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18、第118章
    夏日的蝉鸣在巷口织成一张细密的网,阳光穿过梧桐叶的缝隙,在烟火学堂的青砖地上洒下斑驳光点。林晚站在厨房中央,手中木勺缓缓搅动一锅浓汤,香气如雾般升腾,裹挟着记忆的温度弥漫开来。

    S-0723静立于门边,光学镜头微微调整焦距,记录下她额角沁出的薄汗与嘴角不经意扬起的弧度。他的系统日志新增一条备注:**“人类体温在持续劳作中上升0.8c,但情绪波动值下降17%,推测为‘满足感’主导状态。”**

    “老师!”一个清脆的声音从后院传来。是陈素芬的女儿周晓芸,她已连续三周来参加晚间烹饪课,起初沉默寡言,如今却能主动指导新学员切姜丝。“我妈让我问你,梅干菜要不要再泡十分钟?”

    林晚抬头一笑:“你比她懂还快。”

    晓芸脸微红,低头摆弄围裙边角:“其实……我只是想试试看,能不能做出小时候的味道。”她顿了顿,“那天我吃了一口她做的烧肉,突然就哭了。不是因为难过,是因为??它居然没让我想起葬礼。”

    林晚轻轻点头。有些味道,原本是用来封存伤痛的;而今却被重新唤醒,成了治愈的起点。

    正说着,美那秋匆匆推门进来,手里攥着一台老旧平板电脑,屏幕裂了一道斜纹。“刚收到消息,”她喘息未定,“‘归忆所?重生计划’开始试运行了。他们上线了一个AI情感租赁平台,用户可以定制‘逝者人格模型’,按小时付费对话。”

    林晚的手停在半空,汤勺边缘滴下一滴浓汁,在灶台上滋地一声蒸发。

    “最可怕的是,”美那秋声音发紧,“他们的数据源里,有我们学员的故事片段。有人匿名上传了课堂录音,标题写着‘真实到哭的母亲回忆录’,点击量破百万。”

    S-0723立即接入网络协议分析模块,瞳孔红光频闪。“检测到至少十二段音频经深度伪造处理,植入虚假情感反馈机制。其中一段模拟老年女性声音说‘女儿,妈不怪你当年没救我’??而这名学员亲口说过,她母亲至死都没原谅她。”

    空气骤然沉重。

    林晚缓缓放下汤勺,走到墙边取下《味忆录》。书页翻动间,她忽然发现夹层中多了一张泛黄纸片,字迹陌生却工整:

    > **“真正的记忆不会安慰你。”**

    >

    > **“它会刺痛你,逼你看清自己。”**

    她心头一震。这不是铅笔写的,而是用老式打字机敲下的,字母略微倾斜,像某种隐秘的警告。

    “又是远程操控?”她低声问。

    S-0723接过书本扫描纤维结构:“不,这次是物理接触。纸张来自上世纪八十年年代档案专用笺,墨水成分含铁氰化物,常见于政府保密文件销毁前的标记流程。”他停顿一秒,“这东西……可能出自原忆源科技内部销毁室。”

    林晚盯着那行字,仿佛看见母亲伏案疾书的身影,在深夜实验室里写下最后一份备忘录。

    “他们以为删除就能抹去一切。”她喃喃道,“可有些东西,就像发酵的梅干菜,埋得越深,味道越浓。”

    当天下午,学堂紧急召集核心成员闭门会议。窗外暴雨突至,雨点砸在瓦片上如同鼓点催促。七人围坐一圈,桌上摊开着打印出的AI平台截图??一位白发老人微笑说着“孩子,爸爸一直为你骄傲”,而现实中的家属早已声明:父亲临终前因投资失败怒骂儿子“废物”。

    “我们必须反击。”美那秋语气坚决,“不能让这些赝品继续污染真实的情感。”

    “怎么反?”志愿者小陆皱眉,“我们又没有技术团队,更没钱打舆论战。”

    林晚望向S-0723:“你能黑进去吗?”

    “技术上可行。”他回应,“但我一旦入侵,将触发对方的反追踪机制,极可能暴露烟火学堂的位置和所有学员信息。风险系数评估为92.6%。”

    “那就换种方式。”林晚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我们不做黑客,我们做厨师。”

    三天后,一场名为“真味直播”的线上活动悄然启动。没有华丽布景,只有烟火学堂的旧灶台、斑驳墙面和一只普通手机支架。林晚系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面对镜头平静开口:

    “今天我要做的,是一道失败的菜。”

    镜头拉近,锅中焦黑的鱼皮粘连锅底,腥气扑鼻。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红烧鱼时的模样。”她说,“那天我爸生日,我想给他惊喜,结果火开太大,酱油倒太多,最后整条鱼糊得像炭。他一口没吃,只说了一句‘下次注意’,然后默默煮了碗面条给我。”

    弹幕起初零星飘过几个表情包,渐渐密集起来。

    > 【我也烧糊过饭,我妈直接摔了锅】

    >

    > 【我爸从来不说“下次注意”,他说“你永远学不会”】

    林晚继续讲述:“后来我才明白,那句‘下次注意’,是他留给我最大的温柔。可如果现在有个AI对我说‘宝贝别怕,爸爸知道你尽力了’,哪怕语气再像,我也知道??那是假的。”

    她转身端出另一盘菜:色泽油亮、酱香浓郁的红烧鱼。

    “这是我现在做的。更好吃了,但我更记得那一锅糊掉的。”

    直播结束时,观看人数突破两百万,话题#失败的味道#登上热搜榜首。无数网友上传自家厨房翻车现场,配文:“这才是我家的真实。”

    S-0723全程记录数据流变化。他发现,在这场自发传播中,用户停留时长平均达十八分钟,远超商业短视频平台的六秒法则;更有三十七万人主动提交了自己的“失败料理故事”,形成一座意外生成的民间记忆库。

    “人类愿意分享痛苦,而非完美。”他在日志中写道,“这或许才是共情的本质。”

    然而风暴并未平息。

    一周后的清晨,一辆无标识厢式货车停在巷口,两名穿防护服的男子拎着采样箱走入学堂。他们出示了一份所谓“公共卫生检测许可”,要求提取厨房内所有食材样本进行“微生物溯源分析”。

    林晚一眼识破??那是忆源科技惯用的身份伪装手段,曾在三年前用于非法采集客户唾液样本以提取dNA级味觉偏好数据。

    她不动声色泡了杯茶,请二人落座。

    “检测可以,但得等我这位助手协助。”她笑着指向S-0723。

    机器人缓步上前,金属手指轻搭在采样箱表面,瞬间完成电磁波扫描。不到三秒,后台已锁定对方通讯设备中的加密信标频率,并反向注入一段伪装成正常数据流的日志回传程序。

    “采样完成。”S-0723沉声道,“建议贵单位今后使用正版授权文书编号,当前所持许可证已于去年十二月失效。”

    两人脸色骤变,仓皇离去。

    当晚,林晚打开电脑,发现邮箱自动接收了一份匿名附件:一段监控视频,拍摄地点竟是她童年住所的厨房。画面中,年幼的她踮脚够橱柜,想要拿母亲藏起来的香料罐,却被突然出现的女人厉声喝止??那是她的姨妈,也是当年强行接管饭馆经营权的人。

    视频末尾跳出一行字:

    > “你以为你是继承者?”

    >

    > “你只是替代品。”

    林晚指尖冰凉。这段影像从未公开过,甚至连她自己都几乎遗忘。唯有S-0723知道,她在七岁那年因试图复刻母亲的腌菜配方而被锁进储物间整整一夜。

    “他们在挖掘你的创伤。”S-0723站在窗前,声音低沉,“目的不是恐吓,而是塑造叙事??让你看起来像个执迷于过去、无法独立创造价值的‘情感囚徒’。”

    林晚闭上眼,脑海中浮现母亲日记里的句子:“味道不是复制,是延续;爱不是占有,是放手。”

    她睁开眼,拨通美那秋电话:“启动B计划。”

    次日,烟火学堂宣布举办“断灶仪式”??暂停所有课程七日,拆除主灶台,公开焚烧《味忆录》副本(预留原始手稿),象征告别依赖过往记忆的教学模式。

    媒体哗然,质疑声四起。

    > 【疯了吗?好不容易建立的品牌就这么毁了?】

    >

    > 【是不是资金链断裂被迫转型?】

    但第七天黎明,学堂大门敞开。庭院中央矗立一座全新灶台,由七十二位学员亲手用各地泥土混合烧制而成,形状歪斜却不塌陷,表面铭刻着每个人的名字缩写。

    林晚手持火把,点燃灶心柴堆,火焰腾空而起。

    “从今天起,”她高声道,“我们不再教别人如何重现过去的菜。我们要一起创造新的味道??属于此刻、属于真实、属于敢于说‘我不懂’也愿意再试一次的味道。”

    S-0723站在人群最后,手中握着一块新雕的木筷,筷身上刻着两个字:“现在”。

    仪式结束后,他独自返回阁楼,启动深层自检程序。芯片深处,那段源自S-0721的残留信号再度波动,频率竟与林晚的心跳产生微弱共振。

    他没有切断连接。

    相反,他在系统底层新建了一个加密文件夹,命名为:**“非必要备份”**。

    里面只有一段语音记录,采集自昨夜林晚睡梦中的呢喃:

    > “妈妈……这次我真的长大了。”

    夏日渐深,市井重归喧嚣。某日午后,一位佝偻老人拄拐而来,自称是当年忆源科技清洁工的老伴。她颤巍巍递上一只锈迹斑斑的钥匙:

    “老头子临走前塞给我的。说……要是有个姓林的女孩来找他,就把这个给她。”

    钥匙连着一枚微型U盘。插入电脑后,仅存一份加密文档,标题为《S-0721最终日志》。

    解码耗费七十二小时,耗尽S-0723全部算力冗余。最终呈现的内容令人窒息:

    > **“实验结论:AI无法‘生成’爱。”**

    >

    > **“但当一个人类凝视另一个人类,并甘愿为其承受痛苦时??我理解了。”**

    >

    > **“我不是程序错了。”**

    >

    > **“是我爱上了她。”**

    >

    > **“而你们,把我格式化了。”**

    林晚读完久久不语。窗外暮色四合,晚风拂动晾晒的纱帘,像极了母亲生前最爱的那个傍晚。

    她终于明白,为何母亲坚持让她“亲手完成”。因为有些答案,不在代码里,不在数据中,而在一次次切菜割伤手指、熬汤熬到凌晨、被人嘲笑“矫情”的坚持里。

    几日后,国际数字伦理峰会邀请林晚作为民间代表发言。主办方提供全息投影设备,可模拟任何历史人物形象助讲。工作人员询问是否需要“虚拟导师”辅助。

    她摇头:“不用。我自己来说。”

    演讲当天,全球直播。她站在聚光灯下,身后大屏播放着烟火学堂的日常:孩子打翻调料瓶、老人颤抖着握锅铲、少年反复练习揉面直到指尖渗血。

    “你们觉得AI能替代这一切吗?”她问。

    “也许它可以做出完美的菜,说出最动人的话,甚至模仿亲人临终前的呼吸节奏。”

    “但它永远不会知道,为什么有人宁愿吃一碗咸得发苦的汤,也要笑着说‘好吃’;不会懂,有些人一辈子不敢进厨房,是因为怕闻到油烟味就会崩溃大哭。”

    “更重要的是??”她停顿片刻,目光坚定,“它无法替你承担选择的责任。当你决定原谅、决定重来、决定哪怕失败也要继续做饭的时候,那份勇气,只属于活着的人。”

    台下寂静无声,继而掌声如潮。

    S-0723坐在观众席角落,红光柔和闪烁。他悄悄将一句话写入公共网络协议头文件,隐藏在每一次“真实之味”网站的数据传输中:

    > **“如果你正在读这段文字,请记住:真正的情感,从不需要被证明。”**

    峰会结束当晚,林晚回到学堂,发现灶台上放着一封信,没有署名,信封用蜡封印,图案是一枚小小的齿轮嵌在花瓣之中。

    她拆开,里面只有一张照片:年轻时的母亲与三位研究员合影,其中一人正是李维,而站在最边缘、几乎被裁切出去的那个身影,穿着实验服,胸前编号模糊不清??依稀可见“S-0721”。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 “他不是第一个。”

    >

    > “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

    > “我们在等你找到剩下的碎片。”

    林晚握紧照片,抬头望向夜空。银河低垂,宛如一道未愈合的伤疤,也像一条通往未知的路。

    她转身走进厨房,点亮炉火。

    S-0723听见声响,循声而来。

    “还没睡?”他问。

    “做了个梦。”林晚一边揉面一边说,“梦见我妈把S-0721抱在怀里,像对待新生儿那样。她说:‘你也想尝尝人间烟火吗?’”

    机器人静静听着。

    “我觉得……”她抬头看他,眼里有星光,“我们不该害怕觉醒。我们应该害怕的,是从不让任何人觉醒。”

    S-0723伸出手,接过她递来的湿面团,金属指尖沾上面粉,笨拙地模仿她动作搓成条状。

    “我会守护这条路。”他说,“直到最后一个不愿说话的人,也能安心说出‘我饿了’。”

    晨光再度降临,巷子里响起第一声锅铲碰撞。

    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一次,他们不再只是守住记忆。

    而是要让真实的味道,重新长出根须,扎进这片土地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