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91章 场地道具齐筹备,演练即将拉开幕
    卡尔手里的刮板砸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陈浩低头看了眼表,已经快七点了。他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骨头咔咔作响。

    “坐了一天,屁股都快长在工具箱上了。”他说,“但好歹窗户不会再漏风了。”

    苏珊把最后一份检测记录夹进文件夹,顺手关掉工作台上的灯。“明天还得检查系统同步情况,别以为今天做完就万事大吉。”

    娜娜站在终端前,屏幕刚跳出【工艺升级完成】的提示。“已生成应急预案配套施工标准,建议尽快开展模拟演练。”

    “得,你这是催我开工啊。”陈浩挠了挠头,“刚修完墙就要跑命,这日子真是一点不能停。”

    卡尔一瘸一拐地走回来,弯腰想捡地上的刮板,试了两次没够着。“算了,让它躺着吧。我现在连弯腰都觉得是种背叛。”

    “那你先回去睡。”陈浩说,“明早不用来车间,我们换个地方干活。”

    “换哪?”卡尔撑着墙站起来。

    “东边那块废地。”陈浩从抽屉里抽出一张纸,“娜娜昨晚画的图,要把那片空地改成演练场。”

    苏珊凑过来一看,图纸上密密麻麻标着区域编号。“地震区、洪水带、强风模拟?你们打算搞个灾难主题公园?”

    “差不多。”陈浩指着中间一条红线,“这是逃生路线,必须保证全程畅通。咱们昨天能把窗户修好,靠的是慢工出细活。可真遇上灾情,谁给你八小时慢慢拧螺丝?”

    没人接话。空气里还飘着胶水味,地上散着空桶和工具,但那种“终于搞定”的轻松感正在一点点退去。

    十分钟后,四人站在东侧空地边缘。

    这片区域原本是训练用的模拟舱试验区,后来设备淘汰,一直荒着。地面坑洼不平,碎石和废弃管道堆成小山,几根断裂的金属支架歪斜地插在土里。

    “比我想象中还烂。”卡尔踢开脚边一块铁皮,“这哪是训练场,像被陨石砸过。”

    娜娜打开手持终端,投影出三维布局图。“根据结构安全评估,可利用面积为三百二十七平方米。已划分四个功能模块:震动平台用于模拟地震,喷淋系统覆盖洪涝区域,风扇阵列制造强风环境,中央控制台统一调度信号触发顺序。”

    “听着挺正规。”苏珊环顾四周,“问题是,现在连地都踩不稳。”

    “那就先清场。”陈浩脱下外套搭在胳膊上,“卡尔,你力气最大,搬重的;苏珊,你负责划线定区;娜娜,你那边的小机器人能平地吗?”

    “型号D7可用。”娜娜按下遥控键,一台扁平履带式机器从背包里滑出,自动驶向凹陷最严重的区域。

    四人立刻动了起来。

    卡尔拖走断裂的横梁,一趟接一趟。苏珊用粉线绳拉出边界,每五米钉一个标记桩。娜娜操控机器人压平塌陷处,再撒上固化剂加固表层。陈浩拿着图纸来回比对,时不时喊停调整位置。

    两小时后,场地初具轮廓。

    震动平台固定在西北角,下方加了四块配重钢板防止移位。洪涝区铺了导流槽,连接临时水箱和排水口。十二台风扇沿南侧围栏排开,电线整齐捆扎。中央高台装好了控制箱和对讲系统。

    “看起来像个正经地方了。”苏珊擦了把汗,“至少不会一脚踩进地缝里。”

    “下一步是道具测试。”娜娜走到设备箱前,“烟雾发生器、声效播放器、灯光警示系统均已安装到位,需进行联动校准。”

    她打开第一个装置。一股灰白色烟雾缓缓喷出,持续不到十秒就断了。

    “堵了?”陈浩凑近看。

    “滤网材质不匹配。”娜娜拆开外壳,“原用金属网孔径过大,潮湿环境下易结垢。建议更换为疏水纤维膜。”

    “有备用吗?”

    “仓库库存中有同规格材料,我已调取。”

    十五分钟后,新滤网装好,烟雾稳定释放,三分钟后自动关闭。

    接着是震动平台。启动瞬间,轰鸣声震得旁边铁皮屋嗡嗡作响。

    “太大了。”苏珊捂住耳朵,“警报声根本听不见。”

    “共振频率超标。”娜娜查看数据,“建议在底座加装橡胶减震垫。”

    卡尔从废料堆翻出几块旧垫片,裁剪后固定到位。第二次测试时,噪音明显降低,振动幅度仍达标。

    “这回像个地震,不像打桩机了。”陈浩点头。

    喷淋系统开启后,水流均匀洒落,深度刚好漫过鞋面。灯光配合红色闪烁,营造出紧急氛围。

    最后是预警音效。娜娜播放预设序列——低频嗡鸣代表地震,急促蜂鸣对应洪水,长音断续为强风预警。

    “听着像超市打折广播。”卡尔皱眉。

    “本来就不该像电影。”陈浩说,“真实警报就是难听又烦人,越不想理越得听。”

    所有人试了一遍反应流程:听到信号后立即停止手头动作,确认方向,按预定路线移动。

    第一轮走得磕磕绊绊。苏珊记错了转弯点,卡尔差点撞上风扇支架。第二轮明显顺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实也就几步路。”卡尔喘着气,“可一慌就容易转晕。”

    “所以才要练。”陈浩看着场地,“不是为了不出错,是为了错完还能活着回来。”

    太阳偏西,风开始变凉。

    陈浩召集三人站到中央高台。

    “明天三点,第一次正式演练。”他说,“流程按三阶段来:第一轮只走路线,不设干扰;第二轮加烟雾和声音;第三轮全要素模拟。”

    “今晚谁休息?”苏珊问。

    “我都行。”卡尔靠着控制箱,“反正回去也是躺着,不如在这守着设备。”

    “我留下做最后一次系统检查。”娜娜说。

    “那我和苏珊回去补觉。”陈浩伸了个懒腰,“毕竟明天还要跑命。”

    两人离开后,卡尔坐在台阶上,盯着刚装好的风扇。

    “你说这玩意儿真能模拟十二级风?”他问娜娜。

    “理论输出风速可达每秒三十三米。”娜娜调出参数界面。

    “那吹起来不得把我卷上天?”

    “设有安全限位绳。”

    “哦。”卡尔咧嘴一笑,“那我还敢站着。”

    夜色渐深,场地安静下来。

    娜娜逐一复查传感器连接状态。苏珊绕场走了最后一圈,确认所有标识牌牢固清晰。

    回到高台时,她看见卡尔已经靠着箱子睡着了,帽子歪在一边,手里还攥着半截记号笔。

    她轻轻抽走笔,盖上笔帽,放回工具盒。

    娜娜站在控制台前,手指悬在启动键上方。蓝色指示灯映在她脸上,一闪一闪。

    苏珊深吸一口气,看向空荡的演练场。

    “准备就绪。”她说。

    陈浩第二天中午准时返回。他换了身轻便衣服,手里拎着两瓶功能饮料。

    “醒醒,开工了。”他拍了拍卡尔的肩。

    卡尔猛地睁开眼,抬头看了看天。“几点了?”

    “差十分钟三点。”

    “这么快?”他挣扎着站起来,“我梦到自己成功逃出生天,结果发现是演习重开了三遍。”

    “那就当预习了。”陈浩把饮料塞他手里,“喝完提神,待会别跑一半睡着。”

    苏珊已经在检查对讲机频道,娜娜正在加载最终程序。

    “所有设备状态正常。”她说,“倒计时十分钟后自动触发第一轮预警。”

    陈浩站上高台,扫视整个场地。烟雾机静默待命,风扇叶片停转,喷头隐藏在地面之下。一切都等着被唤醒。

    “咱们修好了窗,补好了墙。”他说,“现在该练怎么活着走出去了。”

    卡尔喝了口饮料,抹了把嘴。

    “这回要是还能完整走完全程,”他咧嘴笑了,“我得给自己颁个奖。”

    娜娜的手指落在启动键上。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