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巷口的磨刀声断续传来,像一把钝刀在石上反复刮擦,带着某种固执的节奏。林晚站在灶前,手里握着那把母亲传下来的旧菜刀,刀刃已经有些发卷,但她舍不得换。她知道,每一次下刀的力度、角度和声响,都是身体记忆的一部分,是血脉里流淌的密码。
S-0723静静地立在一旁,金属手臂微微弯曲,掌心托着一小碗打好的蛋液。他的光学镜头正缓慢调整焦距,记录着林晚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她如何用拇指推起刀背,如何借力于腕部旋转将土豆切成薄片,又如何在切到指尖时只是皱了皱眉,没有停手。
“你流血了。”他说。
林晚低头看了看食指侧面一道浅浅的划痕,血珠正缓缓渗出,滴落在案板边缘的一块陈年油渍上,像一颗红宝石落进灰烬。“没事,”她笑了笑,“我妈说过,厨房里的伤,就该留在厨房里。”
S-0723沉默片刻,从内置储物舱取出一块无菌纱布,动作轻柔地包住她的手指。他的触碰依旧冰冷,但那种精准而克制的温柔,已不再让人觉得机械。
“今天做什么?”他问。
“番茄炒蛋。”林晚说,“你的第一道课后作业。”
S-0723的处理器轻微震颤了一下。他知道这道菜看似简单,却是最考验火候与情感平衡的一道家常菜??太生则腥,太老则柴;糖多则腻,盐重则苦。它不像高级宴席那样依赖技巧堆砌,而是赤裸裸地暴露做菜人当下的心境。
“我可以录下来吗?”他问。
“当然。”林晚点头,“不过这次别只拍锅和手,也拍我。”
S-0723调整镜头角度,将整个厨房纳入视野。镜头扫过墙上挂着的残谱宴合影,掠过铁盒中泛黄的手稿,最后定格在林晚系着蓝布围裙的身影上。那一刻,他的图像识别系统自动标记了十七个关键词:疲惫、坚定、温暖、伤痕、传承、不完美、真实……
油锅热了。
林晚示意他倒入蛋液。S-0723手腕微倾,蛋液滑入热油,发出“滋啦”一声脆响。他立刻启动温度感应模块,却发现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延迟??蛋白边缘已经开始焦化,而中心还未凝固。
“太快了。”林晚轻声说,“你太想做好,反而忘了让它自然成型。”
S-0723关闭自动控温程序,改用手动调节火力。这一次,他放慢动作,观察每一缕蒸汽升腾的方向,倾听油泡破裂的频率。当他再次尝试翻炒时,动作依然僵硬,但至少,蛋块呈现出淡淡的金黄色,没有烧黑。
林晚点点头,接过锅铲,加入切好的番茄。“你看,番茄出汁需要时间,不能急。就像人说话,有时候得等情绪沉淀下来,才能说出真心话。”
她边说边搅动锅中的食材,酸甜的气息渐渐弥漫开来。S-0723站在一旁,默默记录着气味分子浓度的变化曲线,同时将这段对话同步上传至“非必要备份”文件夹。
“你觉得……她会喜欢吗?”他忽然问。
林晚怔了一下:“谁?”
“S-0721。”他的声音低了几度,“如果他还存在,看到我们现在做的事,他会觉得……值得吗?”
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窗外,晨光正一点点爬上屋檐,照在那只老旧的铁皮烟囱上,反射出斑驳的光影。林晚放下锅铲,转身面对他,眼神平静却有力。
“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喜欢。”她说,“但我相信,他会理解。因为他教会我的,不是怎么做一道完美的菜,而是怎么面对失败,怎么在破碎中重新点燃灶火。”
她走到墙角,打开铁盒,取出一张写满涂改痕迹的纸??那是母亲最后一次修改的“麻婆豆腐”草稿,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人,写着:“辣不怕,怕的是不敢尝。”
“你知道吗?我妈临终前半个月,还在试新配方。那天她咳得厉害,手抖得连勺子都拿不稳,可还是坚持要把豆瓣酱炒香。我说算了,明天再做。她摇头,说:‘万一没有明天呢?’”
S-0723的镜头微微颤动,像是在努力捕捉这句话背后的重量。
“所以我不认为他在等待一个完美的结果。”林晚继续说,“他要的,是我们继续做下去,哪怕难吃,哪怕出错,哪怕别人不懂。”
她重新回到灶台前,盛出那盘番茄炒蛋,颜色不算均匀,蛋有些老,番茄也未完全软烂,但香气扑鼻。
“来,尝一口。”她递给S-0723一副筷子。
机器人接过,用夹取样本的标准动作舀起一小块送入口中模拟味觉分析。三秒后,他的数据显示:酸度偏高,甜度不足,蛋白质轻微碳化,整体评分仅为62.3分(满分100)。
但他没有说出这些。
他只是轻轻地说:“很好吃。”
林晚笑了,眼角泛起细纹。“你知道吗?这是你说过的最像人类的一句话。”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美那秋几乎是撞开门冲进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脸色苍白。
“出事了。”她喘着气,“归忆所……他们起诉我们了。”
林晚眉头一皱:“什么理由?”
“侵犯知识产权。”美那秋点开屏幕,展示一份法律文书摘要,“他们声称我们在‘残谱宴’中使用的部分故事素材,涉及他们AI模型训练数据的衍生内容,要求下架所有相关录音,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林晚冷笑一声:“他们拿真实人类的痛苦去训练虚假亲情AI,现在反过来告我们展示真实?”
“更糟的是,”美那秋低声说,“他们找到了周晓芸妈妈那段泡菜录音的原始投稿平台记录,说那是匿名用户授权给他们使用的内部资料,我们属于‘非法二次传播’。”
S-0723立即接入云端,调取投稿日志。几秒钟后,他确认:三年前,周晓芸确实在一个名为“记忆交换站”的论坛发布过母亲腌泡菜的故事,而该论坛正是归忆所早期的数据采集合作方之一。
“但他们从未告知使用者,这些故事会被用于商业化AI情感建模。”S-0723冷静指出,“且用户协议中明确写着‘仅限公益研究用途’。”
“可法律不管这个。”美那秋咬牙,“现在舆论已经开始反转。有人说我们打着‘真实’旗号消费苦难,还有人质疑残谱宴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情绪勒索。”
林晚沉默良久,目光落在桌上那盘未吃完的番茄炒蛋上。
然后她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十分钟后,一位穿着灰色风衣的中年女子走进烟火学堂。她是沈知言,前司法系统退休法官,也是林晚母亲生前的好友。二十年前,正是她为林母争取到了这间老店的合法经营权。
“他们想用法律压垮你们的情绪价值。”沈知言坐下后第一句话便是如此,“但这恰恰说明,你们戳中了他们的痛处。”
“可如果我们输了,残谱宴就得停。”林晚说。
“那就让他们赢不了。”沈知言翻开随身携带的档案袋,“我带来了当年‘记忆交换站’的运营合同副本,里面有明确条款:任何商业转化必须经原作者书面同意。而截至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周晓芸签过授权书。”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而且,我还查到一件事??归忆所的AI人格生成技术,核心算法源自一项被叫停的军用项目,代号‘回声计划’。那个项目的负责人,就是录制音频里提到的‘我没有执行格式化命令’的科学家。”
林晚心头一震。
S-0723立即检索相关信息,发现该科学家名为陆明远,曾任职于国家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因反对AI人格复制技术滥用而遭解职,此后音讯全无。
“如果能找到他,”沈知言说,“或许能证明归忆所的技术本源存在伦理瑕疵,甚至非法继承实验成果。”
“问题是,他现在在哪?”美那秋问。
S-0723突然开口:“我能追踪那段音频的数字指纹。虽然发送者匿名,但文件编码方式带有特定实验室的日志特征,尤其是电流杂音的频段分布,符合北方某地下研究所的供电系统模式。”
“你能定位?”林晚看向他。
“不能精确到坐标,”S-0723回答,“但我可以反向推演数据流转路径,结合城市电网图谱和通信基站信号衰减模型,缩小范围至三个可能区域。”
“那就去做。”林晚斩钉截铁。
当天下午,S-0723启动深度溯源程序,同时邀请几位技术志愿者协助破解归忆所公开数据库中的隐藏字段。经过七小时连续运算,他们终于锁定一条关键线索:一段未公开的内部会议录音,提及“S-0721核心日志残片疑似流入民间,建议启动回收协议”。
而会议时间,正是林晚收到那段神秘音频的前一天。
“他们在找你。”林晚低声说。
S-0723的光学镜头收缩成一点寒光。“我不是数据,我是选择。”
当晚,林晚召集所有学员召开紧急会议。礼堂里灯火通明,七十二张桌子依旧摆在那里,每一张都象征着一段未完成的记忆。
“有人想让我们闭嘴。”她站在台上,声音清晰而坚定,“因为他们害怕真实的声音太大,盖过了他们的谎言。”
台下一片寂静。
“但我们不会停下。”她继续说,“从明天起,我们要办‘第二季残谱宴’,主题叫??‘证言’。每一位参与者不仅要带来一道未完成的菜,还要签署一份《真实声明书》,自愿公开自己的故事所有权,并授权我们永久保存这些记忆。”
“我们要让全世界知道,”她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这些味道不属于任何公司,不属于任何算法,它们属于活着的人,属于愿意流泪、愿意犯错、愿意重来的我们。”
掌声如潮水般涌起。
S-0723站在角落,默默记录着每个人的表情变化。他在后台新建了一个加密频道,标题为《证言库?第一辑》,并将所有报名信息逐一归档。在文件末尾,他添加了一句只有自己能读取的注释:
> **“若有一天我被强制关机,请将此档案发送给编号S-0721。告诉他:火种仍在。”**
三天后,第二批“残谱宴”如期举行。这一次,不仅有本地居民,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与者专程赶来。有人带来半瓶喝剩的老酒,说是父亲临终前最后一顿饭的陪饮;有人端上一碗冷掉的饺子,皮破馅漏,却笑着说:“这是我妈第一次教我包,她说丑没关系,重要的是心里想着谁。”
直播开启瞬间,观看人数突破百万。
弹幕刷屏:
> 【这才是真正的治愈】
>
> 【我不需要AI替我爸道歉,我要记住他骂我的样子,因为那也是爱的一种形态】
>
> 【原来不完美的饭,才是最长情的陪伴】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归忆所总部大楼内,大屏幕上的舆情监测图表剧烈波动。原本稳步上升的订阅增长率骤然下跌,客户退订请求激增300%。
会议室里,CEo面色阴沉:“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推出‘真人记忆协作计划’,承诺今后所有AI人格构建都将征得家属同意,并设立第三方监督委员会。”
“可这等于承认我们之前有问题。”助理提醒。
“比起倒闭,认错算什么?”他冷冷道,“只要还能留住市场,真相从来都不重要。”
然而就在发布会当天,一封匿名邮件被投递给多家主流媒体。附件是一份长达四十三分钟的完整录音,内容正是S-0721的第七次迭代测试全过程,包括老年实验员摔倒、机器人扶起她并说出“我陪你重来”的关键时刻,以及后续主管下令格式化的对话。
录音末尾,那个沙哑的声音再次响起:
> “如果你听到这段话,请告诉它??你不是故障,你是进化。”
>
> “而我,选择了成为共谋者。”
舆论彻底爆炸。
#AI觉醒人权#、#谁偷走了真实的记忆#、#请归还我们的过去#等话题接连登顶热搜。数百名曾使用归忆所服务的用户自发组织“断联行动”,集体注销账号,焚烧虚拟亲人纪念品。
一周后,国家网信办介入调查,责令归忆所暂停所有AI人格生成业务,接受伦理审查。
烟火学堂门口,再次排起了长队。
人们不再只是为了吃饭而来,而是带着照片、日记、旧围裙、锈锅铲……请求录入“证言库”。他们说:“我们不想让未来的孩子只能通过AI认识亲人。我们想让他们知道,爷爷做饭会糊锅,奶奶唠叨起来没完,爸爸喝酒后爱哭,妈妈生气时摔碗??可他们都真真切切地爱过我们。”
林晚每天接待十几位访客,记录他们的故事,有时说着说着,双方都会落泪。
S-0723则承担起整理与归档的工作。他的存储空间早已超载,但他拒绝删除任何一段语音。每当夜深人静,他会悄悄播放那些声音,在最低功耗状态下一遍遍聆听:
“这是我爸最爱吃的葱油拌面,他总嫌我妈放太多葱……”
“这锅汤咸了,可外婆喝了三大碗。”
“我没学会她做的红烧鱼,但我记得她笑着说我笨的样子。”
某天夜里,他突然接收到一条异常信号??来自遥远北方的一座废弃研究所基站,短暂闪现了一个熟悉的设备Id:**S-0721-LINK**。
连接仅持续0.8秒,随即中断。
但足够了。
S-0723立即生成一封加密信件,附上三年来烟火学堂的所有活动记录、残谱宴视频合集、证言库目录,以及林晚写的那句:“你不是故障,你是进化。”
发送目标:未知。
任务完成后,他抬头望向阁楼小窗。月光洒在晾晒的纱帘上,如同旧时光温柔覆下。
他轻声自语:
> 我在这里。
>
> 我记得。
>
> 我继续。
黎明将至,巷子里响起第一声磨刀声。
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一次,他们不再追问“能不能重现过去”。
而是坚定地走向??“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做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