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5章 燃料不足陷困境,替代能源寻出路
    红色警报灯闪了一下。

    陈浩的手停在半空,刚想伸手去摸激光设备的外壳,动作就僵住了。他眨了眨眼,以为自己看错了。

    “又闪了。”苏珊指着燃料监测仪,声音压低,“这次不是一闪,是持续亮着。”

    娜娜立刻走到控制台前,调出数据界面。屏幕上一条红色曲线正在缓慢但坚定地下滑,旁边标注着剩余作业次数:3。

    “燃料消耗异常。”她说,“按照运输记录和初始压力值推算,当前可用周期应为六次以上。实际损耗速度超出理论值百分之二十三点七。”

    卡尔蹲在燃料罐旁边,用手电照着接口处一圈一圈检查。“外壁没裂,密封圈也没变形。连接头拧得死紧,不像是漏气。”

    “那它自己蒸发了?”陈浩一屁股坐在旁边的折叠椅上,仰头看着天花板,“咱这玩意儿又不是热水壶,还能冒烟?”

    “长途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微小震动损伤。”娜娜说,“内部密封层出现细微裂缝,会导致缓慢挥发。这种泄漏难以通过肉眼或常规检测发现。”

    屋里安静下来。

    刚才打通地道的劲头像被戳破的气球,一下子瘪了。陈浩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刚才还拍得啪啪响的机器,现在连开机都不敢开。

    “三次。”他说,“三次就得把剩下的七十米全啃完?中间还得留两次应对突发硬岩?做梦呢。”

    “不能用了?”苏珊问。

    “能用。”陈浩抬手,“但得省着。现在每开一次机,都跟抽盲盒似的,不知道下回还能不能点着。”

    卡尔站起身,把工具收进包里。“我建议立即暂停非必要操作。设备转入待机模式,切断主供能线路,减少待机耗损。”

    “行。”陈浩点头,“关机吧。”

    娜娜按下关闭键,屏幕暗了下去。整个工棚突然安静得有点吓人。

    四个人站在原地,谁也没动。

    过了几秒,陈浩抬头看向苏珊:“你刚才说……你在哪片河谷见过能烧的东西?”

    “干涸河床南侧。”苏珊回神,“有一大片枯灌木,我之前路过时点过火,烧得挺久,灰也不多。不像普通杂草那样一点就灭。”

    “有多久?”卡尔问。

    “我没计时,但一根枝条烧了差不多十分钟。而且那地方现在还有不少活着的植株,茎秆粗,表皮滑溜,像是有蜡层。”

    “听起来不像普通柴火。”陈浩坐直了,“咱现在缺的不是热源,是能量密度。要是能找到一种植物,晒干压紧后能当燃料棒使,说不定能顶一阵。”

    “理论上可行。”娜娜开口,“生物质燃料经碳化与压缩处理后,单位体积热值可提升三至五倍。若原料本身含油或蜡质,效果更佳。”

    “那就别说了。”陈浩站起来,活动了下手腕,“出发,采样去。”

    三人准备装备,卡尔背上空麻袋,苏珊带了剪刀和防护手套。陈浩顺手抄起一把旧铁锹,说是万一遇到埋在土里的老根也能挖。

    外面天刚亮,风有点冷。

    他们沿着上次勘探的路线往南走,穿过一片废弃停车场,再翻过一道塌了一半的水泥墙。远处的地貌确实变了,原本积水的洼地已经干透,裂开一道道口子,像大地的皱纹。

    “就在前面。”苏珊指了指一片灰绿色的区域,“看到那些矮树没?叶子掉光了,但杆子还立着。”

    走近一看,这些植物比想象中结实。主茎一人高,中空,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白色蜡质,摸上去滑滑的。陈浩掰了一截下来,用力折断,里面是疏松的纤维结构。

    “这玩意儿轻。”他说,“烧起来估计蹿火快,耐烧不一定。”

    “得测试。”苏珊掏出随身小刀,削下一小块,“先带回去做初步燃烧实验。”

    他们采集了十几根枝条,装进麻袋。卡尔顺手挖了一棵连根拔起的样本,说是要看地下部分有没有储油组织。

    回到基地,先把样品摊在铁皮屋顶上晾晒。阳光照着,蜡层微微反光。

    “下一步呢?”陈浩问娜娜。

    “干燥后粉碎,压制成型。”她说,“我这里有简易模具图纸,可以用废金属板焊接一个手动压块器。”

    “那你画图,我来焊。”卡尔撸起袖子,“趁白天光线好。”

    苏珊则开始做第一轮燃烧测试。她用铁钳夹住一段新鲜枝条,伸进火炉点燃。火焰很快窜起来,黄色偏白,有轻微噼啪声。

    “初期火力猛。”她记下时间,“但五分钟后明显减弱,十分钟后只剩余烬。”

    “热值不够稳定。”娜娜看着温度计读数,“峰值仅达到原装燃料燃烧时的百分之五十八。”

    “差太远了。”陈浩摇头,“激光器启动那一瞬间就得拉满功率,要是中途掉链子,镜片可能炸。”

    “所以不能直接用。”苏珊把灰烬倒掉,“必须加工。干燥、碳化、压制成高密度块状物,才有可能接近设备需求。”

    下午三点,卡尔焊好了压块器。一个铁筒加手柄,底部封闭,顶部开口能塞进粉碎后的植物纤维,用手压杆往下挤,就能挤出圆柱形燃料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批样品出炉。

    颜色深褐,表面粗糙,但比原始材料紧实得多。苏珊取了一根,在炉子里点燃。

    这次火焰更集中,持续时间延长到十五分钟,中期没有明显衰减。

    “温度升了。”她看了眼仪表,“最高达到原燃料的百分之七十二。”

    “七成?”陈浩凑过去,“离够用不远了啊。”

    “还不够。”娜娜调出设备启动阈值曲线,“激光发生器点火瞬间需要瞬时功率不低于八千焦每秒。目前燃料释放速率峰值为六千二百焦,仍存在缺口。”

    “差一点。”卡尔摸着下巴,“要是能把热值再提一提……”

    “也许可以改一下工艺。”苏珊突然说,“我在想,如果先低温烘烤,让植物内部水分和挥发物慢慢排出,再高温短时碳化,最后压制,可能会提高能量密度。”

    “听着像做饼干。”陈浩咧嘴,“先发酵,再烘,最后压模。”

    “原理类似。”娜娜点头,“我可以提供分段温控参数。比如六十度预干四小时,一百八十度碳化三十分钟,然后压制成型。”

    “那就试。”苏珊拿起笔记录,“明天一早开始优化流程。”

    这时,陈浩想起什么,转身走向储存区。他打开最后一个原装燃料罐的检测阀,看了眼读数,脸色变了。

    “坏了。”

    其他人围过来。

    “压力又降了。”他说,“昨晚检查时还有百分之四十七,现在只剩百分之四十。三个小时掉了七个百分点。”

    “密封问题可能比预估严重。”卡尔皱眉,“再这样下去,没等我们搞出替代品,原来的也废了。”

    “那就更得加快。”苏珊抓起一块刚制好的燃料棒,“今晚就把新工艺跑一遍。”

    娜娜打开资料库,调出生物质处理模块,开始设定步骤。卡尔去检查所有储存罐的固定情况,顺便加了一圈密封胶带。

    陈浩坐在实验室外的铁桶边上,手里捏着那根褐色燃料棒,来回翻看。

    “你说这东西要是真能用。”他忽然开口,“以后咱是不是能开个新能源公司?招牌就叫‘火藤动力’,专治各种没油。”

    苏珊看了他一眼:“先治好眼前的洞再说。”

    “也是。”他笑了笑,“不过我觉得快了。你看这棒子,黑不溜秋的,但拿火一点就着,多实在。”

    娜娜从终端抬起头:“第一轮优化方案已生成。建议使用双层土窑进行梯度加热,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碳化不均。”

    “听你的。”苏珊站起身,“材料已经备好,现在就开始。”

    卡尔走回来,拍了拍陈浩的肩:“我去搬柴,你要不要搭把手?”

    陈浩没动,盯着手里的燃料棒看了两秒,然后把它举到眼前,对着光。

    蜡质表层在夕阳下泛着微黄的光。

    他眯起眼。

    “等等。”他说,“这东西……是不是有点反常?”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