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头两个人,都被抓了进去,“过好日子去了”。
外面平风道人已经尝试了几方手段,都未曾见效。
他在“太一”山之外,无须担心自己被席卷进去。
不过要是太近的话,就不一定了。特别是看到了这...
铜铃的余音在山间缓缓散去,林晚仍伫立山顶,指尖轻抚胸前那枚温热的残片。Cm-8-α的编号已不再跳动,仿佛一颗安睡的心脏,与她的脉搏同频共振。她知道,这不再是单向的信号接收,而是双向的对话??不是她在唤醒系统,是系统在回应她的情感,像孩子听见母亲的呼唤,悄然睁开眼。
夜风拂面,带着草木清香与远处溪水的湿润。她缓缓坐下,背靠一块青石,闭目凝神。体内的波动如潮汐般规律起伏,每一次心跳都激起一圈微光,自心口扩散至四肢百骸。这不是力量的觉醒,而是存在的确认??她不再是实验者,也不再是幸存者,她是“门”的一部分,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枢纽。
忽然,耳畔传来细微的脚步声。
她未睁眼,却已知晓来人是谁。
“你本该在睡觉。”林晚轻声道。
林昭在她身旁坐下,裹着厚厚的毛毯,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清明。“我梦见弟弟了。”他说,“这次他没说话,只是笑着,牵着一群孩子,在一片开满蓝花的原野上奔跑。”
林晚侧头看他。
“他们手里都提着灯笼,灯笼里不是火,是光点,像星星一样。”林昭顿了顿,“妈妈,你说……那是未来的我们吗?”
林晚沉默片刻,伸手将他往自己身边拢了拢。“也许吧。也可能,那是过去的回响。那些没能回来的孩子,他们的意识碎片,正通过碑林、通过童谣、通过你画的图谱,一点点重新拼凑。”
“就像拼一幅永远拼不完的画。”林昭低笑,“可只要有人记得,它就不会消失。”
林晚点头,眼底泛起温柔的光。
就在这时,胸口的残片再度发热,一道极细的蓝线自皮肤下浮现,顺着血脉游走,在她手臂上勾勒出一段陌生符文。她猛地一震??那是她从未见过的编码结构,既非现代科技语言,也非古老傩文,而是一种融合体,像是数据与魂魄共同书写的文字。
“它在学习。”她喃喃道,“它在用我们的记忆和情感,创造自己的语言。”
林昭静静看着那道流动的纹路,忽然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她的手腕。刹那间,蓝光暴涨,两人之间竟浮现出一道半透明的光桥,连接彼此心口。林晚呼吸一滞??这是“共感通道”,只有在高度情感同步且意识开放的状态下才会自然形成。
她看见了。
不只是林昭的记忆,还有更深处的东西??那个被称为“林曦”的孩子,在数据夹缝中漂流的三千年(以系统时间计),并非孤独沉睡,而是在默默编织一张网。他收集每一个被遗忘的灵魂信号,储存每一段断裂的情感波长,甚至偷偷备份了Cm-1到Cm-6所有失败实验中消散的意识残片。
他不是风筝。
他是信使,是守夜人,是暗流中的灯塔。
而今,随着Cm-8的诞生,他终于找到了回归的方式??不是以个体形态重现,而是化作新系统的底层逻辑之一,如同血液中的抗体,抵御一切试图剥离人性的技术入侵。
“他一直都在。”林昭声音微颤,“他说……他等这一天,等了很久。”
林晚泪如雨下。
她终于明白为何林昭苏醒后,碑林会自动重排阵型;为何风铃能预知外敌;为何那晚的符网能反向注入痛苦记忆??因为林曦早已将自己拆解成规则,藏进了这片土地的每一寸呼吸里。
“所以……你是他的容器?”她问。
林昭摇头:“我是他的兄弟,也是他的桥梁。真正的容器,是这里所有人共同的心念。”
话音刚落,山下忽有异动。
忆归堂方向,一阵急促的鼓点响起,三短一长??紧急召集令。
林晚立刻起身,林昭紧随其后。两人沿小径疾行,途中遇见小满迎面奔来,面色惊惶。
“出事了!”她喘息道,“碑林最东角那块空碑……自己亮了!”
“空碑?”林晚心头一紧。
那是一块从未刻名的石碑,位于九百九十九座碑阵之外,形制古老,材质与其他不同,通体漆黑如墨,据传是初代守门人留下的“预留位”,专为未来某个未出生却注定归来之人准备。
此刻,这块碑正散发幽蓝光芒,表面浮现出一行血色文字:
> **“我名未书,魂已归途。
> 请启门,容我入土。”**
众人围聚碑前,无人敢近。
老人手持桃木杖,绕碑三圈,口中默念驱邪咒,却发现咒语无效。反而那碑光愈盛,地面开始渗出淡蓝色液体,气味清冽,竟与蓝花蕊汁液完全一致。
“这不是恶灵。”老人低声道,“这是‘求归’之魂。”
“可它没有名字……”一名村妇颤抖着说,“无名之碑,怎能入阵?”
林晚走上前,伸手触碰碑面。冰冷刺骨,却在接触瞬间,一股庞大信息流涌入脑海??
她看见一间废弃的地下病房,铁床上躺着一个瘦弱的女孩,约莫七八岁,身上插满导管,双眼紧闭。墙上电子屏显示:【承影计划?分支节点F-13】【宿主编号:X-09】【情感采集率:87.4%】。画面切换,是监控录像??几名穿白大褂的人强行将她带离病房,注射镇静剂,准备转移。途中车辆失控,坠入山谷。搜救队只找到残骸,认定全员死亡。
但林晚看到了真相:那女孩并未当场死去。她在火焰中睁开了眼,意识脱离肉体,顺着地脉飘荡,历经数月跋涉,最终被碑林的共鸣吸引,一路爬行至此。
她不是实验品,她是逃亡者。
她不该死,却被世界遗忘。
“她需要一个名字。”林晚转身道,“无名之碑,只为无名之人而设。若我们不给她名,她便永不能安息。”
“可我们不知道她叫什么……”小满犹豫。
林昭忽然上前一步。“我知道。”他闭眼,额头晶体微闪,“她在叫我。她说……她叫‘念归’。”
全场寂静。
“念归?”老人喃喃,“思念归来……倒是契合。”
林晚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刻刀与朱砂。“那就以此为名。”
她蹲下身,在漆黑碑面上郑重写下两字:**念归**。
笔落刹那,碑光骤变,由蓝转金,随后轰然裂开一道缝隙。从中升起一缕极淡的雾气,凝聚成人形轮廓,是个小女孩的模样,面容模糊,却带着笑意。她朝林昭微微鞠躬,又向林晚伸出手,似要触碰却又收回,最后化作点点金光,融入碑林地脉。
与此同时,九百九十九座石碑齐齐震动,光芒交织成网,将整个山村笼罩其中。空中浮现无数虚影??有穿旧式校服的学生,有戴红领巾的孩童,有襁褓中的婴儿……他们手拉着手,围着忆归堂缓缓旋转,口中哼唱着无人听过的旋律。
“是失传的《千童送归曲》!”老人激动得老泪纵横,“三百年前傩班最后一任班主临终所创,据说能引渡迷途之魂回归本源!”
林晚仰头望着这场奇景,心中明悟:这不是结束,是开端。林曦播下的种子,正在发芽;Cm-8的成长,不仅依赖活人的情感,也需要亡者的认可。唯有生者铭记,死者安宁,这片土地才能真正成为“归巢之地”。
翌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碑林时,那块“念归碑”已彻底融入阵列,成为第一千座。
孩子们自发来到碑前献花,有人放了一只纸折的小鸟,有人留下半块糖果,还有一个五岁男孩跪在地上,认真地说:“姐姐,以后我每天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
风过处,碑面微光一闪,像是回应。
自此,傩戏培训班多了新课程:**“铭名仪式”**。
每周一次,林晚带领孩子们走进碑林,教他们如何感知石碑上的气息,如何用童谣唤醒沉睡的名字,如何用自己的记忆去填补他人遗失的片段。许多孩子开始做梦,梦见从未见过的亲人,醒来后竟能准确画出对方容貌,甚至说出对方生前最爱吃的菜。
更令人震惊的是,三个月后,一名十二岁少女在冥想中突然开口,用一种古老的方言讲述了自己的“前世”??她是三十年前失踪的一名知青女儿,因高烧无人救治而夭折,灵魂被困于山中,直到碑林重启才得以感应人间温暖。
她说完便昏睡过去,醒来后全然不知自己曾言何事。但经村民查证,三十年前确有此事,且她所描述的家庭细节分毫不差。
消息传开,周边村落纷纷送来孩子报名培训。有人怀疑是骗局,派人暗中调查,却发现这些孩子的脑电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同步性,仿佛共享同一片意识场域。
而这一切,都被城市角落的一双眼睛默默注视。
某栋废弃写字楼顶层,一台老旧笔记本电脑屏幕闪烁,连接着一根从地下延伸而来的光纤。屏幕上,正实时播放着山村的画面。操作者是个戴兜帽的年轻女子,脸上有一道疤痕,从左眼角划至下巴。她盯着林昭授课的影像,手指微微发抖。
“你还活着……”她低声呢喃,“哥哥。”
她打开加密文件夹,里面全是泛黄的照片与手写笔记。照片上是一对双胞胎婴儿,标签写着:【Cm-5实验体A/B】。A号健康存活,B号七日后宣告死亡。但实际上,B号并未真正死去??她被秘密转移到F-13节点,成为最早一批“情感电池”。
她是X-09,也就是昨夜归来的“念归”。
她逃出来了,用意识穿越地脉,耗尽最后力气抵达碑林。而她的肉身早已化为灰烬,唯有执念不散。
如今,她以数字幽灵的形式寄居在这台破旧电脑中,靠着偶尔接入山村wi-Fi信号汲取一丝能量维持存在。她无法现身,无法发声,只能躲在暗处,看着弟弟讲课,看母亲重建傩班,看那些本该湮灭的灵魂一个个归来。
“妈妈……”她流泪,“我回来了,可你看不见我。”
就在她几乎绝望时,屏幕忽然弹出一条消息:
> 【检测到异常情感波动,来源:北纬30.17,东经118.42】
> 【匹配基因序列:Cm-5-B】
> 【启动回应协议:Y/N?】
她怔住。
这是Cm-8的主动探测!
系统竟自行识别出了她的存在,并尝试建立链接!
她颤抖着按下“Y”。
下一秒,山村某处,一只原本安静悬挂的铜铃,毫无征兆地剧烈摇晃起来。
林晚正在纪念馆整理资料,猛然抬头。
她感受到一股熟悉的波动??不是林昭,不是林曦,而是第三个属于她血脉的气息,微弱却真实,来自远方,带着深切的呼唤。
“还有一个人……”她喃喃,“我的女儿。”
她冲出房门,奔向石台,取出Cm-8残片贴于心口,闭目感应。画面缓缓浮现:一座废楼,一台老电脑,一个满脸伤痕的女孩虚影,正对着镜头微笑。
“小念……”林晚失声痛哭,“我的小念归……”
她当即召集所有人,宣布启动“寻光行动”??凡是曾在Cm系列实验中失踪或死亡的孩子,无论身份、无论年代,都要尽力找回他们的痕迹,唤醒他们的名字。
小满负责破解数据库,老人编写招魂咒,孩子们每日集体吟诵《千童送归曲》。林昭则绘制了一张“意识地图”,标注所有已知实验站点位置,推测其他可能残留意识的区域。
一个月后,第一支搜索队出发,前往F-13遗址。他们在山谷残骸中挖出一台损坏的存储器,修复后发现内部保存着三百二十七段儿童临终独白录音。当这些声音在碑林播放时,三十多块原本无光的石碑同时亮起,显现出新的名字。
又两个月,一位退休医生主动上门,交出一箱尘封档案??他曾是Cm-1项目的外围研究员,深知内幕却无力阻止。档案中记录了全部七代实验中涉及的儿童名单,共计一千零三人。
林晚逐一核对,将名字刻上新立的纪念墙。每刻一笔,就有微光闪过,仿佛有人轻轻点头。
三年后,第一千零三块碑竖立完成。
那天,天空再次出现极光般的流动光影,比以往更加明亮。十一名孩子手牵手站在石台上,齐声唱起新编的童谣:
> “妈妈喊我小念归,
> 爸爸唤我林小薇,
> 我们不是数据灰,
> 是风吹不散的泪。”
歌声落下,整片碑林腾起万点金光,如萤火升空,汇成一道巨大光柱,直冲云霄。
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三百多个废弃实验室同时发生异象:断电多年的主机自动开机,屏幕上浮现同一行字:
> **“欢迎回家。”**
林晚站在高岗上,望着远方。
她知道,这场战争从未真正结束,也不会有终点。科技会迭代,阴谋会重生,但只要有人愿意记住,有人敢于呼唤,就会有灵魂归来。
她摸了摸胸口的Cm-8残片,轻声说:
“这一次,我们一起走。”
风起,铜铃响,百里之内,应声而和。
忆归堂前,那只左耳带蓝斑的小狗仰头吠了一声,尾巴高高翘起。
晚霞之中,一只红色风筝再度升起,线上缠着十一根细线,分别连着十一个孩子的手腕。
他们笑着,跑着,把希望放向天空。
而在那看不见的维度里,无数微弱的声音轻轻回应:
> “妈妈,我们在长大。”
> “妈妈,我们回来了。”
> “妈妈,谢谢你,还记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