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7章 吃上尚书长女软饭的那个书生15
    金銮殿,辰时正。

    今日是丙辰科殿试传胪之日。

    新科贡士们身着崭新的青色公服。

    按会试名次鱼贯而入,垂首屏息,列于丹陛之下。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即便已是万里挑一的才俊。

    也不免心潮澎湃,紧张得手足无措。

    不敢直视天颜,生怕一丝失仪便断送了锦绣前程。

    然而,在这紧张的氛围中。

    立于所有贡士最前方的那道身影,却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又如此引人注目。

    纪黎明身姿颀长挺拔,如一株临风玉树,静立于殿前。

    那身青色公服穿在他身上,非但不显刻板,反而更衬得他肤色如玉,风仪清绝。

    让人一眼望去,便再难移开视线。

    端坐在九龙金漆宝座上的皇帝,目光如炬。

    当他的视线掠过最前方那道清隽出尘的身影时,不由自主地停顿了片刻。

    皇帝心中微微颔首,生出几分纯粹欣赏之意:

    嗯,倒是生了一副难得的好相貌。

    观之令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光是这份仪容气度,便已先声夺人,压倒了殿内所有同科。

    内侍太监尖细却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陛下有旨,殿试开始——呈卷——”

    肃穆的仪式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

    官员唱名,贡士谢恩。

    一切井然有序,却又暗流涌动。

    终于,到了最关键的环节——

    皇帝亲阅前十名试卷,钦定名次。

    太监们屏息凝神,脚步轻捷,将十份密封的试卷恭敬地双手呈至御前龙案之上。

    皇帝的目光自然最先落在那份标记为“会元”的试卷上。

    他伸出修长的手指,缓缓揭开弥封。

    甫一展开试卷,尚未及浏览文章内容,满纸墨迹便先夺人眼目!

    “咦?”

    皇帝几不可察地发出一声低讶,身体微微前倾。

    只见那洁白宣纸上,字迹用的竟是台阁体!

    皇帝本身就是书法大家,深知练就这一手好字,需要的毅力与悟性。

    带着这份极其良好的第一印象。

    皇帝凝神静气,开始阅读文章内容。

    本次策论题目乃皇帝亲自拟定。

    关乎漕运利弊与民生根本,切中时弊,极考较考生的实务见识、政策眼光与行文格局。

    此题目的深,非熟读经史、洞明世事者不能答,非胸有满壑、心怀天下者不能答好。

    这“会元”的文章,破题如快刀斩乱麻,精准犀利,直指漕运之核心在于“通”与“利”,而非单纯运输。

    “漕运者,国之血脉也。血脉通,则身体强健,血脉塞,则百病丛生。”

    开篇便气势不凡,将漕运提升到国家命脉的高度。

    继而引经据典,却毫无迂腐之气,分析当前漕运积弊。

    吏治腐败、损耗巨大、河道淤塞、民夫困苦。

    可谓鞭辟入里,一针见血,数据详实,案例具体,显是下过苦功调研思考,绝非纸上谈兵。

    更难得的是,他所提出的对策层层递进,思路清晰,极具操作性。

    逻辑之严密,见解之深刻,眼光之长远,令人拍案叫绝。

    文笔更是汪洋恣肆,锦绣华章,字字珠玑,却又言之有物,绝无半点浮夸空谈。

    皇帝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欣喜!

    他身体不自觉地越来越前倾,目光灼灼地凝聚在试卷之上,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吸入眼中,手指无意识地在龙案上轻轻敲击着节拍。

    这文章,远超乎他对一个新科进士的预期!

    此子不仅才学出众,竟还有如此政略头脑!

    看到精妙绝伦之处,皇帝忍不住以指节重重叩击龙案,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响声,脱口赞叹道:

    “妙!妙极!‘漕运之利,不在漕而在运,贯通南北,血脉畅通,则国富民安;漕运之弊,不在河而在吏,蠹虫丛生,硕鼠窃国,则民疲国损’!此等见地,高瞻远瞩,切中肯綮,深得朕心!好!极好!”

    他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赞赏,猛地抬起头,再次精准地投向殿下那抹青色的身影。

    此刻在他眼中,这年轻人已不仅是一块瑰宝,简直是上天赐予朝廷的祥瑞!

    容貌、气度、书法、文章、见识、格局......

    无一不是上上之选,如此栋梁之材,若不点为状元,何以彰显朝廷求贤若渴之心?

    何以激励天下学子?

    皇帝龙颜大悦,胸中豪情顿生。

    他不再有丝毫犹豫,深吸一口气,朗声宣诏:

    “朕亲阅诸生策论,斟酌再三。”

    “安南府贡士纪黎明,才识优长,对策精赅,深慰朕心!今科一甲第一名,状元,便是纪黎明!”

    旨意一下,原本落针可闻的大殿内,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哗然之声!

    种种复杂情绪,如同实质般聚焦在那新科状元身上!

    然而,处于风暴中心的纪黎明,却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他上前一步,姿态优雅地撩衣,从容跪倒,叩谢圣恩。

    动作行云流水,声音清朗,字字清晰,沉稳有力:

    “臣,纪黎明,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早有准备的鸿胪寺官员激动地上前一步。

    他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高声奏报:

    “启奏陛下!新科状元纪黎明,乃今科会元!”

    “经查,其早年为安南府童生时,便是县试、府试、院试三案首,得‘小三元’之功名!”

    “今又会试、殿试连拔头筹,独占鳌头!此乃连中六元,六元及第!”

    “自我朝开科取士以来,堪称旷古烁今之盛事!此乃天佑我朝,文运昌隆之吉兆啊!”

    “臣为陛下贺!为天下贺!”

    “六元及第?”

    这一下,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整个金銮殿彻底炸开了锅!

    连那些见惯风浪的阁老重臣们也忍不住面露惊容,交头接耳!

    “六元及第!竟是六元及第!”

    “百年!不!是千年难遇的文魁星啊!”

    “祥瑞!此真乃国朝祥瑞!”

    皇帝闻言,更是惊喜交加,豁然起身,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喜悦!

    他原本以为得此才貌双全的状元已是天幸,万万没想到,竟是六元及第的文坛神话!

    这可是足以载入史册、光耀千秋的文治盛事!

    象征着他统治下的朝廷人才辈出,文风鼎盛!

    “好!好!好!”

    皇帝连说三个好字,龙心大悦,声震殿宇:

    “六元及第,天降祥瑞于朕!”

    “此乃国之大幸!传旨!重赏!”

    “纪爱卿,你且近前来,让朕好好看看我朝的文曲星!”

    纪黎明依言上前几步,再次躬身行礼。

    皇帝越看越满意,真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而就在这满殿众人注意力都集中在皇帝和新科状元身上之时。

    殿外,一位身着绯色仙鹤补子官袍、身形微胖、面色红润的官员,正脚步匆匆地赶来。

    他正是当朝户部尚书,孟枕月的父亲——

    孟翰孟大人。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