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66章 一战震九州(上)
    九边之战,最终以草原天骄铁木真的认输而告终。

    席卷万里,三方出击的蒙古大军。

    竟不约而同的在三个方向都受到了极大的挫败。

    中军铁木真的主力,折了四獒之一的者勒蔑,魔师宫除庞斑,里赤媚,方夜羽三人全部覆灭,麾下士卒更是折损数十万。

    铁木真麾下大将速不台,于辽国也败在了明军手中,数十万蒙古精锐前去,只落得个仅以身免的下场。

    至于进攻金州的忽必烈就更惨了。

    忽必烈本人,都陨落在了金州。

    这一战,蒙古可谓伤筋动骨,惨败而归。

    这一战,无疑已然让天下人看到了大明的恐怖实力。

    那位大明皇帝朱胜深不可测的修为与明军展现出的顽强实力,就像一记重锤,敲在了九州各方势力的心头。

    一时间,各方势力,无论敌友,无一不震惊于明军的实力,并对这个正在强势无比的中原帝国,投去了无比复杂和警惕的目光。

    ……

    长安,未央宫。

    夜晚的寒意已然侵入了这座宏伟的宫殿,但比夜风更冷的,是大汉天子刘询手中的那份密报。

    此刻,刘询这位中兴之主独自一人坐在宣室殿内,窗外是萧瑟的夜风,窗内是寂静的大殿。

    整个宫殿内,只有着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而未央宫此刻的氛围与刘询此刻的心情也可谓是十分相符。

    情报上的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针,刺穿着刘询的神经。

    “百万控弦之士……十余名武神级强者……铁木真亲征……者勒蔑、忽必烈战死……铁木真败于朱胜之手……”

    一边在心中默读着情报。

    刘询的手指一边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在寂静的宫殿中发出沉闷的响声。

    而他的额头,竟在这微凉的夜里,渗出了一道细密的冷汗。

    以刘询如今的修为,自然是不可能因为外物流出冷汗。

    之所以会这样,只是因为他的内心受到了冲击。

    他回想起之前在禁区与大明的短暂对峙,那时虽觉大明不容小觑,但也自信凭借大汉的底蕴,足以抗衡。

    然而此刻,这份情报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大明……竟已强横至此?”

    “若是当初在禁区,大明以如此实力出手,当真还会如当时一样双方妥协吗?”

    刘询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干涩。

    蒙古南下的声势,他是知道。

    他甚至一度认为大明即便能守住,也必然元气大伤。

    毕竟蒙古的实力,的确强的太过离谱了一些。

    刘询自问,大汉若是不请出归墟的中先祖,恐怕也是难胜蒙古。

    可结果呢?

    大明不仅守住了,还赢得如此干脆,甚至连对方的天骄铁木真都正面击败了!

    此刻,刘询无比的庆幸。

    庆幸当初在禁区,终究是按捺住了那份试探的心思,没有真正与大明撕破脸。

    否则,按照情报中朱胜展现出的实力和明军那顽强的战斗力,当初若起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那朱胜,能击败纵横草原无敌手的铁木真,其修为恐怕已臻化境,绝非寻常武神可比。

    沉思许久,刘询长叹一声,那叹息中充满了复杂难明的意味。

    有后怕,有警惕,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片刻后。

    他缓缓运起真气。

    随即,他手中那份记载着惊世之战详情的情报,瞬间便被撵为飞灰。

    “传令,”

    刘询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沉稳,但更深处的忧虑却难以尽掩。

    而随着刘询一声令下,宫殿中已然多了一道身影。

    “禁区南部防线,增派二十万精锐,由你亲自督帅,严防死守。”

    “另,着马老将军所部,加强对草原方向的哨探,蒙古新败,其动向需时刻掌握。”

    刘询明白,九州的格局已变。

    一个无比可怕的庞然大物正在崛起。

    大汉,不能再有任何侥幸心理。

    禁区的兵力,必须进一步增强,以防万一。

    ……

    大唐,神都皇宫。

    此刻,大唐灯火通明。

    但皇宫中的灯火却照不亮大唐天子李亨脸上的阴霾。

    他听着下方不良人之首袁天罡,以那永远平稳无波的语调,禀报着来自北方的战况。

    一旁,被誉为大唐中兴名将的郭子仪,亦是眉头紧锁,面色凝重。

    “蒙古铁木真本部,于大明九边遭遇迎头痛击,损兵折将,武神陨落……”

    “东路速不台大军,溃于辽西……”

    “西路忽必烈……本人授首……”

    “大明皇帝朱胜,于万军之中,正面击败铁木真……”

    每听一句,李亨的心脏就抽搐一下。

    他完全不敢相信,大明,居然已经拥有了如此恐怖的实力。

    蒙古的强大,他是深有体会的,安史之乱的背后,便是有着蒙古的推手。

    “袁卿……此情报,确凿无误?”

    李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袁天罡戴着面具,看不清表情,但那低沉而肯定的声音不容置疑:

    “陛下,不良人多方验证,情报属实。”

    “大明此战,展现出的军力、顶尖高手数量以及其大明皇帝的修为,均远超我等此前预估。”

    “此刻,我们只能庆幸,太宗皇帝和大明签订了盟约。”

    李亨闻言,脸色瞬间变得有些苍白,他靠在龙椅上,仿佛被抽走了力气。

    沉默了片刻,他方才带着一丝侥幸和巨大的不安,看向袁天罡:

    “国师……若,若是此次蒙古百万大军,十余名武神,进攻的是我大唐……我大唐,可能抵挡?”

    这一次,一向算无遗策的袁天罡,沉默了。

    这短暂的沉默,对于李亨而言,却如同漫长的凌迟。

    虽然这答案,李亨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猜测。

    当初的安史之乱,对大唐的影响至今未曾散去。

    只要蒙古南下,大唐若是不请出归墟中的李世民,只怕就要灭国了。

    之前他虽然依旧抱有侥幸。

    但听了袁天罡的回答,他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面色如死灰般难看。

    他明白了,答案是否定的。

    以如今内忧外患,元气未复的大唐,面对如此恐怖的兵锋,即便能凭借底蕴苦苦支撑,也必然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甚至……有倾覆之危。

    殿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

    良久,李亨猛地坐直了身体,脸上闪过一丝决绝。

    他看向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郭子仪,眼神复杂。

    郭子仪此前曾多次上书,建议招抚北方的沙陀部,以其为屏藩,共御外敌,甚至不惜承认沙陀首领与李唐皇室“同根同源”的身份,以换取其忠诚。

    此事关乎皇室血脉尊严,李亨一直犹豫不决。

    但此刻,大明的胜利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他。

    尊严,在存亡面前,需要权衡。

    “郭爱卿,”李亨的声音带着一种下定决心的沉重。

    “关于招抚沙陀之事……朕,准了。”

    “就依你之前所奏,可承认其首领与我李氏同源,封郡王,令其率部移镇北疆,为国屏障。”

    郭子仪眼中精光一闪,立刻躬身:

    “臣,领旨,陛下圣明!”

    李亨见郭子仪领命,随即长叹一声瘫坐在龙椅之上。

    这是无奈之举,却也是当下最现实的选择。

    大唐,需要时间,也需要盟友,哪怕这盟友带着隐患。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