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8章 刑侦实验室落定,旧案昭雪慰忠魂
    1990年深秋,南州市公安局大院里锣鼓喧天,红绸高悬。

    “南州市公安局刑侦技术实验室”的鎏金牌匾被缓缓揭开,阳光下熠熠生辉。林砚站在人群前排,望着这栋崭新的二层小楼,眼眶微微发热。五年了,从1985年那个懵懂穿越的见习生,到如今的刑侦大队队长,他终于在这个时代,亲手搭建起了曾经习以为常的“科技防线”。

    “林队,恭喜啊!这实验室能建成,你可是头功!”李建国拍着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欣慰。老刑警的头发已染上风霜,可眼神依旧锐利,当年对林砚的质疑早已化作全然的信任。

    林砚笑着摇头:“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局里支持,没有兄弟们跑腿,光靠我一个人可不行。”他目光扫过人群,很快锁定了那个穿着白大褂的身影——苏晓正站在实验室门口,温柔地望着他,眼底藏着笑意。

    仪式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林砚走到苏晓身边,自然地牵起她的手:“累不累?这段时间你跟着我一起筹备,辛苦了。”

    “不辛苦,”苏晓指尖微凉,语气却带着雀跃,“以后勘查现场,终于不用再小心翼翼地用放大镜看半天了。有了这些设备,咱们的工作能省不少力。”

    实验室里,崭新的指纹比对仪、微量物证分析仪整齐排列,虽然比不上2024年的先进水平,却是眼下国内最顶尖的配置。林砚抚摸着冰冷的仪器表面,思绪却飘回了五年前那个雨夜——他刚穿越过来,面对“菜窖女尸案”,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提取泥土里的矿物质,那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个时代的刑侦技术,往前迈一大步。

    “对了,林队,”警员小王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泛黄的档案袋,“局里整理旧档案,发现了这个,说是你父亲当年的案子,一直没结案。”

    林砚的心猛地一沉,接过档案袋。封皮上“林卫国 仓库纵火案 1980年”几个字,像针一样扎进他的心里。父亲林卫国,牺牲在1980年的一场仓库纵火案中,当年警方判定为意外失火,可林砚穿越后从李建国口中得知,父亲生前一直怀疑是人为纵火,却苦于没有证据,直到牺牲都没能查清真相。

    这五年来,他忙于破案,忙于推动刑侦技术升级,竟渐渐把这件事压在了心底。如今刑侦技术实验室建成,或许,就是为父亲正名的时刻。

    “小王,把当年仓库纵火案的所有资料,包括现场照片、证人证言,全部调出来,送到我办公室。”林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回到办公室,林砚关上房门,小心翼翼地打开档案袋。里面的资料不多,几张模糊的现场照片,几页证人笔录,还有一份当年的火灾鉴定报告。报告结论清晰地写着:“排除人为纵火,系仓库内电线老化短路引发火灾。”

    可林砚看着照片,眉头越皱越紧。照片上,仓库墙体烧毁严重,地面残留着大量灰烬。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墙角的灰烬堆积厚度不均匀,靠近西北角的位置,灰烬明显更薄,而且有明显的流淌痕迹。

    “不对,”林砚喃喃自语,“如果是电线短路引发的火灾,火势应该是从顶部蔓延,灰烬分布不会这么不均匀。”他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照片上的墙体残骸,隐约能看到墙体表面有一层黑色的附着物。

    “苏晓,你能来我办公室一趟吗?”林砚拨通了内线电话。

    很快,苏晓推门进来:“怎么了?”

    “你看这个,”林砚指着照片,“当年的火灾鉴定报告说是电线老化,可我总觉得不对劲。这墙体上的黑色附着物,会不会是助燃剂残留?”

    苏晓接过照片,认真看了起来:“80年代的火灾鉴定技术很落后,根本没有检测助燃剂的设备。不过从痕迹来看,你的怀疑有道理。要不,我们去当年的仓库遗址看看?”

    林砚眼前一亮:“好!事不宜迟,现在就去。”

    当年的仓库位于南州市郊,如今早已废弃,周围长满了荒草。林砚和苏晓带着勘查工具,小心翼翼地走进遗址。五年过去,这里早已面目全非,只剩下断壁残垣。

    “我们重点排查西北角,”林砚根据照片上的线索,确定了勘查范围,“当年照片上显示,这里的灰烬有异常。”

    两人蹲在地上,用小刷子轻轻清理着地面的泥土。苏晓突然眼前一亮:“林砚,你看这个!”

    林砚凑过去,只见一块破碎的砖块上,残留着一小片暗红色的物质,质地坚硬,不像是普通的泥土。

    “这可能是当年助燃剂燃烧后的残留物,”苏晓小心地将砖块收好,“我们带回实验室,用微量物证分析仪检测一下。”

    回到实验室,苏晓立刻投入检测工作。林砚则坐在一旁,翻阅着当年的证人笔录。笔录里,大部分证人都证明,火灾发生当晚,仓库里没有人,只有值班员老张在值班室睡觉。老张说,他半夜被浓烟呛醒,发现仓库着火后,立刻报了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张……”林砚皱起眉头,这个名字有点熟悉。他突然想起,五年前他刚入职时,李建国曾提过,父亲林卫国当年最信任的同事,就是老张。可父亲牺牲后,老张就提前退休了,据说回了乡下老家。

    “林砚,有结果了!”苏晓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砖块上的暗红色物质,检测出了煤油的成分!而且含量很高,足以证明当年有人在仓库里泼洒了煤油纵火!”

    这个结果,印证了林砚的猜测。当年的火灾,果然是人为的!

    “太好了!”林砚激动地站起身,“现在我们要找到老张,他作为值班员,很可能知道些什么。”

    通过局里的档案,林砚查到了老张的老家地址——南州市下辖的清河县张家庄。第二天一早,林砚和李建国就驱车前往张家庄。

    张家庄是个偏僻的小山村,两人几经打听,终于找到了老张的家。开门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是老张。

    看到林砚和李建国,老张愣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你们……你们找谁?”

    “张叔,我们是南州市公安局的,”林砚语气诚恳,“想向您了解一下,1980年仓库纵火案的事情。”

    老张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沉默了片刻,才侧身让两人进屋:“进来吧。”

    屋里陈设简陋,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烟草味。老张给两人倒了水,坐在一旁,双手不停地搓着衣角,显得十分紧张。

    “张叔,当年的火灾,真的是电线老化引起的吗?”林砚开门见山。

    老张的身体猛地一颤,低头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不是……是人为的。”

    林砚和李建国对视一眼,眼神里都带着一丝凝重。

    “是谁放的火?”李建国追问。

    “是……是当年的仓库老板,赵天虎,”老张的声音带着哭腔,“他欠了一大笔赌债,想通过纵火骗取保险金。那天晚上,他偷偷潜入仓库,泼洒了煤油,然后点燃了火。我当时在值班室,听到动静后跑出去,正好看到他从仓库里跑出来。他威胁我,说如果我敢说出去,就杀了我全家……”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林卫国同志?”李建国激动地问道,“他当年那么信任你!”

    “我不敢啊!”老张老泪纵横,“赵天虎心狠手辣,我上有老下有小,实在不敢拿家人的性命冒险。林警官当年察觉到不对劲,多次追问我,我都没敢说。后来他牺牲了,我这心里一直愧疚,这五年来,我天天都在自责……”

    林砚的眼眶红了,父亲当年的怀疑果然没错,他为了查清真相,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赵天虎现在在哪里?”林砚强压着内心的激动,问道。

    “他后来把仓库卖了,听说去了南方做生意,具体在哪里,我也不知道。”老张摇摇头。

    离开老张的家,林砚立刻安排人手,全国范围内排查赵天虎的下落。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终于在广东省深圳市查到了赵天虎的踪迹——他如今已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板,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

    林砚亲自带队,飞往深圳。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他们在一家高档酒店里,将赵天虎抓获。

    面对警方的审讯,赵天虎起初还百般抵赖,可当林砚拿出检测报告和老张的证言时,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如实供述了1980年纵火骗保的犯罪事实,还交代了当年为了掩盖真相,买通相关人员篡改鉴定报告的经过。

    得知赵天虎被抓获的消息,老张专程赶到南州市公安局,对着林砚父亲的遗像,磕了三个响头:“林警官,我对不起你!现在凶手抓到了,你可以安息了!”

    林砚站在一旁,望着父亲的遗像,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五年了,他终于为父亲正名,告慰了父亲的在天之灵。

    夕阳下,林砚站在刑侦技术实验室的门口,苏晓轻轻靠在他的肩上。

    “都结束了。”苏晓轻声说。

    “不,是新的开始,”林砚望着远方,眼神坚定,“只要还有罪恶,我们的战斗就不会结束。这个实验室,会成为守护南州平安的利剑,也会让更多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就在这时,林砚的对讲机响了:“林队,辖区内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受害者损失惨重,请立即前往现场!”

    林砚握紧对讲机,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收到!马上到!”

    他转身看向苏晓,露出一抹笑容:“走吧,干活了。”

    苏晓点点头,两人并肩走进夕阳里,身影渐渐远去。他们的脚步坚定,背影挺拔,如同这座城市的守护者,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一方安宁。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而他们,就是正义的践行者,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书写着属于刑侦人的传奇。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