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4章
    \"好个'以剑明志'!单凭这番话,贤侄便已压尽荆襄俊杰。依某之见,未来二十载,当属诸葛家麒麟儿领衔群伦!\"

    这番褒赞直呼\"贤侄\",喜得刘备眉开眼笑——正愁如何与西川使者亲近,不料对方主动与军师侄儿叙起辈分。

    \"孝直、伯治何须客套!\"刘备朗笑着打断,\"速速进城叙话。待酒过三巡,再论这天下风云不迟!\"

    待得众人在郡守府坐定,但见厅内陈设迥异往常:

    每张案几皆置精铜火炉,炭火正红。其上架着阴阳双格铁釜,清浊汤底各据一方,滚滚白雾裹挟着辛香弥漫梁宇。

    【火锅盛宴】

    火红的辣汤翻滚沸腾,另一侧则是用羊骨、鲜鱼与菌菇慢炖的乳白清汤。

    最让06小队震惊的是——

    铸铁炉四周的长桌上,整齐码放着薄如蝉翼的羊肉片、晶莹剔透的鱼脍、饱满的河蚌肉,还有卤制入味的鸡鸭虾蟹。

    角落里甚至陈列着狗肉、白罴(熊猫)掌与斑斓虎排。

    后三样,基本都摆在武将们的案头。

    ——这些猛兽皆是冬日围猎所获。

    在后世堪称国宝的白罴,在这个时代不过是山林间常见的猛兽。猎户设陷阱捕杀它们的场景,简直像打野兔般寻常。

    诸葛川初次得知\"白罴可食用\"时,世界观都裂开了。

    直到他尝了第一口……

    **!

    (作者

    素菜区同样丰盛:冬笋脆嫩,蒜苗青翠,地窖储藏的菘菜(白菜)水灵饱满,还有芹菜、萝卜、豆叶、葵菜、蔓菁与泡发的豆制品。

    虽没有番茄土豆这些后世作物,但光《齐民要术》记载的三十余种蔬菜——

    从葵、堇到莼菜、蓼,早把\"吃货基因\"刻进华夏子孙的骨血里了!

    **食之趣谈**

    **谈食。**

    古人在饮食上颇有心得。

    以\"笋\"为例。

    《尔雅》有言:\"笋,乃竹之嫩芽。\"

    早在汉代,便已知晓分春笋夏笋与冬笋之别。

    马援将军南征时\"至荔浦,得尝冬笋,其味较春夏之笋更为鲜美\"。

    可见这位将军不仅善战,亦懂美食之道。

    正如同后世苏轼贬谪之时,亦能将寻常猪肉烹出别样风味。

    又如:

    《尔雅翼》记载:\"芸藜藿与蘘荷,贵荃蕙而贱藜藿。

    大豆小豆,不可尽采。古人留其半,盖因豆叶含膏,尽采则伤,伤则难成。\"

    所言藿,即豆叶也!

    先民不仅精通笋的吃法,更懂得取嫩豆叶为食,知晓采摘的分寸。

    此时:

    彼方蛮夷在做什么?

    说来可笑:

    仍蜷伏于野兽腹下饮乳,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

    最令诸葛川欣慰的是...

    在汉末之时,他寻得辣椒替代之物——茱萸。

    非辛辣苦涩的吴茱萸,而是味道温和的山茱萸。

    虽不及后世辣椒辛辣,但茱萸别有裨益。

    尤善养生。

    若非发现茱萸...

    他也不会在寒冬突发奇想,命马钧打造\"鸳鸯火锅\"。

    毕竟,无辣不成火锅!

    否则与杂烩水煮何异?

    刘备、关羽、张飞等人初次围炉共食,便为之倾倒。

    故而:

    今日以火锅待客。

    宴会厅内觥筹交错。

    左侧席位的 ** 怔怔望着眼前冒着热气的\"双味鼎\",生鲜食材整齐码放,案前排列着蒜泥、山葵等各色调料,竟不知从何下手。

    \"玄德公,此物......\"

    主座上的刘备展颜笑道:\"孝直可知这'沸鼎'的妙处?赤汤辛辣开胃,清汤鲜美养人。只需将食材在鼎中涮煮片刻,佐以眼前这些酱料......\"说着夹起一片透亮的鱼脍,在红汤里轻涯数息,蘸了青芥送入口中。

    \"哈——\"

    \"虽说已非初尝,每次总有新滋味。\"

    ** 学着挟起方豆腐皮浸入赤汤。当茱萸的辛香在舌尖绽开时,顿时眼前一亮:\"竟有驱寒活血之效!不知是哪位雅士发明的这等妙物?\"

    刘备笑着遥指对面:\"不就是那位献计破曹的诸葛伯治?\"

    ** 转头望见诸葛亮身旁的年轻人,不由抚掌赞叹:\"伯治贤侄不仅能运筹帷幄,连庖厨之道都如此超绝!\"

    (

    **

    “皇叔,伯治贤侄……”

    “不知等正完成此行任务,返回西川时,能否让我带些这……火锅回去!”

    “我主刘璋见了,必定欢喜!”

    听到**的话,诸葛川心中暗觉好笑。

    没想到,自己竟提前唤醒了川蜀人对火锅的钟情。

    川蜀湿瘴之气重,而火锅正能祛湿驱寒。

    他已能想象,火锅日后在西川盛行的景象。

    但面上,诸葛川仍笑道:“伯父若喜欢,自无不可!”

    “不过,侄儿建议叔父在尝火锅之余,不妨品一品眼前这壶酒!”

    “或许,到时候您还想带几坛美酒回去呢!”

    此言一出,**顿时来了兴致。

    他抬手倒了一杯酒,见杯中酒液清澈如泉,不禁轻“咦”一声。

    随后,他举杯一饮而尽。

    烈酒入喉,一股凛冽之气直贯而下,随即化作辛辣与醇香交织。

    最妙的是,酒香不仅带着五谷的纯粹,更透出一丝……桃花芬芳?

    “伯治贤侄,这酒?”

    诸葛川笑道:“此酒名为桃花酒。”

    “是侄儿感念刘伯父、关伯父、张伯父当年桃园结义,誓共扶汉室,特意以秘法酿制。”

    “此酒,现下唯有江陵可得。”

    “便是曹操与许都天子,也未曾尝过。”

    ——以当世酿酒之技而言,确算秘法。

    毕竟,这是蒸馏提纯的烈酒。

    琥珀色的琼浆在蒸馏器中翻滚,酒精度数不断攀升。桃瓣在酒浆中沉浮,将芬芳融入每一滴醇酿。

    若论花酒之妙:

    - 桃蕊凝香

    - 杏花含露

    - 牡丹吐艳

    - 樱瓣飘雪

    皆可入酒。

    (考据实录:为求火锅食材之真,遍查典籍,方知芥辣古已有之。)

    是否量产桃花酿?诸葛川捻须沉吟。

    乱世烽烟里:

    - 黄金可缺

    - 美酒可少

    粮秣不可一日无!

    须知:

    〓 曹操屯田

    〓 诸侯禁酒

    皆因五谷金贵。蜀地薄收,更当惜粮如金。纵有千金之利,岂可夺民之食?

    即便诸葛亮计划大量酿酒,刘备必定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想当初,诸葛亮读三国小说时,看到某些穿越者靠着蒸馏酒赚取军费的情节,简直要笑出声。

    靠卖酒支撑乱世军政?真是异想天开!

    难道不怕百姓饿死?

    就算是后世粮食充足的中华大地,也不敢完全依赖酒水暴利来维持财政啊!

    什么?你说主角有系统?那没事了!

    都有系统了,还讲什么逻辑?

    至于从其他诸侯那里买粮酿酒?

    拜托,别把曹操、孙权当傻子行不行?

    诸葛亮敢打包票,他的运粮车队前脚刚进中原,后脚就会被曹操的军队截杀。

    粮食,在乱世可是战略物资。

    除非孙权和曹操脑子坏掉了,否则绝不可能放任外人收购。

    所以,兜兜转转……

    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诸葛亮想大规模酿酒,只能消耗刘备辖区的粮食。

    酒水利润再高,换不来粮食,反而会导致刘备根基不稳。

    在粮食短缺的古代,这就是个无解的死局。

    当然,还有一种赚钱方式——

    派人去其他诸侯地盘收购低度粮食酒,运回荆州提纯,或者就地加工,赚取差价。

    然而,无论哪种方式,本质上消耗的仍是粮食。

    短期或许能捞一笔,可一旦当地诸侯发现酿酒耗粮剧增,必定会重颁《禁酒令》。

    要么禁止外销,切断诸葛亮的货源;要么直接查封酒坊,让他的蒸馏技术彻底曝光。

    **

    说到底,蒸馏酒的做法并不复杂。

    如同拨开迷雾见真容,一旦雾气散去,花的模样自然清晰可见——只要不是瞎子,谁都认得出来。

    因此,诸葛川日后或许会酿酒,但多半用于馈赠他人,或是让刘备赏赐部下、招揽贤才。

    如果许都的皇帝想要,诸葛川也会献上几车美酒。

    当然,市面上或许也会有桃花酒流通。

    不过,诸葛川会严格控制数量,在不影响蜀汉根基的前提下玩一把饥饿营销——用少量的酒换取丰厚的回报。

    至于回报有多大?

    呵呵,诸葛川不求富可敌国,只愿天下太平后能做个悠闲富家翁,养一群妻妾和几十个孩子罢了!

    ——

    思绪收回,诸葛川端起酒杯,朝 ** 遥遥一敬,笑道:

    “伯父,这桃花酒初尝清冽,如关伯父性情般冷峻;入喉炽烈,似张伯父脾气般火爆;回味醇厚,又如刘伯父仁德宽厚。”

    “所以啊,饮此酒需细细品味,若喝得太急……”

    “非但尝不到甘醇,反倒像有无数个张伯父在耳边聒噪,徒增难受!”

    他以酒喻人,这番说辞顿时惹得张飞不满。

    “呔!”

    “伯治贤侄,你怎能这般编排你张伯父?来来来,陪俺痛饮三大碗!”

    “喝酒就该痛快,哪像你,喝个酒还能扯出一堆道理!”

    说罢,他自顾自倒满一碗桃花酒。

    手中的陶碗举到唇边时,张飞却突然放慢了动作,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

    这事说来可笑。

    上回桃花酒刚酿好时,他因贪杯猛灌,结果醉倒足足睡了一天一夜,惹得众人哄笑。

    此刻。

    他可不愿在**这位客人面前重蹈覆辙,若是喝得太急第一个醉倒被人抬出去,岂不羞煞人也?

    \"哈哈哈!\"

    堂内顿时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

    **见状也不禁莞尔。

    笑罢,**正色道:\"能让三将军都不敢开怀畅饮的佳酿,必有独到之处。不过为防酒后误事,还是先把此行的正事办了为好。\"

    说着便取出一封刘璋的亲笔信,交由侍从呈递。

    \"此乃我主刘益州致皇叔的亲笔书信,请过目。\"

    刘备接过书信却未拆阅,只是随手收入袖中。

    **见状面露诧异:\"皇叔,这......\"

    刘备爽朗笑道:\"书信何时都能看,但今日当以与孝直 ** 言欢为先。在我心中,先生远比一纸书信重要得多。\"

    \"纵使曹操亲临江陵传诏,也得等先生尽兴之后再说。此刻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

    这番推心置腹之言,纵使知道是笼络之辞,仍让**心头涌起一阵暖意。

    “行行行!”

    “今日合该与皇叔痛饮一场!”

    “只望待某酒醒,皇叔能收留一二……”

    那人朗声笑着拱手。

    这番话惹得刘备、诸葛川、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皆展颜。

    明眼人都看得出——

    此人已心生依附之意!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