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章 剧本围读
    一个略显昏暗的小房间里,氛围异常宁静。

    演员、摄影、美术、灯光等核心成员纷纷汇聚一堂,副导演陈俊。

    在张华的建议下,张建国发挥出项目导演的身份。

    组织了一场剧本围读会。

    项目剧团演员,摄影、美术、灯光等剧组核心成员,相聚的围坐在一起。

    唯独担任项目副导演的陈俊,低调的隐匿于角落。

    组织这次剧本围读,是张华为了在项目拍摄前,让众人对剧本进行深度剖析与理解。

    就和演员剧团提前排练一样,以期在镜头前完美呈现预设画面。

    “咳咳~”

    张建国故作咳嗽,焦急地看向身旁的儿子,暗示他尽快开始。

    他对电影拍摄一窍不通,哪里清楚这剧本围读会是要干什么的。

    “各位老师,这是我最新完善的剧本,尤其是摄影老师的拍摄角度和运镜方式。”

    张华将厚厚的一堆剧本,分发给剧组重要人员,自己也翻开了一本。

    听到是自己被点名,资深摄影师杨明远起初面露不悦。

    但翻开剧本后,瞬间瞠目结舌。

    这剧本都要快手把手,教摄影师怎么拍摄了。

    尤其是分镜头剧本上的画稿,更是有现成的画面效果参考。

    “几年前的特殊年代,相信各位老师都经历过。社会氛围保守,压抑的环境,爱情被重重束缚。老三是高干子弟,性格温柔细腻。静秋家庭遭遇,敏感自卑。他们从初遇心动……”

    张华娓娓道来,引领众人沉浸于故事之中。

    ……

    “千万别让人看见咱俩在一起,我在转正期……”

    “证明特时代对恋爱的限制!”

    张华带着演员们把台词从头到尾顺读一遍。

    进行一场场情绪表演排练,张华时不时给出建议。

    很快,今天剧本围读会很快就落下了帷幕。

    张华看向李文丽,安慰道:

    “文丽姐,虽然电影后期能配音,但你是女主角,拍摄的时候用不同的心境把台词念出来,角色的情感才能完美的呈现给观众。”

    这个年代拍摄的电影,虽然大多是演员念1.2.3.1.2.3。

    然后进行后期配音,形成的有声电影。

    但语气情感表达上的差异,有时候口型还对不上。

    所以张华准备拍摄的时候采用同期录音,让电影的整体质量更上一步。

    “我知道了!”

    李文丽的后背都是汗,可见压力非常大。

    每次开口念剧本,她总感觉四周投来的异样目光。

    毕竟在张华的衬托下,她就是像一个没感情的机器人。

    再次见识到张华调教演员能力的郝主任,忍不住开口道:

    “张华同志,这个项目结束,我真诚希望你能转岗到我们的演员剧团。”

    有张华远超时代的表演见解,她相信八一厂的演员剧团,整体肯定能更上一层。

    “郝主任,小同志可不能束缚在你们演员剧团。小同志的能力全面,更适合我们创作部。”

    陈俊慌忙替张华拒绝道。

    从张华展现出来的天赋,无疑展现出了电影全才的非凡潜质,更适合担任导演一职,统筹项目团队。

    面对两个部门主任拉拢自己,张华只能选择逃避话题,

    “陈主任,第一次剧本围读就到此为止,你看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听你的安排就行。”李俊不假思索的道。

    ……

    演员剧团的排练厅,原本仅剩不多的剧团人员,因为新项目组织剧本围读,瞬间变的空荡荡。

    两个像是被排挤的人员,孤零零的留守。

    赵大雷愤愤不平地抱怨道:

    “伟哥,那个张建国太不给你父亲的面子,连配角都不让你演。”

    他一样没被安排角色,心里觉得是因为跟杨伟走的太近。

    “当不上男主角,去了也是受气,”杨伟咬牙切齿。

    赵大雷埋怨道:“张建国把他儿子安排成男主角,老书记为什么不管管?”

    “呵,等着吧,等他们把项目搞砸,看厂里怎么追究他们。”

    杨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中暗自盘算。

    这是老书记亲自盯着的项目,又是李书记手里的项目。

    除了等他们犯错,还真没那个厂领导敢背后搞小动作。

    赵大雷不甘心的说道:

    “那我们呢,就这样看着他们把电影拍出来?”

    “你放心,我爸已经跟沈厂长谈好,会提议再推出一个新项目,到时候我一样能当男主角。”杨伟胸有成竹。

    赵大雷疑惑不解,“新项目都没开拍,厂里怎么会答应?”

    还没等杨伟回话,就在这时门外传出谈论的说话声,郝主任带着剧团演员回来了。

    “张老师写的故事真好。”

    “老三最后都病死了,哪里好?”

    “我觉得张老师就是老三,听说这是他转岗前和文工团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难怪陈主任点名要张老师演老三,他是自己演自己啊!”

    ……

    随后的几天日子里,陈主任带领技术组研究和准备拍摄。

    郝主任则继续指导演员剧团排练,张华两边频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

    闲暇之余,他还要回到编剧部协助完善剧本,跟着剧组老师去拍摄点探景。

    忙碌的身影成为了八一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堪称劳模典范。

    但一个人锋芒毕露,常常会招致他人的觊觎与惦记。

    刘厂长办公室。

    八一厂新项目的稳步推进,哪怕是在同一个集体。

    对于丢失项目的人来说,是一种折磨。

    害怕兄弟过的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杨副厂长询问道:“刘厂长,我好像听说老书记和李书记已经准备上报,提拔陈主任担任副厂长一职?”

    刘厂长苦笑的自嘲道:“我们这帮老人,上面可是催的紧呢!”

    陈俊脱离创作部集体,支持李书记拿下新项目。

    他已经把对方,当成是投靠李书记阵营的一员了。

    这几天他回去想想,也觉得是自己太偏心沈季渊。

    才会导致对方产生隔阂,独自叛离出创作部。

    沈季渊感慨的解释道:

    “陈主任是老书记身边的老人,年龄也不小,老书记马上退了,肯定要找机会提上来。”

    其实他的年纪比老书记还大,只是拍出过八一厂的经典故事片。

    还有导演这种专业性强的人才稀缺,才一直身居要职在幕后培养人才。

    但对比陈俊和李守正的年轻,老书记选谁接班,是明摆在那里的事。

    “可是厂里每一个项目都非常重要,不能由着他们年轻人胡来啊!尤其是张建国这种不懂业务的同志,竟然明目张胆让自己儿子担任项目重要角色,这种事怎么可以发生呢?”

    杨副厂长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刘厂长皱了皱眉,语重心长的提醒道:

    “这是陈俊主任拍板的事,你可不能跟着一起在背后抹黑我们的同志。”

    虽然他陈俊叛离站队有意见。可毕竟是自己手下的人。

    杨副厂长顿了顿,向沈季渊提醒道:

    “上次跟你商谈的项目现在怎么样了?我听说编剧部最近在编写一个大项目,陈主任已经找老书记寻求部队的支持!”

    听到这个重磅信息,刘厂长和沈季渊面面相觑。

    陈俊这是准备偷家啊!

    要知道这几年的大项目,一直是由两人亲自主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