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03章 相信人性的力量1
    七天后。

    阋神星宙域。

    江锋坐在舰长椅上,看向舷窗之外。

    诺曼底号此刻已然静悬于深空。

    正前方,吸引了他的目光的,是那颗被称为阋神星的矮行星。

    距离仅有5万公里。

    在这个距离上,它只有大拇指的指甲盖大小,但在天文学的尺度上,堪称脸贴脸。

    经过了光学增强,它看起来不再是星图上那个抽象的黑点,而更像一个被随意丢在地上,沾满了灰尘和污渍的脏雪球。

    其表面呈现出一种暗淡的灰白色,夹杂着大片深色的,烟灰般的区域。

    “当前距离阋神星公里,相对速度1.8米每秒,可视为静止。”

    哈尔西浮现在控制台上,她背着手,望向远方那颗天体:“由于其轨道近日点效应,表面平均温度已升至零下220摄氏度左右。甲烷冰和氮冰开始升华。”

    江锋凝视着那颗冰封星球。正如哈尔西所言,虽然温度极低,但随着太阳发射的紫外线到达,天体表面依然发生了微弱升华现象。

    这种现象,给这颗星球笼罩上了一层极其稀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临时大气。

    不过,江锋此刻的目光,却被阋神星表面那些巨大的,蜿蜒的黑色线条所吸引。

    它们如同一条条蚂蝗,纠缠在那颗灰白色的球体上。

    “检测到大规模地表裂隙。”哈尔西解释道。

    “冰层升华,导致应力不均,因而引发裂隙产生。”

    “裂隙平均深度,数毫米至数厘米,但长度可达数百公里,甚至贯穿南北半球。”

    江锋微笑着摇了摇头,比起这颗冰冷,布满裂纹的主星,更引人注目的是它旁边那颗不停闪烁着光芒的小小卫星。

    阋卫一,或者“迪丝诺美亚”。

    它被当地人戏称为“灯塔”或“大灯泡”,此刻正反射着遥远的太阳光,发出比其主星明亮得多,甚至有些刺目的光芒。

    在超高分辨率的放大图像中,可以看清,阋卫一那凹凸不平的表面,早已被大量人造结构所覆盖,原初煤球般的岩石表面,早已经完全消失。

    最初,这里只有几个简陋的科研哨站,但随着内太阳系对水冰资源的需求爆炸性增长,这片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冰库”变成了淘金热土。

    不仅能够为内太阳系输送水冰,更作为一个站点,支撑着疯狂的探险家和矿业公司,让他们得以没有后顾之忧地深入奥尔特云。

    不必担心没有补给。

    因此,各种站点,如同附着在鲸鱼身上的藤壶,围绕着最初的科研点疯狂扩建。

    开采站,补给站,能源站,农业站,工业站,气候站,循环站……

    多种多样的区块,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圈层,层层堆叠,最终变作了一个庞大而杂乱,几乎覆盖了整个小行星表面的蚁巢。

    各种管道、支架、天线、着陆平台和仓储模块纠缠在一起,超级粗犷,毫无美学可言。

    也幸亏阋卫一的引力超低,才使得这种看似摇摇欲坠的混乱结构得以维持,没有自我坍塌。

    “切换,广域传感器的融合视图。”江锋命令道。

    主屏幕上,画面一变,呈现出一幅经过深度渲染的伪色图像。

    以诺曼底号为中心,周围10万公里内的空间,所有立体结构都被清晰地标注出来。

    无数的光点,每一个都代表一艘舰船,数量竟有数千之多。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被当地人称为“跳蚤”的小型飞船。

    它们并非某种特定型号,而是对所有长度在三到八米之间,功能各异的小飞船的统称。

    这其中,既有摆渡船,穿梭于各大舰船和空间站之间,运送人员。

    也有水冰开采船,一边飞,一边甩着两只机械臂,左边是巨大的旋转切割锯,右边是特别长的“超级钉刺锤”,它能将数米长的桩钉打入冰层,方便拖曳运输。

    当然,太空维修船也少不了,伸展出多条灵活的机械臂,如同海螺,附着在大型舰船的外壳上,要么检修,要么维护。

    还有的体型更小,简直就像是一个个会飞的小型集装箱,只是往箱子四角焊了几个简易的推进器,它们在各个站点间穿梭,负责点对点的小件物流。

    这里俨然已经自发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混乱的太空城邦。

    而驱动这一切混乱与活力的根源,江锋心知肚明。

    是难民。

    换句话说,这里就是个依靠最原始的需求,和生存本能运转起来的太空社会。

    “由于地联大统领董大川不接受难民的策略。”哈尔西说着。

    “大量难民……要么是家园被法莎提吸收者摧毁,要么是被奇恩帝国劫掠,他们无处可去,最终汇聚于此。他们带来了仅剩的财产和技术。”

    “那土星宙域呢?”江锋问道。

    “土星宙域的难民,平均富裕程度更高,携带的财富也更多一些。”哈尔西无奈道。

    江锋明白了,怪不得“星星之火”这样的反抗组织,会在阋神星爆炸性扩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原来,即便是难民里,也分为老爷和泥腿杆子。

    而星星之火,就在这里找到了最肥沃的土壤。

    “星星之火最近发展势头如何?”江锋又问。

    “非常迅猛。”哈尔西确认道:“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保护,互通有无的平台,并且颇具公义地协调各种矛盾,赢得了难民的广泛支持,威望渐渐昌盛。”

    “此前,地联海军舰队还会在此巡逻,甚至发生过击毁难民船的事件。”

    “但随着‘提西福涅’引发的机器觉醒彻底发酵,以及杜凌风将军下令所有地联舰队向内太阳系关键节点集结,这里的官方力量已完全撤离。”

    “阋神星区域,目前已成为实质上的难民自治区和庇护所。”

    江锋微微点头,他的目光扫过屏幕边缘,注意到在阋神星重力井外围,停泊着几艘体积远大于“跳蚤”的舰船。

    哈尔西立刻放大,江锋一眼就看到了其中两艘最显眼的。

    “ISS 瓦斯科达伽马号,大型农业驳船,长度1.5千米。”

    “该舰服役历史超过50年,是地联早期殖民开拓时期的功勋舰只。”

    “采用多层,同心圆筒,套娃式结构,配备先进生态循环系统,可进行大规模的环境控制农业生产,为殖民地初期生存提供关键保障。”

    听着哈尔西的介绍,江锋看向屏幕上那艘老船。

    圆筒状的舰体表面,布满了微流星撞击的伤痕,到处都是后期加装的模块。

    十分臃肿,好似一个胖乎乎的老大妈,裹着棉袄,弱不禁风,却透着一种坚韧。

    他的目光移开,哈尔西也话锋一转。

    “ISS罗纳尔多号,中型工业驳船,长度600米。”

    “设计相对紧凑,搭载有完整的轻工业生产线和部分工业母机,能够为新兴殖民地提供基础工业产品支持。同样属于地联开拓时代遗留的资产。”

    这两艘本该在博物馆,或者被某个宁静的殖民地供奉起来的功勋舰船。

    如今,却不得不超期服役,漂泊在这片混乱的空域,成了难民们维持生存的重要依靠。

    江锋默默地看着它们,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