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5章 赵括护北境粮道:雪地木橇运粮,损耗率仅0.03% 上
    北境的雪下了三天三夜,克鲁伦河沿岸的驰道被厚达三尺的积雪覆盖,连杂交耐寒马的蹄子都陷进去半截。

    赵括站在粮道起点的了望台上,看着堆成小山的粮车犯愁——

    项羽的第二军团正在贝加尔湖以南与匈奴左贤王对峙,

    每天要消耗五千石粮草,可前几天派出去的运粮队,

    因为雪太深,粮车陷在半路,光是冻死的马匹就有二十匹,

    损耗率高达5%,气得项羽在军报里把笔都折断了。

    “赵校尉,再不想办法,前线就要断粮了!”

    军需官老王跺着冻得发麻的脚,手里的账册被风吹得哗哗响,

    “昨天的军报说,项将军已经开始让士兵们减半口粮了。”

    赵括没说话,眼睛盯着雪地里孩子们拉的冰橇——那是当地鲜卑部落的孩子,

    用几块木板钉成的简易冰橇,上面坐着大人,在雪地里滑行得飞快。

    他突然一拍大腿:

    “有了!

    老王,你让人把所有粮车的轮子拆下来,换成木板!”

    老王愣住了:

    “拆轮子?那粮车咋走?”

    “用木橇!”

    赵括指着那些孩子的冰橇,

    “把木板钉成三尺宽、五尺长的木橇,粮袋放在上面,用马来拉,雪地里准能走!”

    他转身对身边的士兵喊,

    “去叫木工营的弟兄,把巧成城送来的预制木板全搬出来,

    按这个尺寸钉木橇,越多越好!”

    士兵们面面相觑,一个来自关中的老兵嘀咕:

    “木板哪有轮子结实?

    万一在雪地里散架了,粮食不就全埋雪里了?”

    赵括听见了,没动气,反而笑着说:

    “张大哥,你去试试就知道——雪厚的时候,轮子陷进去动弹不得,木橇接触面大,反而稳当。

    再说,巧成城的木板是用铁榫卯拼的,比你家的门板还结实。”

    一、木橇巧制:铁榫卯拼板,雪上如履平地

    木工营的士兵动作飞快,半天时间就钉出了两百辆木橇。

    赵括特意让人在木橇底部钉上薄薄的铁皮,又在铁皮上涂了层猪油(防雪冻住),

    然后亲自跳上一辆装了十石粮的木橇,拍了拍拉橇的杂交马:

    “走!”

    马一发力,木橇在雪地上竟真的滑了起来,虽然比平时的粮车慢些,但稳当得很,连陷都没陷进去。

    老王看得眼睛都直了:

    “乖乖,还真能走!

    赵校尉,你这脑子咋长的?”

    赵括跳下来,指着木橇的构造解释:

    “看见没?

    木橇宽三尺,压强分散了,就不容易陷进雪里;

    底部的铁皮滑,涂了猪油更滑,马拉着省劲;

    最关键是用了巧成城的铁榫卯,木板拼得严丝合缝,

    就算在雪地里颠,也散不了架。”

    他正说着,鲜卑部落的首领拓跋烈带着几个族人来了,

    看到木橇,忍不住用秦话夸:

    “这玩意儿比俺们的冰橇厉害!

    能拉这么多粮,赵校尉真是聪明!”

    赵括笑着递给他一块肉干:

    “拓跋首领,想不想帮大秦运粮?

    每拉一辆木橇,给你们半石粟米,还管饭!”

    拓跋烈眼睛一亮:

    “真的?

    俺们部落的人冬天没事干,正愁没粮呢!

    俺带五十个族人来帮忙,保证把粮食送到项将军手里!”

    很快,运粮队就组建起来了:

    两百辆木橇,每辆由两匹杂交马牵引,配上两个秦兵和一个鲜卑人——秦兵负责清点粮食,

    鲜卑人熟悉雪地路况,还能在木橇陷进雪窝时帮忙铲雪。

    赵括特意让人给每个队员发了“雪地三件套”:

    羊毛护膝、防滑靴、能遮住口鼻的厚围巾,都是老吴的医官队按北境严寒标准准备的。

    “出发前再检查一遍粮袋!”

    赵括挨个查看木橇,把没扎紧的麻袋重新系好,又在每个麻袋上贴了张纸条,写着

    “第二军团军粮,编号XXX”,

    “记住,到了前线,要跟项将军的军需官对编号,少一袋都要查清楚!”

    二、雪地行军:防雪崩,避冰裂,损耗低得惊人

    运粮队出发的第二天,就遇到了麻烦。

    克鲁伦河支流的冰面突然裂开一道缝,一辆木橇的前轮差点掉进去,吓得拉橇的马直打响鼻。

    鲜卑人阿古拉眼疾手快,一把拽住马缰绳,对赵括喊:

    “这冰太薄,不能走!

    得绕路从上游的冰桥过!”

    赵括赶紧让人停下,亲自去探路。他趴在冰面上听了听,

    冰下传来“咔嚓”的裂冰声,果然不结实。

    “听阿古拉的,绕路!”

    他果断下令,“虽然要多走十里,但安全第一,别让粮食掉进冰窟窿里。”

    绕路的时候,雪越下越大,能见度不足五尺。

    赵括让人每隔五十步插一面红旗,后面的木橇跟着红旗走,免得迷路。

    有个年轻的秦兵小石头,冻得嘴唇发紫,还在坚持给粮袋盖防水布(怕雪渗进麻袋)。

    赵括走过去,把自己的厚围巾摘下来给他戴上:

    “暖和点不?

    这布得盖严实了,雪化了渗进粮食里,就成霉米了。”

    小石头摇摇头,把围巾还回来:

    “校尉,俺年轻,扛得住!

    您是领头的,可不能冻着。”

    赵括笑着按住他的手:

    “拿着!

    咱们是兄弟,就得互相照应。

    等把粮送到了,项将军赏的肉干,多分你两块。”

    走了七天七夜,终于快到前线了。

    这天傍晚,队伍刚翻过一个山坳,突然听见“轰隆”一声——是雪崩!

    虽然离得远,但飞溅的雪块还是砸向了最后几辆木橇。

    阿古拉大喊:“快把木橇往旁边的岩石后推!”

    赵括第一个冲过去,和士兵们一起推木橇。

    雪块砸在岩石上,溅起漫天雪粉,好在木橇都护住了。

    等雪崩停了,赵括赶紧检查粮袋,发现只有一辆木橇的麻袋被雪块砸破了个小洞,洒出来的粟米还不到一斗。

    “赶紧补!”

    赵括让人拿出备用的麻布和麻绳,亲自蹲下补麻袋,

    “把洒出来的粮食扫起来,装在小布袋里,别浪费了。”

    老王在旁边记账,看着那小半袋粮食,忍不住说:

    “赵校尉,这点损耗,在北境运粮里根本不算啥,

    以前的运粮队,遇到雪崩至少要丢十几石。”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