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1章 丈量荒地
    破袄子并不保暖,只是聊胜于无。

    加上娘俩里面衣服穿得不多,没走出多远便感觉一阵凉意。

    没法子,杜若只好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把空间里的羊皮袄子拿了出来。

    当初做衣服的时候,她就特意让绣娘做了几身比较贴身的羊皮袄子,羊皮的外面还特意缝上了粗布。

    就是为了不扎人眼,方便逃荒的时候穿。

    前些日子天气炎热,一直没用上,今日刚好派上了用场。

    羊皮袄的外面再套上破袄子,一下子就暖和多了。

    如今逃荒的人不少,大家没有落脚点,都在附近找地方窝着。

    人多眼杂的,也不好把小木屋拿出来。

    若是凑巧被人看了去,麻烦就大了。

    杜若只好借着背篓的遮掩,再次把祖传的破被子拿了出来。

    娘俩找一处背风的地方,升起了火堆。

    就这样靠在火堆边,用破被子盖着度过了一晚上。

    第二天清晨,天刚亮的时候就起来了。

    从空间里把面饼子拿了出来,放在火堆旁烤得香香的,就着热水就吃下去了。

    吃过早饭,才深一脚浅一脚的向着昨晚上的登记处走去。

    “你们过来了啊!先在这等会,一会就带你们过去。”

    见着娘俩过来,徐瓦热情的打了个招呼,说完又转身去对条子去了。

    杜若大致的打量了一眼,发现除了徐瓦外,今天值班的都是新面孔。

    早上来的流民多,这些官兵们非常忙,后来忙不过来,甚至还去找了人来支援。

    娘俩等了一个多时辰,徐瓦才终于空闲了,拿上测量田地的丈绳,对着娘俩说道:

    “走吧!我带你们看看去。”

    说完便率先向前走去,杜若赶紧带着女儿跟上。

    “徐大哥,我们娘俩想挑个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些的地方......”

    杜若说着,塞了一小块碎银子给徐瓦。

    徐瓦掂了掂手里的银子,顿时有些惊了。

    这娘俩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没想到这么有钱!

    他以为就昨天晚上给的那一点呢,没想到还有外快。

    昨天的银子可是要五个人一起分的,他拿不了几个子。

    但是今天就不一样了,这钱是他一个人的。

    想到这里,徐瓦看着杜若的眼神顿时热切了起来,财神爷啊这是。

    逃荒的流民李,可没几个有钱的,就算有,分到他手里的也不多。

    所以别看他们表面上挺风光,其实日子过得穷哈哈的,也就比下有余。

    拿钱办事嘛!

    这规矩他懂,且也想结个善缘,于是便道:

    “我带你们去小溪村那一块,那是块好地!

    都是肥沃的黑土不说,还有不少小溪流经过,完全不缺水,山林里的东西也多。

    如今住着的多是京城本地逃出来的人,不算完全的流民。”

    “那就麻烦徐大哥了!”

    两人一路聊着天,一路赶去小溪村,其实主要是杜若在打听消息。

    比如从徐瓦的嘴里,杜若了解到辉山这一带的荒地,主要是一个姓姜的知事在管着。

    在大景朝,知事是正八品的低阶武官,原本主要负责公文处理、档案管理等事务。

    但是如今特事特办,让他来主持辉山这一带的垦荒工作。

    “姜知事是个公正的好官,若是真有什么事情,也是可以去找他做主的,但是咱们一般普通人也见不着他,所以......”

    所以没事不要去找他!

    杜若明白了徐瓦的未尽之意。

    “咱们才来,这边还没设立什么知府知县的,都是军队在管着。

    目前咱们整个侯城,最大的官就是王将军,不过以后就说不准咯!”

    “王将军?是叫王句吗?”

    不会这么巧吧!

    “你之前便打听过王将军?”

    徐瓦惊了,王将军的名讳,就连军中的兄弟们,也不一定都知晓呢。

    她一介逃荒来的农妇竟然知道。

    “凑巧听说过......,这姜知事是叫姜格吗?”

    杜若不确定的问道,实在是这两个姓氏连起来,很难不让人多想。

    “确是叫姜格,怎么,你还认识姜知事?”

    “先前与小姜相处过一段时间。”

    杜若淡淡的说,也没说前因后果,更没说那时候两人只是军营里的无名小卒。

    也正因如此,才越发显得高深莫测。

    小姜???

    连姜知事都只是小姜,那这妇人是什么来头?

    他就说一个普通的农妇,怎么敢只身逃荒这么远,身上还有那么多银子。

    看来这里面的水深得呢,他可不能轻易得罪了去。

    想到这里,徐瓦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态度越发殷勤了起来。

    到了地方后,更是杜若要哪块地,就给量哪块地。

    手上的丈绳还一松再松,杜若估摸着,这些地起码多出来了两亩。

    回去的时候,更是连杜若的谢银都不敢要了。

    “阿娘,这地好宽啊!咱们真能开出来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着面前广阔的,仿佛望不到头一般的荒地,明珠开始不确定。

    别看一百亩听着不多,若是换算成现代标准的足球场,得有十个足球场大小。

    “如今才六月份,规定的时间是明年四月份之前,将近一年的时间呢,肯定能开出来的!”

    东北的春耕时间大约是四月末至五月初,今年肯定是来不及了,所以只能指望明年。

    这也就意味着,一年多的时间里,大家都得去野外找吃的。

    相比起中原腹地,这里的条件已经好太多了。

    朝廷是不可能,也没有能力给大家发口粮的。

    所以只能自给自足,吃草根也好、啃树皮也好、吃土也行,只要能熬到明年收粮食就行。

    若是没熬过去,那也是个人的命数了。

    好在东北地大物博,山林里的野物非常多,野菜野草也多,应该能养活不少人。

    好在这里的行政机构还没搭建起来,虽说叫小溪村,但是也只有寥寥几户人家。

    大伙都是刚逃荒来的,除了原本认识的及家人,其余人也都不熟。

    既然没有村长和里正,杜若也就没准备去拜访谁。

    当天便在山脚下找了个位置,准备挖起窑洞来。

    这时候的东北,可比后世冷多了,搭棚子的话根本熬不过冬天。

    所以她准备挖一个窑洞出来。

    但是想要挖一个能住的、不坍塌的,能够过冬的窑洞,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没办法,只得又在树林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棚子先住着,才开始挖窑洞。

    挖窑洞,首选黄土地,可以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保温性,不容易坍塌的同时,冬暖夏凉。

    杜若选的这块荒地靠近山脚下和树林边,还真让她找着了一个黄土坡。

    这土坡坐北朝南,采光非常好,且坡度较缓,易于排水的同时,也方便走路和运输东西。

    这窑洞也不是说挖就挖的,得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锄头她有,但是还需要准备临时支撑的木桩,还有夯实地面的大木棰。

    后期需要准备作为永久支撑的木桩,还有窑洞门口砌筑的砖石,增强抗风化能力。

    总之,要准备的东西很多。

    如此过了几天后,杜若才开始正式开工。

    窑洞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靠崖式、下沉式(地坑院),还有独立式(箍窑)。

    仔细考察过山体和土壤的结构。

    发现这土坡虽小,但土层深厚、结构紧密,且土质干燥,是挖窑洞的优选之地后,杜若果断的选择了靠崖式的窑洞。

    靠崖式的窑洞是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成本最低的窑洞。

    它依山而建,直接横向挖掘就行,缺点就是对岩层和土壤的要求比较高,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

    因为只有娘俩住,也不用太大的地方,杜若准备挖一个宽3米、深5米,高3米的小型窑洞就行。

    她后期是还准备建房子的,所以不用挖太大的窑洞。

    先挖出窑洞的顶部轮廓,形成初步拱形,再自上而下逐层下挖,避免一次性深挖导致塌方。

    且每挖深约1米需暂停,检查土体稳定性并修整内壁。

    在拱顶和侧壁插入木桩作为临时支撑,待成型后再用木梁固定关键节点。

    例如门框的上方,就需要及时固定,后期还需要用砖石堆砌。

    还需预留通风孔,防止缺氧。

    ......

    如此忙活了好些天,才算把大致的雏形和框架挖了出来。

    这两天,杜若正在寻找砖石来砌门框。

    可惜打听了一圈,也没找到卖砖的地方。

    可能因为大家刚来,且一来就投入到开荒大业中去了,还没人烧砖呢。

    没办法,杜若只好自己考虑自己烧砖的可能性。

    毕竟她后面还需要建房子,需要的砖土很多,搭建一个砖窑也不算亏。

    且烧出来的砖土,也许还能卖出去。

    她也不要钱,想要她的砖,就来给她开荒,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样想着顿时动力十足,没几天就把砖给烧出来了。

    有了砖就方便多了,门口的房门和窗户都可以搭建起来了。

    最后就是给墙壁刷泥浆,泥浆可以增强窑洞结构的稳定性,还能防潮保温,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刷墙的泥浆一般用粘土、沙子,还有麦秸或者稻草,甚至还有茅草,按一定的比例搅合而成。

    有条件的,甚至还会加入糯米浆。

    显然杜若是有这个条件的,所以毫不犹豫的拿了一些糯米出来

    糯米打成浆后,均匀的掺进泥浆里。

    先是用粗泥打底,用木抹子压实,嵌入窑壁缝隙。

    后面再刷一层细泥,反复压光形成致密层。

    最后在最外层刷上一层石灰水,提高墙壁的防潮性。

    等到这些都忙活完,已经快一个月过去了,娘俩的荒地还没开始动工。

    “阿娘,要是咱们完不成任务怎么办?”

    看着面前一望无际的荒地,明珠心里发愁,小眉头都紧紧的皱着。

    “会完成的,如今才七月下旬,距离荒地交付,还有九个月的时间呢,完全来得及!”

    “可是......”

    “没有可是,修建窑洞更加重要,若是冬天来了,咱们的棚子就住不了了,那时候土地也该结冻了,根本无法开工。”

    “染上风寒还好,若是冻死在外面,那才是冤枉呢,所以哪怕荒地开不完,都得先挖窑洞。”

    “任何时候,都要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其他的都要往后排,知道了吗?”

    “阿娘,我明白了!我不听那些人胡说了。”

    明珠讪讪的点了点头,表示懂了。

    “明白了就行,不要听那些人胡说,她们的话不重要!”

    这个月村里陆陆续续来了些人,见她们娘俩领了这么多地,有些人就开始说些风凉话。

    什么一介妇人非要逞强,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经事不干,天天在那里挖土,也不知道在忙活什么。

    大家不都住棚子吗?就她们娇气,非要挖什么窑洞。

    等明年开不完这一百亩地,她才知晓厉害!

    ......

    这些闲言碎语,杜若从没有放在心上,但是也没有特意交代明珠什么。

    目的就是让她学会自己辨别这些话,哪些是能听的,哪些是不能听的,不怀好意的。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