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4章 熬制白糖,挑灯夜战龙虎榜
    老爷子并不知道张家与中常侍吕强的私交,故此提出让田丰从中说和。

    谋算河东卫氏牵连太广,就不麻烦田丰了,自己写信过去便是。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

    自己与太平道都是明码通信,若是信鸽被人截获,后果不堪设想。

    当务之急,该把密码本配备到各州郡之中,进行隐语交流才是上策。

    辞别老爷子,张梁回到家中,在系统内查看起来。

    新华字典与汉语大词典肯定是不合适的,《说文解字》就刚刚好。

    它成书于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由许慎编着而成,共收字9353个,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字典、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

    用它来做密码本正好,身为识字教学的工具书,即便出现在商铺里,也不会过于引人注目。

    提笔给马元义写了封信,说起以后往来通信都不再用明文,改用密语进行交流,用数字对应密码本的页行字数进行翻译;同时也让他与封谞等人聊一聊河东卫氏的不法之举。

    信后特别备注:阅后即焚。

    写好书信,天色已晚。

    张梁来到厨房,取出一小块石蜜(赤褐色的粗制红糖),随即兑换出活性炭与几斤红糖,生火支锅,准备开始精炼白砂糖。

    明代宋应星编纂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将红糖精炼成白糖的方法--黄泥水淋法,利用黄泥水的吸附性,带走红糖蜜汁中的色素和杂质,经过过滤,将杂质分离后,便能得到相对纯净的白糖。

    但他有了活性炭,不必搞得自己一身脏兮兮的黄泥巴汤水。

    红糖水,流过层层堆叠的活性炭层,注入下方的容器中,几次过滤之后,红褐色的浑浊糖水渐渐变得清澈透亮。

    架起大锅进行熬煮,糖水受热翻滚,水气蒸腾,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锅中开始析出透明晶体。

    满院子飘散着柴火的清香与糖浆的甜腻,张梁正在专注地搅拌着,防止糖浆粘锅烧糊。

    “三郎,这是在熬什么,闻着这般香甜?”

    张梁闻声回头,见是秋菊与冬梅正陪着大嫂苏婉走过来。

    他从锅壁上刮了一小勺白糖颗粒递过去,“大嫂尝尝,看这是何物?”

    “真甜,”苏婉捏起几颗,送入口中品尝过后,惊讶地问道,“这是糖?”

    “正是,我从红糖中提纯所得。”张梁点点头,将糖粒分给众人,“去尽杂质,色如霜雪,就叫糖霜。”

    从锅壁上挖出一小罐白糖,交给大嫂,留作日常使用。

    锅底的糖浆粘稠无比,用勺子蘸取查看,糖水凝结成珠,缓缓从勺子上掉回锅中。

    张梁将糖锅从火上移开,取来几条沸水煮过的棉线,将线底部放进糖浆中,上端绑在几根筷子上。

    他绑好棉线,将糖锅搬进书房,用旧衣物包裹好,让锅里的糖浆缓慢冷却。

    这是让过饱和的糖浆溶液静置冷却后,形成完整的冰糖晶体,几条棉线充当的是晶核角色。

    白糖已经开通兑换,等冰糖析出,足可以实现糖分自由。明年远征高句丽,高热量的单兵食品也可以着手准备。

    糖与蜂蜜在汉代属于稀缺资源,既是高级调味品,也是祭祀用品。

    《周礼》记载,祭祀需要准备“饴、蜜”作为祭品--饴是麦芽糖,蜜就是蜂蜜,至于蔗糖,一来交州偏远,二来本地蛮族时常反叛,不仅产量低,还只有粗制的红糖,根本上不了台面,难登大雅之堂。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遣策”上,就记载有唐/糖一笥与蜜脯等随葬物品。

    张梁将书信、新编密码本与系统兑换的白糖,通过系统渠道,加急发往洛阳。

    洛阳太平号里又将出现一样爆款产品,若吕强以此进贡,又能刷一波好感,简在帝心。

    点上油灯,灯火如豆,一点都不敞亮,又添上几根蜡烛,光线好上了不少。

    掏出纸笔,张梁开始撰写龙虎榜,将自己记忆中留名青史的人物,一一列举。

    “吕布、张飞、黄忠、许褚、张辽、太史慈、甘宁……”

    “陈宫、张昭、陈群、荀彧、徐庶、诸葛亮、司马懿……”

    洋洋洒洒,列出了百余人的名册,其中不少人此时还没出生。

    等明年平定高句丽,打响名号后,就可以让各地太平号按图索骥,广纳良才,扩充实力。

    放下笔,外面点起了灯笼,侍女幽幽过来敲门,已经到了吃餔食的时候。

    码字累人,张梁也是深刻体会到了,揉了揉酸胀的手腕与手指,将纸笔收进空间,明天在系统里查查各人的籍贯,将名册信息细化。

    “茶舍那边有没有送餐过去?”张梁问道。

    “几位先生下午外出,并未在茶舍二楼。”

    “外出了,可曾知道去哪了?”

    幽幽思索着回到,“先生出门前,让婢子去关的门,似是去了城西工学院。”

    知道了去向,张梁也不再多问,曲阳的治安没有问题,三人还都是男子,不会出什么问题,明天再去看看教材编纂的进度也不迟。

    ……

    第二天一早,李孚与黄龙已经到了张家。

    给他们互相介绍后,三人一道出门,将曲阳城中几家太平号的铺面都走了一遍,其中有几家铺面是张梁外出时,由李孚一手操办的,此前张梁都不清楚情况。

    随后,各铺面的经营状况,由李孚对黄龙进行介绍,接下来几天时间,就交给他们彼此交接,下月初一,李孚就将开始辽东之行。

    张梁不再干预这些琐事,回到家中,他小心翼翼地揭开书房的糖锅。

    经过一夜缓慢冷却后,糖浆已经在棉线上结出冰糖晶体,晶莹剔透的小方块,看起来格外爽心悦目,锅底剩下的糖浆则是凝成了一大块。

    掰下一块冰糖,入口清甜,不似红糖的焦香,也不似白糖的绵软,更加温和醇厚。

    敲碎锅底的糖块,这些是不规则结晶的冰糖,带着些许没被过滤干净的色素与杂质。张梁看不上,但有的是人愿意抢着要。

    刚将糖块收集好,锅还没搬出去,就听见外面响起一阵马蹄声,进门而来的是行色匆匆的张宝。

    “三郎快随我来!”张宝冲进书房,语气急促。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