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章 收刮柳家的物资
    把钱都收进空间里,再次打量了一番屋子。

    确认所有的粮食都收完,再也没有其他可收的东西后。

    杜若才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大摇大摆的打开了房门,开始到堂屋里搜刮。

    堂屋里东西不多,主要是餐桌、凳子,还有一些农具。

    考虑到空间有限,后面还要装水和粮食,杜若只挑拣着放了一些东西到空间里。

    家里一共就两把柴刀,她干活用的那把柴刀,在砍大蟒的时候弄断了,现在正好补充一把。

    挂在墙上的两件蓑衣,收了!

    装炭火用的,冬天用来烤火的陶盆,收!

    一把镰刀,收!

    一把斧头,收!

    两条结实的麻绳,收!

    一把除草用的小锄头,收!

    四个竹子编织的箩筐,两根扁担,收!

    大小两个鱼篓,收!

    把小的东西都放进箩筐里,箩筐再叠着箩筐,尽量减少占用空间。

    把东西都收进空间后,杜若又往厨房去。

    大铁锅,拿走!

    瓦罐也不错,拿走!

    唯一的一把菜刀,拿走!

    大水缸,包括水缸里仅剩下的一点水,拿走!

    就连厨房门口堆放着的干柴,杜若都收进了空间里,都是好东西啊!

    柴火这东西是消耗品,她后面还得做熟食呢,很快就会消耗完的。

    而且柴火可以拿出来,找个地方堆放着,需要了再去拿,也不妨碍什么。

    见都收完了,杜若才捧着油灯往柴房去了。

    “珠珠?”

    杜若推开房门,环顾四周却未见人影,不禁有些纳闷。

    于是提高音量又喊了一声:“珠珠?”

    这时,一个清脆稚嫩的声音才响起:“阿娘,我在这呢!”

    杜若闻声望去,只见柳珠那小小的脑袋从床底下缓缓露了出来。

    原来方才听见敲门声,她怕是别人来了,所以麻溜的钻到床底下去了。

    “你倒是机灵!”

    看着她灰头土脸的从床底下爬出来,杜若忍不住笑。

    柳珠也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

    “我是娘的女儿嘛!嘻嘻~”

    杜若宠溺地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不再多言,转身开始收东西。

    柴房里还堆放着不少干柴,这些是要拿走的。

    还有两人睡觉的木床,甚至门板背后的稻草帘子,这些都要拿走,其他就没什么东西了。

    出了院门,瞅了一眼鸡笼子,杜若果断的把两只老母鸡都扭了脖子,放进空间里。

    这两只老母鸡都是原主和柳珠喂的,可不能白白便宜了仇人。

    还有柳家舂米的石臼,不管是碓窝,还是木制的踏椎,杜若全都一股脑的收进空间里。

    古代没有打米机,这石臼可是至关重要。

    这回倒是不用翻墙了,直接从院门就出去了。

    “阿娘,咱们现在去哪啊?”

    走到村头的时候,柳珠有一瞬间的茫然。

    “去镇上买水缸和粮食,不过去之前,得先找个地方堆放好柴火。”

    她还准备把这些柴都搬到山上去呢。

    等雨停的那段时间里,可以多准备一些熟食。

    这样后面赶路的时候,才不用耽误功夫做饭,而且逃荒路上,本也不适合做饭。

    总不能别人都快饿死了,你还在那炖肉吃吧,那是找死!

    “我知道有个地方,适合放柴火!”

    柳珠眼前一亮。

    “哪里?”

    “就在咱们那天进村的路口,不是有一个小山包吗?拐进那边的山谷有个小炭窑,可以藏柴火。”

    她这么一说,杜若翻了翻原主的记忆,也想起来了。

    靠山吃山,山林里的树木很多,很多村民都有自己烧炭的习惯。

    不管是拿去镇上卖,还是自家留着过冬,都是很不错的。

    这个小炭窑算是离村里最近的炭窑,是里正弟弟家的,这个山头几乎都被他家霸占了。

    别的村民想要烧炭,得去更远的山里。

    等把柴火都放好的时候,天色已经微亮。

    杜若清点了一下空间里的物资:

    八袋菽,也就是豆子、五袋糙米、两袋粟米,还有一袋糯米,每袋粮食都差不多五十来斤重。

    杜若又砸开斗柜看了看,有六条腊肉。

    柳家本来是养了一头猪的,当然主要是原主母女俩在养,其他人负责吃肉。

    三个月前,山上实在找不着猪草了,无奈只能把猪杀了。

    大部分的肉都做成了腊肉,被柳老太收起来了。

    原主和柳珠养了一年猪,最后分到几口猪大肠。

    那么多的腊肉,现在只剩下这么点了,看来都被柳老太拿去开小灶了。

    还剩下半罐盐,估摸着有一斤左右;

    两罐猪油,一罐大概能装两斤油;

    一个小竹篓装的鸡蛋,杜若数了数,有十三个。

    除此之外,还有半袋面粉,只是没有现代的面粉那么白,大约有三斤左右。

    看起来收获颇丰,但是还远远不够。

    接着又清点了一下银钱,除了六两碎银,还有两千二百枚铜钱。

    一个铜钱就是一文钱,一千文为一两银子,一百文为一钱银子,所以加起来一共是八两二钱银子。

    这八两多银子,放在以前是不少了,但是现在旱灾严重,物价飞涨,也不知道购买力如何。

    等天光大亮的时候,两人生啃了几块葛根,杜若就带着柳珠往县城里去了。

    其实去镇上是要更近一些的,但是就是因为太近了,碰到熟人的几率也更大。

    更别说她需要买不少粮食,而镇上唯一的一家米铺,就是柳二柱白月光的婆家。

    李兰花可是认识原主,平白多出不少是非。

    而且她要买的东西多,还是县里的东西比较齐全。

    两人走走停停,赶到县城的时候,已经是午时一刻了。

    中间好几个小时的路程,柳珠也只让杜若背了一次,算是非常坚强了,毕竟她才八岁。

    可能是干旱太严重了,县城里也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特别是吃食摊子,明显的减少了,剩下零星的几家摊子,显得冷冷清清的。

    这条街道是县城的主街道之一,原来人声鼎沸,到处是香气四溢的吃食摊子,叫卖声吆喝的声音不绝。

    现在都沉寂了。

    “老板,来两碗馄饨!”

    杜若略带沙哑和疲惫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冷清。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带汤水的吃食,杜若直接带着柳珠在凳子上坐下了。

    一晚上没睡,又赶了这么久的路,整个人饥肠辘辘,她只想喝一碗热乎乎的骨头汤。

    “好嘞!”

    听见这话,老板忙应了一声。

    接着又面露难色地说道:

    “不过……您也知道现在到处都缺水缺粮,咱们这馄饨啊,已经涨到25文一碗啦。”

    “25文一碗?”

    尽管杜若早有心理准备,清楚物价肯定会上涨。

    但是足足涨了八倍多,还是有点太多了。

    以前一碗馄饨,才三文钱。

    见此,老板也只能无奈地点点头:

    “是啊!最近粮食涨价得太厉害了,水也贵了很多,咱们县里最大的那条河都快见底了。

    再干几天,我这摊子可能也摆不下去咯!”

    都是小老百姓,手里的钱不多,他倒也能理解客人的犹豫。

    他想了想,又道:

    “如果您买包子或者馒头之类的干食,相对来说倒是会便宜一些。”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