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章
    许衡颔首补充:\"但乡勇务必数量充足、素质精良,所有能搜集到的兵械农具尽数带走,包括葛陂降卒,一个不留。\"

    \"对了,汝南的粮草也分我些......\"

    许褚:\"......\"

    果然还是这般作风。

    贪得无厌,与葛陂贼寇有何分别!!!

    ......

    陈留城外。

    曹操大军已集结完毕,择地驻守,随时可向谯郡、汝南进发。

    最新军报显示,许衡确已率部离开陈留,急行军穿越谯郡途中,顺道剿灭一处山寨。

    缴获百金、粮草数十石,战马十余匹。

    山寨头目随后解散部众,自寻军队投效去了。

    \"主公,逸风此刻应已与贼兵交战。前线斥候还需半日返营,是否继续等候?\"

    荀彧无奈摇头。起初见许衡擅自调兵,还疑有反叛之意,如今方知其意图——

    曹仁等人拒拨兵源,他便直接外出 ** 夺兵。

    此行穿越谯郡直扑汝南,须知彼处盘踞着上万叛军。

    \"岂止交战?十三日过去,若要在冬至前返营,恐怕他已损兵折将,正苦思对策。\"

    \"哼!\"

    曹操冷哼一声,喜怒难辨。原本正欣喜得此奇才猛将,转眼就闹出擅离驻地之事。

    (

    这厮打仗是把好手,闯祸的本事更是无人能及……

    \"此番绝不能再让他蒙混过关了,这厮 ** 损兵折将,反倒把地界搅得一团糟。\"

    曹仁端坐在曹操右侧首位。

    身形魁梧的曹仁正襟危坐,双手按在案几上,面色格外严肃。

    \"逸风虽是我麾下将领,但此事我也保不了他。\"

    \"汝南地处扬州与徐州交界, ** 本该是袁术与陶谦分内之事,逸风此番越界行事……实属僭越。\"

    此言一出,军帐内顿时鸦雀无声。

    身为军师祭酒的戏志才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各地 ** 本是诸侯扩充势力的良机——既能收揽民心,又可扩充兵员,相比之下缴获的钱粮反倒次要。

    许衡此番不论胜负,都已惹下大祸。

    袁术必然兴师问罪,陶谦怕也会趁机联合,南北夹击兖州之势将成。

    \"主公,宁用庸将也不用乱军之人。\"

    \"军纪乃立身之本,他今日敢违抗军令擅自出兵,来日就敢阵前倒戈。\"

    \"子和将军慎言。\"荀彧急忙出声制止。

    许衡本无二心,这般诛心之论若传开去,恐要凭空惹出祸端。

    众将七嘴八舌各怀心思。

    他们与许衡并无私怨,只是众人皆谨守军规,唯独他屡屡特立独行却总能全身而退——

    这口气实在难以下咽!

    \"罢了。\"曹操沉吟良久,始终面色阴沉。

    听着这些议论只觉太阳穴突突直跳,终究只能先这般安抚众人。

    不得不如此。

    唯有责罚逸风以正军威,既能约束其行止,也算……变相保全。

    这年轻人确有大将之资。

    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曹操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待军情传回,定当严惩不贷。\"

    他的目光扫过帐内诸将,案几下的手掌不自觉地攥紧。此刻他暗自期盼许衡能建功立业,好堵住宗亲将领们的悠悠之口。

    \"主公英明!\"

    \"早该军法处置了!\"

    曹纯拍着曹仁的肩膀笑道:\"子孝兄也不必心疼,就当折损一员大将罢了。留着这等将领迟早要出大乱子。\"

    话音未落,帐外响起战马嘶鸣。来的并非曹操亲兵,而是许衡麾下的斥候——那身银甲蓝翎的装束实在扎眼。全军营中,就数许衡的部众最爱摆排场,明明库中积存着精良铁甲,却终日哭穷喊缺。

    \"禀主公!许将军命属下急报!\"

    曹操端坐主位,面色凝重:\"战况如何?\"

    \"将军率部抵达汝南,见贼首葛陂围困乡里,遂按兵三日。待贼兵士气涣散时突袭剿灭,阵斩葛陂于旷野。\"

    \"此役俘获降卒三千,收编许氏乡勇五千;缴获兵甲六千套、战马一千四百匹、粮草三千石、黄金六千斤、布匹千尺,另有珍玩若干。\"

    \"将军特意嘱托禀明主公:如今谯郡、汝南贼患已平,正可据此要地钳制寿春,切断扬徐二州联络,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帐中顿时鸦雀无声。方才还喧闹如市的场景仿佛从未存在,只余荀彧与戏志才伏案书写的沙沙声。

    曹仁与曹纯怔在原地。

    帐内鸦雀无声。

    八千人马。

    五千乡勇,三千降卒。

    精甲利刃,粮秣盈仓。

    \"原是去掘金矿了......\"曹仁捻着胡须喃喃道。他忽然想起自己 ** 时,那些穷得叮当响的山贼连裤衩都打着补丁。

    曹操忽然发出低沉的笑声。

    众人目光齐刷刷转去。

    \"早在我预料之中。\"曹操抚掌轻笑,眼角堆起细纹。

    曹纯失手打翻了茶盏:\"竟是兄长布局?\"

    戏志才与荀彧交换了个眼神。

    ——主公何时学会这般往脸上贴金了?

    许衡踏入衙署时,只见荀彧以袖掩面,肩头不住耸动。

    \"文若染了风寒?\"典韦小声问道。

    屏风后传来曹操的轻咳:

    \"仲康的虎卫营......\"

    话音未落,许衡腰间玉佩\"啪嗒\"坠地。

    曹操命许褚统领汝南乡勇,调遣四千人入营,仅许千人留守。

    许衡顿足捶胸:\"明公!此乃末将费尽心血招募的将士啊!\"

    曹操负手而立,似笑非笑:\"区区曲侯竟妄言组建骑兵部曲?莫非本相该建个虎豹军不成?\"

    许衡忽作肃穆状:\"末将愿组建虎豹骑,轻骑重骑相辅,誓师西进勤王!\"

    \"善。\"曹操踱向主座,袍袖翻飞,\"昔日本相任西园校尉时...\"话音未落眉头骤蹙,显是忆起旧事不堪。

    许衡顺势拱手:\"明公威德,重建西园军亦不为过。\"

    \"竖子安敢讥讽!\"曹操猛然转身,\"既如此,文若可记:许衡暗通敌寇...\"

    许衡急趋前:\"明公明鉴!末将确系奉...\"

    \"本相何曾下令?\"曹操拂袖打断,与典韦四目相对间,俱露无奈之色。

    许衡无奈地叹了口气,这次真是栽了跟头,谁能料到主公会突然出现。

    这位威震兖州,声名远扬的曹孟德大人。

    竟能说出这般厚颜 ** 的话来。

    实在令人叹服。

    \"好好好,我就留一千士兵,一千副盔甲,三百匹战马,其余都送到您营中。\"

    \"不过家兄那边我可做不了主,他武艺超群,不比典韦差,您得亲自去谈。\"

    曹操放声大笑,快步上前轻拍许衡肩膀,柔声道:\"这才对嘛,今日在文若面前,我就给你个保证。\"

    \"那个...你突袭汝南大破葛陂贼寇,其实是我密令,其他将领都不知情,这可是大功一件。\"

    \"这样吧,陈留内城的宅院任你挑选,再赏你百名婢女,去吧。\"

    随着两声 ** ,许衡和典韦面面相觑,自家主公耍起无赖来,境界确实不同凡响。

    \"走吧,\"许衡摇头道,\"典韦,挑宅子去。\"

    典韦闷声应道:\"是。\"

    二人顺手捎走了几盒点心、两壶好酒,还从兵器架上顺走一柄上好的直脊长刀。

    收获满满地抱着战利品离开。

    曹操在后面看得眼角直跳。

    这也太贪心了吧。

    \"这两个混小子...\"他苦笑着摇头。

    简直不是顺手牵羊,根本就是来扫货的。

    ......

    当夜,许衡就把家当搬进了新宅。

    这宅院原是陈留一位富商所有,因战乱逃亡后被官府没收。

    宅内四个大院,三百余间房舍,每个院落都配有庭院、练武场。

    地面多用青石板铺就,唯有正厅、厢房等处铺设木地板。

    典韦住在前院,负责护卫与巡防事宜。

    许衡独占后三进院落,光是逛完就得花上整天。园中花草需专人打理,至少要半年才能恢复往日景致。

    这么一来,后院的房间倒显得空荡冷清了。

    钱财全都用于招兵买马,结果招募来的乡勇都归顺了主公。

    反倒省了发放军饷的麻烦,这笔开支转交给主公处置,还能余下一箱黄金。

    此刻,许衡高坐于正堂主位,面前摆着一碗浊酒。

    环顾四周,总觉得这宅院里缺了点什么——除了满箱黄金,竟是空空荡荡。

    “阿韦。”

    许衡懒洋洋地唤了一声。

    典韦原本四仰八叉地躺在对面案几旁,鼾声将起。听见召唤猛地弹起身子,眼中闪过一丝警觉。

    以他多年经验判断,主公这般拖长音调唤人,准没好事。

    “咋了?!”

    典韦搓了把脸,只见许衡嘴角挂着古怪笑意,那神情活像盯上猎物的狐狸。

    “如今兖州境内咱们声名大振,主公这州牧之位坐得稳当。秋收后粮草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各郡县都在征召壮丁兴修水利。”

    “照此情形,人口该越发兴旺了吧?”

    “那必须的。”典韦点头如捣蒜,突然一拍脑门,“对了!王猛前日探得消息,说长安城的蔡邕死了,他闺女正变卖家产往东逃,八成是要投奔咱们——”

    “从长安往东,除了豫州、兖州,就只能北上冀州。可这两处眼下都不太平,读书人要求安稳,可不就得来咱们这儿?大人莫非想截胡?”

    许衡猛地后仰,陶碗里的酒洒出几滴。

    蔡邕的闺女?截胡?!

    这莽夫满嘴说的什么浑话!

    “我要个弱质女流有何用?派你们打探军情,就探来这些?”

    典韦嚼着肉干直挠头:“那还能有啥事?剿黑山贼?打泰山寇?”

    “泰山可不成,离咱地盘忒远。”

    “若不去泰山,在泰山附近活动活动筋骨,你可愿意?”

    金秋已过,粮仓满溢。

    连日的雨水洒落大地,却再不见百姓愁容。家家有余粮,户户有闲钱,桑陌田间劳作的人愈发多了起来。

    陈留城中,来往的商贾比往日多了数十倍。

    寒门士子、寻常百姓纷纷前来投奔,只求在这乱世之中寻一处安身之所。

    破败的屋舍早已焕然一新。

    街道上,一辆马车缓缓驶向内城,其后跟着三辆货车,粗麻布遮掩着车上的货物。

    ——不是金银,不是绢帛,而是一车车的竹简书册。

    车内坐着蔡邕之女,蔡琰,字昭姬。

    她自长安逃出,一路得了父亲旧友相助,劝她或投冀州袁绍,或投兖州曹操。

    因曹操曾尊蔡邕为师,蔡琰终是决定东行,前往兖州。

    如今,她带着几名婢女和仆从,辗转多日,终至陈留。

    若一切顺利,或可在此立足。

    车内,红袍女子轻轻拢了拢衣衫,清瘦的面容略显疲惫。

    她望向窗外,只见街边小贩吆喝,热气蒸腾,巡逻的兵卒来回巡视,街道上一片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