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襄阳旧事
---
襄阳城·郭府
秋日的阳光洒在青砖黛瓦上,郭府门前的石狮被晒得微微发烫。赵陈站在街角,望着那座熟悉的宅院,恍惚间仿佛回到了七十年前——那时他还年轻,绣娘刚收留他,他每天挑着豆腐担子从这条街上走过,总能看到郭府高大的门楣。
如今,门楣依旧,人已不同。
系统在他脑海中懒洋洋道:
"宿主近乡情怯了?"
赵陈摸了摸自己年轻的脸:"你说,郭靖见了我这副模样,还会喊我'前辈'吗?"
系统嗤笑:
"你就算变成三岁孩童,他该喊前辈还是得喊。"
正说着,郭府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身穿鹅黄衣裙的少女蹦跳着跑出来,腰间悬着一柄短剑,马尾辫在脑后一晃一晃的——正是十九岁的郭襄。
"师父!"
她一眼就认出了街角的赵陈,惊喜地大喊一声,三步并作两步冲过来,却在距离三步远时猛地刹住脚步,瞪大眼睛上下打量他:"您……您怎么变成这样了?"
赵陈笑着张开手臂:"怎么,不认识师父了?"
郭襄眼圈一红,扑进他怀里:"头发黑了,模样变了,可眼睛还是那样……"她抬起头,泪眼朦胧中带着狡黠,"就是个子好像矮了点?"
"臭丫头!"赵陈敲了下她的脑门,"两年不见,一见面就揭师父短?"
郭襄吐了吐舌头,挽住他的胳膊往府里拽:"爹娘见到您一定吓一跳!"
---
【厅堂叙旧】
郭府正厅,郭靖手中的茶盏"啪"地掉在地上。
"前……前辈?"
他虎目圆睁,看着眼前这个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的黑衣青年。若非那双独一无二的眼睛,他绝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位白发如雪的"活佛"。
黄蓉最先回过神来,笑着行礼:"前辈返老还童,可喜可贺。"
赵陈摆摆手:"机缘巧合罢了。"他看向郭靖身后,"破虏呢?"
"去军营了。"郭襄撇嘴,"自从练了师父教的《九阳神功》,那小子整天泡在军营里,说要训练一支'九阳军'。"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师父!"
郭破虏冲进大厅,比三年前壮实了不少,脸上还带着操练后的汗渍。他看到赵陈的模样也是一愣,但随即单膝跪地:"弟子拜见师父!"
赵陈扶他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不错,长高了。"
郭破虏挠头憨笑:"师父倒是变年轻了。"
众人哄堂大笑。
---
【师徒较技】
后院练武场,郭襄手持短剑,剑尖直指赵陈:"师父,接招!"
话音未落,剑光已至。这一招"流星赶月"深得赵陈真传,快若闪电。
赵陈不躲不闪,双指并拢,在剑尖即将触及咽喉时轻轻一弹——
"叮!"
郭襄只觉得一股柔劲顺着剑身传来,整条手臂顿时酸麻,短剑脱手飞出,稳稳插在三丈外的木桩上。
"力道有余,柔劲不足。"赵陈点评道,"《乾坤阴阳无极功》讲究刚柔并济,你太急躁了。"
郭襄揉着手腕撒娇:"师父就不能让着我点?"
"战场上敌人会让你吗?"
一旁的郭破虏跃跃欲试:"师父,试试我的降龙十八掌!"
他马步一扎,双掌推出,竟隐隐有龙吟之声。这一招"亢龙有悔"已有郭靖七分火候。
赵陈不避不让,同样一掌迎上——
"轰!"
气浪翻涌,尘土飞扬。郭破虏连退七步才稳住身形,而赵陈纹丝不动。
"好!"郭靖忍不住喝彩,"破虏这一掌,已得精髓!"
赵陈点头:"确实进步不小。"他看向两个徒弟,"明日开始,我重新教你们《太极剑法》和《太极拳》,把基础再夯实一遍。"
郭襄哀嚎:"又要扎马步啊?"
---
【夜话当年】
月色如水,赵陈独自坐在郭府屋顶,手中把玩着墨玉葫芦。
身后瓦片轻响,黄蓉提着酒壶上来:"前辈好雅兴。"
"睡不着。"赵陈接过酒壶,"襄阳最近如何?"
"多亏前辈当年力挽狂澜,蒙古签了十年和约。"黄蓉在他身旁坐下,"如今商路畅通,百姓安居乐业。"
她犹豫了一下:"前辈这两年……可曾回过青松岗?"
青松岗——绣娘和平安长眠的地方。
赵陈饮了一口酒:"每年祭日都去。"
月光下,两人沉默良久。
"其实……"黄蓉轻声道,"当年那场瘟疫,本不该死那么多人。"
赵陈手指一紧:"什么意思?"
"我们后来查到,是蒙古奸细在井里投了毒。"黄蓉眼中闪过一丝痛色,"若早发现几日……"
赵陈仰头望着月亮,忽然笑了:"都过去了。"
他举起酒壶,将剩余的酒洒向夜空:"敬这该死的世道,也敬那些熬过来的人。"
【晨练授艺】
次日清晨,郭府后院。
赵陈手持一根柳枝,正在演示太极剑法。柳枝柔软,在他手中却如精钢所铸,划出圆润的弧线。
"太极剑重意不重形。"他边舞边讲解,"剑随身走,身随剑转,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郭襄和郭破虏看得目不转睛。
突然,一道红影翻墙而入:"好啊,教徒弟也不叫我!"
东方琳手持红绫,笑吟吟地落在院中。
郭襄欢呼:"师娘!"
东方琳脸一红,手中红绫却毫不含糊地朝赵陈卷去:"接招!"
赵陈柳枝轻点,与红绫缠在一处。两人你来我往,竟在院中斗了起来,身姿翩若惊鸿,看得两个徒弟眼花缭乱。
郭靖和黄蓉闻声赶来,见状相视一笑。
阳光洒满院落,新的一天开始了。
(第九十四章·完)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