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9章 玄甲鬼骑
    杨正松听了郭忠的话,心中一动,随即开口道:

    “郭大哥,既然咱们如今已决意西行,

    不再是过去那伙漫无目的的乱兵,也该给这支队伍立个名号。

    师出有名,方能凝聚人心,将来在那西域之地立足,也好有个称呼。”

    郭忠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即眼中也泛起光彩。

    他心中念头急转,回想起那位“白面鬼王”虽手段酷烈,

    却屡次给予生路,更留下“有困难可去鬼川”的话语,这分明是一座意想不到的坚实靠山。

    他低头看向地上那些从代王府得来的精良甲胄,

    特别是那幽暗坚韧的玄色铁甲,一个名字骤然跃入脑海。

    他抬起头,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跃然脸上,对杨正松和张邦政说道:

    “有了!咱们这支人马,能得重生,全仗鬼川……仗着那位鬼王殿下的点拨。

    如今又得了这些上好的玄甲利器,”他伸手指着那堆装备,

    “不如,咱们就叫——‘玄甲鬼骑’!

    既点明了咱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显出咱们这支人马的不同。

    二位贤弟,你们看如何?”

    杨正松与张邦政对视一眼,都觉得这名字既点明了与那神秘靠山的关联,

    听着又颇为彪悍慑人,确实是个好彩头。

    二人当即抚掌赞同:“好!玄甲鬼骑!就叫这个名号!”

    于是,在这大同镇这个乱糟糟的北小营前,

    三个刚刚脱离乱军身份、前路未卜的武夫,

    你一言我一语,便定下了一个名号——“玄甲鬼骑”。

    此刻,他们绝不会想到,这个带着几分草莽气息、几分对未知力量敬畏的名字,

    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怎样一个令人胆寒的存在。

    他们更不会想到,这支最初只为求活而西去的队伍,

    日后竟会成长为一柄锋锐无匹的快刀,几度将搅动天下的李自成、张献忠等巨寇逼入绝境;

    它将会让南方贪腐的官吏、结党营私的东林士子闻风丧胆,人头滚滚;

    它的铁蹄将会踏遍中南半岛的雨林,让东南亚的枭雄俯首;

    甚至有一天,它的威名会远播重洋,如同昔年上帝之鞭般的传说,再度响彻欧罗巴的土地。

    而这一切传奇的起点,便是在这个平凡的清晨,

    由这三个站在命运十字路口的汉子,

    以一种近乎儿戏却又带着无比认真和期盼的方式,宣告了它的诞生。

    这支未来令无数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

    此刻,还只是辉腾军这棵刚刚扎根的巨树下,一株悄然萌发的新芽。

    营地里,属于“玄甲鬼骑”的历史,在这一刻,翻开了第一页。

    张邦政搓着手,脸上的兴奋稍褪,转而换上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

    他凑近郭忠扭捏道:

    “郭大哥,还有个事……那个……我想把我那个相好的也带上,行不?”

    还沉浸在创立“玄甲鬼骑”兴奋中的郭忠闻言一愣,疑惑地看向他:

    “相好的?你家里不是有婆娘了吗?”

    张邦政老脸一红,讪讪道:

    “不是家里的……是,是之前在王府里认得的一个小厨娘……人挺老实,对我也……”

    郭忠和旁边的杨正松对视一眼,先是愕然,随即忍不住爆发出一阵大笑。

    杨正松指着张邦政,笑得直摇头:

    “好你个张老弟!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惦记着你这点风流事儿!”

    郭忠笑毕,大手一挥,带着几分豪气:

    “带走!既然你跟人家有这份心,那就带上!

    反正那位鬼王殿下也没特意处置那些王府的丫鬟仆役,许是事多忘了。

    咱们就替他老人家收拾收拾这手尾!”

    他又想起那王府还剩下不少人呢,于是说道:

    “等朝廷大军真开进来,这些留在王府里的人,有几个能活?

    与其让他们在这里等死,不如咱们都带上,给他们一条活路。”

    杨正松也表示赞同:

    “大哥说的是。

    我看那位鬼王大人,虽然对敌人手段狠辣,但对城里寻常百姓,倒真有几分菩萨心肠。

    这两日咱们放风时我留意到,街面上设了不少粥棚,

    家里领到粮食的人,都能去那里领一碗稠粥喝。

    咱们既然学了这名号,也该学学这做派。

    依我看,对那些王妃、妾室,也别太绝情。

    给她们留几个贴身的丫鬟、忠厚的下人,

    再寻个失去主人的大宅子安顿,留下些够吃用的钱粮,让她们能苟活下去,

    也算积点阴德,不枉她们伺候那死鬼王爷一场。”

    郭忠点头:

    “正松考虑得周到。就这么办!

    你俩赶紧去把这事料理清楚,愿意跟咱们走的,都登记造册,安顿好那些不愿走或者走不了的。

    动作要快,务必赶在午时前弄妥,绝不能误了开拔的时辰!”

    “明白!”张、杨二人抱拳应诺,立刻分头去安排。

    北小营内,除了紧张备战的气氛,又添了几分安置人员的忙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支新生的“玄甲鬼骑”,在残酷的生存法则之外,

    似乎也悄然注入了一丝不同于流寇草莽的、略显粗糙的道义。

    ......

    大同镇的喧嚣,随着最后一支人马的离去,终于彻底消散。

    郭忠、杨正松、张邦政三人率领的这支队伍,

    如今已打上“玄甲鬼骑”名号的队伍,浩浩荡荡地驶出了西门。

    队伍拉得极长,在黄土官道上蜿蜒了数里。

    大车小车装载着粮食、财物和老幼妇孺,牛羊骡马混杂其间,

    人喊马嘶,显得闹哄哄却又带着一种奔向未知的决绝。

    队伍前部,是已经换上了从代王府武库中获得精良装备的核心人马。

    崭新的玄色铁甲在春日下泛着幽光,统一的制式兵器让这支队伍终于有了几分正规军的气象。

    郭忠三人骑在马上,回顾这初具规模的队伍,心中百感交集。

    然而,在这支“玄甲鬼骑”的本队之后,还跟着更为庞大且杂乱的人群。

    约有两三千人,他们大多穿着破烂的鸳鸯战袄或陈旧皮甲,

    手持五花八门的兵器,他们是城中的闲汉、破落户,以及一些被这场变故卷进来的底层军户。

    他们或是被郭忠等人许下的前程所吸引,或是觉得留在必遭清算的大同只有死路一条,

    索性心一横,跟随着这支新立的旗号,要去西域搏个出路。

    更后面,则是约八百余名垂头丧气、却又不得不紧跟步伐的前官军俘虏。

    他们曾被关在北小营,当得知代王父子被杀、王府和总兵衙门被拆成白地的消息后,这些人几乎吓疯了。

    作为大同镇的守军,城池失陷至此,朝廷追查下来,他们绝无生理。

    除了跟着眼前这伙“穷途末路”的乱兵一条道走到黑,他们实在想不出还有任何活路可言。

    就这样,一支由核心叛军、投机闲汉、走投无路的官军俘虏,

    以及大量携带着细软、拖家带口的流亡者组成的复杂队伍,

    离开了大同镇,向着西边茫茫的荒野缓缓行去。

    “玄甲鬼骑”这个名字,也随着他们的脚步,

    即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书写下属于他们自己充满血与火的篇章。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