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1章 封城
    想到这里,林霁尘走到屋内一处不起眼的墙角,小心挪开几块松动的砖石,从里面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袱。这里面是他潜伏宣城这段时日,冒着极大风险才弄到的一部分关键账册与往来信件。

    他轻轻摩挲着油布包裹,眼神变得锐利。无论前方还有多少未知的危险,他都必须先确保这部分证据能送出去。

    至于月陶……他绝不会将她独自留在这龙潭虎穴之中。

    钦差来了?

    沈月陶听到这个消息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定了一半。太子的人总算到了,就是不知道派来的是哪位熟人。

    若是张超的话……她托着腮,难得地烦恼了一顿饭的时间,最终还是决定顺其自然,船到桥头自然直。

    一次肆无忌惮放肆便够了。将那点私人情绪抛诸脑后,沈月陶立刻行动起来。

    黄宣抚使的事等到自然发酵,不知何年何月了。所以,她要主动推进剧情。

    故意散播出去几条“危言耸听”的消息。这些消息,是她根据原文剧情,将在数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提前透露。

    比如:听说没?今年雪这么大,辽河那边也遭了灾,饿急了眼,怕是要从咱们宣城西北面打过来抢粮了!

    辽河和宣抚使达成了协议,每年都会劫掠几个村落,提前赠送一批物资给他们,换取短暂冬日和平。

    再比如:我那在矿上干活的三舅姥爷家的邻居说,三号矿洞邪门得很,隔三差五就闹‘地龙’,埋了不少人呐!可你们发现没,那些被埋的人,尸首都找不回来几个,听说……都悄悄运到二号矿洞深处去了!为啥?那深处啊,有宝贝!”

    三号矿洞坍塌确有其事,但人员伤亡被夸大,而将“尸体”运往二号矿洞深处,实则是为了掩盖在二号矿洞秘密开采金银矿的事实。

    还有:前几日街上那个疯跑的,就是从矿洞深处逃出来的!听说里面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

    这些半真半假、细节丰富的谣言,经过层层编排,如同滴入滚油的水珠,迅速在宣城炸开。

    冬日里的骚扰都是小规模,每年都有,毕竟雪地对双方都不友好;

    金银矿,尤其是关于三号矿洞和人员去向的说法,则是引发了许多人的愤怒和恐惧。

    他们有很多亲人,就是1号和2号矿洞的,到现在都未归家。往年这个时候,早就因为天气太冷、环境太恶劣而停工了。

    更别提半月前3号矿洞确实出了小地震,然后不少人都“消失”了。

    宣城的气氛一天一个样。

    面对钦差孙大人越来越尖锐的诘问,以及城内愈演愈烈的流言和隐隐的民怨,黄复啸压力骤增。

    更让他焦头烂额的是,他与辽河那边约定的、每年例行的“做戏”——让对方象征性扫荡几个边界村子,“赠送”一些物资的事换今年却很难实施了。

    对方催促的信件已经发了好几封了!今年的雪灾宣城已经是第二场,辽河那边更严重。

    这本来是双方心照不宣的默契,让彼此都好“过年”。可现在,第一场雪来得比往年早不少。

    如今钦差盯着,民情汹涌,他既不敢轻易调动军队“放水”,又担心辽河那边不明就里真的打过来,或者更糟……被钦差察觉他与辽河之间的“默契”。

    一个人开始失势的时候,一定是上天不站在他那边,比如王莽输给刘秀的诡异战场。

    而3号矿洞虽时常有小地龙翻涌,但多半不严重。更多的是为了把那些人“明明白白”安排去1、2号矿洞深处。

    十一月十八日,3号矿洞那边是真的又有地龙翻涌,而且塌了一些不该塌的地方。

    消息传来,黄复啸烦躁地将手中的茶盏顿在桌上。

    “齐天林人呢?他是干什么吃的?这点小事怎么还不去处理!”满是不耐。

    属官战战兢兢地回禀:“大人,齐大人……他在十三号那天便出去了,说是有一件极紧要的私事必须亲自处理,至今……至今未归。”

    “私事?”黄复啸闻言,怒火更炽,猛地一拍桌子,“他一个混血的杂种,靠着老子给他口饭吃才爬到今天这个位置,有什么天大的私事比矿上的事还紧要?!”

    言语间充满了对齐天林出身的不屑。

    “那矮矬子,身上流着一半辽河那边的蛮血,天生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本官看他办事还算伶俐,才让他管着这摊子事,这才几天?就敢擅离职守!真是烂泥扶不上墙,靠不住的东西!”

    属官吓得噤若寒蝉,头垂得更低,心中却暗道,齐大人虽貌不惊人,但能力手段皆是上乘,若非如此,黄宣抚使也不会将如此重要的矿务交给他打理。只是这话,他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内外交困之下,黄复啸做出了一个决定。

    封城!

    宣城本只有3个门,北门,直面辽河边界;南门,连通大临其它城市;还有一个西北门,有重要的战略部署意义。

    往年封城,多是因为大雪封路或极寒天气导致物资运输困难,属于天灾下的无奈之举。但像现在这般,非战时、也非极端天气下的全面封城,还是头一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复啸下令,以清查流言源头、缉拿散布矿难谣言者为由,即刻封城,只留南门可供有限通行,且需经过严格盘查。

    按理说,宣城百姓刚经历过一场雪灾,这第二场大雪又断断续续下了近十日,对封城之举本不会有太大反应,甚至可能觉得能减少外出、躲避风寒。

    然而,架不住有人暗中操纵!

    沈月陶有自己的目的,散发了谣言;而有心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扩散了谣言。

    封城令下达不到一日,城中的粮价和炭火价格便开始飞涨,短短四五日时间,竟涨了了4成!这还是府衙顶着上面压力没有消极怠工的情况。恐慌情绪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

    与此同时,那些家中青壮劳力在1、2号矿洞做工、至今未归、音讯全无的家属们,本就因之前的流言和矿上诡异的沉寂而忧心忡忡,此刻再遭遇物价飞涨、生计艰难,压抑的恐惧与愤怒终于被点燃了。

    不知是谁带头,人们开始聚集,他们最初只是在小范围内哭诉哀求,打听亲人下落。

    但在某些有心人的引导和煽动下,人群越聚越多,情绪也越来越激动,最终化作一股悲愤的人潮,涌向了钦差大臣临时下榻的官驿。

    “我们要见钦差大人!”

    “矿上到底出了什么事?我们的儿子、丈夫什么时候能回来?”

    “粮价飞涨,还让不让人活了!”

    “求青天大老爷给我们做主啊!”

    哭喊声、哀求声、愤怒的质问声交织在一起,将官驿门前围得水泄不通。守卫的兵士如临大敌。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