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5章 专题座谈
    郑国涛掀起的舆论暗流,并未如他所愿地形成滔天巨浪。林万骁的沉着与冷处理,让那些精心炮制的网络帖子和联名信,仿佛拳头打在了棉花上,未能撼动市委大楼分毫,反而更显出其手段的卑劣与仓促。

    不过,舆论场不能放任自流,企业的疑虑也需要正面疏导。被动防御绝非林万骁的风格,主动出击,以堂堂正正之师破鬼蜮伎俩,才是正道。

    两天后,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一则简短通知:林万骁书记将于本周五下午,在市委市政府联合接待中心,主持召开一场“优化营商环境·倾听企业心声”专题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现场协调解决。

    通知一出,立刻在西明市企业界引起了不小反响。尤其是在那份“联名信”暗流涌动的背景下,林书记的这一举动,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周五下午,联合接待中心的中型会议室被布置成圆桌会议的形式,显得更为平等和开放。林万骁提前十分钟到达,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深色西裤,没有打领带,神态平和。市长郑国涛称病未出席,会议由副书记王志军主持,常务副市长朱志杰、分管工商贸的副市长杨小华以及发改、财政、税务、规划、国土等关键部门的一把手全部到场。

    受邀的企业家约有二十余位,涵盖了国企、民企、外资等不同类型和规模。细心人发现,那份“联名信”上签了名的七八位企业主,几乎都收到了邀请,并且都准时出现在了会场。他们坐在人群中,神色各异,有的强自镇定,有的目光闪烁,有的则低着头,不敢与主席台对视。

    会议开始,王志军做了简短开场白,强调了市委市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随后,林万骁直接接过话筒,没有客套的官话,开门见山:

    “各位企业家朋友,今天这个会,不是我来做报告,也不是听大家唱赞歌。就是请大家来说问题、提困难、倒苦水。企业发展不容易,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存在的价值,就是为大家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他目光平和地扫过全场,在那几位“联名信”签署者的脸上略微停顿,并未流露出任何异样。“大家有什么说什么,畅所欲言。能现场解决的,我们现场拍板;需要研究的,我们记录在案,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限。总之一条,不回避问题,不敷衍了事。”

    书记坦诚的态度,让会场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第一位发言的是本地一家大型国有矿业集团的负责人,他反映的是矿区道路年久失修,影响大型设备运输和安全生产的问题。林万骁当场点名交通局局长和该企业所在的县委书记,要求他们一周内拿出维修方案和资金筹措办法,半个月内动工。

    干脆利落的处理,赢得了在场企业家的点头。

    随后,几位企业家陆续发言,问题涉及审批流程、融资贷款、人才引进、政策落地等多个方面。林万骁听得非常仔细,不时插话询问细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也被要求当场解释政策或做出承诺。会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企业家们感觉到,这位林书记是真心来解决问题的。

    轮到一位做农产品深加工的中型企业主发言时,他显得有些激动,声音也大了几分:“林书记,各位领导,我不是针对谁,我就是想说,我们企业最怕的就是政策变来变去!以前说好的补贴、扶持,换一任领导就没了下文,我们前期投入那么大,现在真的很困难!”

    这话隐隐指向了当前的政策环境,会场瞬间安静了一些,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林万骁,也包括那几位“联名信”的签署者。

    林万骁没有动怒,反而点了点头,表示理解:“这位老板说的问题,很现实,也很有代表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实是营商环境的核心。”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而清晰:“但是,我想明确一点,市委市政府强调的政策稳定,是指那些符合法律法规、经过科学论证、有利于西明长远发展的好政策,我们会一以贯之,坚决落实!而对于那些基于虚假数据、为了个人政绩、甚至可能掺杂了私心杂念的‘政策’,我们不仅要变,还要彻底纠正!这既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也是对绝大多数守法经营、依靠真本事发展的企业负责!”

    他目光如炬,扫视全场:“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没有哪一家是靠着弄虚作假、靠着不正当的政商关系发展起来的吧?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渴望的是公平、透明、法治的环境,而不是某些人开小灶、给偏饭带来的短暂‘好处’!”

    这番话,掷地有声,既回应了关于政策稳定性的质疑,又巧妙地将矛头指向了郑国涛过去那套依靠数据造假和利益输送构建起来的畸形政商关系。几位签署了联名信的企业主,脸上顿时一阵红一阵白,羞愧地低下了头。

    那位发言的农产品企业主愣了片刻,随即用力点头:“林书记,您说得对!我们要的是公平!只要环境公平,我们靠自己拼,再难也认了!”

    会议继续进行。轮到那几位“联名信”签署者发言时,场面变得有些微妙。其中一位姓吴的建材老板,硬着头皮站起来,支支吾吾地说了一些“融资难”、“市场竞争激烈”等不痛不痒的问题,绝口不提联名信中的激烈言辞。

    林万骁没有点破,只是平静地要求金融办和银监局的负责人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提出更具针对性的纾困措施。

    座谈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林万骁自始至终保持着耐心和专注,现场协调解决了七八个具体问题,对暂时无法解决的,也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会议结束时,大多数企业家的脸上都带着满意甚至感激的神情。他们亲眼看到了这位市委书记务实、高效、敢于担当的作风,之前网络上那些关于“独断专行”、“蛮干硬上”的谣言,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那几位签署了联名信的企业主,则是最后一批匆匆离开会场的,个个神色仓惶,如芒在背。

    会后,林万骁回到办公室,秦致远立刻跟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初步核查报告。

    “书记,那几位联名信签署者的情况基本查清了。”秦致远将报告递上,“这七家企业,过去三年都曾通过非正常渠道,从郑国涛主导的几项专项扶持资金中获得了数额不等的补贴或奖励,并且在土地出让、项目审批等方面都得到过‘特殊关照’。这次联名信,是郑国涛的秘书通过中间人向他们施压,承诺只要把事情闹大,保住郑国涛,后续还会给他们更多好处。”

    林万骁快速浏览着报告,上面罗列着每一家企业与郑国涛及其亲属控股的“明盛实业”之间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证据链清晰。

    “果然如此。”林万骁合上报告,冷笑一声,“狗急跳墙,连这种胁迫企业主、伪造民意的手段都用出来了。”

    他沉吟片刻,对秦致远吩咐道:“将这份核查报告,连同座谈会的情况说明,以及我们掌握的郑国涛指使他人散布网络谣言的相关线索,一并整理成专题材料。”

    他目光锐利:“以市委的名义,正式报送省纪委。同时,抄报省委办公厅。我们要让上级清楚地看到,郑国涛同志在西明,不仅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更在组织原则上出了大问题,为了个人权位,不择手段,干扰视听,对抗组织审查!”

    “是!我马上准备材料!”秦致远精神一振,他知道,这是对郑国涛的最后一击,也是最致命的一击。将经济问题与政治手段结合,足以彻底断送其任何翻盘的可能。

    材料在第二天一早,由市纪委书记曾书林亲自送往省城。

    郑国涛在他那间日渐冷清的市长办公室里,很快就通过某些渠道得知了座谈会的结果和材料上报的消息。他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脸色灰败,眼神空洞。

    他最后的反扑,不仅没有伤到林万骁分毫,反而成了对方展示胸襟、赢得人心、并为自己罗列新罪证的舞台。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陷入蛛网的飞虫,越是挣扎,缠绕得越紧,而那坐在网中央的蜘蛛,正冷静地看着他,等待着给予最终的一击。

    hai