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2章 风起云涌,三军汇流
    初平三年五月(公元192年5月)

    河北大地,风云激荡。

    刘景的帅旗所指之处,四路大军如同四条奔涌的钢铁巨龙,从司隶、并州各处同时开拔。

    车轮滚滚,卷起漫天烟尘。

    马蹄雷鸣,震彻百里山河。

    无数四轮运输车满载着粮草军械,在宽阔的驰道上汇成洪流,源源不断地输往前线。

    沿途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扶老携幼,驻足观望。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军容鼎盛、气势磅礴的军队。

    那寒光闪闪的锁鳞甲,那锋锐无匹的长戟,那队列中高高昂起的无数神臂弩,无不彰显着这支军队的无敌之姿。

    震撼,敬畏,以及一丝对未来的期盼,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常山郡界。

    北路军的玄色大旗与中路军的赤色大旗,在此地胜利会师。

    吕布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手持方天画戟,远远望见刘景的帅旗,便立刻翻身下马。

    他收敛起一身的桀骜,大步上前,对着亲自出迎的刘景,恭恭敬敬地单膝跪地。

    “末将吕布,参见主公!”

    刘景哈哈一笑,快步上前扶起他。

    他用力拍了拍吕布坚实的臂膀,眼神中满是真诚的信任。

    “奉先,中路军责任重大,乃此战之关键!”

    “此重任,我只信得过你!”

    吕布只觉一股热流直冲头顶,胸中战意瞬间被点燃。

    他虎目圆睁,沉声应道:“主公放心!布,必不辱命!”

    吕布的身后,荀彧一袭青衫,缓步而出。

    他对着刘景身侧的贾诩,微微拱手。

    “文和先生。”

    贾诩亦是还了一礼,目光平静。

    “文若先生。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这常山大后方多亏有你的镇守,才能使我讨伐董卓无需担忧啊!”

    “主公谬赞,这是在下的本职工作!主公将后方重任交予我等,岂能不拼死效命?”

    一阵寒暄过后,荀彧直接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双手奉上。

    “此乃中路军的后勤转运、兵马调度及进军方略,还请先生过目。”

    贾诩接过,展开细看。

    竹简上,从每一支部队的行军路线,到每一日粮草的消耗与补给,再到遭遇突发状况的应对预案,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滴水不漏。

    片刻后,贾诩合上竹简。

    “文若先生不愧是王佐之才,所做之事让人安心,稳妥之至!”

    两位当世顶级的谋主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与此同时,南线。

    魏郡,邺城。

    赵云率领的五万南路大军,抵达了这座冀州重镇。

    早已在此等候的冀州留守田丰,以及大将张合、高览,立刻出城迎接。

    高览是早早的就接到了命令从常山南下而来了邺城。

    张合与高览看着昔日的同僚赵云,如今已是独当一面的方面主帅,身披银甲,英姿勃发,心中感慨万千。

    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庆幸与敬意。

    帅帐之内,军事会议紧急召开。

    郭嘉坐在主帅赵云身侧,刚准备开口询问清河郡的敌情。

    田丰却已站起身,不等他发问,便从怀中取出一副卷轴,直接铺在了沙盘之上。

    那是一副绘制得无比精细的清河郡军事布防图。

    图上,袁军的每一处兵力部署,每一座明哨暗哨,甚至每一处屯粮的仓库位置,都被用朱砂笔标注得一清二楚。

    郭嘉接过地图,只看了一眼,眼中便爆发出惊喜的光彩。

    这上面的情报,比他麾下斥候花费数月探查到的还要详尽,还要准确!

    他抬起头,深深地看着田丰,脸上满是发自内心的赞叹。

    “元皓先生,真乃大才啊!未曾想先生早已未雨绸缪至此!”

    “邺城由你坐镇,万无一失!”

    “嘉,拜服!”

    “有此神图在手,清河郡已是我等囊中之物!”

    郭嘉此言一出,帐内所有将领精神大振,士气高昂。

    ......

    北疆,幽州渔阳郡。

    张辽与戏忠的三万大军,已兵临蓟县城下。

    但大军只是安营扎寨,并未立刻攻城。

    夜幕降临,中军大帐之内,灯火通明。

    戏忠正在秘密会见一位从蓟县城中潜出的本地士人。

    此人,正是幽州牧刘虞的心腹,田畴。

    田畴面带悲愤,向戏忠详细讲述了公孙瓒的暴行。

    “军师有所不知!”

    田畴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

    “我一到城外巡查,就看见公孙瓒在驱赶百姓攻城!”

    “刘虞公不忍伤害无辜,这才被他死死压制,动弹不得!”

    “此等行径,与禽兽何异!”

    戏忠静静听着,眼中寒芒闪烁。

    田畴说完,又压低声音,说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

    ......

    南皮,袁绍府邸。

    前一刻还歌舞升平的宴会大厅,此刻死一般寂静。

    斥候带来的消息,如同一道道晴天霹雳,将所有人都劈得外焦里嫩。

    袁绍面如死灰,瘫坐在主位上,身体不住地颤抖。

    四路齐出!

    号称四十万大军!

    他嘴唇哆嗦着,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刘景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兵马?他怎么敢倾巢而出?

    他的骄傲,他的自信,在这一刻被击得粉碎。

    大堂之下,颜良、文丑等一众武将,也都面面相觑,手足无措。

    就在这人心惶惶之际,谋士许攸与郭图对视一眼,快步上前。

    郭图对着失魂落魄的袁绍,大声进言。

    “主公!刘景势大,不可力敌!当务之急,是守!”

    许攸立刻补充道。

    “没错!我等可诱其深入,待其兵力分散,粮道拉长,再寻机聚而歼之!”

    “而且据斥候的探报,刘景攻打我右冀州的兵马顶多十五万左右,四十万只是他夸张声势而已!”

    郭图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刘景虽有十数万,但我等据城而守,坚壁清野,断其粮道!”

    “而且我军也有十几万,未必不能与之一战!”

    “以逸待劳,优势在我!”

    这番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袁绍稍微镇定了下来。

    他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急切地问:“具体该如何做?”

    许攸上前一步,献上了一条毒计。

    “主公,当速派使者,一人往兖州,厚礼结好曹操!”

    “另一人往南阳,向袁术求援!”

    “只要曹操与袁术肯出兵袭扰刘景后方司隶和魏郡,则我军之围自解!”

    袁绍精神一振,立刻下令。

    两名心腹使者被连夜召来。

    他们带着袁绍的亲笔信和重金,星夜启程,分别奔赴南阳和兖州。

    送往曹操处的那封密信中,除了许诺无数金银财宝外,还有一个让任何诸侯都无法拒绝的提议。

    “若孟德能出兵牵制刘景后方,事成之后,我袁本初愿与君平分冀州!”

    “并即刻上表朝廷,请封君为前将军!”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