能镇定。

    "X**......"

    “可真是把各路牛鬼蛇神都引来了啊!”

    与此同时。

    内城,一座华丽殿堂里,一名看着十八九岁的青年,静静盘坐在蒲团上。

    青年身着道袍,仙风道骨,嘴上却又挂着一抹随意的笑意。

    在他身旁,还有一群身着道袍的道人,皆是闭目凝神,打坐调息。

    忽然,青年睁开了眼睛,开口道:“我刚刚感应到了水族的气息!”

    “隋帝的到来,看来是把城中的各方势力都惊动了!"

    青年的神色平静,但语气却无比认真,郑重叮嘱。

    闻言,一众道人忍不住哗然,面面相觑。

    “东海水族都多久没有踏足九州的土地了,这一次还真的来了!”

    “看来传闻是真的....当初隋文帝在位之时,曾经与东海水族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有道人皱眉,想起了一桩旧闻。

    隋文帝在位之时,也是大皇朝刚刚创立。

    彼时,杨坚一统九州,结束南北之乱,万国来贺,普天同庆。

    东海水族,就是在那个时候与大皇朝建立起了联系。

    不过,之后十几年里面,东海水族再没有上岸。

    也让人不禁猜测,是不是东海发生了什么变故。

    这一次文帝祭,早有传闻,东海水族会派遣使者入长安。

    “那这一次文帝祭可就热闹了!”

    “现在还差西边那帮秃驴了,文帝祭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不可能不来凑热闹!”

    “他们肯定会来人,隋文帝可是受过戒的,与佛门渊源匪浅啊!”

    众人叹了口气,语气很是复杂。

    但他们看到青年若有所思的表情,立刻又闭口不言。

    青年沉吟了片刻后,道:“不用去管佛门的人,哪怕他们现在不露面,之后也一定会现身。”

    “毕竟,再有不久,法轮大会就要召开了。”

    闻言,众人顿时惊醒,反应过来。

    他们倒是忘记,文帝祭不久后就是法轮大会了。

    “如此说来,贫道刚刚在城外看到随驾队伍里,有几个人.......应该是天台寺的弟子。”一名老者说道。

    天台寺是大皇朝敕封的国教,文帝祭如此盛大的事情,天台寺是必然要派僧人随驾而来的。

    因此,这一点并不稀奇。

    真正让他们在意的是......天台寺之外的佛门势力。

    “听说前不久长安城传出鬼神闹市的谣言。”

    “现在隋帝来了,这谣言也不知道要怎么处理。”有年轻道人忽然出声。

    闻言,众人忍不住怔了下,纷纷望向青年。

    他的神色不变,淡淡道:“让人送一个口信去皇宫,就说我等愿意相助朝廷一臂之力,查清鬼神闹市谣言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