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3章
    \"公子折煞奴婢了!不过您想听,奴婢这就唱。\"

    婢女停下为他擦拭的动作,轻声唱道: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

    \"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四方云动——\"

    \"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重,悲欢共,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换我豪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重,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归去斜阳正浓!\"

    婢女虽尽力唱得豪迈,奈何嗓音柔婉,始终唱不出应有的气势。

    好在总算完整唱完了歌词。

    她本以为会得到公子称赞——

    抬眼却见诸葛川一脸生无可恋。

    \"公子...是奴婢唱得不好吗?\"

    女佣惊慌失措地连忙问道。

    \"不,你唱得非常好!\"

    \"是我的错,我...不该喝酒,真的不该喝!\"

    诸葛川无奈地抬头望着房梁。

    什么《问天下谁是英雄》,这不就是《霸王别姬》吗?

    幸好。

    歌词里没出现项羽之类的字眼。

    不然还真不好向刘备解释。

    \"公子这么说,奴婢就安心了!\"

    \"偷偷告诉您,刚才刘莹送醒酒汤时,奴婢还听见她在哼这首歌呢。\"

    \"特别是那句'我心中,你最重,悲欢共,生死同,你用柔情刻骨,换我豪情天纵',奴婢看她可喜欢了!\"

    \"公子,这首歌里说的...是刘莹姑娘吗?\"

    \"如果是...\"

    \"你们可真是天造地设!\"

    \"一位少年将军,一位绝代佳人,真让人羡慕。\"

    面对女佣的脑补,诸葛川还能说什么。

    他只能苦笑着点头。

    实在没办法啊。

    这一路同行的女子,也就刘莹、刘玉和王异了。

    王异已是人妇,不合适。

    刘玉年纪太小,他还没那么禽兽。

    总不能说那些缠绵情话是写给寡妇和小姑娘的吧。

    诸葛川已经打定主意。

    要是有人问起《问世间谁是英雄》的创作灵感,就把关中之战和刘莹扯进来。

    必要时候。

    把和曹操在潼关前谈论天下英雄那番话搬出来也不是不行。

    这就是他的创作灵感。

    屠洪刚?

    抱歉,他诸葛伯治可从来没听说过。

    反正都当文抄公了,也不在乎再 ** 一回。

    再说了...

    你屠洪刚的歌被抄了又能怎样...

    诸葛川这个东汉末年的老古董跟我有啥关系?

    越想越觉得无所谓。

    不就是些市井小调嘛!

    有什么大不了!

    让那些歌姬传唱去呗。

    改天去青楼听曲还能省酒钱,体验一把 ** 才子的白嫖待遇也不错。

    这么一琢磨,诸葛川越发心安理得。

    最后甚至觉得——

    后世那个叫\"屠轰刚\"的小子,合该给自己磕头道谢才对。

    正想着,替他整理衣衫的丫鬟突然插话:

    \"王姐姐落了一首呢!\"

    \"奴婢觉得,公子那首献给主公的《精忠报国493》才最动人。\"

    \"如今市井游侠不是吟《将军令》,就是唱这首《精忠报国》......\"

    \"这曲子把咱家主公的半生都唱明白了。\"

    说着便扯开嗓子唱起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唱到\"堂堂大汉要让四方来贺\"时,丫鬟满脸期待地望向诸葛川。

    谁知这位诸葛公子听完,竟把刚系好的腰带往脖子上套。

    眼见就要当场勒死自己。

    \"公子使不得啊!\"

    \"要打要罚随您,千万别想不开!\"

    听着丫鬟哭喊,诸葛川连解释的力气都没有了。

    《唱酒误事》

    先是那首《群雄逐鹿》的乡野小调,接着又来了段《赤血丹心》……

    不过贪杯一场,怎就惹出这般祸事!

    \"有话快说!\"

    \"你们直说……\"

    \"我又胡唱了什么曲儿?\"

    面对诸葛川的追问,三个正为他整理衣冠的丫鬟面面相觑。

    静默半晌。

    那个曾被诸葛川夸奖过、唱出《群雄逐鹿》的丫鬟战战兢兢开口:

    \"公子……\"

    \"您醉后说黄老将军犹如擎天玉柱,可称蜀营的镇军之岳!\"

    \"所以……\"

    \"您又唱了《铁血雄关》,唱完便醉倒了!\"

    \"咚!\"

    闻听此言,诸葛川终于崩溃了。

    眼前一黑,直接昏死过去。

    \"屠兄!\"

    \"我愧对你啊!!!\"

    [

    直到千百年后。

    屠姓老者:\"我总觉得活在某个人的阴影里!\"

    第一百六十三回 求娶刘氏女 欲结皇叔亲

    \"酒可醒了?\"

    州府书房内。

    刘备含笑发问。

    身旁侍立着诸葛亮、徐庶、庞统三人。

    此刻站在四人面前的,正是被丫鬟们服侍着梳洗用膳后前来请罪的诸葛川。

    \"参见刘皇叔!\"

    \"父亲、徐叔、庞伯父!\"

    \"咳...回皇叔,酒已全醒。\"

    说这话时,诸葛川不敢直视刘备含笑的双眼。

    若只是普通醉酒倒也无妨,偏偏酒后忘形。

    他接连唱了三首。

    醉酒时尚无感觉,待到清醒后顿觉羞愧难当。

    \"醒了就好!\"刘备笑道,\"只是伯治,昨夜你那首《定军山》里'平生知遇汉王前'一句怕是不妥。\"

    \"若叫人误会......\"

    \"还当我刘备要在荆州称王呢?\"

    \"再者,\"

    \"汉升将军刚过花甲之年,你却在酒曲中说人家年近古稀,昨夜险些把老将军气得不轻。\"

    刘备虽在\"责备\",面上却不见丝毫怒色。

    听闻自己醉后唱错的歌词,诸葛川暗自叹息。

    果然。

    醉酒时能想起用《定军山》喻指黄忠乃军中砥柱已属不易。

    细节之处,

    终究有所疏漏。

    所幸如今清醒,补救为时不晚。

    \"伯父此言差矣!\"

    \"黄老将军本是大汉将领,效命于汉王帐前有何不妥?\"

    \"莫非这天下除汉王外,还能有什么魏王、吴王、狗王、晋王、秦王、**、曹王、孙王?\"

    \"不可!\"

    \"高祖皇帝明令:非刘氏不得封王!\"

    \"因此不独黄老将军,天下文臣武将但凡建功立业,都该感念汉王恩德。\"

    \"这汉王既可指当今天子,亦可指刘姓诸侯。\"

    \"至于伯父您......\"

    \"他日若能迎回天子定都长安,受封为王侯也未尝不可。\"

    诸葛川言之凿凿,掷地有声。

    刘备闻言摇头轻笑,不再多言。

    这正是他心中所想。

    诸葛川的推测与实情基本吻合,因此刘备并未制止《定军山》这首民谣的流传。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

    昨夜诸葛川创作的三首民谣和一首诗赋中,除了《将军令》《问天下谁是英雄》充满个人豪情外,《精忠报国》《定军山》都蕴含着振兴汉室、使大汉更加强盛的深意。

    这样的民谣广泛传播,

    只会让天下人更加了解刘备,进一步提升他的声望。

    他又何必阻拦?

    刘备甚至希望这些民谣能传遍各州,远播北方。

    让中原百姓知道——

    在江南还有一位高祖后裔\"北望中原,心潮澎湃\",始终怀揣\"威震四海,万邦来朝\"的宏伟抱负。

    出身寒微的刘备深谙:

    论在民间的传唱度,诸葛川的三首民谣远胜曹操的《龟虽寿》。

    \"至于黄老将军,依我看......\"

    诸葛川的调侃在刘备耳畔回响。

    \"他表面上因年迈对我生气是假,背地里怕是乐开了花!\"

    \"那首《定军山》全篇都在赞颂他啊!\"

    诸葛川未被刘备的话唬住,笑着反驳道。

    \"哈哈哈!\"

    \"伯治说得对!\"

    \"昨夜黄老将军离开时脚步轻快,你那首民谣可让翼德、子龙、文长他们羡慕不已。\"

    \"再说云长,你即兴创作的《将军令》中那四句——\"

    \"万军阵前斩敌将,封侯赐金自昂扬,横刀辞曹书一封,千古国士世无双——云长听后也是喜形于色!\"

    刘备并不介意\"曹公\"之称,他自有容人之量。

    不会像马超那样因杀父之仇,对曹操恶言相向。

    对于曹操,刘备的感情颇为复杂。

    可谓敬恨交织!

    曹操雄才大略,击溃袁氏一统北方,其才略令人叹服。然身为人臣却行胁迫天子之事,纵然有治国之能,终究难掩其奸臣本色。更何况如今位居丞相之职,世人以\"曹公\"相称确也合宜。

    书房内,刘备调侃诸葛川几句,见未能难住对方,便不再提醉酒之事。转而正色问道:\"伯治,听闻你在关中和马超交情甚笃?依你之见,此人日后可否为我效力?\"

    此言一出,诸葛亮、庞统都凝神静听。马超是否能为己所用,关系重大。徐庶则沉默不语——昨夜与主公闲谈时偶然提及此事,未料刘备竟如此记挂在心。

    见徐庶投来歉然目光,诸葛川从容答道:\"刘伯父,依侄儿观察,马超确有可能为您所用。他曾明言:西凉马氏之马乃汉室之马,而他马孟起之马,更是伏波将军的马。\"

    \"若真有自立之心,何必作此表态?观其父马腾因衣带诏殒命许都,更可见其心向汉室之意。\"

    刘备闻言大喜:\"若能得此良将,实乃天助我也!\"

    【

    刘备欣然道:\"马超来投,汉室复兴更添胜算。\"

    诸葛川闻言却想起关中那夜与马超的深谈,他觉得有必要给刘备提个醒。

    \"刘皇叔若想收服马超...\"他沉吟道,\"须得先让他见识您的实力。\"

    \"西凉人崇尚强者,以荆州目前的根基,恐怕难以令他归心。\"

    \"至少...\"

    \"要等您取得益州、汉中,方有五分把握。\"

    忆及马超的桀骜,诸葛川又补充:\"即便占据益凉二州,最多也只有五成把握。若能在战场击败他,可再加两成胜算。\"

    \"至于剩下的三成...\"他正色道,\"就要看您能否以气度令他折服了。\"

    随后,诸葛川将关中夜谈的细节悉数告知刘备等人,包括与马云禄的婚约、收马超二子为徒等事。

    最后,他还转述了马超的承诺:\"若遇困境,只需来信相召...\"

    \"纵未正式归顺,我马超亦可为诸葛先生出兵相助!\"

    书房内,刘备四人陷入沉思。他们原以为诸葛川助马超击退曹操已是大功,没想到他私下还为荆州大业谋划至此。

    到头来,自己也陷了进去。

    想到这里,刘备望着诸葛川,深深叹息。

    \"伯治,是我们这些长辈无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