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章 穿越回家;燕京开会
    刘长安饿得手指发抖,敲开田螺壳的动作都有些变形。螺肉在滚烫的石板上滋滋作响,很快便黏在了石面上——没有油脂,再怎么洒水也阻止不了它们与石板“难舍难分”。

    “早知道就该用竹筒煮……”他懊恼地嘀咕着,用树枝小心刮下焦黑的肉渣。

    虽然填饱了肚子,但他心里仍不踏实。

    ——这世界的生物,真的能吃吗?

    人都能飞天遁地了,保不齐野菜在胃里生根发芽,甚至捞田螺,真碰到个田螺姑娘也不奇怪。

    他可不想吃着吃着,案板上的田螺突然说话了。

    这不是爱情片,这是恐怖片。

    不是浪漫的《聊斋》,而是实打实的生存危机。

    天黑前,他将编好的竹笼沉入湖中。湖水幽深,隐约可见荧光水藻如呼吸般明灭。

    这一夜,他睡得出奇地沉。山洞挡住了夜风,干草堆虽然扎人,却比凉亭的石板舒服多了。

    次日清晨,竹笼里竟困住一条黄鳝,滑溜溜的身子扭动着,与地球上的品种别无二致。

    “看来食谱可以扩大一些了。”

    他挖了些马齿苋,用竹筒煮了锅“野菜鱼汤”。虽然缺盐少油,但热汤下肚,整个人都活了过来。

    接下来的两天,他重复着同样的生活:

    - 清晨:收笼、取鱼

    - 上午:砍竹、编笼

    - 下午:探索湖边,谨慎地不踏入山林

    湖里的收获渐渐丰富,甚至网到一条鲫鱼。他用石片刮去鱼鳞,烤得外焦里嫩,算是给自己放了顿“假”。

    正当他专心编竹笼时,熟悉的眩晕感袭来。

    眼前一黑,再睁眼——

    “卫生间! ”

    他的手指还保持着编竹条的姿势,水果刀险些扎到大腿。

    马桶旁的矿泉水、洗衣机上的药盒、还有成箱的方便面……

    一切如常,仿佛那三天的荒野求生只是一场梦。

    他还是有点不敢置信,打开手机看了一眼时间。

    2024年9月13日22点23分45秒

    刘长安站在卫生间里,盯着自己脏兮兮的指甲缝发愣——那里还残留着编竹笼时沾上的青绿色竹屑。

    他狠狠掐了一把大腿。

    \"嘶——\"

    疼痛感真实得令人感动。

    他猛地拉开门冲了出去,一路狂奔下楼。小区里遛狗的大爷、跳广场舞的大妈、甚至垃圾桶边打架的野猫,此刻在他眼里都亲切得不可思议。

    坐在健身区的长椅上,他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个世界或许糟糕——穷得叮当响,爹不疼娘不爱——但至少不用为了一口吃的拼命,不用担心半夜被什么超自然生物拧断脖子。

    他掏出手机,久违地开了把游戏。屏幕里的虚拟战场,比那个双月世界的真实求生安全一万倍。

    小区门口的熟食店里,他咬牙买了只18块钱的卤鸡腿——平常根本舍不得的那种。

    油脂顺着指尖往下滴的瞬间,他差点哭出来。

    正当他啃得满嘴流油时,余光瞥见一道黑影从7号楼顶跃起,划过一道抛物线,稳稳落在10号楼的天台上。

    \"噗——\"

    他一口鸡肉喷了出来。

    六七米的间距,没有任何助跑,人类根本做不到!

    那黑影接连跳跃,转眼就消失在小区外的夜色中。

    刘长安的鸡腿\"啪嗒\"掉在地上。

    ——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跟过来了?

    他转身就往回跑,钥匙捅了三次才对准锁眼。刚关上门,手机震动起来——班主任发消息问他什么时候返校。

    他盯着\"高二(3)班\"的群名看了半天,才恍然想起:“哦对,我还是个学生来着“。

    敷衍地回复\"明天到校\",他瘫在床上,思绪纷乱。

    - 第一次重合:或许只是单次穿越,结束后自动回归

    - 第二次重合:可能带来更大规模的入侵

    - 那个跳跃的人影:证明两个世界的屏障正在崩塌

    正想着,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紧急通告:

    【国家交通管制令】

    即日起,所有高铁、铁路、航运暂停运行。

    减少跨省流动,建议市民减少外出

    ……

    半小时前,燕京某部委会议室。

    红木会议桌毫无征兆地悬浮起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分解成零件——榫卯脱节,螺丝旋转着自行退出,木板像被无形之手操控般整齐排列在空中。

    \"啪!\"

    一份文件拍在空出的桌面上。

    \"情况比报告更严重。\"站在首位的国字脸中年人沉声道。他手腕一翻,悬浮的零件瞬间重组回原样,\"昨天下午亲眼见证前,我和诸位一样难以相信。\"

    会议室鸦雀无声。某位地市领导的保温杯歪倒在文件上,茶水浸透了\"穿越者统计表\"里标红的数据。

    \"部长,三年疫情刚过......\"财政系统的于主任声音发紧,\"地方财政现在有些困难。

    \"砰!\" 对面穿军装的将领一拳砸在刚复原的桌上:于主任,你这说的什么话,谁不困难?”

    对面又一个领导干部接着那人的话说:“根据敲钟人的报告显示,穿越的人,基本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儿童。”

    “这可是中国的下一代,他们如果出了什么意外,谁负责的起?”

    “中国目前,14岁到35岁,也就八千万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九,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

    “第一次穿越就有将近八十万人穿越过去,敲钟人的报告上说,第二次就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万人。”

    “如果不进行交通管制,穿越的人数将以指数形式增加。”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也不能忽视,他们如果出了什么意外,谁来赡养剩下百分之七十一的中国人口?”

    \"所以更要保住年轻人!\"文化部的女干部突然插话,\"台北那边刚传来消息,《祭侄文稿》的展柜今早也出现空间扭曲。\"她调出监控,玻璃柜中的千年墨迹正在诡异地淡化,\"这些文物恐怕是......\"

    部长突然抬手,所有电子设备同时黑屏。

    \"即刻启动'归墟计划'。\"他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一、实行交通管制;二、成立特别行动组回收流散国宝;三......\"

    ……

    “敲钟人送来的人工智能资料,已经让相关负责人看过,基本可行。”

    “那就马上派人研发。”

    “他到底昨天下午见了多少人?”

    “目前在在职科学家,军政领导层,见过敲钟人身影的已经证实有十三人,民间还在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