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3章 扬州之变
    茅山宗,乃是道门三清之一,上清的发祥地,道门称之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的茅山而来。

    因茅山宗的创派祖师在茅山筑馆修道,尊上清圣人为祖师,故名茅山宗,又称之为上清派。

    其历史和传承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茅山宗内,有着各类神异无比的法术,但最广为流传的还是符?,又有道门至高传承《黄庭经》功法,作为镇宗之物。

    传闻,茅山宗的《黄庭经》是一门能够直指天仙境之上的功法。

    历朝历代不少有人打茅山宗这门功法的主意,但最后全都铩羽而归。

    因为,自久远以前就有传说,茅山宗与上古时期一个已经覆灭的道统有着不浅的关系,是那个道统在人间留下的一缕香火传承。

    故而,茅山宗受到了天上仙神的关注,不允许任何人踏足茅山,觊觎茅山的传承。

    违者必会受到天谴。

    若是换做其他人,估计会一笑了之,当做个故事来听。

    但杨广不会,他是穿越而来,先知先觉,洞悉许多隐秘。

    在得知茅山宗的来历后,他心中就隐隐有种直觉。

    “上清、茅山......若是我没有猜错,茅山宗应该就是那个教派在人间留下的香火!”杨广眯起眼睛。

    他对隋唐时期的佛道势力,并不是特别了解,更何况这方世界与他所知,已经有着很大的出入。

    有些事情,或许并非是他所了解的一样。

    但这并不要紧,他不知道的事情,自然有人知道。

    想到这,杨广稍作沉吟,出声道:“传礼部尚书杨玄感入宫觐见!”

    “奴婢遵旨!”

    内待恭敬的拜了一礼,缓缓退出寝殿。

    杨广起身伸了个腰,换了一身常服,往正殿走去。

    他是不知道茅山宗的来历,也不了解佛道两家的势力,但他知道有个人肯定知道。

    这个人就是杨玄感。

    倒不是杨玄感的家学渊源,所知甚多,而是杨广记得开皇年间,南方曾经爆发过一场叛乱。

    那一次,隋文帝派了杨素前往镇压叛乱。

    杨素也是凭此弥补了作为九老唯一的不足。

    那就是战功。

    而作为长子,杨素前去平叛,杨玄感自然是要跟随去的。

    毕竟,杨玄是一位修士,而且修为不浅。

    杨素还在带兵之时,每逢战阵,都会带上杨玄感随军,就是这个原因。

    一名修士在军中能发挥的力量,那是远超寻常人想象的。

    没多久,杨玄感便在内的带领入宫了。

    他一进入正殿,抬眼就看到端坐在椅上的杨广,当即拜礼:“杨玄感拜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作为礼部尚书,别的不说,就礼仪姿态这一方面,杨玄感无可挑剔。

    “免礼,赐座!”"

    杨广摆了摆手,立刻有内拿了一把椅子上前,而后恭敬退下。

    “谢陛下!”

    杨玄感又是拜了一礼,施施然坐下后,正色问道:“不知陛下传唤臣入宫,所为了何事?”

    文武百官跟着帝驾而来,刚刚入主了长安城,还有许多事情,千头万绪,等着他们处理。

    作为礼部尚书,杨玄感尤其是最忙的那一个。

    毕竟,文帝祭在即,许多相关事宜,都需要他亲自出面处理。

    之前他在洛阳城,文帝祭又是由伍建章负责,杨玄感插不上手。

    但现在他人到了长安城,很多事情,自然就是要交给他去办了。

    在入宫之前,他还在跟伍建章、杨远商议着文帝祭那一日,文武百官的穿着服饰。

    别小看这件事,这可是朝廷对外的门面,马虎不得。

    “文帝祭的日子已经定下了吗?”杨广没有直入主题,转而问道。

    “回陛下,已经定下,就在三天后。”杨玄感道。

    杨广挑了下眉,这个时间还是挺紧的。

    最让他在意的是,三天的时间,长安城内的诡谲能够平息吗?

    这一点,就要看宇文成都的手段,以及长安府的实力了。

    除此之外。

    还有他之前随手落子,发往各地州府的密旨,以及洛阳城.....会不会有什么风波?

    杨广眸光闪烁了一下,沉吟片刻,道:“朕决定在文帝祭之后,宴请各方势力,杨卿觉得此事如何?”

    话音落下!

    杨玄感怔了下,眼中有一丝疑惑,迟疑着问道:“陛下指的是前来观礼文帝祭的那几家势力吗?”

    如今,长安城中汇聚的各方势力,主要以那么几家为首。

    江南之地的世家门阀,西域佛国的使节,东海的水族,从秦岭群山之中走出来的散修隐士,南方最大的道门势力茅山宗......等等!

    这其中,还没有将蛮族、山族这些异族算进去,以及大隋国教天台寺。

    太多了!

    这些势力往日里就有摩擦和恩怨,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很难想象会不会发生什么变故。

    “没错。”

    杨广点了点头,眯起眼睛,幽幽道:“不知道杨卿对道门的茅山宗可有了解?”

    茅山宗!

    杨玄感心头一动,想到了那一道口信。

    当时,内侍前来禀告的时候,他也在场,自然知道茅山宗派人入宫传了信。

    那一道口信本就是一种隐隐的表态。

    想到这,杨玄感稍作沉吟后,拱礼道:“陛下,臣对茅山宗确有几分了解。”

    “事实上,臣还算是茅山宗的弟子。”

    “只是不曾正式拜师,但从少年之时,臣就在茅山修行法术,一直到成年后才下山归家。”

    杨玄感语出惊人,道出了自身修行传承的来历。

    这让杨广有些意外,没想到杨玄感竟然还是个茅山弟子。

    “那你看,茅山宗对我大是什么看法?”杨广饶有兴致的问道。

    “陛下,此事或许不该单单看茅山......而是整个天下所有如茅山宗一样的势力!”

    杨玄感摇了摇头,缓缓道:“千百年来,九州的统治者换了无数!”

    “但如茅山宗、江南世家这些势力,却始终扎根在这片大地上!”

    “哪怕是历经异族铁蹄肆虐,这些势力也没有丝毫动摇。”

    “陛下,与其说他们怎么看我大,不如说是大隋和陛下要怎么看他们。”

    话音落下!

    杨广微微眯起眼睛,忍不住笑了起来。

    杨玄感这番话可谓是出自真心,毫不避讳,倒是少见。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简直就是在说,如茅山宗、天台寺等佛道势力,包括江南之地的士族们,根本不在乎大隋皇朝。

    他们真正在乎的是九州这块地方!

    谁成为九州的统治者,他们就臣服于谁,很简单的道理。

    但若是这样的话......那还是臣服吗?

    只不过是换了个低头弯腰的对象罢了。

    “茅山宗派出来参与文帝祭的人是谁?”杨广忽然问道。

    杨玄感怔住了,他倒是不知道此事。

    这时,在殿内随侍的太监上前,恭敬道:“回陛下,茅山宗派来的人名为左道倾,乃是这一代的茅山宗道子。”

    杨玄感挑了下眉,很是有些意外。

    他曾经在茅山修行过法术,因此对茅山宗有些了解。

    道子这个称呼,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这意味着茅山宗下一任宗主!

    若是杨玄感没记错,茅山宗可是有很多年,没有定下过道子了。

    这个名为左道倾的人......看来不简单啊!

    “道子吗?”

    “茅山宗倒是挺重视此次文帝祭的。”

    杨广点了点头,神色平静,似乎并不在乎此人的来历。

    但此时,在殿内的太监又补充道:“陛下,茅山宗这位道子被广为流传,称其是一位丝毫不逊色茅山宗祖师的修行者!”

    “其天资卓越,在南方已经颇有声名,有百姓传其为谪仙人转世!”

    杨广眸光一凝,顿时来了兴趣。

    谪仙人转世?

    难道,这又是一位天上仙神的转世身?

    就在这时??

    殿外忽然传来了一个声音:“启禀陛下!”

    “南阳县公伍云召,千牛卫大将军来护儿,山东府镇军将军杨赛花,山东府剿匪参将萧平求见!”

    话音落下!

    无论是杨广还是杨玄感,全都是怔住了。

    一瞬间,杨广终于想起几乎被忽略的伍云召,脸上有一丝微妙的表情。

    “宜!”

    时间倒流回一刻钟之前。

    伍云召和来护儿等人,在城门处出示了身份令牌后,立刻引起了一阵哗然。

    随即,马上就有人去禀告了在长安城的文武大臣们。

    也是这时,他们才纷纷想起自大业元年末尾,领兵离开洛阳城后,就一去不回的伍云召,一个个脸色都变得古怪起来。

    “南阳县公这一趟领兵追凶,可真不容易,从大业元年追到了大业二年!”有人忍不住调侃道。

    闻言,立刻有人笑出了声。

    可不正是如此!

    但更多人心中却是在想,伍云召一直在外面晃荡,不愿意回朝廷复命,是因为在睢阳城一战之中,放走了两个鬼王,导致睢阳城之战不圆满,心有不甘。

    因此,伍云召才会一路追着俩鬼王在外,始终没有回朝廷复命。

    那现在伍云召追到了长安城,是不是也意味着,他找到了逃走的徐偃王和宋襄公的下落?

    有人想到了这段时间,长安城频频传出各种诡谲疑云,甚至帝陵都出现了诡异事件!

    该不会......那俩鬼王逃到了长安城吧?

    与此同时。

    就在杨广和文武百官到了长安城后,各地州府也随之为文帝祭的展开准备祭典。

    尤其是各地州府的官员,他们虽然不能前往长安城的帝陵,亲自为隋文帝祭祀。

    但他们也在着手准备文帝祭典,准备在那一日,为文帝祭献上一份心意。

    毕竟,于情于理来说,隋文帝也是开创了大隋皇朝的开国皇帝,值得九州人族尊重。

    然而!

    就在这一片祥和之下,黑暗之中,有人在蠢蠢欲动。

    光州城。

    府衙之中,光州刺史迟瑞端坐在椅子上,眯起眼睛看着手中的书卷,若有所思。

    良久后,他放下手中书卷,看向了厅堂外,喃喃自语道:“过去了这么久,那些藏在暗处的家伙,应该也差不多按耐不住了......”

    一念及此!

    迟瑞从袖袍下取出了一份金色的旨意,手指在上面轻轻摩挲。

    这是不久前,从洛阳城下发到各地州府,极少数人手上的密旨。

    作为光州刺史,他有幸获得了一份密旨!

    密旨上的内容并不多,也没有明确的名字,但却点出了许多人。

    其中,就有两人乃是迟瑞的心腹!

    他们同时也是光州府衙的官员。

    “他们会动手吗?”迟瑞缓缓靠在了椅子上,眸子里有一抹精光闪烁。

    能被朝廷委任为一州之府的刺史,坐镇一方,他显然也是有自己的手段!

    或者应该这么说………………所有能坐上这个位置的人,本身就极为不简单!

    除了光州城,其他各地州府,也纷纷有人取出了密旨,开始布局。

    一股难以言喻的氛围,悄然弥漫,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哪怕是毫不知情的普通人,也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随着文帝祭临近,各地州府之间,似乎关系越发紧张。

    一些扼守要道的州府,更是开始了戒严,只许进不许出!

    消息传开,众人皆是有些风声鹤唳。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接到密旨的人,大多是一州之府的刺史或是长史、司马。

    他们皆是能感觉到,州府之中的不寻常。

    尤其随着文帝祭的时间临近,越发变得诡谲起来。

    但最终,真正打破僵局的,却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一处地方!

    江南,扬州城。

    府衙之中,杨玄纵如往常一样,端坐在大厅之中,埋首处理事务。

    忽然,他似是有感,又像是心血来潮,皱了下眉,抬头望向厅堂外面。

    一道身影悄无声息的走入了大堂之中,看着杨玄纵投来的目光,脸上露出了笑容,恭敬道:“刺史。”

    杨玄纵微微颔首,有些奇怪,问道:“你不是去城中与各家商议文帝祭典的事情了吗?”

    “怎么这个时候回来?”

    那人叹了口气,苦笑道:“下官来求援的。”

    听到这话,杨玄纵有些奇怪,看向了来人。

    “那些人对于文帝祭典的举办,倒是没什么抵触的。”

    “只是提出了一些要求,下官有些拿不定主意,特意前来问询大人。”那人拱手作拜。

    杨玄纵皱了下眉,但又点了点头。

    文帝祭典,在各地州府的推行很是顺利。

    即便有些阻碍,也大多是觉得离着长安城远,不必大动干戈。

    唯独是江南之地,无论百姓还是世家勋贵,对于隋文帝的感观,或多或少,有些微妙。

    究其缘由,是隋文帝杨坚在开皇年间,曾经在江南推行过一项措举,引发了江南之地的叛乱。

    当时,那起叛乱波及了无数人,至今江南之地的百姓提起,仍然印象深刻。

    最终,是他父亲杨素领兵前来平息了叛乱。

    也正如此,杨玄纵听到这话后,并没有丝毫怀疑。

    “他们有什么要求?”杨玄纵随意的问道。

    闻言,那人稍稍一顿,没有说话,而是悄然靠近了一些,似是要凑近点说。

    杨玄纵见状,下意识倾了倾身子。

    但这一刻,他脑海里没来由忽然浮现出不久前,从洛阳城发出,送到他手上的那一份密旨。

    密旨上有一个名字,当时并未引起他注意。

    但现在,他却想起来了。

    那个名字是......

    唰!

    几乎同时,一抹幽深无比的墨色顷刻爆发!

    恐怖的威势淹没了杨玄纵的视线!

    他的瞳孔猛然紧缩起来,眼前浮现出一张冷漠无情,杀意沸腾的面庞!

    轰隆!

    一?那,滔天汹涌的威能,席卷整座刺史府!

    无数碎石瓦破灭!

    地动山摇的震荡,从府中传出,整座扬州城都被波及了!

    城中百姓纷纷被惊动,投去目光,惊疑不定。

    只见刺史府所在,幽光四溢,不断向外而涌,宛若无边无际的黑暗,吞噬了整座府邸!

    那黑暗让人感到不适,仿佛只是投去一眼,就会立刻沉沦,永不得安宁!

    令人悚然!

    “发生了什么?”

    “好像是......刺史府遇袭了!”

    “什么?”

    “谁这么大胆,竟然敢在刺史府动手!”

    “这股威势看着可不简单,江南何时藏了这么一位英雄?”

    众人无不感到惊骇,那可是府衙,扬州的中心!

    与此同时,城中有修行者觉察到了不对劲。

    这股威势很不简单!

    当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敢闯入刺史府动手的人,本来就不简单。

    可从他们感应到的这股威势来看......动手之人,只怕至少是炼气化神境的修为!

    甚至是一位炼神返虚境的存在!

    这样一位真修潜伏在扬州城中,在眼下这个节骨眼动手,绝对不只是袭击这么简单!

    这是要出大事了啊!

    与此同时!

    城外,扬州府卫军大营。

    无数府卫军将士,神色冷厉,满脸肃杀!

    一名全身披甲的将领站在最前方,死死盯着扬州城的方向。

    在看到那冲天而起的幽光之时,他终于松了口气,眼神幽深,喃喃自语。

    “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